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温室黄瓜连作对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集约化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成为限制设施蔬菜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阐明设施蔬菜长期连作条件下的土壤障碍因子(类型)是发展形成高效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的前提。以豫北地区设施黄瓜连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具有不同黄瓜连作年限的土壤样品(1,5,10,15,20 a),应用Real-time PCR和高通量测序的手段,探讨了温室黄瓜连作对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黄瓜连作显著改变了土壤真菌数量,随着连作年限延长真菌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连作10 a土壤中达到峰值。土壤真细比变化趋势与真菌数量一致。高通量测序分析进一步表明,黄瓜连作显著影响了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而非α多样性。随着连作年限延长,真菌群落中独有的OTU数量逐渐减少。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门水平下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优势成员,但其平均相对丰度对黄瓜连作响应不敏感。在目水平,小囊菌目(Microascales)、盘菌目(Pezizales)、未分类子囊菌(Norank_p_Ascomycota)和粪壳菌目(Sordariales)是真菌群落优势成员;在属水平,假埃希氏菌属(Pseudallescheria)、Lasiobolidium、赭霉属(Ochroconis)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是真菌群落优势成员。这些优势真菌目和属的平均相对丰度受温室黄瓜连作影响显著,且多数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冗余分析证明,土壤硝态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是驱动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总的来看,温室黄瓜长期连作显著影响了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菇类蛋白多糖,商品名有抗毒剂1号、抗毒丰、菌毒宁、真菌多糖等,主要剂型为0.5%水剂,是以微生物固体发酵而制得的绿色生物农药,为预防性药剂,低毒。  相似文献   

3.
正2009~2014年内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杀菌剂主要包括8种,其中位居榜首的是环丙唑醇,2014年的销售额为5.95亿美元,2009~201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4%。环丙唑醇属于三氮唑类杀菌剂,1988年由Sandoz公司(现属先正达公司)开发,对多数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对禾谷类作物、咖啡、甜菜、果树和葡萄上的白粉菌目、锈菌目、尾孢菌目、壳针孢属、黑星菌属等真菌引起的麦类作物锈病、白粉  相似文献   

4.
灵芝多糖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热水提取法提取灵芝多糖,得到灵芝粗多糖,并以3种植物病原菌(胡萝卜欧氏菌、指状青霉、灰葡萄孢)和5种食品有害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和黑根霉)为供试菌,采用纸片琼脂法来测定灵芝粗多糖对供试菌的抑菌强度。结果表明,灵芝粗多糖对植物病原菌中的胡萝卜欧氏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指状青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对灰葡萄孢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对食品有害菌中的枯草芽孢杆和蜡状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对黑根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总体来看,灵芝多糖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真菌。  相似文献   

5.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长和适逆性至关重要,本研究对干旱条件下棉花根际真菌群落进行分析,旨在探明干旱胁迫对棉花根际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利用有益微生物提高棉花水分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以陆地棉Jin 668 (Gossypium hirsutum cv. Jin66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式,对处于开花期的棉花根际土壤(SDP)和未种植棉花土壤(SOPD)进行干旱处理,正常浇水的棉花根际土壤(SPN)和无棉花土壤(SNPN)为对照。从中采集土壤样品,提取DNA,采用IlluminaMiseq对真菌ITS1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中真菌多样性。结果共鉴定到970个OTUs,SNPN、SOPD、SPN和SDP样品中真菌OTUs数量分别为481、528、743和752个,其中288个OTUs为所有组共有。对获得OTUs进行门、纲、目、科和属5个分类水平的划分表明,棉花根际真菌群落结构主要由子囊菌门(82.70%)和担子菌门(10.15%)组成;干旱处理使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和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丰度显著降低,而散囊菌目(Eurotiales)、发菌科(Trichocomaceae)、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um)的丰度显著增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未种棉花的土壤相比,有棉花的土壤中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显著增加;同时, SPN和SDP之间的真菌群落结构更相似,而与SNPN和SOPD间差异较大。研究表明,棉花根际存在丰富的真菌群落,干旱对土壤中真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从微生物的角度为提高棉花耐旱性的研究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黄瓜幼苗抗立枯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和相关生理生化变化。以黄瓜品种中农16为材料,播种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20 d幼苗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后能够显著提高黄瓜苗期对立枯病的抗性,降低发病率。黄瓜苗期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后菌根苗和非菌根苗发病率分别为16.5%和52.0%,非菌根苗发病严重,病情指数为46.7,接菌病情指数为10,较非接菌苗下降了78.5%,接种菌根真菌提高黄瓜抗病性与改变相关酶活性有关,在病害发生前菌根真菌已经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提前启动了抵抗病害得相关机制,如提高了保护酶活性,促进植株生长,接种菌根真菌后菌根苗地上鲜质量和地上干质量分别比未接菌处理提高33.10%和25.93%。在病害发生过程中菌根真菌与病原菌互相竞争,抑制病菌对寄主的侵害,减轻细胞膜受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测定菌质多糖含量的同时,测定了菌质中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粒度、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基料中菌质多糖的产生及主要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为10目大小的玉米基料,接入12%液体菌种,28℃发酵20d。经优化后,多糖含量可以达到21.97mg/g,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也优于其它处理组  相似文献   

8.
以干巴菌子实体为原料,研究复合酶提取干巴菌多糖的最优工艺。在对比六种常用水解酶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单形重心混料设计对遴选出的复合酶的组成进行优化,得到纤维素酶、真菌漆酶及中性蛋白酶最佳配比为0.372∶0.428∶0.200。在复合酶添加量4%、料液比1∶50(mg/L)、酶解p H 5.5、提取温度55℃的条件下提取4.0 h,干巴菌多糖提取率可达5.07%。复合酶解法的提取效果明显优于热水提取法和单酶提取法。  相似文献   

9.
弄清粮食储藏期间真菌的种类及其生长演变规律是实现储粮减损的重要前提。本研究着眼于储粮真菌的种类问题,以储藏小麦为载体,将PCR-DGGE技术应用于储粮真菌多样性的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储藏小麦样品中生长的真菌主要为帚状曲霉、枯叶格孢腔菌、枝孢菌和假丝酵母。虽然在DGGE的谱图中出现了一些非真菌条带,但是这些条带与真菌的条带明显分布在两个区域,不会影响到真菌条带的分析。研究结果确立了PCR-DGGE技术用于储粮生态体系中真菌多样性分析的流程和方法,为利用此技术监测储粮生态系统中的真菌种类奠定了基础,并为建立储粮真菌生长演变谱图数据库积累了部分初步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自古以来,在我国的一些文献中就已对冬虫夏草有过传奇性的描述。清代诗人王培有咏虫草诗云:"何形毕竟是真形,为草为虫化未停。那是流萤终灭没,春风原上不垂青。"冬虫夏草是生物界一种罕见的、十分奇特的个体,它冬天是"虫",夏天摇身一变成了"草",所以叫冬虫夏草,其实它是一种食用菌呢!这种菌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一种真菌。日本真菌分类学家小林曾作过研究,全属共有137种,我国已知的有26种,其中  相似文献   

11.
海藻多糖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藻多糖是获取食品添加剂的天然良好原料,琼胶、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等海藻多糖在食品添加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从上述几种海藻的理化性质、功能及目前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海藻多糖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性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开发海藻多糖功能,促进其在食品添加剂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植物多糖的结构与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凤玲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76-279
植物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抑制肿瘤、抗疲劳、降血糖血脂、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还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多糖的结构、分离纯化技术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冷懿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8):52-56
蜈蚣藻是广泛分布在中国浅海的一种大型红藻,其多糖具有优秀的生物活性,笔者着重研究蜈蚣藻多糖的益生效应,以期将蜈蚣藻多糖开发为一种新型且更为高效的益生元,起到调节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使其能够作为双歧杆菌的促生长因子应用于酸奶的发酵工业中。实验采用水提法提取蜈蚣藻多糖,使用96孔板法对蜈蚣藻多糖进行益生菌增殖实验研究,以低聚果糖组与其作对照。对蜈蚣藻多糖进行体外益生效应测试,发现蜈蚣藻多糖益生效应显著,并明显优于低聚果糖;进行抑菌效应测试,发现蜈蚣藻多糖和低聚果糖都不存在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的作用,反而具有较弱的促进作用,但都处于身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初步判断蜈蚣藻多糖具有较好的益生效应,可以作为益生元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灵芝子实体多糖积累和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灵芝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多糖、还原糖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探讨灵芝子实体多糖动态变化的酶学机理。以代料栽培灵芝为试材,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采用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测定6种相关糖代谢酶活性,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多糖积累与糖代谢酶间的相关性。在灵芝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灵芝多糖与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两者的最大含量皆出现在开伞期;从现蕾期到开伞期,多糖积累与6种糖代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但开伞期之后,多糖与G-6-PDH、MDH酶活性变化趋势出现差异。经过相关性分析,UDPGPPlase、α-PGM和PGI与灵芝多糖积累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其他酶与灵芝多糖积累相关性不显著(P>0.05)。初步推测,UDPGPPlase、α-PGM和PGI是灵芝多糖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5.
多糖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由于具有抗肿瘤、抗凝血和免疫调节活性等多种功能,被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多糖结构修饰后可以显著提高原有的活性或增加新的活性。详细阐述了多糖结构修饰的方法及结构改造对多糖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多糖结构修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山药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药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山药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苜蓿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苜蓿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苜蓿中提取苜蓿多糖,通过体外苜蓿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初步确定其免疫调节活性。采用MTT法,检测苜蓿多糖对正常Balb/c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和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多糖可以单一激活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可以协同ConA刺激T细胞增殖,或协同LPS刺激B细胞增殖,提示苜蓿多糖能够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苜蓿多糖可以显著地增强NK细胞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活性,提示苜蓿多糖能显著地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因此,说明苜蓿多糖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发酵型金耳多糖(FTAP)的分离纯化方法及其降血糖生物学活性;【方法】比较沸水煮提法和碱水热提法的差异,确定FTAP的提取工艺。Sevage法除蛋白,利用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大鼠模型,灌胃给药,监测血糖,测定脂代谢指标,对FTAP进行降血糖活性评价。【结果】沸水煮提法最大多糖得率为15.5%,碱水热提法最大多糖得率为14.9%,选择沸水煮提法为制备FTAP的方法。利用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得到单一对称洗脱主峰,表明得到的FTAP为均一多糖。连续口服FTAP 7天时,44mg/kg&#8226;d和264mg/kg&#8226;d剂量组小鼠与模型组空腹血糖比较降血糖作用明显,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也显著下降。【结论】FTAP可降低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高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research on the extraction,purification and chemical structure of polysaccharides in Dicliptera chinensis( L.)Ness. [Methods] Polysaccharides were extracted from D. chinensis by combining the water extraction method with the Sevag deproteinization method and ethanol extraction method. D. chinensis polysaccharides were purified by DEAE-52 cellulose chromatography and Sephadex G-150 chromatography. Based the detection of the impurity,the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D. chinensis polysaccharides was analyzed. [Results]The purified polysaccharides were pure polysaccharide components. Infrared spectrogram showed that D. chinensis polysaccharides had typical structure of polysaccharides. Analysis of gas chromatography found out that D. chinensis polysaccharide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fucose,arabinose,xylose,mannose,glucose and galactose. [Conclusions]The extraction,purifica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s in this research were rapid,accurate and stable,which provided foundation for the activity research of D. chinensis polysaccharides in future.  相似文献   

20.
为了系统探讨苜蓿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给苜蓿多糖对免疫活性调节的下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采用MTT法,检测苜蓿多糖对正常Balb/c小鼠体外骨髓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和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多糖可以刺激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可以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的提高。提示苜蓿多糖可以提高辅佐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说明苜蓿多糖可通过提高辅佐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来提高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