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水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调查标准,对黑龙江省水稻地方品种123份、国外引进品种68份和黑龙江省选育品种82份进行农艺性状精准鉴定,对273份不同类型水稻农艺性状指标进行等级分类,筛选综合性状优异材料为地方品种共7份、国外品种13份、选育品种13份,其将对黑龙江省水稻育种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优良稻种资源是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物质基础。我们对1989年以前收集保存的稻种资源进行了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鉴定,并对部分品种(系)进行了抗寒、抗稻瘟病鉴定以及营养品质测定。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一些不同类型的优异资源,特摘要介绍,以供育种工作者参考或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自贡地区水稻生产水平,引进9个杂交水稻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系统的田间调查、取样测定和实收测产,筛选出适宜自贡市及相似生态条件区域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荃优1606、锦城优雅禾、宜优1611表现出主要农艺性状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本地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1978—1984年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主持《国外水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和抗三病二虫鉴定研究与利用》协作研究,共组织12省(市、区)15个单位对引进的国外稻种资源进行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抗病  相似文献   

5.
宁夏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水稻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用来测定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了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试验以宁夏引黄灌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均达显著和极显著差异的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类群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得出各类群品种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结为5个主成分,经聚类分析,可将20个水稻品种选定合适的阈值后划分为4个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宁夏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4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综合考虑主成分互补,且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资源抗白背飞虱核心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水稻抗白背飞虱的核心种质,通过田间农艺性状观察、抗性分组并聚类分析,评价了101份抗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资源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水稻抗白背飞虱的核心种质由12个品种组成,12个核心种质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最小值、最大值、极差、均值、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等6个特征值和多样性指数与总样品对应值非常接近。核心种质样品基本上代表了总样品的遗传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7.
1977-2018年水稻品种审定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2018年全国共审定水稻品种10628个,通过对审定审定品种的数量情况、品种类型、申请主体、亲本引用情况、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以及2018年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数量在不断上升;籼稻占比大于粳稻,杂交稻快速发展;科研院所和种企是选育主体;亲本来源多,涌现大量优势亲本;多数农艺性状得到提高;品质性状如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降低;籼稻胶稠度增加,粳稻无明显变化。2018年国审水稻品种数为268个,其中以籼稻,杂交稻为主;优质米数量达到50.0%,抗稻瘟病数量为38个。2018年地方审定品种675个,优质米数量达24.6%,抗稻瘟病品种数为255个。对影响品种数量、品种类型、亲本选择、品种性状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未来育种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蚕豆优良品种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五”、“八五”期间,沿江所参加了由中国农科院主持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承担江苏省蚕豆地方品种资源研究,评选出一批单项性状、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其中一些突出的品种在生产和科研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江苏省蚕豆品种组织调查,分三期实施征集和整理;对112份品种资源进行农艺性状鉴定,采用田间小区种植、田间观察记载和室内考种方法,对每一批资源连续鉴定两年,项目包括生育期、百粒重、荚长等15个农艺性状。选送江苏蚕豆品种报中国农科院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和抗性水平鉴定,项目有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测定和赤斑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广西审定丝苗型品种的趋同程度与遗传差异,选用19个广西审定丝苗品种,通过18个主要农艺性状表型鉴定与聚类分析,并采用48对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农艺性状表型的品种间欧氏距离聚类,可分为4类,包含12个品种的类群农艺性状表型表现趋同;3个两系品种,2个常规稻,14个三系品种均被聚类在不同的大类中,说明育种方式不影响表型聚类,农艺性状表型差异多样。基于SSR标记的遗传距离聚类,所有品种可以被划分为4个类群,而不同类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也显而易见,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相同母本,或采用相同父本的品种,基本归于同类。两种聚类结果的对比表明,育种中品种间会出现遗传关系较远,农艺性状接近的情况;也会出现遗传关系较近,农艺性状相差较远的情况。研究农艺性状表型鉴定与聚类和解析遗传多样性的结果可为广西丝苗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辽西地区种植的优质谷子品种,对 18 个来源广泛的谷子品种进行 2 年的田间种植鉴定,通过测定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抗病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高产稳产、抗病性较强、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结果表明,在 18 个品种中豫谷 35 和嫩选 18 号综合表现较好,推荐在辽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1980—1988年对原产湖南省的140多个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进行了形态、农艺性状、抗根腐线虫病、花叶病及纤维品质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归并为124个品种,提出一些可供苎麻育种与科研利用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加工番茄品种多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鉴定、筛选其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决策支持。选取9个加工番茄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分析、测定其13项农艺性状,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PCA -CA),对加工番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13项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2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13项农艺性状归纳为果实外观品质因子、果实产量因子和果实内在品质因子3个主要指标,3个主要指标可较准确地评价加工番茄品种。其中,株高、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平均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总酸8个性状是主要性状。综合得分排名前2位的依次是‘T60’、‘新番15号’。采用类平均法对9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所有番茄品种分为5个类群。本研究建立的加工番茄综合评价体系可为加工番茄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早籼稻浙106与近缘系浙205、浙206和浙207共4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农艺性状为观测指标的形态标记鉴定技术和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对4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基因组DNA进行性状考查。结果表明:4个材料具有各自所特有的外观形态标记,但只运用农艺性状的观察很难来鉴定浙106与近缘系,选用的32对引物中有13对引物在品种(系)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特征,SSR标记结合形态标记用于近缘系间的品种鉴别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水稻品种(品系)的化感作用及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分析了9个审定水稻品种和14个品系的化感能力,同时通过大田试验对其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9个水稻品种均具有较高的化感系数,相关分析表明,化感系数与任何农艺性状均无显著相关,这意味着在抑草育种中利用HPLC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水稻重测序核心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一直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稻瘟病抗源筛选是抗性基因挖掘和抗病育种的基础。本试验利用3000份(简称3K)重测序中的1217份核心种质资源,通过湖北恩施两河和芭蕉2个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抗性,结合不发病条件下农艺性状考察和抗病资源的苗期人工接种抗谱测定,综合评价和筛选优异的稻瘟病抗源。自然诱发鉴定结果显示材料间的稻瘟病抗感差异显著,从中共获得144份抗苗瘟、叶瘟和穗瘟的抗病种质。选用稻瘟病综合抗性较好的34份材料以30个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株苗期接种,鉴定显示有17份材料的抗性频率≥70%,抗谱较广。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大部分抗病材料植株偏高,单株产量低,农艺性状差。结合病圃鉴定、人工接种鉴定和农艺性状考察,鉴定出7份稻瘟病抗性强、抗谱广且农艺性状较好的优异抗源材料IRGA 411-1-6-1F-A、YJ30、金早47、泉珍10号、YN 1353-3、云粳23和IRAT1047,可作为抗源亲本用于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和品种抗稻瘟性改良。  相似文献   

16.
“七五”期间,将3762份贵州地方水稻品种贮入国家库,对4000多份稻种进行了农艺性状、抗逆性和抗病性的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优良种质和双抗、多抗资源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7.
1981~1988年对征集的215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进行了形态、农艺性状、原麻产量、纤维品质鉴定及抗逆性、花叶病发病情况的田间调查。根据鉴定结果,归并为170个品种。提出一些优良种质为科研、生产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81年以来,我们从全国12个省、市的23个兄弟单位征集到近2000份水稻突变种质资源。经过观察、分析、整理、鉴定,对其中的1142份资源已根据水稻种质资源记载标准,接九大类43个项目进行了分类、整理、编目。在对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学和细胞组织学鉴定时,发掘出一批有利用价值的水稻突变种质。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亲本的深根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是当前水稻实现高产稳产所面临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增强水稻深根系是提高水稻抗旱性的重要途径。以“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中的177份优异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改良的“篮子法”鉴定了SSd秧龄时的株高、分集数、深根数、浅根数、总根数以及深根比,并分析了这些性状在群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农艺性状在群体中都呈正态分布,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水稻品种间的深根比差异较大,大部分属于浅根系材料,只有沈农265、Lemont、Yen Fang Chu和原粳7号4个材料的深根比超过了40%。对这些优异资源农艺性状的了解,为在节水杭旱稻育种中深入利用这些亲本及其构建的导入系群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七五”期间,对提供的39087份材料进行了抗稻瘟病性鉴定。通过初、复筛鉴定和抗瘟谱测定,结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从中推荐26份品种可供生产上直接或间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