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桑树科眠期,用乙烯利、赤霉素、2,4-D及吲哚乙酸进行喷施处理,结果:用50-500ppm乙烯利处理试11品种,能明显提早萌牙开叶,使开花期提早4-8天,发芽数、发芽率及开花数均显著提高:用1-50ppm赤霉素单独处理及用10ppm与25ppm吲哚乙酸混合液处理育2品种,也能使发芽开花提甲2-6天,发芽数、发芽率及开花数均有提高:2,4-D处理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和乙烯利对桑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8月20~30日喷施100~250ppm赤霉素和乙烯利能有效地使次年桑的花性产生转换,乙烯利能极显著地增加雌花,显著地减少雄花,赤霉素则相反,它可用于桑树育种.在桑树栽培技术中,通常仍以重剪梢、增施氮肥等措施来减少花果,提高桑叶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为好.  相似文献   

3.
一、乐山花桑和中桑5801都是现行优良桑品种。但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两品种雌花花柱形态结构及其分类的报导。这对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和创新,带来很大困难。著者等有鉴于此、特于1986年3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品种雌花的花柱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介绍于后。 1.乐山花桑原为雄性品种,开♂花不  相似文献   

4.
在桑树冬眠期和发芽期,用赤霉素单独及与激动素配合的混合液喷施二倍体桑62号(母本)和四倍体桑桂诱58号(父本)。结果表明:用50ppm、100ppm、200ppm的赤霉素单独及与25ppm或50ppm的激动素混合液处理桑树,能使二倍体桑和四倍体桑的发芽率、花芽率和二倍体桑62号(母本)与四倍体桑桂诱58号(父本)杂交后种子的发芽率提高;二倍体桑62号(母本)与四倍体桑桂诱58号(父本)杂交后制种,不同处理的三倍体单果种子重增加0.5%~9.4%,每果种子粒数比对照增加2.3%~11.1%,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4.2~9.4个百分点,赤霉素配合激动素对冬芽发芽率、花芽率和种子发芽率有促进作用。另外,50ppm、100ppm的赤霉素单独及与25ppm或50ppm的激动素混合处理对二倍体桑62号和四倍体桑桂诱58号的冬芽萌发生长和枝条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200ppm以上的赤霉素处理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燕麦Avena sativa拔节期喷施1%的矮状素和10%乙烯利,研究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燕麦品种株高、节间长度、分蘖成穗、产草量和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处理后,燕麦株高比对照降低了10~12 cm;品种4628基部节间受影响最大,矮壮素和乙烯利处理后其倒四节间长度有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58.2%和64.8%.矮壮素和乙烯利处理下燕麦干草和鲜干比变化也比较大,不同品种对2种调节剂的反应不同.喷施生长调节剂后燕麦成穗有显著增加,但穗长、穗粒数有减少的趋势,对千粒重也有影响;种子产量有所增加.3个品种中以4628进行矮壮素处理的效果较好,有效穗数和产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果桑大10、农桑12号、荷叶白等不同桑品种的桑椹红色素提取、吸收光谱测定和桑椹红色素的光稳定性比较试验,初步得出各品种的桑椹红色素提取率开差不大;吸光值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桑12号吸光值最大;提取率与吸光值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桑椹红色素的光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生产上提供高品质的果桑品种资源,以二倍体果桑品种红果1号为对照,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新育成的四倍体果桑品种嘉陵30号及其亲本二倍体果桑品种中桑5801桑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进行检测与比较。嘉陵30号和中桑5801的桑椹中均含有包括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内的12种氨基酸,除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外,嘉陵30号桑椹中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中桑5801,其中鲜味类型氨基酸、具有药用功效的氨基酸、参与骨骼肌代谢的支链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中桑5801提高了约8倍、1.6倍、0.5倍;嘉陵30号桑椹中的丝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的含量比红果1号高,甘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与红果1号相当,但总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支链氨基酸3种类型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对照红果1号。检测结果表明,四倍体果桑新品种嘉陵30号桑椹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丰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对果桑染色体的加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桑椹中的活性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的重要病害.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调查15个桑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抗病能力,结果表明:15个桑品种基于相对抗病指数的田间抗病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有9个品种对桑椹菌核病表现为高抗,其中叶用桑品种剑持的相对抗病指数最高,为0.95;有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它们是红果1号、试2号、嘉陵30号,抗病指数在0.62~0.79之间;有2个品种表现为中感,它们是红果3号、红果2号,抗病指数分别为0.29、0.27;粤椹大十表现为感病,抗病指数为0,病果率达到80.3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溯了部分供试桑品种的亲本来源及抗病能力.初步的试验调查结果可为果桑种植品种选择及抗病种质材料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桑椹菌核病的危害是制约果桑生产发展的重要因子。针对生产实践中存在因桑树花期识别困难而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造成桑椹菌核病严重危害的情况,探究以易于观察的桑树开叶数辅助花期识别确定防治适期的可行性。连续3年对大10、红果2号、白玉王、嘉陵30号4个花叶同开果桑品种的开叶数与花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花叶同开的果桑品种开叶数与花期高度吻合:84%以上植株的开叶数达4片叶时即为初花期;84%以上植株的开叶数达6片叶时为盛花期;81%以上植株的开叶数达8片叶时为谢花期。采用常规化学药剂进行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时,依据开叶数确定防治适期与通过花期判断确定防治适期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且2组试验的校正防效均91%。初步认为,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通过桑树的开叶数观察辅助花期观察确定桑椹菌核病的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0.
一、剑持是日本引进品种,属山桑系统,开雌花,一般作稚蚕用桑。大红皮是四川嘉定桑代表品种,少雌花,一般作春秋兼用桑。 1987年春,我们采集剑持、大红皮等品种的雌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桑椹菌核病发病区田间自然感病及相对抗病程度评价的方法,调查21个果桑品种资源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田间抗病能力。21个果桑品种资源基于相对抗病指数的田间抗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有1个品种(台湾长果桑)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表现出免疫性,相对抗病指数为1.00;有8个品种表现出抗病性,其中红果1号、12-1的相对抗病指数均为0.94;有7个品种属于易感病品种,相对抗病指数0.16;有5个品种为中感品种,相对抗病指数在0.24~0.35之间。另在调查中发现,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发病率与气象条件密不可分:桑树开花期及开花期前1个月的多湿条件会导致发病率上升,环境气温也会影响到果桑的开花期,特别是中感、易感病的早生果桑品种花期延长,会使发病率明显上升。初步鉴定筛选出的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田间抗病能力强的果桑品种,可在桑椹肥大性菌核病高发地区种植,亦可作为抗病果桑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1果桑“大10”的特点果桑“大10”是个既可采摘桑椹食用 ,又可采摘桑叶饲蚕的桑树三倍体品种 ,生长势旺 ,成熟期早 ,桑椹果大而无核 ,清甜可口 ,营养丰富 ,保健药用价值高。经我们两年多来的高山试种表明 ,该果叶兼用桑能适宜高山栽培 ,管理也容易 ,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桑椹4月29日始熟 ,采摘期长 ,可持续采摘一个多月 ,桑椹产量高 ,桑叶质量好 ,产量也高。盛产期667m2产桑椹1000kg以上 ,产桑叶1500kg以上 ,以目前市场桑椹鲜果价格而言 ,效益喜人 ,若果桑深加工能紧步跟上 ,果桑“大10”的开发应用前景良好。2…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桑树资源考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朝吉  江靖 《蚕业科学》1995,21(4):209-213
1992~1994年在云南考察收集到8个桑种1个变种共128份材料,其中白桑39份;鲁桑2份;长果桑25份;长穗桑7份;华桑3份;广东桑4份;蒙桑7份;鸡桑19份及蒙桑的变种鬼桑21份。其中发现2个新桑类型,如毛叶长花柱和桑椹并联的种质以及桑椹特长的长果桑单株和作果用的桑树资源。  相似文献   

14.
桑果又名桑椹,是长椭园形聚合果,大多品种为紫黑色,富含果汁,香甜可口。桑椹的药用价值自古倍受重视,在很多医书中均有记载,均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通气血,利五脏,驻容颜,抗衰老等药效评估。据化验测定:桑椹含有果糖、葡萄糖、无机盐和维生素及16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很好的滋补心、肝、肾及养血祛风的功效,对耳聋眼花、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神经衰弱、动脉硬化、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痛等均有疗效。近几年各地均已发展了一定面积的果叶两用桑,桑果鲜销市场有一定局限性,所以需要开发加工成产品。1桑果可开发的主要品种桑椹罐头可以加工成糖…  相似文献   

15.
正果桑是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开发出的新品种,以采摘优质桑椹为主,兼顾桑蚕饲养。鲜果可直接进入市场或加工成桑果汁饮料、桑果酒、桑果醋、桑果酱、桑椹膏、桑椹干,还可提取花青素、桑椹红色素、果胶等。发展果桑产业,对调整蚕桑产业结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延伸蚕业产业链,提高蚕桑产业附加值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桑椹又名桑果,甘甜爽口、富含多种营养和  相似文献   

16.
归属黑桑种(Morus nigra L.)的药桑是新疆蚕区特有的天然44倍体(n=7)桑种质资源,药桑的桑椹是广为应用的传统中药,其中桑椹总多酚是重要的药效成分。以药桑的桑椹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桑椹总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 Burman分析明确影响药桑桑椹总多酚提取得率的3个主要因素是提取次数、超声波处理温度以及乙醇体积分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Box-Behnken试验)确定药桑桑椹总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超声波处理温度67℃,乙醇体积分数77%。采用优化的工艺条件提取药桑桑椹总多酚的提取得率达到3.72%,与试验模型预测值(3.77%)的相对误差仅有1.43%。以此优化的工艺条件提取11个桑品种的桑椹总多酚,结果显示药桑桑椹的总多酚提取得率最高,较提取得率最低的品种高出137倍。对药桑桑椹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对ABTS、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还原能力比VC更强(P0.01),显示药桑桑椹总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不同桑树品种的桑椹制酒效果,通过试验测定分析比较了粤椹大10、桂桑优12和桑特优2号3个品种桑椹发酵酒的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桑椹酒的理化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理化指标中以粤椹大10桑椹酒的总酸含量最高;桑特优2号桑椹酒在口感上较优,且氨基酸总量最高;3种桑椹酒的蛋白质含量均在0.1 g/100mL以上;桑特优2号桑椹酒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桂桑优12桑椹酒钾元素含量最高,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不同桑树品种制成的桑椹酒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制酒原料。  相似文献   

18.
探索红光对乙烯褪绿脆蜜金柑果实着色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脆蜜金柑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以7年生脆蜜金柑为试材,采用660nm红光照射乙烯褪绿脆蜜金柑果实,在贮藏期定期测定果皮色差、单果重、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色泽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红光处理通过促进脆蜜金柑果皮中叶绿素(a,b)的降解和总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改善果实的外观色泽,乙烯利处理的效果不如红光,两者单独使用均存在转色不均匀的问题。经红光和低剂量乙烯共同处理后,脆蜜金柑果实5d即可均匀转色,660nm红光协同300ppm乙烯利处理可有效促进采后脆蜜金柑果皮转色。  相似文献   

19.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常见的桑椹菌核病之一。采用多年、多地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根据调查点的土壤病原菌留存、气象条件(降雨及湿度)、果桑品种及栽植密度和树型养成等分析与病害发生有关的因素;选择常用的6种农用杀菌剂,通过对桑树喷雾和土壤灭菌2种施药方法,调查供试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具有群体发病的特点,当桑园土壤存在的大量越冬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的子囊孢子萌发期与桑树开花期一致时,病原菌的孢子能很快侵染传播;种植易感病果桑品种和桑树开花前后2个月田间适温(逐渐升温)多湿(RH80%),会明显增加病害的发生及传播机率;栽植密度大及低干养成果桑的发病率较高。在始花期连续3次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腐霉利、菌核净等杀菌剂对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大田防治效果为53.26%~64.24%,内吸性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配使用具有增效作用;在3月上旬采取土壤施药(40%五氯硝基苯或80%多菌灵)杀菌的方法也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新疆药桑桑椹与嘉陵30号桑椹发酵原酒活性成分的差异,分别以芦丁、葡萄糖、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没食子酸为标准品,测定总黄酮含量、总多糖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和总多酚含量;采用植物源性花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青素含量,同时检测pH值。结果表明,新疆药桑桑椹发酵原酒的总黄酮、总生物碱、矢车菊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11 0%、68.726 7 mg/L和79.500 0 mg/L,嘉陵30号桑椹发酵原酒的总黄酮、总生物碱、矢车菊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10 7%、11.580 0 mg/L和50.100 0 mg/L,两者的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生物碱含量、总多糖含量、总多酚含量和pH值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这可能与新疆药桑、嘉陵30号生长地理差异、品种遗传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