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辽东山区柞林为试验区,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柞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结果 表明:辽东山区柞林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共53科139种,确定了辽宁省柞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依据野生中药材发展现状提出了辽宁省柞林野生药用植物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绥阳林业局柞林资源丰富,总面积高达有林地面积的1/3。其中柞矮林比重相当大。多年来,我们一直对这种类型的柞林开展改造利用活动。一般在坡度20°以下的缓坡,进行全面改造。在坡度20°以上的地块进行带状改造,在坡度26°以上的石砬子、高山陡角分布的柞矮和柞落林,实行封山育林。 调查表明,上述措施的效果非常明显(表)  相似文献   

3.
辽宁柞林面积(不包括柞蚕场)有1,592万亩占森林面积的43.5%,蓄积4,080万m~3占森林总蓄积的49.1%。所以柞林在全省森林资源结构的树种比例中,占绝对优势,可以认为以柞树为主的中幼龄林,是构成辽宁省次生林资源的主要成分。从柞林郁闭后开始分化到自然稀疏,林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绥阳林区柞林的分布状况,提出经营利用柞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柞林是黑龙江省东部山区主要林分类型之一。它是原生森林植物群落经反复破坏形成次生演替的结果,在浅山区及交通沿线呈大面积分布。据一九八四年合江地区森林资源统计,全区十二个县,有柞树中、幼龄林144,123公顷,占全区森林面积的32%;蓄积8,615,160立方米,占总蓄积的24.8%。由此可见,柞林是森林后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十二五"时期木材生产产量减少、人员富余、柞树林资源破坏情况,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如何开展柞矮林培育经营提出观点,供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兴安岭矮柞林的更新造林进行调查分析,对矮柞林更新提出了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柞林的特点及其改造为混交林的重要意义江山娇实验林场有较大面积的次生柞林,多为中、幼龄林,其立地条件一般较差,林地土壤偏于干旱瘠薄;林木生长较慢,或大经级极少。如彻底砍去重造新林,会使环境条件导致恶化;对现有的中、幼龄林木也不能充分培育利用,若根据现有柞林及其立地条件的特点,采取适当方式引植适宜的针叶树种与其混交,可收到如下效益:1.由于保留一定数量的柞树,保持了林  相似文献   

9.
柞林与各类次生林、人工林平均值相比,其涵养水源功能可达61.5%,回归土壤N、P、K肥,分别多32%、35%、38%,碳汇与释氧功能分别高27.6%和27.8%。以柞林为主的森林公园内,负离子丰富,测定峰值达7 500个/cm2。柞林内食源丰富,是野生动物的首选栖息地。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辽宁省次生柞林的经营水平,进一步探索柞林的自然稀疏规律,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控制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引进国外、吸收国内编制密控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柞树林分密控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南木林业局开展木材综合利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7年实现产值104.6万元,获利25.5万元。南木林业局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次生林区。经营范围内柞、桦等低价林占总经营面的54%,可采资源基本枯竭。面对资源和经济危困的局面,这个局从1984年开始从木  相似文献   

12.
幼龄柞矮林林分生产力低,面积大,树种组成相对单一。其株数按径阶分布呈非正态分布,2cm,4cm径阶占大多数,公倾株数2000株以上出现枯损,以榛子柞林这一类型林分生产力最高,胡枝子林型生产力最低。  相似文献   

13.
以Shanon-Wiener指数作为群落种的多样性指标,分析镜泊湖地区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的原始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扬桦林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其次是草句森林和混交林带的次生柞林,采伐迹地、阔叶林带的次生柞林、人工落叶松林和人工红松林较高,农田最高,熔岩台地为0。森林采伐后群落的多样性增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群落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宝清县柞树林面积较大,但由于近几年采伐更新以及毁林等因素,造成林分树种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柞树林数量减少,因此,加强培育和保护柞林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次生柞林中的中,幼龄林是黑龙江省次生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就其面积和蓄积而言,均占全省次生林各类型的首位.而现有的次生柞林中有近75.56%面积的柞林是属于中、幼龄林.该林分生长潜力很大,如若及时的调整林分密度,通过抚育间伐技术措施,来改善林内环境条件,加速枯枝落叶的分解,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次生低产柞林的经营技术。通过研究将该林分划为3个类型,即老龄过熟林类型、柞矮林类型和低密度中幼龄林类型。第1类型采用水平沟整地造林方法;第2类型采用带状改造,其带宽以伐5留3为宜,第3类型可采用经验公式LnN=8.8171—2.2901补植。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盟柞林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柞蚕业的良好条件。为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988年,盟委、盟公署已将柞蚕生产列入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开发项目。为促进养蚕业的发展,这个盟建立了各级蚕业管理机构,制定了养蚕用林和蚕场管理等一系列有利于养蚕业发展的政策和措  相似文献   

18.
柞树(栎属Quercus,L)从地理分布上是属北半球温带的树种,在黑龙江省有两个种,即蒙古柞(Q.mongolica)和檞树(群众俗称大叶柞Q、dentata)。从全省柞树分布情况来看,蒙古柞占绝对优势;从生长情况、干形品质以及病腐的感染率比较,蒙古柞也比大叶柞好。柞林在我省分布东界在抚远一带,西界在大兴安岭东部嫩江流域的各个支流,北界可达黑龙江边北纬53°左右,西至额尔古纳河右岸吉拉林附近,仍有少量分布。垂直分布是随地理部位不同而有所升降,长白山林区海拔高度在600米时可组成纯林,单株混交的柞树可达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树种丰富度、树种组成指数、树种单调度、树木均匀度等指标对林口林业局红石林场的次生柞林的树种组成做了详细的分析,其结果表明:现有次生柞林树种的多样性较差,单调度高,且无针叶树种;柞树生长较慢,生长潜力不大;建议对林分进行适当的人工抚育,并辅以针叶树种(红松、云杉)林下更新,构建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 东北林区原始林是以红松为主的地带性针阔混交林。现在,除留有的原始林、人工林外,随着林区的不断开发和破坏,原生的针阔混交林演替成派生和过伐林及次生植被群落。本文重点研究在林区具有普遍性而又与营林工作有关的杨桦、灌丛、柞林等派生及次生演替类型鼠类区系特征及其营林防鼠对策。一、调查地点与方法1979年10月21—31日,我们在黑龙江省牡丹江至长汀铁路沿线,调查了牡丹江林区以灌丛为主的石河林场;大海林林区原始林边缘地带以柞林为主的红星林场、以杨桦林为主的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