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1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概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地表起大小垄后,用地膜覆盖全田,在沟内播种作物的技术。该技术集"大小垄种植、地膜覆盖、垄沟种植"于一体,能够显著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旱作业区粮食产量。2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用范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适用于土壤墒情差和降水量较少的旱作农业区,以坡耕地增产效果明显。3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增产原理  相似文献   

2.
永靖县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进行农业生产,通过示范推广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玉米产量,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开展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宜不同地域的最佳品种,对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效益与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不同覆膜方式效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20cm土壤温度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0~20cm土壤含水量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产量和效益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比常规半膜覆盖增产25%-30%,优势十分明显。通过玉米不同补灌时期试验、不同海拔玉米品种试验、玉米密度试验、玉米大垄中间套种其他作物示范。初步完善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保墒效果不好的地区有明显的作用,可减少水分蒸发,是农业节水新技术之一,具有集雨、保墒、增温、增产,操作简便及成本低等特点。本研究首先介绍玉米的生物学特性,而后介绍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优势,最后总结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西部地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是旱作农业的一项创造性发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种植效益,而且实现了旱作农业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文章从内蒙古西部地区旱作农业的现状出发,对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的可行性和现实条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内蒙古西部旱作农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渭县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进行农业生产,而这有限的天然降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该技术在我县两年的试验示范表明,其节水、抗旱、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一水地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是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补充和完善,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率,保障了一水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从而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针对干旱地区降雨量少、时空分布不均、春旱、春寒出现频率高的气候特点,按照玉米生产发育规律及特点,在传统地膜覆盖技术基础上,总结摸索出的一项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面覆盖率达到100%,有效降低了蒸发,通过全膜覆盖双垄面集流,全部降水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时期、覆膜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处理的自然降水利用率为28.88kg/mm/hm^2,顶凌全膜覆盖双垄沟播处理的自然降水利用率为27、71kg/mm/hm^2,而露地(CK)穴播处理的自然降水利用率仅为14.35kg/mm/hm^2,全覆膜栽培方式比半覆膜栽培方式降水利用率提高14.17%,而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方式比半覆膜栽培方式降水利用率提高19.83%。因此全膜覆盖双垄沟播,尤其是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是今后的重点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可以实现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的统一,能够起到很好的抗旱效果,也有利于玉米种植提高产量。文章对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龙小燕 《吉林农业》2010,(7):110-110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围绕提高有限降水利用率为中心,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而创新出的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于一体的农业适用技术,它的试验和应用为广大旱作农业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新途径,成为解决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问题的重要措施。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适宜年降雨量250-500mm的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对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延伸和突破,该技术在永靖县2a的试验示范表明,其节水、抗旱、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为了配套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大面积推广,寻找适宜不同地域的最佳品种,最大水平发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土壤的生产潜力,特进行该试验。  相似文献   

13.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创新和发明,通过地膜全面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还能够防止杂草生长,为玉米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最近几年,我国很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上蔡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阿荣旗地区覆膜栽培技术种植玉米较多应用半膜覆盖,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在阿荣旗地区还是新生事物,为了推广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2013年在新发乡大有庄村设置了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具有明显的抗旱、提温、增产作用,但是相对而言,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比半膜栽培的抗旱、提温、增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创造性发明,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从甘肃农业的现状,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可行性和现实条件等方面探讨了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必要性,指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甘肃农业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全膜双垄沟播(T4)最高,较其他处理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光合物质的形成.说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T4)种植能够有效解决光合缺水的问题.全膜双垄沟播(T4)、全膜平作(T3)、全膜双垄沟播+休闲期免耕秸秆覆盖(T6)的光合午休现象较其他处理弱;在玉米抽雄期前全膜双垄沟播(T4)较平作和休闲期免耕处理SPAD高,能够增加玉米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为玉米前期的生长发育及后期的丰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田间试验证实,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水分效应、温度效应、经济效应显著。6种不同覆膜方式中,以秋季全膜双垄覆盖的效益最好,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次之。玉米播种期0~20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膜双垄覆盖高于常规播期半膜平覆,尤其拔节期前最为显著,可提高2.4~2.6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从播种至大喇叭口期比播期半膜平覆平均提高44.0~63.2 mm,增幅达38.00%~39.47%,从而满足了玉米出苗及前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土壤水分,有效缓解了玉米"卡脖子旱"。3种全膜覆盖方式,即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播期全膜双垄覆盖降水利用率分别达75.9%、67.9%、66.1%,比常规播期半膜平覆分别提高16.9%、8.9%、7.1%。3种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中,秋季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产量最高,达9205.5 kg/hm2,比常规播期半膜平覆增产54%。3种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达31.8 kg/(mm.hm2),比播期半膜平覆提高5.25 kg/(mm.hm2),其中秋季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最好。3种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的经济效益比常规播期半膜平覆提高了42.65%,其中秋季全膜双垄沟播覆盖方式最高,增幅达59.47%。在玉米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和有效积温均是: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播期全膜双垄覆盖〉秋季半膜平覆〉早春半膜平覆〉播期半膜平覆。全膜双垄覆盖增加了地积温,使宁夏南部山区玉米种植区域扩大,建议在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大力推广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米脂县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针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是按照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在传统地膜覆盖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全新的旱作栽培技术。该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陕西米脂县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选地整地、种子处理、划行起垄、覆膜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和雨水富集的效果。作者就张掖市甘州区的玉米全膜双垄沟灌栽培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乌兰浩特市玉米每年播种面积在36万亩左右,很大一部分种植在山坡地上,每年春季、伏季干旱出现后,都会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产。为了进一步提高乌兰浩特市玉米产量,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今年乌兰浩特市从赤峰市引入了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引进试验面积140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105亩,半膜栽培技术面积35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