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勾画出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广大农村如何按十五大精神,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振兴农村、稳定全局、实现共同富裕的基层干部队伍,是我们面临的新...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因为基层干部是农村基层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农村工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而当前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却存在着许多急需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农村党支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任务中,如何发挥好农村党支部在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村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村党的基层组织除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议,传达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外,更重要的是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这就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这一重要任务,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为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措施.这里要明确这样四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二是我们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不能搞两极分化.三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决不是在同一时期内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必须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共同走上富裕道路.四是党支部要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新境界、新要求,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本质规定以及奋斗目标。党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既赢得了脱贫的胜利,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逐步迈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全面推进,中期目标是“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农业高质高效”。同时,还需要朝着长期目标“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不断迈进,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乡村振兴成功了,农民才能逐渐富裕,有了物质基础,才能不断丰富精神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因此,乡村振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点,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研究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关系、基本原则、实效路径,将能够为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而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曹县楼庄乡党委书记王明杰的事迹,已经逐渐传播开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般读者读到关于王明杰的报道,第一反应都是:真的吗?当今还有这样的基层干部? 应该说,到楼庄去采访过的记者,心中也大都曾带有这样的疑问。但当地群众的反映把这一疑问彻底化解了。到群众中间走一走,听听楼庄农民的讲述,我们才懂得,什么叫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部分基层干部与群众联系不密切、缺乏引领力与公信力、应急处突能力不足、综合素养有待提高等。农村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与文化素养,增强引领力与公信力,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相似文献   

7.
很多时候,我们仰幕那些农村的致富带头人,因为他们热爱脚下的土地、朴实的农民和广大的农村,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睿智。率先踏上了一条探索富裕的道路。他们激情在怀,梦想在肩,勇于领航,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在中国广大的农村,需要这样的精神,需要这样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8.
在樟树市中洲乡,有位被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颂的好干部,他就是乡党委副书记蒋玉平。自小生长在农村的他,深刻了解农民群众的朴实、勤劳和艰辛,基于这种原因,在经过一番用功苦读之后,他将目光落在了基层,走进了乡镇机关的大门。蒋玉平 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向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他就暗暗地告诫自己,要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勤奋工作,勇于奉献。 1999年元月,组织上将他调到樟树市最边远的山区乡──中洲乡工作,他无怨无悔。   让群众得到实惠,是我们干部工作的出发点   蒋玉平把让群众得到实惠的观念融…  相似文献   

9.
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提出的历史性决策。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构建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扶贫开发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像我们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任务就是把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和基础设施通过扶贫开发的形式发展起来,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使广大的农村通过扶贫开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鸡年正月初一一大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行踏着冰雪、冒着严寒,来到我们西平县盆尧乡罗阁村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给群众拜年。总理深入到群众家中访寒问暖,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亲切交谈,一方面了解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收入情况,一方面了解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在离开西平的时候,他饱含深情,叮嘱我们说:“带领农民奔小康,你们的责任重大啊!”在新春佳节、万民同乐的时候,总理与人民一起共度新春、共度佳节,给人民群众拜年,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普及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两个最重要特征是普及化和通俗化。但普及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课题。在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坚定农民群众的共产主义信念,跟着共产党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群众之声》栏目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此栏目是本刊与河南省信访部门共同开设的信访专栏。我们将通过这一“窗口“,架起各级党委、政府与广大农民联系的桥梁。本栏目将热情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反映广大农民的呼声,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竭诚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同时,欢迎各级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特别是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读者为办好本栏目建言献策,积极赐稿。这次先将省委、省政府重视信访工作两则报道告诉读者。本栏主持人:刘兆民冯锦亮  相似文献   

13.
乡土文化有利于团结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是长久的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后,除了经济上要带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更应该意识到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前提。只有全面理解乡村文化建设内涵,才能让乡村振兴战略具备文化软实力。通过简述乡土文化的内涵与现状,分析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为乡村振兴下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有一批能够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村干部是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张掖市六县区十多个乡镇村干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张掖市各县区有一批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活力十足的村干部,但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这些问题对如何加强村干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笔者到农村调研时发现,基层干部到村里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基本绝迹,农民对此十分高兴,但同时又为没有机会与干部交流思想感到迷惘。因此,热切盼望干部们仍能像过去老干部一样到群众家里吃“派饭”。笔者认为这种“派饭”还得吃。因为吃“派饭”可以使干部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进而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可以使干部得到许多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使干部从农民口中直接了解到他们思想深处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当然吃“派饭”要客随主便,自然随和,不打官腔,不摆架子。吃“派饭”的传统不能丢@万民  相似文献   

16.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01,(1):32-32
解决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声题,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飞跃,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主题,把深化农村改革和科技兴农作为动力,招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从多方面做好工作。但最根本的要靠党的各级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奋力拼搏,要靠他们提高实践“三个代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樟树市中洲乡,有位被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颂的好干部,他就是乡党委副书记蒋玉平。自小生长在农村的他,深刻了解农民群众的朴实、勤劳和艰辛,基于这种原因,在经过一番用功苦读之后,他将目光落在了基层,走进了乡镇机关的大门。蒋玉平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向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他就暗暗地告诫自己,要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勤奋工作,勇于奉献。1999年元月,组织上将他调到樟树市最边远的山区乡——中洲乡工作,他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联系农民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应以创新选用机制、强化教育培训、搞好物质保障、加强监督约束为现实路径,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乡风文明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形成崇尚文明、科学的社会风气,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乡风文明建设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工程的灵魂工程,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从整体出发,坚持整体乡风文明布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中心工作,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