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正1.旱作农业旱作农业在中国又称旱地农业(简称"旱农"),在国外称"雨养农业"或"雨育农业"。旱作农业是指在降水稀少又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以发展旱生或抗旱、耐旱的农作物为主的一种雨养农业。旱作农业也是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地区完全依靠天然降水从事作物生产的一种栽培制度。旱作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雨养农业区天然降水与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分析,提出了旱作农业生产力分析与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水分供给和时间变化的二元产量模型,为进行旱作农业区不同时段不同水平年条件下的作物产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业是指依靠和充分利用降水及有限灌溉水源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集雨补灌两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其核心是利用各种农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尽可能地提高降水的保蓄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旱作农业是指在降雨量偏少、又没有灌溉条件下,依靠天然降水所从事的农作物种植业。旱作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采取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为此从分析双城市农业生态环境入手,探讨了在双城市应用机械化旱作技术的重要性、内容及配套机具;并对应用该技术所取得的增产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旱作农业是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在不能发展灌溉的条件下,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旱作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农艺技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农民的一致目标。 各种模式的旱作农业都是围绕多蓄水、保住水、用好水展开各项农艺措施的。要使旱作农业达到较高层次,并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所耗费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谢洪 《四川农机》2001,(3):25-26
一、中国旱作农业的基本情况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近 10多年来,全国每年受旱面积都在 0. 2~ 0. 27亿 hm2,由于干旱造成绝收的面积在 200万 hm2左右。旱作农业技术的开发利用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旱作农业是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农业和集雨补充灌溉农业两种基本生产活动类型的总称。本文所涉及的机械化旱作农业主要是指机械化旱作种植业。 1.旱作区的地理分布   我国旱作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方浅山丘陵及坝上高原,华北旱平地及漫岗区,长江中上游流域,云贵高原和武陵…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以机械化为手段,通过加深耕层、打破犁底层、改良土壤、精耕细作、灌水增墒、地膜覆盖、机械镇压配套技术及轮作倒茬等方法培肥地力,最大限度地蓄纳天然降雨,提高降水利用率,达到抗旱保墒、培墒、夺取农业丰收的目的。根据自然条件,探讨了山区、半山区实施农业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机科技推广》2004,(7):21-21
旱作农业是指在降雨量偏少,又没有灌溉的条件下,依靠天然降水的种植生产。它包括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及旱作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正>旱作农业,顾名思义就是非灌溉农业,主要依靠农田土壤接纳并储存的自然降水进行农作物生产的农业,又称为雨养农业,多分布于降雨300~750mm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我国干旱、  相似文献   

10.
旱作农业是指依靠和充分利用降水及有限灌溉水源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集雨补灌两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同时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来增加作物产量 ,从而提高旱地农业的综合实力 ,并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原理是在尽量不翻转土壤的情况下播种施肥 ,免耕、少耕 ,保持尽可能多的茎叶残茬覆盖地表 ,从而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清水河县农业生产主要以旱作为主 ,全县90 %的耕地是旱坡地。旱作农业又称雨养农业 ,天然降水是农田需水的唯一来源。如何合理的利用好天然降水 ,使秋雨春用是提高旱地农业产量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大力发展“1 2 4”集雨节水工程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2.
《农机具之友》2004,(4):40-41
早作农业指在降雨量偏少.又没有灌溉的条件下、依靠天然降水的种植业生产。它包括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及旱作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我县属燕山山地丘陵旱作农业区,1996年被列为省级旱作农业示范县。多年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农业生物技术和农机工程措施.大力推广旱作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对全县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农田机械化旱作技术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已占居旱作农业工程的主导地位。机修梯田、机挖丰产沟、机械覆膜、机械深翻、秸秆粉碎还田、化肥机械深施等农机工程措施.充分发挥天然降水的作用,使得夏天降水做到秋储、冬保、春用.每毫米降水产粮由1992年的0.32kg增加到0.5kg.收到明显的增产效果。一、机修梯田,“三跑”…  相似文献   

14.
一、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基本内容及配套机具 旱作农业区主要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作物种植业,因为降水有限,水资源数量少、作物水分亏缺量大,土壤耕作措施以纳水保墒为中心,采用"纳秋水、增春墒、保秋墒、抗春旱"的耕作措施,建立土壤水库,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一、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内容 机械化旱作农业就是针对旱地缺水和雨季降水分配不均的特点,在地力瘠薄的自然劣势下,把传统农艺与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机械化配套作业手段,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以实现旱地作物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来的农业生产实践 ,建平县上下对于“缺水是制约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已经形成了共识 ,特别是近几年的连续干旱 ,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建平农业遭受了沉重打击。人们痛定思痛 ,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了许多可行之策 ,建平人民也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笔者以为 ,过去我们所采取的对策 ,主要是围绕我县有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 ,而忽略了水资源的积蓄与节约。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技术 ,最大限度地蓄纳天然降水 ,减少水分蒸发 ,是发展我县旱作农业的基本途径。1“雨养农业”是辽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17.
长治市属北方旱作雨养农业区。在全面总结历来具有鲜明特色的长治农田节水技术的基础上,归纳出6种旱作农业技术模式,重点阐述了秸秆地膜二元双层覆盖的技术特性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对于干旱定义的综合提法是巾于水分的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或者是一种因长期无降水和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由于干旱是一个分复杂的综合现象,其形成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与众多自然环境因素有关,也与人类社会因素有关。因此,针对齐齐哈市旱灾频繁和旱作农业现状,提出了旱作农业发展对策和几点建议,对大力发展蓄水保墒的综合性农业机械化旱作新技术、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旱作农业的内涵、提出了农业工程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促使旱作农业由传统农业现现代农业发展,同时促进了持续农业的发展,保护了环境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保证了旱作农业增产技术实施的时间性和精确性,特别强调,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可提高旱作农业地区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并把传统的旱作农业生产经验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是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雨水高效利用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充分利用天然降雨,根据甘肃省雨水利用工程建设及发展旱作雨养农业的经验,总结提出了黄土高原半旱区雨水高效利用管理模式,并对雨水集蓄工程技术模式、雨水集蓄灌溉技术模式、集雨工程建设投资模式和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