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汇全茗茶     
《农业考古》2004,(2):J008-J008
  相似文献   

2.
汇全茗茶     
福建闽星集团汇全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座落在素有“云山树海”之美誉的福建省南靖县三卞开发区。南靖县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全县现有5万亩茶园大都分布在800-1000米的高海拔山区,“高山云雾出好茶”,每年可生产毛茶10万担左右,是闽南乌龙茶的主要产区之一。悠久的茶文化传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公司的生产发展夯实了自然、人文底蕴。公司顺应国际环保潮流,在著名的土楼之乡南靖书洋开发了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亦是福建农林大学的茶学科研教学基地),并创立了南靖县茶叶研究所,聘请了福建省茶叶界的专家、教授为顾问,定期为广大茶农讲课、…  相似文献   

3.
婺源     
正婺源县,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篁岭景区,位于婺源县东北部,每当春暖花开时,置身于篁岭万亩梯田中,黄灿灿的油菜花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  相似文献   

4.
走进婺源     
地处赣浙皖交界的婺源县,古属皖南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中国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而备受中外游客青睐。“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走进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婺源,犹如来到如诗如画的桃源仙境。“茂林修竹映村廓,飞禽走兽相对鸣”。婺源山青水秀,古树名木遍布乡野,有汉代苦槠、唐朝银杏、宋代紫薇、明代香榧。特别是“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和朱熹手植的文公山古杉群,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苍翠葱茏。这里有亚洲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  相似文献   

5.
春游婺源     
曹戈 《新农村》2012,(3):46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婺源,如今也正迎来最佳的游览季节,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融入了山水和古民居中,浑然天成地勾勒出一幅纯天然的乡野画卷。婺源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其主要景点分布在东、西、北三  相似文献   

6.
婺源绿茶     
婺源绿茶,简称“婺绿”,产于江西婺源。婺源县地处赣东北山区,为怀玉山脉和黄山山脉环抱,地势高峻,峰峦耸立,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最适宜栽培茶树。这里“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产区。1996年5月,该县大彰山茶获得全国茶类唯一的“AA级绿色食品”证书;且在1999年的世博会上荣获金奖,省政府为此颁发了特别贡献奖。“大鄣山”商标已成为江西省著名商标。1997年8月,德国威伯自然食品公司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了解到大鄣山茶,特意邀请欧盟有机食品监测认证…  相似文献   

7.
走过婺源     
<正>~~  相似文献   

8.
延庆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属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带的过渡连带。气候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最热月份气温比承德低0.8摄氏度,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有首都北京的"夏都"之称。延庆县地处居庸关和八达岭要塞,历史著名的万里长城东西穿越县境,自古以来延庆县就是全国南北交通要道。经过数百年的隔阂,延庆人民养成一种纯朴、勤劳、好学和不排外的性格,形成一种既不同于长城以南,又不同于长城以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地方口音。1958年划归北京市后,经过四十多年演变,风俗习惯和口音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延庆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属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带的过渡连带。气候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最热月份气温比承德低0.8摄氏度,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有首都北京的"夏都"之称。延庆县地处居庸关和八达岭要塞,历史著名的万里长城东西穿越县境,自古以来延庆县就是全国南北交通要道。经过数百年的隔阂,延庆人民养成一种纯朴、勤劳、好学和不排外的性格,形成一种既不同于长城以南,又不同于长城以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地方口音。1958年划归北京市后,经过四十多年演变,风俗习惯和口音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果品的陈列,在作物二馆馆内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座金碧辉煌的六层展览塔矗立在馆中央,陈列着各色各样的果品。有北方的苹果、葡萄,有亚热带的香蕉、菠萝,有嫩绿色的梨,也有橙黄色的柑桔,旁边的展览台上还摆有核桃、杏仁、枣、荔枝等干果,正是五光十色,芳香扑鼻。这里汇集着祖国南北各地的  相似文献   

11.
走在婺源茶乡青石铺砌的驿道上,你会感到十分的惬意。特别是盛暑炎热,“五里凉亭,十里茶亭”,短亭接长亭,乡人在山亭、路亭、桥亭或店亭,设缸烧茶,供过往客人歇凉解渴,茶水分文不收。有的茶亭还挂着“茶”字帘旗。坐在亭中,清风徐徐,品尝着香茗,使你留连忘返。我曾长途跋涉,经过了一条又一条崎岖而又弯弯的山乡小道,在几个很有诗情画意的茶亭落过脚,饮过茶。这些茶亭,有的建筑粗犷而带点原始,有点古色古香;有的茶亭雕梁画栋,很是优雅。茶亭烧茶的用具是茶瓶。舀茶是用一个斜面小竹筒,装有一个长长的竹柄。盛茶用的是小茶瓯。茶亭中的茶叶,也都是“名山”、“名家”茶。村妇采早,采嫩,将茶叶精心制作而成,使之具有“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醇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特色。品尝一口,使你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2.
婺源四宝赞     
婺源四宝赞江西婺源茶厂王广彬(一)绿茶素手纤纤,云雾山巅,茶歌豪放舞婵娟。红绿交融举玉腕,采下茗尖。香味醇真,液露沁心,山江婺绿贵如金。享誉《茶经》千百载,举世闻名。(二)龙尾砚窗明几净,诗情酒兴,饱蘸香墨攀贤圣。摩挲金石怀今古,轻敲如磐。岁月峥嵘,...  相似文献   

13.
在婺源饮茶     
婺源是个多山多水的地方,茶也就特别丰富。这里的人种茶做茶都有成套成套的方法,喝茶也独与外界不同。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外客闻到了这方土地上散发出的清香,就远道而来,想尝尝刚下树刚出锅的绿茶。会喝茶的说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确为至理;但婺源人又说喝茶当以陈年绿茶为正宗。这陈不是霉,一定要干干爽爽隔了日子的。喉吻干燥的时候,孤闷满腹的时候,想作文却不来灵感的时候,或者劳顿辛苦的时候,就撮茶入杯,冲一线滚烫的水,那么一杯下去,喉吻就湿了;两杯下去,孤闷就解了;三杯下去,触目都是文章了;四杯五杯下去,心和气顺肌骨轻盈了。这就是陈茶的妙用。婺源人深谙土产茶,吃茶和做人一样,说  相似文献   

14.
婺源茶商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历史上,徽帮中的婺源茶商,纵横南北,其势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他们东赴苏杭,南压闽广,驾西安,轶津京.  相似文献   

15.
枫情婺源     
陈冠丹  杨晖 《百姓》2009,(9):48-49
油菜花让婺源的3月名扬天下,每当春潮涌动之时便引来采花客无数,但鲜少有人发现,9月婺源竟是另一种美色,大有一派养在深闰人未识的模样。  相似文献   

16.
婺源酒糟鱼     
酒糟鱼是江西婺源县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特色民间食品,主要产地在西南部的赋春一带。这一区域把酒糟鱼作为耐藏的农家自制小菜,各自的独特配方,不同的腌制和蒸薰工艺,形成了千家万户不同的独特风味。逢年过节,婚宴寿庆,酒糟鱼是必备的开胃小盘。客人品味酒糟鱼,交流加工经验也成了筵席间的重要话题。上世纪50年代初,赋春镇有位70余岁的张文苏老人,沿袭祖辈工艺,做得一手好酒糟鱼,被推为一方之魁首,有“姜是老的辣,酒糟鱼还是老妪做得好”的赞誉。80年代末,其50余岁的儿媳汪新英在赋春开酒店,汪新英老妪做的席间小菜酒…  相似文献   

17.
程红亮 《农业考古》2006,(2):287-290
我国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婺源地处皖浙赣交界的山地丘陵区,气候湿热,温度和土壤皆宜于茶树生长。由于境内气压较低、空气洁净,利于紫外线辐射;又因云雾缭绕,多漫射光,茶叶叶片不易激变,可促进鞣质、芳香油和醣类形成,故高山云雾出名茶,婺源是“茗茶之乡”,也是茶的故乡。解放以前,婺源茶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也是不堪回首的一幕。  相似文献   

18.
婺源村茶     
汪倩 《农业考古》2004,(2):69-69
饮茶是生活的享受,文化的象征。作为一个从事茶艺工作的新手,我在每日敬茶传谊,钻研业务之余.时常会思念起江西老家的茶乡婺源。1970年代初期,因父亲下放在赣东北,我曾随母亲数次从南昌赶去探望,姐姐还在那依山傍水的小县城住过几年。那里的风土人情淳朴厚重,那里的旖旎风光令人留恋,然而最使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色泽翠绿,汤汁清澈,口味香郁的村茶。  相似文献   

19.
婺源茶史     
生产世界闻名绿茶——婺绿的产区婺源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茶区。它位于江西省东北角,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地貌结构上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山县。四面群山环抱。境内峰峦起伏,翠屏叠嶂,云雾缭绕,溪涧回环。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836毫米。气候温和湿润,土质肥厚,很适宜茶树生长。婺源产茶的历史远期无确切史料可循,中期比较零星分散,我们只能从茶叶文献,稗官野史、文人诗词,以及茶叶传播的史实和相邻茶区的产制史中,推论而得其梗概。现在按照时序及生产茶类的变化,写成婺源茶史。  相似文献   

20.
婺源茶歌     
林跃生 《农业考古》2007,(5):293-2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