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好 《农家顾问》2011,(1):31-32
葡萄自腐病又称葡萄腐烂病.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各产区均有发病,常年损失25%左右,流行年份损失50%以上。发病和雨水关系较大.降雨越多,发病越重;下部果穗感病重,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后,病害加重。  相似文献   

2.
褐斑病是甜菜主要病害之一,甜菜感病后,一般年份减产10%~20%,含糖率下降1~2度,发病重的年份减产50%左右,含糖率降低2-4度,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3.
小麦条锈病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9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小麦灌浆期条锈病的病情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强,发病越重,灌浆速度越慢。但病害对灌浆时间的长短影响不大。盆栽试验证明:旗叶发病对千粒重的影响最大,特别当旗叶、倒二叶的病情严重度达5%以上时,对千粒重影响更为明显。因此认为小麦灌浆期的病情指数为5时,作为条锈病损失的临界病情比较合适,并组建了产量损失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我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33×102hm左右.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致使水稻部分籽粒发病,造成空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一般年份产量损失5%左右,偏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10%以上;同时,米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对水稻优质高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2006年对4个小麦品种纹枯病的发生与产量损失进行了调查与测定,结果显示:轮作、条播、控氮、药剂防治和品种选择均有减轻病害发生的作用;在同一发病程度时,不同品种和类型田的病茎所引起的产量损失存在一定差异,其产量损失主要体现在小穗退化增多、单穗实粒数减少和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6.
我省苹果生长季高温多雨,苹果炭疽病危害十分严重,常年损失产量20~40%。病害流行年份,小国光、鸡冠、红绞等易感病品种损失高达90%以上,采收时的好果,贮藏期仍陆续发病可达50%左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1980~1984年与淮阴市清江果园和徐州市果园协作,对病菌侵染与发病关系,病害周年发病动态和药剂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侵染规律 (一)越冬病菌形成分生孢子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发生和危害损失情况,2008-2011年先后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不同玉米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危害损失测定.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田块查见率达70%左右,平均田间病株率约10%;4月15日之前和6月10日之后播种的田块病害发生明显减轻;感病后的玉米植株主要表现株高下降、节间和叶长缩短、叶宽减小,后期表现果穗短小、穗粒数减少、籽粒产量下降.病株株高为健株的2/3、1/2、1/3时,其籽粒产量损失率依次为65.2%、89.8%、100%.粗缩病已成为该地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和调整玉米播种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8.
大麦网斑病1981年在本省沿江地区严重发生。1982年我们用2000ppm代森混剂喷洒不同次数,控制发病程度,测定病害的损失。立新2号元麦乳熟期剑叶和倒2叶的病斑占叶面积30%、50%和70%以上时,千粒重分别下降4.5%、9.7%和15.4%。为了及早向生产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法,1982~1984年进行了药剂筛选及使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供试药剂有日本宇部公司生产的80%代森锰锌,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80%代森混剂,  相似文献   

9.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是小麦上的毁灭性病害,发生后能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从而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1发病症状小麦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地下茎,使之变黑腐  相似文献   

10.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动态及产量损失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是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新流行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供试品种全部发病,无高抗品种。通过人工接种观测了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并绘制了病害季节流行曲线。根据田间传播梯度观测结果,拟合了病害传播梯度模型。田间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发生此病玉米可减产1.67%~36.95%,平均产量损失率为15.38%。  相似文献   

12.
玉米纹枯病俗名花脚杆,是玉米的主要病害.近几年,该病在广安发病早、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日益上升,损失逐年加重.玉米受纹枯病危害后,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以致造成霉苞,重病田块减产可达30%以上,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3.
保护地灾星灰毒病灰霉病是发生在保护地的一种特有病害,属真菌危害。一旦发生,轻者减产30%左右,重者可损失90%以上。该病目前已成为危害保护地的最主要病害。灰霉病发生的条件是低温和高湿,特别是当室温为15~21℃,湿度超过80%时,更易流行。发病初期,...  相似文献   

14.
正在冬小麦的主栽培区华北,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农民习惯称它为"黑脚病"。在某种程度上讲,它是小麦上的毁灭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小麦全蚀病发病有规可循据了解,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快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表现为点片麦穗发白。幼苗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2006年油菜苗期蚜虫为害.2007年油菜病毒病在桐庐县局部地区重发。产量损失较大。油菜病毒病已成为当前我县油菜重要病害之一。根据我们对桐君街道琅苑村的调查,该村有10%左右油菜面积遭受病毒病为害,严重田块株发病率达1/3强,产量损失在5%-30%之间,发病品种以秦油7号为主。病毒病发生症状主要表现为:前期叶片皱缩、植株偏小,  相似文献   

16.
花生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也叫做死藤、死头、花生瘟。其病原属青枯假单胞杆菌。涵江区花生种植面积达1.3万亩次,每年都因花生青枯病发生,给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据调查,花生青枯病发病率一般为15%-23%.严重的达55%以上,甚至整片枯死。损失程度因发病早晚而异,结荚前发病损失达80%以上,结荚后发病损失达55%-65%,收获前半个月发病的损失也可达15%-20%。  相似文献   

17.
只有掌握科学的损失率测定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损失估计,指导对大田赤霉病的防治.本文以宜病大田为对象,严格考察病情和考种.在计算各病级产量损失率和产量损失系数之后得出病害总体产量损失率.考察病害造成损失的所有因素并参加定量测算.这些因素是:发病率,各级病、瘪、健粒率,各级病穗健粒千粒重下降率,各级病穗瘪粒千粒重下降率(一法) 再加上各级病穗不实小花增加率(二法).测定和验证结果表明,二法更接近大田病害实际损失.但仍低于实际损失水平,其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本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病从基部第一张病叶蔓延到旗叶要经过24天,蔓延到穗部要经过34天。其蔓延的方式是按叶位顺序向上蔓延或跳跃式向上蔓延。若从发病中心向外蔓延,一个月时间可蔓延75.4—381米~2,1个发病单株,经过1个月的时间也可蔓延到16.6—26.4米~2。白粉病春季发展的过程分始发期、普发期、盛发期和终止期四个阶段;我省始发期为3月21日到4月5日,普发期从始发期到4月25日前后,盛发期从4月25日前后到5月15日前后,终止期一般在5月中旬以后。小麦种植密度越大,发病越重;白粉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决定于温度和雨量,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穗部感病后千粒重损失19.8—32.6%;旗叶感病后千粒重损失6.5—27.3%;中下部叶片感病后千粒重损失0.9—7.35%。  相似文献   

19.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也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对水稻危害性很大. 一、侵染特点 白叶枯病病原是一种黄单胞杆菌,菌体两端钝圆,短杆状极生单鞭毛,不形成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为好气菌,最适宜温度为28~30℃.水稻发病后,引起叶片干枯、秕实率增加、米质松脆、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达50%以上.凋萎型白叶枯病造成死丛的现象,损失更甚.发病轻重主要视品种的易感性、气候条件和水稻的孕穗至抽穗期是否处理适宜而定.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对粳稻产量损失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1995-2001年调查测定,明确了稻曲病不同发病率对产量的影响,其病穗的产量损失率可达11.5%-54.5%;构成减产的因素主要是结实率降低和千粒重下降,其中结实率的损失高于千粒重损失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