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在临夏刘家峡库区沿岸四县5年生花椒园间作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ns),结果表明,每年每667m~2椒园间作黄芪可控制土壤流失量5.85kg,3~4a可控制土壤流失量17.55~23.40kg,较椒园间作小麦、油菜、豌豆等夏季作物的传统经营模式减少土壤流失量17.55~23.40kg,相当于3~4a减少水库淤泥17.55~23.40kg。年花椒、黄芪纯收益1 443元,生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并总结出了椒园间作黄芪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荔沙苑枣区位于渭河以北 ,洛河以南的洛渭河冲积区 ,该区气候干燥 ,土壤沙化 ,蓄水保肥能力较差 ,且略呈碱性。根据这一立地情况 ,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枣树修剪和枣园土肥水管理方面的技术经验 ,现总结如下。1 枣园土肥水管理技术1 .1 强化土壤管理大荔沙苑枣区多为枣粮间作枣园 ,间作物主要有花生、小麦、蔬菜和黄花菜 ,应抓好枣园秋季耕作。即秋季花生收后对枣园进行耕翻 ,并结合耕翻施足基肥。播种间作物时 ,适当保留栽植带 ,以加强肥水管理。1 .2 施足肥料沙苑枣区土壤保肥能力较差 ,加之灌溉次数多 ,土壤肥料淋溶强 ,损失多。施肥的…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 花椒是我国分布很广的木本油料、香料树种。河北省太行山区是我国花椒主要产区之一,栽培面积达17200ha,常年产量3500-4000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左右。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于1988-1989年承担了河北省林果技术开发项目中的椒粮间作技术试验示范课题,一方面对花椒增产技术和椒粮间作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一方面建立大面积椒粮间作示范园。试验方法是从椒粮间作有关的花  相似文献   

4.
新建枣园应注意选择优质苗木,合适密度,大水大肥,依靠科学管理技术,才能获得高产量和高效益。一、控制灌水大枣耐旱,喜温,发芽晚,落叶早,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幼树要适当控水,基本原则是春灌要晚,冬灌要早,秋灌要少。1、当年栽植苗木到8月底必须控水,粘性、中性土壤到8月25日前,砂性土壤到9月5日前程一次秋水,秋季灌水如早,因土壤干旱,影响树体集中营养,降低幼树抵抗力。不论砂性和粘性土壤要看苗木生长表现,只要不形成明显的生理干旱就不灌水。2、幼龄枣树和间作作物不能混灌,特别是间作秋播作物和秋季用水较多的…  相似文献   

5.
崔国忠 《防护林科技》2012,(1):62-63,70
通过对酒泉市枣树管理中适用的田间间作、翻掘树盘、中耕除草、覆草保墒等4项土壤管理技术措施的试验观测,研究分析了土壤管理技术对枣树生长量和产量的促进作用。试验表明,采取上述土壤管理技术综合措施的枣树,生长量提高了243.6%,产量提高了206%,对枣树生长量和产量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花椒幼树栽培管理技术的同时,就花椒幼树期间作物的经济效益及间作物对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选择出科学合理的间作物,以指导椒农生产,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的变化,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间作模式主要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较杨树纯林相比,间作农作物后杨树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间作物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与间作留兰香和红薯相比,杨树和杨树+小麦间作的5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提高。对土壤根际效应的研究发现,间作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根际效应均提高;间作留兰香和红薯,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根际效应均降低。由此可见,不同间作模式对杨树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根际效应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间作物与杨树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具有一定的种间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是整地挖穴关 :整地方式要根据不同地点、山场、坡度、树种和经营水平 ,分别采用全垦、撩壕、条垦、穴垦等四种方式。凡是全垦山场要作成平台或梯田 ,实行农果间作。全垦、条垦深度 2 0~ 2 5厘米。条垦要挖成水平条带 ,带宽 80~ 10 0厘米。撩壕深、宽各 80~ 10 0厘米。全垦、条垦、穴垦都应根据不同树种的密度 ,在确定定植点之后开挖植树穴。植穴的长、宽、深为 80~ 10 0厘米 ,并将表土、底土分别堆放 ;底部要挖平 ,底部宽度与上部接近。整地结束后 ,在植树前每穴施用已腐熟的厩肥 1担或枯饼肥 1公斤。并分别与表土、里土拌匀后 ,先将…  相似文献   

9.
苗圃预防试验结果表明,粉锈宁可有效地防治花椒苗期根腐病,经处理后的苗圃发病率为对照的1/17。不同立地类型移栽试验显示,新垦山地及农耕地中的砂土,砂壤土较适宜花椒生长,不易感染根腐病,成年椒园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粉锈宁灌根方式较好,并与施药剂的次数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病害流行条件与花椒栽培布局结构关系,初步探索出预防和治疗根腐病害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油桐是我省山区的一大资源优势。对油桐树冬管不力,桐油产量下降现象普遍存在。实践证明,对油桐采取各垦、修技、养树的冬季培管措施,可大幅度提高桐油产量。冬垦各星是消灭病虫杂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11一12月进行,可与施肥、间作护土作物结合起来进行。冬垦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冬垦要因地制宜,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一般坡度在15度以下,表土不易流失的,可全垦挖山。坡度在15——25度的山坡,要实行带状垦复,并从低处向高处挖,拉高境低,整平带面,作成梯田;坡度超过35度的陡坡,只宜在村周围垦…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山区花椒常规造林主要采用1年生苗木,春季栽植。由于春季气候干旱少雨,特别是青石山区,土壤瘠薄、水源奇缺、无灌溉条件,花椒造林成活率低而不稳,已成为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开春季干旱时期造林,我们结合生产对花椒百日苗的培育和雨季造林技术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农林间作生态系统研究进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农林间作是现代农林复合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农林间作模式的发展历史及常见的间作模式,归纳了农林间作系统对林下小气候、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间作系统产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农林间作复合系统研究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今后应加强间作系统内不同组分间的竞争作用的比较、农林间作系统的物种配置、模型创建、全球气候变化与间作竞争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从生态环境修复的角度将间作系统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种植花椒周期短,见效快,但多数地方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用丰产管理技术: 1.土肥水管理 (1) 深翻除草。从秋季开始,一直到土壤封冻前,在花椒树冠以下浅挖,树冠外深翻,注意避免伤根,行间一般深挖30~70cm,结合深翻施有机肥料作基肥,增  相似文献   

14.
大扁杏园的土壤管理技术土壤管理是大扁杏栽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其主要方法介绍如下:1深翻和压绿肥11深翻深翻通常在秋季雨季进行。干旱地区最好在杏果采收前或采收后进行雨季深翻,这时雨水多、气温高、土壤墒情好,深翻后不仅有利于新根生长和伤根愈合,...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于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上旬期间,对毛竹林采用不同抚育技术措施(A:全面锄草清杂+翻垦+施肥;B:全面锄草清杂+翻垦;C:全面锄草清杂;CK:不抚育)进行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效果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技术措施对毛竹的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处理A的出笋成竹量及新竹生长量最高,平均春笋出笋数达965个/hm~2,平均成竹数达922株/hm~2、平均成竹率达95.5%,平均胸径达11.6cm、平均高达12.8m。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秦安县花椒主产区土壤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参考,通过都秦安县花椒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30个花椒园土壤进行取样测定,评价花椒园土壤肥力的丰缺状况,并就秦安县花椒产业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秦安县花椒园土壤pH值偏碱,有机质含量较缺,氮素含量缺乏,有效磷、钾含量较丰。建议秦安县花椒产区可适量增施酸性肥料,逐步改善土壤的酸碱性,通过加强花椒树体的精细化管理,增施有机肥、适时喷药预防、合理修剪等技术,增强树体抵御病害、冻害的能力。同时应综合考虑花椒不同生长期对水肥的需求,针对性的补充氮磷钾肥。  相似文献   

17.
花椒的生长发育与土壤和地势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论述花椒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土壤和地势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和地势将直接影响到花椒的长势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立地条件的不同(海拔、气温、土壤),决定了种植花椒的品种,规模、经营管理技术的不同。喜德县红花椒(大红袍和正路椒)为主,海拔、土层厚度的变化,对花椒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会逐渐降低。海拔2 600 m以上,虽然花椒生长极端气候的影响较大,但土层厚度越大,更有利于花椒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在花椒林下种植白三叶、培育自然杂草,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花椒林下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对花椒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丰度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生草提高了花椒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部分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改变了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生草初期可能对土壤水分和氮肥的消耗较大,应根据花椒树的生长特性结合农艺措施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张翼鸿 《绿色科技》2014,(4):187-188,192
通过对炎山乡的自然现状和花椒生产资源状况的分析,结合炎山乡自然、社会经济情况、地理位置、气候、植被、土壤、人口状况、人力资源等,对炎山花椒产业开发思路和对策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设性建议,为加快其花椒产业的发展,建设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