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流域氮素流失模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氮素流失模数是研究区域氮循环与氮平衡的基本参数,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从大区域角度评价我国化肥的利用效率。按多年年径流量均值和多年河水氮浓度均值计算所得的黄河19个主要支流的流域氮素流失模数在0.073~1.665t·km-2·a-1,氮素流失模数的大小与区域人口和农业生产水平存在正相关性;由于存在“流域面积尺度效应”,使按干流数据计算得到的黄河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显著地小于按支流资料计算得到的氮素流失模数;由于干流各站点控制的流域范围具有重叠性以及下游水质对上游水质有继承性,使按干流各站数据计算得到的氮素流失模数数值间差异不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黄河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大大增加。中游头道拐站以上流域1995年的氮素流失模数比1985年增加4倍以上,下游花园口站以上流域1996年的氮素流失模数比1986年增加2倍以上;黄河流域流失的氮主要是以溶解态形式存在于水相中的氮素,流域氮素流失模数与泥沙径流模数之间无明显关系。以花园口站为控制点计算所得的黄河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小于以大通站为控制点计算所得的长江流域的氮素流失模数。黄河流域的氮肥流失率(指黄河流域流氮素流失总量占流域氮肥总施入量的比例)在90年代后期有快速增加趋势,1998年比1997年增加12%,1999年又比1998年增加18%。我国  相似文献   

2.
水玻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要,现代科技发展已预示到,水玻璃可以应用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而且建筑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本文就水玻璃无机建筑涂料的组分、配制、随工以及发展趋向作一简要浅析,以供实际工程应用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抗水蚀能力的土壤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用渗水模数、径流模数和泥沙模数这3个指标来衡量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的抗水蚀能力。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别建立了渗水模数、径流模数和泥沙模数与地面坡度、降雨强度、复合体渗透系数或抗水蚀强度之间的相关方程式,即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抗水蚀能力的土壤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介水玻璃的生产技术,并着重阐述其在建筑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模数式图书馆建筑在以开架为主的管理体制下运转孙玉玲(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100094)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新馆舍于1990年7月建成,同年11月开始试运行。这是一座比较符合我国国情、使用上灵活性强、能提高书刊效益和方便读者利用的模数式图书馆建巩。新馆以开...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土壤侵蚀。生态农业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充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叉要保护生态球状,以求农业持续协调发展。在水土流失地区建立生态农业.应突出水土保持作用,体现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效益的多重性,搞水土保持型农业,要深入调查收集资料,恰当地确定水土保持意识,按照水土流失单元并考虑经济单元进行合理规划,并在组织实施中加强科学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型散装货船全船顶边舱内板及纵梁、隔壁、强肋骨全部换新工程施工方案的论证,从而选出既保证质量又保证施工进度的最佳施工方案,同时讨论了如何估算此类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取植被因子、坡度、坡长因子,结合降雨因子、土壤侵蚀因子等参数,对松花湖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进行评价,揭示水土流失的程度和分布规律.松花湖流域水土流失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的趋势.最轻的为松花江源头区,强度侵蚀集中在辉发河入湖口的中部地区.全流...  相似文献   

11.
林道网合理密度公式中模数α修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区道路网设计中马秋思原理推导的计算公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该公式中假定在理想条件得出模数与实际生产有很大差距。为此在考虑林道交叉角度系数;林道未伸入伐区尽头;林道偏正布设;林道弯曲;装车场设置位置等8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红壤地区降水对林地养分输入与土壤侵蚀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位观测研究表明,降雨是林地形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通过林冠层的穿透水和树干的径流水,其养分含量平均要比林外雨高80%左右。但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森林类型里,降雨输入土壤的养分差异悬殊。在无植被覆盖的坡地上,降雨会造成土壤侵蚀,使土壤养分入不敷出。  相似文献   

13.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流域为试验区,设置3 个坡度5 种类型的标准径流小区,监测了2016 年~2020 年不 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各径流小区的土壤侵蚀模数。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半干旱区土地 利用及该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为水土流失状况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结合最新调查数据,对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结果】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每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112.884亿元。土壤养分流失损失、土壤水分流失损失、土地废弃损失和泥沙滞留、淤积损失分别占96.028%,0.589%,1.528%和1.855%。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42.97万元/km2。各市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大小依次为安康市>商洛市>汉中市>宝鸡市>西安市。强度损失的县(区)主要集中在2个区域,即汉江源头的宁强县、略阳县和汉江中游的安康市大部及丹江上游的镇安县、山阳县。【结论】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与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水土流失状况的一个直观、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土壤侵蚀。生态农业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充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以求农业持续协调发展。在水土流失地区建立生态农业,应突出水土保持作用,体现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效益的多重性。搞水土保持型农业,要深入调查收集资料,恰当地确定水土保持意识,按照水土流失单元并考虑经济单元进行合理规划,并在组织实施中加强科学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依据和关键,针对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预测分区的混乱,预测面积不准确,预测时段划分不正确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给出了水土流失预测项目区划分图,对预测过程中流失系数的算法进行了分析,作者建议从侵蚀因子、选择类比法来或查阅相关水文资料确定流失系数。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气象因素、地下水矿化度、土壤质地及结构、农田灌排条件等对地下水临界深度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制定了干旱盐碱区的地下水临界深度标准,并提出了从盐均衡角度来计算农田排水模数。  相似文献   

18.
以农作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轻度以上侵蚀土地占地率与平耕地、坡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荒草地、其它用地占地率无截距模型,以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不同侵蚀强度土地占地率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侵蚀模数、土壤流失率、土壤流失比、土壤流失面积比.不同侵蚀强度土地侵蚀模数、土壤流失比.结果表明:①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及其以上侵蚀土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397.78t/km2a、1639.95t/km2·a、5000.00t/km2·a、9119.12t/km2·a,土壤流失比分别为:-7%、6%、34%、67%,在不同小流域变幅为:-3%--23%、0%-21%、8%-100%、11%-98%,有80%的小流域强度侵蚀土地是土壤流失的主要源地,有20%的小流域土壤流失主要发生在中度侵蚀土地;②平耕地、坡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荒草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458.27t/km2·a、6410.8t/km2·a、-2083.89t/km2·a、2668.43t/kin2·a、6639.33 t/km2·a、-759.6 t/km2·a;土壤流失比分别为:-6%、89%、-4%、11%、12%、-3%,流失面积比为1%、72%、0%、18%、9%、0%,水土流失的首要用地类型是坡耕地,平耕地、有林地、其他用地对土壤流失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姜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178-180+187
通过测定不同护坡模式(A区拱形骨架护坡,B区拱形骨架+植草护坡,C区拱形骨架+六棱砖护坡,D区拱形骨架+六棱砖+植草护坡)下的水土流失状况,筛选出适宜该研究区的护坡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护坡模式下土壤结构产生了一些变化,其中A区的土壤容重增幅最大(11.96%),C区次之,B区第三,增幅分别为8.55%和6.84%,而D区增幅最小(3.42%)。A、B、C和D区均以面状侵蚀为主,其中A区比B区分布有更多的侵蚀沟,且A区比B区侵蚀更深;C区和D区以六棱砖为单元形成上深、下浅的侵蚀状态,且C区比D区侵蚀更深。4种护坡模式下的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为A区>C区>B区>D区,且土壤侵蚀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拱形骨架+六棱砖+植草护坡模式的防护效益最优。采用该护坡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因此,建议在类似地区采用该护坡模式,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流变性控制与维持是高密度钻井液施工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分析粒度级配对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确定出重晶石和铁矿粉的最佳粒度级配,依据Aflred分布方程考察了分布模数对重晶石和铁矿粉加重的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重材料合理的粒度级配可显著改善高密度钻井液的流变性;当重晶石颗粒分布模数n=0.4,铁矿粉颗粒分布模数n=0.6时,加重的高密度钻井液的流变性较好,同时能保持较低的沉降密度差和高温高压滤失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