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鸭共生技术种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顺荣  陈海云 《农技服务》2012,29(8):966+968
总结了"稻+鸭+萍"、"稻+鸭+萍+鱼"、"稻+鸭/牧草+鹅"3种稻鸭共生技术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省滨海县农业部门经过多年稻鸭共生栽培实践,证明稻鸭共生栽培模式是生产绿色优质稻米及肉鸭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有效生物防控途径,效益显著,可谓稻丰鸭肥,一举多得。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条件,以种稻为中心,进行肉鸭田间网养的种养生态系统,是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该系统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民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迫切需求有机粮食和无公害畜产品,宽城县有机水稻和无公害鸭受到消费者的特别青睐,大众消费意愿催生稻鸭共生养殖技术的发展热潮,大幅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深受农户喜爱,稻鸭共生种养节本增效,有机环保,具有非常好的推广意义。2015年宽城县开始尝试稻鸭共生生态环保种养技术,经过两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安乡县生态种养模式多,主要有"稻田+""荷田+""林木+""蔬菜+"及"四水模式"等生态农业模式,综合效益高。"稻田+"为重点,一田多产忙数钱主要有4种"稻田+"种养模式: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鳅共生及稻-蛙共生。汤家岗天喜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鸭种养模式,每667平方米大田放养10只鸭,产稻谷600公斤,总产值约2500元,纯收益约1950元。潭子口楚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多种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稻鸭共生技术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稻鸭共生是运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措施的种养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介绍了稻鸭共生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指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稻鸭共生技术的生态模型、内在机理及生态功能,并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多重效益的特点。对其进行多重效益的综合评价,为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技术人员的研究提供定量或定性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阐述了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主要功能,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概况,介绍了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和稻螺共生等5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中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协作机制不全、技术水平不高、培训服务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技术支撑、创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和深挖潜力等方面提出湖南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今后推广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稻鸭种养模式减肥减药生态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分别设置3个处理:稻鸭种养、不养鸭种稻(CK1)、常规法种稻(CK2),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稻鸭种养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具有显著的防控效果,在分蘖盛期和齐穗期丛发病率分别为22.1%和38.2%;稻鸭种养处理对稻田杂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放鸭后50 d,杂草干重为4.5 g/m2;稻鸭种养处理的理论产量为8 379.5 kg/hm~2,显著高于CK1;稻鸭种养模式的整体利润高于CK1、CK2。[结论]稻鸭种养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稻渔共生是以水田稻作为基础,在水田中养殖鱼、虾、鳅、蟹、鳖等水产和鸭(禽)等动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肥、气及各类生物资源,通过水稻和水(禽)产动物既共生共育又互利互补而形成的种养生态模式。"稻-鱼""稻-鱼-鸭""稻-虾""稻-鳖""稻-蛙-菜""稻-鳅""稻-鱼-菇""稻-鱼-萍""稻-鱼-萍-鸭"等种养模式是最大限度利用稻田空间的主体复合种养模式,水稻扎根稻田泥土中,鱼、虾、鳖、鳅、蟹生长在水中,鸭、萍在水面  相似文献   

9.
“鸭稻共育”技术示范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稻共育"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新型农业实用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创造了鸭稻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节省了养鸭饲料,提高了鸭肉品质,并增加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在水稻生长期间,稻鸭、稻鱼共作系统中CH4排放峰值均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其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P<0.05)低于常规淹水稻田;N2O 的排放通量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而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养鸭显著(P<0.05)提高了稻田N2O的排放,养鱼降低了稻田N2O的排放。2006和2007年稻鸭、稻鱼处理CH4和N2O排放产生总温室效应分别为4 728.3、4 611.0 kg CO2?hm-2和4 545.0、4 754.3 kg CO2?hm-2,其温室效应成本分别为970.89、946.81 yuan/hm2和933.25和976.23 yuan/hm2,明显低于CK的5 997.6和5 391.5 yuan/hm2。除去CH4和N2O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稻鱼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田增加2 210.64、4 881.92 yuan/hm2和3 798.37、5 310.64 yuan/hm2。【结论】稻鸭、稻鱼共作能有效的抑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降低其温室效应。因此,稻鸭、稻鱼共作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指在水稻生产季节,放养鱼、鸭,等于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稻鸭种养结合、互补共生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鸭,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具有增粮、增肥、增收和节地、节工、节资的优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生态、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1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技术"稻鱼共生"是根据稻与鱼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生长发  相似文献   

12.
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云和山区梯田光、热、水、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创新形成了稻 鱼﹙鸭﹚、耳﹙菌﹚ 稻和稻药轮作等山区梯田农作制度,集成了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2011-2013年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面积达1 8457 hm2,新增产值28亿元,增收1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松江区探索实践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该文介绍了松江区稻鸭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稻鸭生态种养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减少化学肥料、农药施用,有利于推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和稻米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指的是在水稻生产季节,放养鱼、鸭登于稻田中,形成稻鱼、稻鸭等种养结合,互补共生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推广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中联系贵州具体情况,详细分析生态种养模式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栖绿色大米生产技术主要是利用稻—鸭相处在一起产生良好的共生(相互有益)生态环境系统,来进行绿色大米的生产和鸭子的养殖。其主要包括:水田的选择、水稻和鸭的品种选择、水稻—鸭共栖种养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望江县稻鸭共生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江县通过稻鸭共生示范,探索了一整套稻鸭共生技术,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示范的主要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稻鸭共生田比非共生田667m^2增纯收入212.1元,930多hm^2示范区全年增加经济效益304.7万元。同时,有效控制了稻飞虱、二化螟和纹枯病等有害生物为害,减轻了农药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确保了水稻品质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N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田间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华中地区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N素动态及平衡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各处理,主要的N输入来自施肥、降雨和灌溉水,其中降雨的N输入量为42.83 kg N·hm-2,灌溉水N的输入量分别为34.36(CK)、32.72(RD)和41.72 kgN·hm-2(RF).主要的N损失包括N2O释放、NH3挥发、N淋失、鸭和鱼的收获及水稻吸N.CKN2O释放损失量为4.04 kg N·hm-2,显著低于RD的4.31 kg N·hm-2和高于RF的3.76 kg N·hm-2,表明稻田养鸭能增加N2O释放损失而养鱼则降低N2O释放损失.RD和RFNH3挥发损失分别为43.09和44.89 kg N·hm-2低于CK,这与鸭和鱼的存在降低了田面水pH有关.CK、RD和RFN淋失量分别为6.73、6.11和5.81 kgN·hm-2.因鸭和鱼收获而损失的N量分别为0.60和0.18 kgN·hm-2.水稻N的吸收是稻田最主要的N损失,CK、RD和RFN吸收量分别为(219.95±20.61)、(273.65±53.49)和(279.22±17.47)kgN·hm-2.N平衡分析显示,施肥和水稻吸N是影响N平衡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NH3挥发损失、降雨和灌溉水N的输入也是影响N平衡的重要因素;与CK相反,由于鸭和鱼的存在,RD和RF为N平衡为正,表明鸭和鱼的存在加速了土壤有机N营养的周转,从而显著提高了水稻N输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水稻栽培技术、鸭子养育技术2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以期有效推动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农户开展生态种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田藕套养泥鳅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田藕套养泥鳅模式与常规单作田藕的产量效益情况,提出了柯桥区田藕套养泥鳅模式的技术要点。研究表明,藕 鳅套养增加泥鳅产量1 0425 kg·hm-2,产值6672万元·hm-2,净收入41295万元·hm-2,且减少了肥药用量,提升了产品质量,为土地、水资源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有宜渔稻田3万hm~2以上,非常适合发展稻田养殖。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了6553hm~2,其中"稻-鸭-鱼"就有800hm~2。在"稻-鸭-鱼"共作系统中,鸭发挥着施肥、除草、除虫、松土的作用,稻田为鸭提供生活、栖息的场所,它们之间互惠互利,既减少了饲料投喂量,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也减少了50%以上,该技术被列为了2018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向全省发布。本文从增产增效情况、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稻-鸭-鱼"种养循环技术作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