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农业大国,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旱作节水农业机械装备,是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重要的工程措施。基于此,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工程,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节水灌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性措施。节水高效灌溉模式选择与应用应当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的生产效率为核心,因地制宜地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地面灌溉以及喷、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榆林市旱作农业技术发展与降水资源开发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市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干旱缺水是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着力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突破口和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宁夏彭阳县水资源现状,并且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提高农业的产出和效益为目标,开展了抗旱优良作物品种的筛选、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旱作农田微集流蓄水增产技术试验示范、覆盖保墒技术试验示范、化控技术节水新技术试验示范、主要作物的补充灌溉技术示范、水肥耦合技术试验示范、坡改梯土壤扩蓄增容技术推广,耕作技术试验示范、轮作、间作技术示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持续增产技术及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经营粗放是长期制约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的核心和突破口、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加速旱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快生态重建与植被恢复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进一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加剧。加快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缓解水资源短缺约束,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农业和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聚土垄作、覆盖保墒、深耕深松等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试验研究,探索适宜丹江口市的旱作节水技术模式,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旱作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任务,然而吉林省又是一个水资源极其匮乏和农业用水比重较大的省份,多年来干旱缺水一直困扰着吉林省的农业生产,成为当前制约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吉林省干旱缺水状况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实施旱作节水农业,可以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在我省日趋严重缺水的形势下,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赤峰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几年来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初步建立了适合该地区大力推广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并对今后赤峰市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以色列、土耳其旱作农业、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及农业推广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两国在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上的3点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我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苟艳丽  殷碧秋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56-158,160
通过对泗水县域水资源情况的调查,提出了泗水县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应采取的对策和适宜采用的技术模式。通过实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可以有效地解决该县缺水问题,提升该县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武安实施坡改梯技术、坡耕沟垄耕作技术、覆盖保墒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化学保墒技术,稳定发展旱粮作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通过发展旱作种植、示范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改善了山区坡耕地、干旱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土、肥、水资源逐步得到了合理利用,提高了耕地产出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干旱少雨,水资源十分匮乏。从1995年开始,彭阳县开始开展集雨水窖节水微灌工程建设,1999年开展坡地径流窖灌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总结出一整套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窖灌农业高效用水模式。实践证明,窖灌农业工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旱作农业,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海原县水资源条件与需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水平低,要想实现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突破干旱的制约,确保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必须根据农业特点和资源禀赋,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效益,建立抗旱避灾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辽西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的趋势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是辽西地区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节水农业是运用节水灌溉和现代旱作技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节水农业的本质是依靠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单方水的产出,达到节水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省水资源匮乏逐年加剧,特别是1991年以来,持续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而且电力燃油紧张,电价、油价和用工费逐年提高,为了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研究农业节水和旱作农业措施十分必要。我场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探索出一套农业节水和旱作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具体方法是: 一、积极发展大型喷灌和地下管道输水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08-209
海原县高崖乡旱作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基地供水工程是海原县高效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工程。介绍了项目区基本情况、水利工程现状及工程规模,并从水资源高效利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供水成本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效益分析,最后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海原县高崖乡旱作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基地供水工程的高效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44-45
建平县是十年九旱严重缺水的农业种植大县,春旱比较严重。近年来,建平县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建立了抗旱保苗技术集成体系,形成了以补水和保水两大技术模式为核心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全县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不断增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的稳产高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辽宁地区水资源短缺且利用效率低,改变传统大田作物高耗水种植模式和提高水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文中从辽宁省水资源现状入手,在分析了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省发展节水农业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期望为实施国家节水增粮行动,推进全省66.7万hm2滴灌节水农业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推广灌后覆膜技术 发展旱作节水高效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后覆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是把“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和适用的先进农业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高度集约化经营的高产栽培模式。具有保墒、保温、保肥、增产、增效、增收和产品质量好、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等功能,在农业用水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和农民增收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把旱作节水灌溉由以抗旱、保苗为主,提高到节水高产、高效的新阶段,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