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给4匹带“x原虫”马(骡)口服土霉素后,血中“x原虫”和肠道内O_(125)K_(55)(LT)大肠杆菌都发生异常增殖。1匹马发生急性结肠炎并死亡,另3匹马(骡)出现了本病的亚临床症状。检测结果表明:血中出现了内毒素,而且血中内毒素的量有明显的增减波动,此与血中“x原虫”数的增减规律基本一致,但与肠道内O_(125)K_6~6(LT)大肠杆菌数的增加趋势不同,因此认为,“x原虫”是本试验马(骡)致病的主要原因,肠道内异常增殖的大肠杆菌是附加病原或并发病原。  相似文献   

2.
经东方鲎试剂检测,在X结肠炎马(10匹)或骡(5匹)的血清及血中“X原虫”的裂解物内均含有内毒素,且阳性稀释倍数均在10倍以上;在健康带“X原虫”马(3匹)或骡(3匹)血中未检测到内毒素,虽然在有的健康带“X原虫”马或骡血中“X原虫”的裂解物内检测到内毒素,但经10倍稀释后即变为阴性。由此可见,经东方鲎试乳检测,血中“X原虫”的裂解物稀释10倍以上为阳性,同时血清检测也为阳性的马或骡,即为X结肠炎患畜。  相似文献   

3.
我县于一九七六年,在县兽医院及十二个公社兽医所,开展用线麻叶注射液治疗马(骡)便秘疝,获得了较好效果,根据病志统计,自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年间,全县共治疗马(骡)便秘疝1253例(其中骡14例)。治愈1214例,治愈率为  相似文献   

4.
正怀骡驹驴(马)妊娠毒血症是指怀骡驹的母驴(马),在妊娠后期的一种以顽固性不食为主症的代谢病。以产前数日到1月内发病的居多,多在产驹旺季的4~5月份发病,并以怀1~3胎的驴(马)发病较多。1病因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初步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妊娠母畜饲料单纯和运动不足有关,加之骡胎个体大,胚胎及其母体营养耗损多,骡胎发育迅速,生活力强,代谢旺盛。因妊娠后期骡胎比驴胎大10%以上,胎水多3~4倍,这样占据母畜腹腔大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骡、驴)的布病,我省仅有贵德、同德、兴海等地的报导。门源地区是浩门马的集中产区,了解掌握马的布病感染情况,对有效地防治人畜布病是必要的。1983年秋我们在搞马病普查的同时,采用试管凝集反应法,对马的布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用分离自病马抗凝血中的“x 原虫”、人工培养的“x 原虫”和“虫体”培养物三种裂解液分别接种5匹马、1匹骡。结果自然死亡4匹,迫杀2匹,其临床症状、血液学与病理学变化和马、骡急性致死性肠炎的变化基本相同。因此认为“x 原虫”是本病的条件病原,“x 原虫”裂解毒是本病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注射马传贫弱毒疫苗后的马(骡)50匹,分别进行了体温、血液学、血清抗体及血液中T淋巴细胞等项目的检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注苗后马(骡)免疫反应及其动态规律。提出注苗马(骡)在T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前,仍有感染强毒的可能,因此对马(骡)仍需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云南地区马驴骡感染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情况,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云南8个地区马、驴、骡三种动物(n=969)进行了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的检测。结果显示:梨形虫总抗体阳性率为5.47%,其中马泰勒虫抗体阳性率为4.75%,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为4.85%,两者混合感染的抗体阳性率为4.13%;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云南马、驴、骡存在梨形虫感染,且不同地区的不同动物的马梨形虫感染程度不同。本研究结果为马驴骡梨形虫病的流行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兽医临床上 ,偶尔可遇到大家畜马、骡舌断裂。因舌的肉质脆弱不易缝合 ,因而 ,马、骡舌断裂的治疗是一件比较麻烦和困难的工作。按照一般缝合和治疗的办法处理 ,缝线常使舌肌撕裂。不仅愈合困难 ,甚至会使伤口越来越大。根据我市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对 2 3例马、骡舌断裂的病例治疗实践 ,采用“衣扣”缝合并配合中草药“石甘散”等进行综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已在本地推广应用。现将马、骡舌断裂的治疗新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情况临床所遇的 2 3例马、骡舌断裂病大多由外伤所引起。其中 ,性情暴烈的马、骡因勒马口衔过紧造成的 9例 …  相似文献   

10.
蹄叶炎(蹄真皮炎)为马(骡)常见多发病之一。本病的发生,由于剧烈疼痛而呈现严重跛行,甚至卧地不能起立,从而影响使役。若得不到及时合理地治疗,常转为慢性而形成芜蹄,久之失去其作业能力而废役。近几年来,为了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马(骡)横膈膜痉挛临床上颇为多见。以前我们应用水合氯醛、硫酸镁、奴夫卡因治疗虽然均可奏效,但有时效果不甚理想。自一九七八年以来,我们改用中药地肤子加食盐治疗,共治疗27例(马21例,骡6例)服一剂药痊愈者23例,服两剂药痊愈者4例,全部治愈。实践证明,中药地肤  相似文献   

12.
<正> 家畜的各型布氏杆菌病多为潜性型,主要引起牲畜流产。引起马流产的(沙门氏菌属),主要传染途径通常被认为是消化道,此病能引起马早产死胎,对马的危害也大。由于我们用马匹生产抗毒素血清,产品用于人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物制品规程》规定,所有生产用的马匹,都要进行该病的检疫,合格者方能投入生产。国内对马、骡患本病的检查报道较少,特别是沙门氏菌属的检查尚未见有报道。现将我们检查的3801匹马、骡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驴(马)妊娠毒血症是母驴(马)妊娠后期发生的一种以顽固性不吃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故对该病早期做出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笔者在几年的实践经验中,通过特征性临床症状及血清诊断准确的做出判断,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怀骡驴(马)妊娠毒血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发病概况自1962年以来,我们对南、北疆11个县(地)进行了多次马气喘病的病因调查和临床试治。据调查,本病在南疆地区解放前就有零散发生。据驻南疆某部队1962~1963年两年不完全统计,其发病数占马匹总数的21.73%,个别分队竟达50%。1980年疏勒县城关公社共有马(骡)405匹,其中有咳嗽、气喘症状者就有100多匹。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气温回升时病畜逐渐增多,秋天气候转凉后发病则减少或停止。农区的使役马、急性马、饲  相似文献   

15.
结症是马、骡多发的急性腹痛病,死亡率较高。建国以来,由于坚持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结症的预防和治疗常识,以及诊疗技术的提高,有效地控制了本病。但在农区及半农半牧区,特别是山区农村,传统的饲养方式,粗放经营,不科学的饲养管理,致使马、骡结症发病率仍然较高,常造成很大的经  相似文献   

16.
痊愈10例,好转1例,无效1例。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12例疑似乙型脑炎病马(骡),效果令人满意,现予报导,供同道參考。流行病学一、性别:12例中,公马5例,母马3例,(马善)马3例,母骡1例。一、年龄;1~7月龄4例,3~4岁4例,7岁4例。从发病比率来看,此病发生与年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录了我国西南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省市)寄生于鸡、鸭、鹅、兔、猪、山羊、绵羊、黄牛、水牛、耗牛、奶牛、马、驴、骡、犬、猫的原虫,共发现120个虫种,它们分布于12个科,17个属。  相似文献   

18.
<正> 今年五月,山西省浮山县良种场一匹九岁母马一胞生了两头小驹(一骡驹、一马驹)。这匹母马,在去年七月上旬发情期,先与配种站的种驴人工授精,其后怕不准驹,又和本场种马交配,结果事出所料,创造了一马双驹的先例。现在,这两个小驹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9.
马(骡)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地区环境中,由于长期摄入超过生理需要量的氟化物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毒性疾病,其发病地区遍布世界各大洲。在我国已报道人发生氟斑牙或氟骨症的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贵州、湖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及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我省的肇东、肇州、肇源、安达等十余县、市也属于人的氟病区。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骡(驴和马的杂种)是不育的。但就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场,母骡产生了其父本是驴的后代。血液和染色体检验证明了新生仔畜是骡,因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