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 封滩育草,划区轮牧。为了提高草地生物量,必须给草地休养生息的机会,实行草场承包制,固定草场使用权,杜绝滥肆樵采,清除有毒有害植物,进行围栏封育,划区轮牧。据2003年同德县草原站技术人员调查统计,围栏封育比未封育草地单位面积产草量提高25%-50%,牧草覆盖度提高68%-80%。  相似文献   

2.
孟宗沟小流域经实行划区轮牧、人工种草、围栏封育等措施后,优等牧草生长高度及盖度增加,草地生产力提高,促进了高原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位于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玉树县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正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冰川湿地退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已成为青海省草地退化最严重、面积最大、退化速率最快,生态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该地区通过禁牧、阶段性禁牧、围栏封育、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鼠虫害防治等措施对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进行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重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电围栏是从外国引进的用来进行划区轮牧的先进技术,通过围栏对草地进行划区轮牧,将原始粗放的放牧方式改造为集约化的放牧方式,是原始放牧畜牧业向现代放牧畜牧业的重大转型。草地围栏是提高草地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草地单位面积产草量和载畜量的重要途径。以前我国对草地的划  相似文献   

5.
我国20%可利用草地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宗锦耀日前在“天然草地共管国际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近几年,我国草地保护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截至2005年底我国有20%的可利用草地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同时,全国人工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1 459万hm2,草地改良面积达1 583万hm2,草地围栏面积达3 78  相似文献   

6.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西藏草地退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藏草地退化的成因以及恢复治理措施的效应问题,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研究了西藏草地退化的成因和各种恢复治理措施的效率。结果表明,超载放牧对西藏草地退化的贡献率达到45.6%,气候变化异常、自然条件恶劣的贡献率是30.43%,两者是导致西藏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鼠虫毒杂草危害,贡献率占11.4%;治理措施层各因素对总目标权重的大小顺序为:围栏封育和划区轮牧(0.2078)建立人工草地(0.1459)降低放牧强度(0.1402)鼠虫和毒杂草控制(0.1337)停止滥挖乱采活动(0.1211)施肥、补播、松耙(0.1059)优化畜群结构(0.0939)优良牧草选育(0.0515)。实行围栏封育和划区轮牧是治理草地退化的有效措施,而建立人工草地、控制鼠虫和毒杂草、停止滥挖乱采活动、施肥、补播、松耙等措施也不能忽视,草地退化治理应该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芒草 杂草草场暖季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及围栏封育3种处理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划区轮牧区植物群落种建群的质量百分比显著高于自由放牧区和围栏封育区。划区轮牧十分有利于长芒草草场的恢复,对今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地环境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采用不同放牧方式(自由放牧、两区轮牧、四区轮牧、六区轮牧)在围栏封育草地进行分区轮牧试验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盖度、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放牧方式对羊只不同体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生长季的数据表明六区轮牧繁殖率最高,以四区轮牧羊只体重最大,自由放牧度最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草地建设、草地生态置换、天然草地大面积围栏、补播、划区轮牧的推广应用,将对恢复天然草原植被,解决牲畜饲草料,促进伊犁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顺霞  呼天明 《四川草原》2010,(1):42-44,58
不同放牧制度对草地环境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采用不同放牧方式(自由放牧、两区轮牧、四区轮牧、六区轮牧)在围栏封育草地进行分区轮牧试验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盖度、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放牧方式对羊只不同体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生长季的数据表明六区轮牧繁殖率最高,以四区轮牧羊只体重最大,自由放牧度最小。  相似文献   

11.
禁牧对退化草地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草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之一,但目前草地退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针对草地退化提出的围封禁牧措施对草地植被、土壤及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发现适度放牧对草地恢复是必需的,但采取长期围封禁牧恢复与重建草地的做法不可取,围栏封育并非恢复退化草地的万全之计。建议在我国要因地制宜,根据草地的退化程度,采取合理的划区轮牧强度和放牧时间,与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围封措施结合,以达到既能恢复退化草地,又可收获畜产品的双赢目的,实现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平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学武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7):15-15,25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是通过围栏建设、草种补播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基本建设性草原工程项目。通过实施以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草场补播为主要措施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达到天然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产草量明显提高,“三化”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草地改良对高寒退化草地植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针对近年来高寒草地退化问题,进行了围栏封育、划破草皮和施肥三种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改良措施都增加草群高度、盖度、密度、频率和产量,施肥改良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45.9%~191.1%;围栏封育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60.5%~158.3%;划破草皮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32.7%~113.9%。由此可知,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选健康羔羊60只,分四个组(第四组为对照)在亚高山草甸类草地进行划区轮牧试验。三个试验组的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证明轮牧可提高增重40%-50%。4个月放牧期用来肥育当年羔羊,每只有草地0.09-0.13hm^2已足够。划区轮牧还可大大减少草地的退化。  相似文献   

15.
张领 《草业科学》2004,21(2):29-29
由农业部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草原划区轮牧示范工程——草原围栏项目,2003年底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是国家在内蒙古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养畜划区轮牧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荒漠地区围栏草地建设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左旗荒漠地区自70年代至今已兴建了封育型、培育型和种植型围栏草地(草库伦)达2614处,围建面积为19038hm2。每年由围栏草地可收割干草1.6万t,每头(只)约占有15kg的贮备干草。封育型围栏草地的投资88.17~978.00元/hm2不等;培育型围栏草地(飞播区)每个面积均为100hm2以上,造价相对较低;五配套畜群草库伦的面积在1hm2左右,每个平均投资2248~5452元,为2716~3769元/hm2。封育型和培育型草年产值为168.08元/hm2,五配套畜群草库伦的年产值可达3284元/hm2。但也有近1/3的五配套畜群草库伦尚未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17.
黑河流域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除绿洲地区外有160万hm2的草地,进行草地分户、围栏封育、人工改良草地;牧户按地定畜、优化牧场、推广良种、改良畜群;按草定牧、实行休牧和轮牧;革新观念、子羔出栏、加速出栏周期、保障牧民增收等措施可保护草地资源,加速草地建设,繁荣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18.
新疆草地资源面积大,牧草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资源环境遭人为破坏。严重超载、放牧利用等因素造成草地生态系统由稳定走向严重退化。为了防止草地退化,采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草地休养生息,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重点实施围栏封育、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进一步恢复草地生机和巩固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主要对策:即依法监理、以草定畜、严禁超载放牧利用,坚持科学管理、建设、合理利用、改良和保护,推行高效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种植,达到科学合理恢复和巩固草地植被实现草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确保草地资源可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划区轮牧与草地可持续性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区轮牧是一种充分利用饲草生长旺季而进行的集约、区块式放牧管理系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轮牧制度的发展现状,概括了划区轮牧的优势包括: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性、草地生产力;降低草食动物肠胃线虫感染率;分析了其与传统连续放牧相比所具有的局限性。进一步从放牧类型的延展、放牧策略的改进、人为因素的投入、生态模型研究等多角度综合考究,提出综合协调生物因素与环境、平衡生态与经济以及优化牧企合作现状的轮牧策略,以期为轮牧对于生态恢复和草地可持续性利用的生产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优化管理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海南州高寒草地生态畜牧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海省海南州高寒草地长期以来存在人、草、畜矛盾突出,草地建设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退化严重,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品牌战略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了该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恶化,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畜牧业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以下对策:以草定畜,建立以“人、草、畜”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加大有机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对农牧民培训转移;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调整畜群和畜种结构,发展羔羊经济和幼年牛早期育肥;因地制宜,实施划区轮牧和禁牧;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草产业;实施良种工程;强化科技服务。通过以上措施实现高寒草地生态平衡和草地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