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橘红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白色球心大白菜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AB01的可育株MsfMs为母本,以橘红色球心大白菜自交系北京-1和山东-1为父本,配制F1、F2及BC1,鉴定各世代叶球颜色和雄蕊育性,分析球色遗传规律,以及球色、花色及雄蕊育性的遗传关系,探索橘红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方法。结果表明,球心颜色由一对基因控制,橘红心为隐性,白心为显性;橘红心与橘红花性状为完全连锁或一因多效;球心颜色与雄蕊育性独立遗传;橘红心大白菜自交系北京-1和山东-1在核不育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型均为纯合隐性可育msms。提出了利用普通白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转育橘红心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瓜菜》2017,(6):24-26
为研究橘红心黄瓜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过程及变化规律,以橘红心水果黄瓜和旱黄瓜为研究对象,以与其生长习性类似的普通黄瓜为对照,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对上述材料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进行测定,并利用RHS植物比色卡对各材料瓤色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黄瓜材料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材料‘JHH-3’在果实发育40 d时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高达252.95 mg·L~(-1),而从果实瓤色看,当果实发育40 d时材料‘JHS-1’和‘JHH-3’瓤色最深,说明黄瓜果实瓤色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正相关。而在众多材料中材料‘JHS-3’转色最早,材料‘JHS-1’次之。 相似文献
3.
4.
5.
6.
以育成的黄心抗根肿病直筒叠抱型大白菜CR9112A和CR9112B为母本,直筒舒心橘红心大白菜龙园红1号JH-1自交系为父本,分别完成F1、F2及BC1F1各世代。验证龙园红1号橘红心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究根肿病抗性与橘红心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抗性和花色鉴定结果表明:根肿病抗性与橘红心性状之间无连锁关系,二者表现为独立遗传。龙园红1号JH-1的基因型为msmsrrhh。提出了转育抗根肿病橘红心大白菜的遗传模式,以期获得经济性状优良的抗根肿病橘红心材料。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瓜菜》2017,(1)
为研究橘红心黄瓜与普通黄瓜果实营养成分的差异,以橘红心水果黄瓜(JHS)和橘红心旱黄瓜(JHH)为研究对象,以与其生长习性类似的普通黄瓜为对照,对上述材料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黄瓜材料中各营养含量存在差异,其中JHS-4和JHS-3分别在瓜顶和瓜中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4.33%和4.50%;JHS-4单宁质量分数为79.99 mg·kg~(-1),显著高于对照普通水果黄瓜;JHS-4、JHH-3干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7.00%和7.54%,显著高于对照;JHS-2总酸质量分数2.37 g·kg~(-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材料JHS-5的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5.48 mg·100 g~(-1)、JHS-4的维生素B_2质量分数为0.053 mg·100 g~(-1),高于其他各组且显著高于对照。综合看来,材料JHS-4和JHS-2营养品质优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9.
‘九千娃娃菜1号’是山东春秋大白菜育种研究中心以自交不亲和系夏08—219--5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08一P258AIFI~0而成的橘红心娃娃菜杂交种。该品种生育期45~55d,矮桩合抱舒心炮弹型,类胡萝卜素含量为5.,57rag/100g,单球重O.32~2.Ikg,做娃娃菜栽培每667m2可种植O.8~1.2万株,做大白菜栽培时4000株左右。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干烧心等多种病害,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晚春、夏、秋等多季栽培。经播种栽培试验,制定其周年栽培技术规范,可实现橘红心娃娃菜的周年绿色、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紫心性状遗传规律分析及其基因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白菜[Brassica rapa(Lour.)ssp.pekinensis]紫心纯系‘14S839’和橙色纯系‘14S162’为亲本,构建F_2群体,对大白菜紫色基因(BrPur)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性状分离调查结果显示,在F_2群体中紫心与非紫心单株符合3︰1分离比例,说明大白菜紫心性状的有、无符合单基因显性遗传模式,紫心性状是一种显性性状。采用改良的BSA方法对紫色基因BrPur进行定位,经过对白菜全基因组297个SSR标记的筛选,得到了BrPur的两个侧翼标记A710和A714,同时结合白菜基因组信息,将BrPur定位于大白菜A07连锁群上。结合前人关于花青素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报道,通过分析Br4CL3和Bra004214的序列、开发新的标记,得到了两个特异共显性标记CL-12和B214-87。利用F_2群体扩增验证筛选到的所有标记,结果表明,经Join Map 4.0作图得到的遗传连锁图与非紫色交换单株"基因型矩阵"显示的结果完全一致,标记CL-12和B214-87位于BrPur两侧,遗传距离分别是3.1 cM和3.5 cM。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白菜花茎蜡粉分子调控机制,针对大白菜一对花茎蜡粉差异的近等基因系进行了转录组比较分析。在有蜡粉材料RHL065_1和无蜡粉材料RHL065_2之间总共鉴定到7 237个基因存在显著差异表达,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生物过程、原生质膜的组成成分和四吡咯结合分子功能。结合基因功能注释,筛选到17个蜡粉相关基因,包括蜡粉合成基因MAH1、CYTB5-B(Bra022898,Bra021809)、KCS6/CER6/CUT1、KCS9、FAR3/CER4、KCS1、CER2、KCD/PAS2、CYTB5-C(Bra039268,Bra004518)、CER2-LIKE,蜡粉转运基因LTPG1(Bra010912,Bra030067)和转录因子基因WIN1/SHINE1、MYB30、DEWAX在两自交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表达,其可能参与了大白菜花茎表皮蜡粉形成。利用qRT-PCR验证了转录组分析的可靠性以及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克隆大白菜蜡粉调控基因和开发相关功能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叠抱类型和舒心类型四倍体大白菜为试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方法对中脱落酸相关基因Bra018800和生长素相关基因Bra018750进行表达量分析,并利用酶联免疫法对其内源激素进行测定,研究了四倍体大白菜叶球形成内源激素变化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以期为后继研究四倍体大白菜不同叶球类型形成的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Bra018800和Bra018750基因分别在叠抱类型四倍体大白菜的包心期和莲座期表达量达到最高,比舒心类型同时期表达量高2.56~2.80倍和5.18~6.59倍。内源激素测定结果表明,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2种激素在叠抱和舒心四倍体大白菜2类材料中表现为差异显著。其中ABA在叠抱类型四倍体大白菜的包心期含量达最高,比舒心类型四倍体大白菜同一时期的含量高2.05~2.12倍,与脱落酸相关基因Bra018800在2种类型材料中的表达趋势相一致;在叠抱类型四倍体大白菜莲座期IAA含量显著高于舒心类型同时期的2.58~2.60倍,与生长素相关基因Bra018750在2种类型材料中的表达趋势相一致。综上所述,Bra018750和Bra0188002个基因调控内源激素IAA和ABA的合成,分别在四倍体大白菜包心期和莲座期对叶球类型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大白菜1E519BC1F2和4E511BC1F2两个群体为试材,分别构建根肿病抗病和感病池,进行集团分离群体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ing,BSA-seq)和分析。结果发现,两个群体中检测到1个共同的根肿病抗性基因候选区间,位于A08染色体7.40 ~ 8.85 Mb,命名为BraA.Pb.8.4。该基因在物理位置上和已经报道的根肿病抗性基因Crr1、Rcr9和CRs均不同,并且Crr1和Rcr9连锁的标记在抗病和感病材料中不具有多态性,CRs连锁的4个标记中只有1个标记(Probe60)在抗病和感病材料中存在多态性,表明BraA.Pb.8.4不同于已经报道的基因,可能为1个新的根肿病抗性基因。在BraA.Pb.8.4候选区间开发了3个KASP标记(BraA.Pb.8.4-K1、BraA.Pb.8.4-K2和BraA.Pb.8.4-K3),均可以有效将纯合抗病、纯合感病和杂合抗病材料区分开,为共显性标记。利用标记BraA.Pb.8.4-K1在5个群体共257个单株中进行验证,发现各单株的基因型和抗病性表型平均一致率高达96.13%。因此,本研究鉴定的BraA.Pb.8.4基因及开发的KASP标记可以高效用于根肿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6.
以1年生枳砧纽荷尔脐橙为材料进行盆栽沙培,观察缺镁植株叶脉肿裂与叶片黄化症状的进程,测定不同枝梢叶片相对叶绿素和镁硼元素含量,探讨缺镁对纽荷尔脐橙叶脉肿裂、叶片黄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第3个月时缺镁组2龄秋梢叶出现叶脉肿裂、叶片黄化的症状,而且随着时间延长症状加重;第3个月时对照组和缺镁组1龄春夏梢叶的叶色无明显差异,在第4个月时缺镁组出现明显黄化症状。第3个月时缺镁组各枝梢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并且下降幅度随着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大。第4个月时缺镁组和对照组的硼含量均处于高量水平,而缺镁组各枝梢叶镁含量均处于严重缺乏水平。表明,缺镁不仅会导致纽荷尔脐橙叶片黄化,也会导致叶脉肿裂。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丰富大白菜种质资源,提高大白菜功能成分,创制一种同时富含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紫橙色大白菜新种质。以橙色大白菜自交系14S125为母本,紫心大白菜自交系14S838为父本进行杂交,F1单株自交,在F2群体中先用分子标记确定携带紫心基因和橙色基因的单株,进一步选择园艺性状和结球性优良的单株,通过连续3代单株自交选择,育成了外叶绿色、球叶紫橙色的大白菜新种质4份,分别是19ZS40-1、19ZS17-1、19ZS94和19SF19-4,将紫心基因和橙色基因聚合在了一起,并且在大白菜球叶中表达。本研究中创制了同时产生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紫橙色的大白菜新种质,提高了其营养价值,为大白菜的营养品质育种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