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据《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1期《商品有机肥配施对果园土壤肥力和"蜜脆"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张秀志等)报道,为研究苹果化肥减施增效和土壤改良技术,以蜜脆苹果为材料,设置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施菌肥、黄腐酸或硅肥的不同施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土壤养分、叶片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商品有机肥配施菌肥、土壤改良剂后,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因而使土壤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即化肥减量20%~60%并配施有机肥对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梅埔2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常规施肥)3.00 kg(NPK)、单施有机肥30 kg(OF)、80%化肥+有机肥(NOF1)、60%化肥+有机肥(NOF2)、40%化肥+有机肥(NOF3)共6个处理,测定采收期优质果率、产量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多酚、可溶性总糖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无显著变化,但产量和优质果率均显著提高、总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除NPK处理可溶性总糖显著降低以外,其他处理均有提高,其中NOF1和NOF2显著提高。综合评价得分排名为NOF1>OF >NOF2>NOF3 >NPK >CK。不同配比中,80%化肥+有机肥处理提高橄榄产量和果实品质最为显著,其优质果率达到92%,单株产量45.10 kg,是全程只施用化肥试验组的3.26倍,保持较高的总多酚含量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并且综合效益最高。综上,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橄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其中80%化肥+有机肥是橄榄栽培提高产量、品质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水平及配施化肥对低产田苜蓿的产量、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低产田苜蓿草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不论单施有机肥还是配施磷钾肥,苜蓿产量均得到提高,有机肥配施磷钾肥的3个处理显著提高苜蓿产量,第1、2茬苜蓿产量均以处理OF3PK增产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78.16%、276.54%,与其余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有机肥与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改善苜蓿营养品质,其中,粗蛋白含量得到显著提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综合分析,处理OF3PK苜蓿营养品质最佳。产投比以处理OF2PK最高,OF3PK次之,均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苜蓿产量、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综合全面的分析,处理OF3PK在实际大田生产中更适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据《中国果树》2015年第5期《水肥综合调控措施对红富士苹果生长结果的影响》(作者范宗珍等)报道,为总结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态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协调水肥供应,有效增强树势,实现产量提高、品质改善的综合根际调控措施。同时探索苹果生长发育、苹果产量及果品商品性能与根际生态及水肥调控的内在关系。以陇东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杨梅产量及品质,分析了钾镁不同配施比例对杨梅果实品质及营养元素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株施单钾肥1.0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43%、11.48%、13.23%及19.96%,果实中矿质养分钾、磷、铁含量显著提高;株施单镁肥0.3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24%、9.60%、10.89%及15.70%;株施镁钾混合配施比例为0.2/0.75 kg时,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硬度,果实中钾、铁含量显著提高。本研究可为提升杨梅品质的配方施肥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蜜蜂为苹果授粉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富士苹果采用蜜蜂授粉技术坐果率达到23.9%,自然授粉组坐果率为9.2%,新红星苹果采用蜜蜂授粉技术后坐果率达到34.8%,自然授粉坐果率仅有8.5%;随着蜜蜂授粉次数的增加,坐果率也明显提高,蜜蜂授粉3次、5次、7次、9次的坐果率分别是11.9%、19%、21.7%和25%;蜜蜂授粉后,明显提高了幼果的生长速度,蜜蜂授粉15天后幼果平均重3.54克,自然授粉平均重仅有1.6克。利用蜜蜂为红富士苹果授粉平均单株结果69.8kg,比自然授粉结果31.88kg增产1.19倍;新红星苹果蜜蜂授粉的平均单株产量是87.5kg,比自然授粉的单株产量34.13kg增产1.56倍。蜜蜂授粉的果实口感要显著地好于自然授粉组。  相似文献   

7.
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香蕉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目前海南当地宝岛蕉化肥施肥量(N 300g、P2O5 120g、K2O 600g)为常规处理(TK),增设无肥处理(CK),研究化肥减量0%(T1)、20%(T2)、30%(T3)、40%(T4)配施6kg/株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T1~T3处理分别较TK处理产量提高31.98%、26.31%和12.67%,且TI和T2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可知,T2处理较TK处理显著增加果指长4.13%、果指围6.08%、单果重10.89%、收获率15.00个百分点。与TK处理相比,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糖酸比12.60%~30.84%,化肥减量40%以内能显著提高香蕉果实的可食率、Vc含量,且T2处理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0%。就经济效益而言,与TK处理相比,T1、T2处理总利润分别增加83.66%和69.03%、产投比分别提高10.78和12.65个百分点。综上可知,在本试验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化肥减量20%配施6kg/株生物有机肥有利于提高香蕉产量,协调香蕉产量构成各因素,提升香蕉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3年生的富士和国光苹果幼树的萌芽期、盛花期和新梢旺长期,通过对其进行不同角度的拉枝处理,研究拉枝对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能够提高苹果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但不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富士萌芽期处理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总体要高于盛花期处理枝条,国光萌芽期处理枝条的还原糖含量以90?拉枝的平均水平最高,国光叶片和富士叶片的淀粉含量均以110?拉枝处理的最高;富士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拉枝角度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国光的随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富士和国光叶片蛋白质含量随拉枝角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高接换种4年的桂热芒82号芒为试材,施用复合肥为对照,选用4种有机肥探讨其对桂热芒82号产量、果实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芒果产量、改善芒果品质。株施20kg或30kg海藻素壳聚糖(HZS)有机肥,20 kg或30 kg菌藻酶微生物菌剂有机肥(JZM)增产明显;株施30 kg菌藻酶微生物菌剂有机肥(JZM)、20 kg或30 kg晨耕生物有机肥(CG)、30 kg海藻素壳聚糖有机肥(HZS)可以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施用有机肥能明显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肥施用量越高,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4种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等4种酶活性,整体上,施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有机肥,其土壤相关酶活性越高。土壤养分的提高总体上以株施20 kg、30 kg菌藻酶微生物菌剂(JZM)表现较好,相关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昭通市是中国南方优质苹果基地,但由于主栽品种以晚熟红富士品种为主;果园的种植模式多采用“乔砧密植”, 盛果期的果园郁闭,通风透光环境恶化,修剪管理技术复杂难以掌握,不仅用工量大,而且产量低、品质差;未能充分发挥昭通高原苹果早熟、优质的自然优势,昭通市农业科学院从2010年开始,借鉴国内外先进生产模式和多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由品种、建园、整形修剪到管理技术进行优化集成的云南昭通高原苹果栽培技术优化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简单、省力,种植的苹果早熟、优质、丰产的特点,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霉心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以及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WP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霉心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均有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60mg/L、1.84mg/L和1.18mg/L,1%蛇床子素EW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1.52 mg/L和2.65 mg/L,0.3%苦参碱AS只对苹果树腐烂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EC50值为1.0mg/L。因此,3%中生菌素WP、1%蛇床子素EW和0.3%苦参碱AS可作为后续田间药效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2.
苹果地方品种是我国特有的种质资源,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利用价值。通过考察河北怀来、涿鹿的部分乡、村,发现并收集到一些较为特异的地方品种类型,本文重点介绍一些特异地方品种类型,并对地方品种的收集、保存与利用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防治苹果腐烂病药效情况,对洛川县3个乡镇的93个果园进行了腐烂病发生情况和药剂效果的调查。通过对比五种常见防治苹果腐烂病的药剂效果,分析其原因并对洛川县果园防治腐烂病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在肉羊上使用发酵苹果渣饲料的效果。对照组饲喂精料,试验组饲喂羊只的精料中分别添加5%、10%、15%、20%发酵苹果渣饲料。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添加15%发酵苹果渣组肉羊日增重最显著;在日粮中添加发酵苹果渣能够显著的提高肉羊血清中胰岛素、生长素、T3和IL-6的含量;在日粮中添加15%发酵苹果渣可降低尿素氮含量、提高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肉羊精料中加入15%发酵苹果渣饲料可明显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了料重比,促进肉羊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云南苹果产区根际真菌种群与分布,从云南主要苹果产区的6个市(县)采集根部病害样品,观察并记录其在田间的危害症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与纯化获得200份真菌分离物,利用真菌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序列BLAST比对,同时结合真菌形态分析鉴定分离获得的真菌属种。研究表明苹果根际真菌包含有致病菌、有益拮抗真菌、腐生菌、内生真菌与环境代谢真菌几种类型。在分离获得的真菌分离物中,根腐病致病菌和拮抗真菌占大部分,分离率分别为31.15%和22.11%,其次为果实病害的致病菌分离率为8.04%,叶部病害的致病菌分离率为7.04%,腐生菌种群获得分离率为4.02%,枝干病害的致病菌分离率为2.5%,内生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分离率为1%,木质纤维素降解真菌粗糙脉孢菌分离率为0.5%。此外,研究发现一些功能尚无研究的根际真菌。根腐病优势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分布于马龙、泸西,具有较高检出率,宁蒗次之,其余果园没有检测出此菌;腐皮镰刀菌仅分布在宁蒗、泸西、与丽江;引起苹果轮纹病和苹果枝干溃疡病的葡萄座腔菌分布于马龙、昭通、泸西;属于拮抗性真菌的木霉属和毛霉属真菌在云南苹果产区分布广泛。 研究推断苹果园根际微生物是存在致病菌与生物防治菌之间的互相对抗与斗争。根际腐生,功能不明的微生物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研究为云南苹果果园根部病害的防控,调整根际微生物菌群促进苹果产量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云南苹果产区是否发生白纹羽病,本文按照柯赫氏法则,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苹果枝条离体接种法,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鉴定分离物的生物学归属。结果表明,分离菌株 STX1.E.3、TJX-6、Y8-8与ZTZS-6在离体条件下能侵染苹果枝条,并在枝条表面形成白色丝网状菌索和褐色的水渍状圆形病斑,它们都属于引起白纹羽病的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Hart.)Berl)。该病菌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曲靖市马龙区、昆明市西山区和昭通市鲁甸县均有分布。这是云南省苹果白纹羽病的首次报道,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的不同品种苹果果实采后品质变化规律,筛选出品质优良的苹果品种。【方法】以12个苹果品种果实为材料,测定其19项品质指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破裂力、破裂位移、破裂功、屈服力、屈服功、屈服位移、果肉硬度、果肉做功、L*、a*、b*值、c*值、h*),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瑞香红’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国光’苹果的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华红’果实的呼吸强度最高;‘瑞阳’和‘华月’乙烯释放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穿刺参数测定中,‘国光’苹果的破裂位移、破裂功和果肉做功最大;‘瑞香红’苹果的破裂力、屈服力、屈服功和果肉硬度最大,‘华庆’屈服位移最大。在色差数据中,‘国光’苹果的L*值最大,‘瑞香红’苹果的a*值最大,‘瑞雪’苹果的b*c*h*值最大。不同苹果品种各项指标存在差异,其中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破裂力、破裂功、屈服力、屈服功、果肉硬度、果肉做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乙烯释放量呈显著负相关;屈服功与果肉硬度、果肉做功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硬度与果肉做功呈极显著正相关;L*值与b*值、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值呈极显著负相关;a*值与b*值、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b*值与c*值、ho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根据综合得分,可知排名前5位的苹果为‘国光’、‘乔纳金’、‘金冠’、‘瑞雪’、‘华月’,表明在同一采摘年份中,以上5个苹果品种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苹果粕生物活性饲料的研制及饲喂奶牛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苹果渣为基质,经微生物发酵工程,营养与免疫强化技术及特殊的工艺加工,制成生活活性饲料颗粒产品,本品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饲料标准,且营养丰富(CP≥13%,CF≤17%),适口性好,兼有酵母培养物及微生态制剂添加物的许多特性,饲喂试验表明,用本品4kg替代甜菜粕或其它瓣试验一组或二组,比对照分别日增奶1.89或1.91kg;且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总固体均有改善,分别比对照组头年增利1498元或1196元,同时期内试验组比对照组牛的发病率明显为低(26头日对131头日)。  相似文献   

19.
‘中田’‘青林’是自日本引进的黄绿色中晚熟苹果新品种,‘中田’果实短圆锥形,平均单果重228.12g,果面黄色,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质地松脆,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6.92%,带皮硬度7.28kg/?,可滴定酸含量0.41%,VC含量6.86mg·100g-1;‘青林’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17.34g,果面采收时绿黄色,后逐步变黄色,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嫩,质地硬脆,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6.63%,带皮硬度9.82kg/?,可滴定酸含量0.32%,VC含量6.48mg·100g-1。两个品种鲜食品质佳,果实常温条件下可保存35~4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