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青梅变异抗病无性系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梅龙眼品种园中发现的抗黑星病变异单株,对变异梅抗病无性系梅与龙眼梅品种进行抗病试验,结果表明,变异抗病无性系梅有产强抗黑星病能力和稳定的丰产性和大果径特征。  相似文献   

2.
密胡杂是密叶杨和胡杨的杂交品种,通过硬枝扦插实验表明,采用1号强度艾比蒂生根粉种50mg/L对胡杂的插穗进行90分的浸泡,生根率为75%;扦插成活率随着插穗粗度(1~2cm)增加略有提升,灌水后造成土壤盐渍化程度提高,导致扦插成活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正>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gualis(cke.)Winter(有性世代)、Fusicladium dendriticum(wallr)Fckl.(无性世代)又称疮痂病。在我国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辽宁、河南、新疆、四川、云南、江苏、山东仅在局部地区发生,陕西的安康、武功也曾有发生的报导。 苹果黑星病在黑龙江、吉林及云南主要为害小苹果,其中以黄太平、黄海棠及花红等为高度感病品种,国光、印度、祝光、红星、元帅、旭等也较易感病。 苹果黑星病为害叶片、叶柄、果实、萼片、果柄、花、芽及嫩枝等部分,但主要为害  相似文献   

4.
油茶不同品种抗炭疽病与相关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明6种供试油茶的抗炭疽病等级,分析油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4种酶活性,摸清油茶抗炭疽病与酶活性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活体针刺接种自然发病法评价抗炭疽病等级,采用光度分析法测试了酶活性,采用关联法分析抗炭疽病与相关酶活性的相关程度。[结果]结果表明:感病指数最小为博白大果油茶26.9,病斑长度(2.62±0.40)mm,感病指数最大为普通油茶68.8,病斑长度(8.01±2.03)mm。感病指数大小顺序依次为:普通油茶岑软3号岑软2号陆川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感病后,高抗的博白大果油茶、中抗的陆川油茶和香花油茶POD活性均较其他高感油茶品种明显升高,CAT也明显升高(除岑软2号油茶外),SOD和PPO则表现各异;防御酶活性诱导增长率、酶AUEAPC综合增长率以高抗的博白大果油茶,中抗的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增长率高于高感油茶;健康油茶酶活性与病斑大小、感病指数相关性弱或基本不相关,感病后POD、CAT、PPO均与抗性呈正相关,而SOD与抗性呈负相关,相关性均在高度和中度以上。[结论]博白大果油茶为高抗品种,陆川及香花油茶为中抗品种,岑软2号、岑软3号、普通油茶为高感品种,且感病油茶酶活性与感病指数存在明显相关,试验进一步明确了油茶抗炭疽病及其防御酶在抗性评价中的作用,为早期鉴别油茶抗病性并筛选抗病油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生防菌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2012年,以对黑胫病抗性不同的高抗品种(云烟87)、中抗品种( K326)和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等3种烟草品种70天苗龄的实生苗为实验材料,在烟苗茎秆接种黑胫病原后施用该生防菌,于不同接种时期(0天、15天、30天、45天、60天、75天)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PAL、 PPO及POD活性水平皆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且前期增加速度表现为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后期PPO活性减小情况也符合以上规律。(2)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MDA的含量增加速度明显低于各自的对照,前期MDA含量增加的速度和后期降低的速度均是感病品种>中抗品种>高抗品种。可见,施用该生防菌可通过调节抗性酶活性和MDA含量提高烟株对烟草黑胫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从青梅龙眼品种园中发现的抗黑星病变异单株 ,经过繁殖栽培成为变异抗病无性系。对变异梅抗病无性系梅与龙眼梅品种进行抗病试验 ,结果表明 :变异抗病无性系梅有较强抗黑星病能力和稳定的丰产性和大果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给豫南地区筛选适合的、对黑斑病抗性较强的薄壳山核桃主栽品种和配置授粉品种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和感病率、病情指数指标,对豫南引进的18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的黑斑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8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对黑斑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6号、11号、13号、20号、21号、25号、35号、64号、132号、“波尼”为高抗病无性系,28号、C12号、C29号为中抗病无性系,5号、104号、C10号为低感病无性系,29号为中感病无性系,1号为高感病无性系;相关性分析表明,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无性系的树体性状、果实性状和无性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冠幅呈显著负相关、与地径、树高呈负相关;与果实长度、单核质量呈正相关,与果实宽度、单株核产量呈一定负相关;与不同无性系之间有相关性。从18个无性系的抗病性、核果质量和产量性状差异综合评判,13号、64号、“波尼”、25号、132号等5个无性系可以作为豫南地区抗黑斑病较强的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推广。  相似文献   

8.
以对黑胫病表现不同抗性的3个烟草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烟苗接种黑胫病原同时施用生防菌LL,并以各自只接病原作为对照,来测定分析不同移栽时间内烟株内源激素的含量和变化情况,探究该生防菌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IAA、 GA、 CTK含量在前期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后期差异则不明显,且IAA、 GA、 CTK含量始终表现为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而ABA含量变化刚好相反,3个品种的ABA含量前期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后期差异不明显, ABA的含量表现为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可见,该生防菌可以通过调节烟株叶片内的内源激素含量来提高烟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定期定点观察表明,马尾松赤枯病表现出如下规律性:病原菌分生孢子一年四季均可散布,大量散放期从5月中旬开始至9月底,6月上旬是散放高峰期。从严重病区和危害病区分别测定结果,病原菌分生孢子数量在各地马尾松林区差异性不显著,而不同时期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新针从5月中旬开始出现症状,随着时间推移,针叶感病日趋严重,7月中旬出现一年的最高峰,在各马尾松林区基本一致,但各地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针叶的发病程度和病原菌分生孢子散放,数量均具有一定的方向,针叶的发病率依次为东>北>西>南,而分子孢子飞散数量依次为东>北>西>南,两者是一致的;针叶的感病程度与林间的病原菌数量多少经回归分析结果y=2.45+0.157X(r=0.2436)无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针叶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只是病原菌能决定的,它是在寄主、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品种杨树一年生平茬苗黑斑病进行了调查,将叶片感病程度分为0、Ⅰ、Ⅱ、Ⅲ、Ⅳ、Ⅴ6个不同等级,通过对叶片感病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了其感病指数及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抵抗黑斑病能力较弱,其中感病程度为三级的叶片数量最多,最高可占每组重复叶片总数的72%,107杨表现出较强的抗病特性,与其他品种呈显著性差异。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柴树峰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15-16,22
以山西省北部风沙区为胡杨引种试验区,以新疆北部的石河子和南部的库尔勒为种源地,进行引种和种源对比试验,以群众杨和旱柳为砧木进行胡杨炮捻嫁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栽植成活率和生长量,石河子为适宜种源;群众杨和胡杨的亲和力很高,嫁接成活率最高达81%,平均成活率69.5%,群众杨是胡杨嫁接繁育的适宜砧木;炮捻嫁接扦插成活后,在封垄高度达到25 cm,垄内水分充足,地温和气温很高的第2年7月,形成自生根系。  相似文献   

12.
陈加利  姜喜  闫海 《林业科技》2011,36(3):32-34
通过标准地每木调查,结合一元材积表测定计算胡杨林的林分蓄积量,结果显示:胡杨的一元材积方程为V=0.000484469d2.011854,将各径阶相应单株平均材积按径阶大小顺序排列成表即为一元材积表;4块样地林分平均直径分别为:15.1、15.0、13.7、15.9cm,在株数累积分布曲线上所对应的株数累积百分数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普鲁士兰法测定胡杨中植物多酚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采用普鲁士兰法对胡杨中植物多酚含量进行了研究.取胡杨枝粉碎后过40目筛,用丙酮水溶液提取液在45℃下浸提,提取液处理后用P-B法进行测定.首先从稳定性、最大吸收波长、线性关系、重复性和准确性等角度对P-B法进行了方法改进和验证.然后用改进的P-B法对胡杨枝提取液进行测定,测得结果是胡杨枝中总酚含量平均为1.191%、RSD为2.840%.  相似文献   

14.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台田上,布置小胡杨纯林、白蜡纯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4种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生长和土壤水、盐、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白蜡、刺槐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上造林均能成活,成活率达92%~98%。混交配置模式对树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于纯林,其中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好于白蜡×刺槐模式。与CK相比,4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土壤盐分,调控土壤温度,防止盐分表聚,4种模式间比较顺序是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纯林>小胡杨纯林。可见,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可作为该地区防护林营建的首选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应用SPDA-502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胡杨和新疆杨苗木旺盛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7月和8月,不同水分处理下胡杨和新疆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存在差异,7月胡杨叶绿素含量随着水分降低呈现增长趋势,而新疆杨叶绿素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再升高的趋势.8月叶绿素的含量变化是随着水分的减少2个树种都呈现先升...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胡杨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塔里木盆地胡杨群落植物种类少,植被结构简单,构成了典型的荒漠河岸林景观。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革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单一,地上成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增,优势种胡杨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  相似文献   

17.
胡杨作为塔里木河流域的建群种与生态恢复的指示器,是遏制土地荒漠化和保护群落稳定结构的天然屏障.仅依靠人工调查对荒漠河岸林进行监测已不能满足当下维系塔里木流域生态环境,高光谱遥感成为当下胡杨种群监测识别的重要手段.就沙漠干旱地区胡杨叶片色素高光谱遥感监测的主要研究成果做出了概括,并经过对有关论文内容的总结与数据的梳理,明...  相似文献   

18.
Populus euphratica Olive is the only tree species that can grow in the saline land and also survive cold winter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vulnerable ecosystem there. A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was initiated from callus derived from plantlets of Populus euphratica. Cold acclimation was induced (LT50 of-17.5 ℃) in cell suspension at 4-5 ℃ in the dark for 30 days and the freezing tolerance increased from LT50 of-12.5 ℃ in nonacclimated cells to LT50 of-17.5 ℃ in cold-acclimated cells. Microvacuolation, cytoplasmic augment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starch granules were observed in cells that were cold-acclimated by exposure to low temperatures. Severa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proteins were noted during cold acclimation. Antibodies to carrot extracellular (apoplastic) 36 kD antifreeze protein did not cross react on immunoelectroblots with extracellular proteins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medium of Populus euphratica, indicating no common epitopes in the carrot 36 kD antifreeze protein and P euphratica extracellular protein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changes to cold acclimation in Populus euphratica cell culture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人为干扰对额济纳胡杨林群落组成及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一道强大的生态防线。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和人为干扰影响,绿洲中胡杨林已严重退化。我们认为人为干扰会对胡杨群落的组成和更新造成影响。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从人为干扰角度对额济纳不同地区胡杨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会影响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和根孽幼苗生长情况;林下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旅游干扰影响,并与总干扰强度的关系遵循"中度干扰假说";根孽幼苗生长情况与放牧干扰呈负相关,当根孽幼苗数多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外界干扰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适度的人为干扰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但要保证胡杨林的繁殖更新,需要以消除放牧干扰影响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针对火炬树、胡杨、互生叶醉鱼草等8个新引进树种进行引种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8种引种植物中,从成活率和保存率指标来衡量,适宜在该地区生长的树种有火炬树、互生叶醉鱼草、蒙古莸、沙地柏、沙木蓼、饲料桑和东疆沙拐枣.(2)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除了胡杨之外,其它树种均能在不需要任何保护措施的条件下正常生长、越冬渡夏.(3)除了胡杨之外,其它树种在试验区表现出耐干旱、耐贫瘠,其中互生叶醉鱼草、沙木蓼、东疆沙拐枣还具有速生和稳定性的特点.(4)在无任何防寒措施的条件下,几乎无枯稍和冻害现象发生,说明所有引种树种有着抗寒性的特点.(5)在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和风大的条件下,除了胡杨之外,其它引种树种均表现出具有较强抗旱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