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在佳木斯地区建植紫花苜蓿单播人工草地和混播人工草地时紫花苜蓿的最佳播种量。3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佳木斯地区建植紫花苜蓿单播人工草地的最佳播种量为15.0 kg/hm2;建植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的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最佳播种量为18.8 kg/hm2(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播种量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2.
化除宿营法建植人工草地产草量高,建植第2年最高干物质产量达到23 270 kg/hm2。化除宿营法与化除免耕法建立人工草地在建植当年没有显著差异,但第2年化除宿营法比化除免耕法增产7 353 kg/hm2(P<0.01)。在草地建植当年和第2年,施肥对地上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化除宿营法建立人工草地宿营强度达到4羊夜即可,第2年平均干物质产量达15 483 kg/hm2。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蒿类等不可食杂草迅速侵入,土壤肥力越高,扩散速度越快;不可食杂草比例超过50%后,草地基本没有利用价值,地上生物量也不再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曲靖市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0年开始,曲靖市的草地畜牧业在国家南方草山草坡综合开发项目的带动下,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截止2004年12月,在我市的7县1市1区累计建植人工草地6万hm2,为我市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经调查了解,多数种草养畜的地方曾出现过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好景象。随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朗目山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云贵高原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1998年恢复建成人工草地46 hm2,计划养畜345个羊单位.两年来,进行了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草地及畜群体重监测、饲料供需预算、草畜季节动态平衡、适时出栏等组装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工作.1999年人工草地干草产量达12 900kg/hm2;养畜量达345个羊单位;出栏山羊140只,黄牛33头,出栏率达57.1%;草地收入达922.11元/hm2.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发展草地畜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已纳入西部地区乃至贵州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把种草养畜发展草地畜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工程来实施,并制定了草地畜牧业发展规划,目标是:10年建设人工草地4万hm2(公顷),改良草地2.67万hm2,到2010年把黔西南建设成新西兰式的草地畜牧业大州。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州委、州政府2000年5月18日,把“种草养畜”作为黔西南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项目之一正式启动,全州掀起…  相似文献   

6.
以紫花苜蓿和冰草为材料,在内蒙古多伦县农牧交错区旱作条件下建植单播和混播人工草地,通过建植3年连续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工草地的产量、种间竞争、杂草组分比、牧草品质及土壤养分,研究人工草地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结果表明,1)建植当年除外,单播及混播人工草地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年际间,单播和混播草地的产量均表现为建植第2年最高,建植当年最低。2)紫花苜蓿和冰草间存在种间竞争,且冰草的竞争力强于紫花苜蓿,影响草地的稳定性。3)建植第1年和第3年杂草受到抑制,仅在建植第2年杂草占据优势,杂草防治应选择在建植第2年进行更加有效。4)混播人工草地显著提升了牧草品质,而单播草地对牧草品质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冰草单播和混播方式均增加了土壤的碳、氮含量,为人工草地的稳定建植提供了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7.
旱作人工草地建植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干旱草原区建植旱作人工草地的试验,筛选出了蒙古冰草、紫花苜蓿、花花草木沙打旺4种适于建植旱作人工草地的草种,以及蒙古冰草、老芒麦2种适于建植旱作种子田的牧草,同时对其建植技术进行了探讨。建成的人工草地,其草地生产力是原来的7倍,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投入产出比为1:4.72。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根系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系动态特征能够反映人工草地植物利用土壤资源的效率和群落恢复演替的程度。本研究以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5、6、9和13年)人工草地植物根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根管”技术,连续两个生长季(2015年5-9月和2016年5-9月)探究了4个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根系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和丰富度在建植5~9年呈下降趋势,建植9~13年显著上升;土壤理化性质呈“N”字型变化,不同建植年限间差异显著;随建植年限增加,根系寿命、累积生产量和累积死亡量均波动上升,根系的生长和死亡主要发生在0~10 cm土层;根系平均现存量随建植年限增加持续增加,建植6~9年趋于深层化;根系生产量、死亡量和现存量具有明显季节变化,6月为生长高峰期,7月为现存量高峰期,8月为死亡高峰期,建植9年人工草地根系正生长高峰期迟于其他建植年限;建植年限和土层深度直接影响根系寿命,其余环境因子通过影响土壤速效养分或地上生物量间接影响根系现存量。综上所述,建植人工草地能够增加地上生物量和丰富度,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根系现存量的增加,建植6~9年人工草地的二次退化现象只是暂时性过渡阶段,可在此阶段制定合理的人工管理措施来保证土壤养分的稳定输入,加快群落正向演替的进程,从而提高人工草地的群落稳定性和恢复力。  相似文献   

9.
1 模式提出的背景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退耕还林还草 35 .80万hm2 ,年平均为 3.5 8万hm2 ,并要求退耕还林还草要与养畜结合起来 ,采取现代化养畜手段 ,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开发。这一重大举措为持续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 ,加快建立高产人工饲草基地 ,是促进青海省畜牧业科技进步 ,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增加农牧民收入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2 建立高产人工饲草基地的必要性2 .1 草场退化、产量低、载畜量少天然草场面积大 ,但产草量低 ,每公顷产青草不足2 10 0kg ,需要 0 .70hm2…  相似文献   

10.
<正>1门源县畜牧业现状及畜种区域分布门源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全县畜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畜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38.87万hm2,占草地面积的84.95%,从事畜牧业人口1.68万人,草场围栏14.67hm2,人工种草1万hm2。门源县畜种分布发展受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畜种分  相似文献   

11.
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大学 《草地学报》2005,13(Z1):44-47
本文分析并提出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调整应:从传统的纯牧区逐步向半农半牧区和农区过渡,形成牧区繁育,农区、半农半牧区育肥,城镇加工的分布格局;开发东部林芝地区草地载畜潜力,稳定、提高中部拉萨市、山南地区草地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保护西部那曲与阿里地区草地,划定禁牧区,建设西部自然保护区;建植人工草地,实施退耕还草、农田种草,实现以草定畜;在青藏铁路沿线,选择低海拔城镇,建设牦牛肉、肥羔肉小包装、分割肉加工基地,以此带动东部、中部绿色牦牛肉、肥羔肉生产和季节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建设西部绒山羊基地和"一江两河"流域奶牛业;努力扩大边境畜产品贸易,提高畜产品商品率.  相似文献   

12.
海南州草地类型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以实施海南州国际农发基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目的,对草地和牲畜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据调查资料,全州有天然草地334.43万hm’(不包括人工草地面积2.79万hmz),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316.25万hm’,占全州天然草地面积的94.56%,天然草地生产干物质总量2.40亿xg,占全州饲草资源总量的91.29%。天然草地的理论载畜量为328.91万羊单位,占全州饲草资源总载畜量的88.64%。海南州天然草地按中国草地分类标准可分为6个草地类,2个亚类,16个草地组,53个草地型。现将各草地类的基本特征描述如下:1高寒草甸类1·l地理环境高…  相似文献   

13.
在草地沙化严重的环县北部地区,苜蓿人工草地建植第2年,与天然草地相比,植被盖度提高5.3倍,地上生物量增加13.7倍,固沙能力增强2倍,风蚀土壤量减少93.O%。建植第4年,草地沙化和风蚀基本遏止,人工牧草生长旺盛,未表现衰败趋势。建议苜蓿等人工草地建植4~5年后,轮作浅根系作物(草田轮作)或休闲,以防土壤深层水分耗竭。  相似文献   

14.
清镇处于黔中经济产业带,是喀斯特地质的典型代表,由于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较为严重,造成山区土地贫脊,粮食生产广种薄收,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困难。为探索地区开发和经济建设与生态修复和环境维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清镇引入斯洛文利亚恢复与重建喀斯特生态的先进经验技术,融入循环发展的经济理念,清镇市农业局把发展草地肉牛养殖作为调整喀斯特山区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分别在站街、流长、暗流3个乡镇创建肉牛养殖示范区,发展养殖示范农户952户,建植人工草地1.2万亩,饲养杂交肉牛3237头。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鼠兔对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高原鼠兔活动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上用堵洞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密度达到60个/hm2时,人工草地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12%,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均有大幅度下降;当达到80个/hm2时,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4%,牧草高度、盖度、密度进一步下降,人工草地开始向建植前的“黑土滩”演替。高原鼠兔通过对人工草地种群特征、物种多样性、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来制约人工群落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40年来,在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开展的人工恢复草地种植与管理经验足以支持该地区的人工草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没有得到发展。该信息服务平台借助Windows平台搭建PHP开发环境,通过PHP编程语言开发实现系统主要功能,试图将已经发展起来的人工草地建植与监理技术纳入到信息管理体系中,初步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科研人员、基层畜牧业管理人员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目的是实现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青藏高原地区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人工草地是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实施生态恢复与系统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而人工混播草地群落的长期稳定性又是畜牧业发展现代化程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草地长期保持生产力的基础。本试验以建植多年的豆科与禾本科混播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草种在不同混播组合下牧草生长性状以及对当地苜蓿的一些性质测定,提出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有机牧场人工草地建植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延安市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市辖12个县1个区,总人口2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0多万人.土地总面积3.7万km2,折合370万hm2,其中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145万hm2,占40%.发展草畜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较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部、黔西南州西北部,全县总人口30万人,有国土面积1429km2,总耕地面积4·16万hm2,草山草坡面积5·52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8·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下面,就我县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状及今后拓展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思路提供同仁交流:1发展现状1·1抢抓机遇,着力推动草地畜牧产业化发展我县在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政策的大好背景下,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及黔西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的“做大品改,做大草场,做大畜禽,做大市场”四个做大的畜牧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生态…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人多地少,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国民食物结构乃基本国策。为开发红壤岗地发展草食畜牧业,我省先后引种250多个牧草品种,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大面积人工草地建植试验,已取得诸多经验。本文着重就现有优良牧草在我省红壤岗地表现出的主要特性、草地建植类型、建植技术、管理利用等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