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南方早熟梨进行了田间避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可以降低或减少病虫对早熟梨的危害,从而防止了南方早熟梨秋季翻花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2.
对南方早熟梨进行了田间避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可以降低或减少病虫对早熟梨的危害,从而防止了南方早熟梨秋季翻花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3.
南方早熟梨异常落叶及其控制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南方早熟梨是指栽培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成熟于8月中旬以前的砂梨系统。南方早熟梨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果业。桂林市现有栽培面积1.1万hm^2。在高温高湿地区栽培南方早熟梨的主要矛盾是异常落叶导致的返花返青。  相似文献   

4.
南方早熟梨是指我国黄河以南广大地区生产的果实于8月上旬及其以前成熟的一类梨树品种(群)。其中。果实在7月上旬以前成熟的为特早熟梨。栽培管理是使果树丰产的基础工作。对南方早熟梨生产而言也是如此。要实现南方早熟梨的丰产高效生产.栽培管理技术必不可少。但单有栽培管理技术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5.
王继灿 《浙江柑橘》2007,24(3):36-37
近年来随着南方早熟梨优质良种的不断选育推广和栽培技术的日臻完善,梨成为我国南方三大主要果业之一。但是,由于南方特殊的气候特点和栽培管理技术的不当,梨在9~11月份容易产生毫无经济价值的秋花,既消耗养分,又减少了次年的花芽数量,从而影响第二  相似文献   

6.
翠冠梨,是我国南方近年推广发展最快、栽培面积最大的优质早熟梨新品种。我区自1996年开始集约化推广种植。目前栽培面积已达1000hm^2,投产园平均每667m^2效益超过4000元。已成为全省早熟梨高效栽培的重点和优势地区。根据我地台风多、湿度大等气候特点以及翠冠梨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出翠冠梨在露地常规栽培条件下的稳产、优质修剪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早熟梨在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在7月份成熟,比北方提早一个月上市,极具市场潜力,但该地区由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早熟梨在密植栽培对病虫害较多,从而限制了栽植密度,影响了前期经济效益。为了探索南方早熟梨密植高效栽培技术,为早结丰产和高效益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我们从品种选择整形修剪及肥水管理等方面入手,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摸索出一套南方早熟梨高效栽培技术。按2×1m定植的梨园,定植第二年每667m2产量达720kg以上,第三年进入丰产期,每667m2产量达2100kg以上,第五年每667m2产量可达4400kg以上,而且品质优,病虫害少,经济效益高,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南方早熟梨是南方种植的早熟梨类群,在福建指7月中旬前成熟的梨,浙江指8月初前成熟的梨,四川、重庆指7月底前成熟的梨。分析探讨了气候、土壤,早熟梨品种,种植规模、梨鲜果市场,栽培技术几方面因素对南方早熟梨种植效益的影响,其中栽培技术包括:配植适量的授粉树,花期人工授粉;严格疏花疏果;对部分品种实施果实套袋;解决早期落叶与二次开花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方适栽优良早熟梨新品种—中梨1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梨是我国主要果品之一,也是我国出口量最多的水果,在香港市场上售价常比苹果高1/3左右,尤其是早熟梨6~8月份出口价格常高于苹果1倍以上。但我国目前栽培的早熟梨品种如早酥、幸水和金水梨等均存在一些缺点,如早酥梨风味淡、口感差,金水梨风味差且采前落果严重,幸水梨外观欠佳且病害严重,商业栽培困难。特别能适合南方栽培的优良早熟梨品种甚少。因此,如能培育出耐高温多湿、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梨,对我国南方早熟梨生产意义重大。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从8O年代起先后杂交培育出杂种苗2000多株,从中筛选出了一…  相似文献   

10.
南方早熟梨因其成熟早,营养物质丰富,肉质细嫩,口感松脆,香甜、多汁,经济价值高,而深受广大果农的欢迎。近年来,在浙南地区引种栽培较多,种植热潮高涨。笔者经过多年栽培探索,总结出—套南方早熟梨早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登云 《现代园艺》2006,(12):28-29
南方早熟梨是渡淡水果,适宜我省栽培,其以质优价廉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几年来,早熟梨在我省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成为当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显著亮点。那么如何抓好早熟梨的生产管理,生产出高产、优质的早熟梨果品呢?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中晚熟梨果市场已基本趋向饱和,而7月左右上市的南方早熟品种却存在着较大的市场空缺,其肉质鲜嫩,口感松脆、汁多、味甜、营养价值高,颇受我国东南沿海、华北、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地区消费者的喜爱,经济效益十分理想.因此,发展南方早熟梨的栽培,可以调整和优化梨果业的品种结构,提高栽培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内容,选择了一些适合我省及南方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浙江省等南方各省,栽培梨树早熟品种具有梨果成熟早、销路好、比较效益高等优势,已经受到南方有关省份的重视。目前,浙江省梨早熟品种的栽培面积正在逐年增加。翠冠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杭州市果树研究所于1979年用幸水与(杭青×新世纪)杂交育成的梨树新品种,1997年命名,199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翠冠栽培面积占浙江省梨树总面积的41.67%,已经成为浙江省梨树主栽品种。为推动梨新优品种翠冠的发展,提高其品质和产量,现将该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云和县是南方梨的老产区,有500年的栽培历史,以盛产雪梨远近闻名。但随着南方早熟梨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以及雪梨品种老化和因成熟期迟而受北方梨的冲击,市场优势削弱。为更新梨品种,促进云和梨业发展,自1999年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60余个梨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经过6年多的观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南方梨生产发展很快 ,但以中熟梨为主 ,如黄花梨在南方 15个省市区总面积近 13 3万hm2 ,成为南方第一位主栽品种 ,已结果树的产量近 10 0万t。数量多 ,成熟期集中 ,难免会引起销售困难 ,需要进行品种结构调整。早熟梨已出现大发展形势。正确选用优质早熟梨品种 ,提高栽培管理技术 ,提高商品档次 ,对增加经济收入有重要意义。笔者近 7年来经过引种和栽培实践研究 ,认为西子绿和幸水是优质早熟梨品种 ,值得推荐发展。1 品种特性西子绿是原浙江农业大学于 1976年杂交育成的 ,从 1990年开始推广 ,在 1997、1998年两次全国南方优…  相似文献   

16.
整形是梨栽培管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南方梨规范化生产起步较晚 ,整形多沿用北方梨产区疏散分层形等高大树形。实践证明 ,这种树形较为适应梨的生长发育特性 ,在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动南方梨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南方梨特别是早熟梨的枝叶生长、果实发育多处于多雨高湿寡日照季节 ,采用疏散分层形等高大树形进入盛果期后 ,会因郁闭加剧、内膛光照不足使座果外围化 ,优质果着生有效空间缩小 ;同时 ,对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无损伤采摘等提质增效措施的落实显得难以适应。为此 ,近年来建宁县开展早熟梨…  相似文献   

17.
南方早熟梨栽培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早熟梨是渡淡水果,适宜江西栽培,以其质优价廉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几年来,丰城市早熟梨的栽培面积逐年递增,成为当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显著亮点。但由于返青返花和早期落叶严重,导致果实产量低、商品质量差,制约了丰城早熟梨产业的发展。本文总结了早熟梨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果实套袋等一整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对抓好早熟梨的生产管理,生产出高产、优质的早熟梨果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石灰氮打破梨休眠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南方早熟梨蓬勃发展 ,2 0 0 1年全国早熟梨栽培面积达 1 6.4万 hm2 ,占全国梨总面积的 1 6%。广西栽培梨面积 1 .7万 hm2 ,早熟梨面积约 0 .5万 hm2。广西有着生产全国最早熟梨的气候优势 ,但也存在冬季低温不足难以满足一些优良品种休眠需要 ,造成早春梨不萌芽、萌芽迟 ,开花不整齐、死花芽、果树生长发育不良等现象 ,严重制约着我区早熟梨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 ,除选育低需冷量品种外 ,采用人工措施如化学调控、物理调控、寄接花芽等来弥补自然低温的不足 ,已成为许多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栽培温带果树时的研究方向。为了筛选一个合…  相似文献   

19.
炎陵县于1995年开始发展新世纪、翠冠等南方早熟梨,至2004年全县种植面积近1000hm^2。1998年大面积推广新世纪等南方早熟梨套袋栽培技术,2000年梨黄粉蚜初见为害,2001年后扩展蔓延,为害程度加剧,发生面积约450hm^2,上升为梨树套袋栽培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20.
<正>1新余早熟梨发展的基本情况新余市早熟梨现有种植面积867hm2,年总产可达1.5万t以上。新余市早熟梨是江西省"南桔北梨"赣西示范区,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是赣西部地区早熟梨最大的基地,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1997年在庐山参加全国优质南方早熟梨评比,江西只有新余市获银奖,2005年在首届江西·九江优质早熟梨评比中获金奖,为江西名牌产品,第五批国家无公害早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