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春梅  张富 《北京农业》2013,(24):47-48
研究按照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目前沙棘种植现状,结合当前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沙棘种植、育苗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干旱区沙棘育苗进行试验,通过沙棘覆膜点播育苗技术、沙棘扦插育苗技术、沙棘播种育苗技术3种方法对干旱区沙棘进行田间育苗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覆膜点播种子,可以提高种子出苗率,延长苗木生长期,防止苗期土壤风干板结。  相似文献   

2.
从种子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沙棘育苗技术,为沙棘幼苗培育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两种沙棘属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变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特点和不同盐浓度下种子的耐受性,为该属植物的种子繁殖、开发利用和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5/2℃低温完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温度的升高对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俄罗斯沙棘与中亚沙棘种子萌发的最适变温均为30/15℃。盐胁迫条件下,两种沙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与盐浓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低于0.15 mol/L的NaCl溶液对俄罗斯沙棘、中亚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大于0.15 mol/L时发芽率显著下降。当NaCl溶液大于0.30 mol/L时,沙棘种子萌发表现为全部抑制,转移至蒸馏水后,种子仍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恢复萌发率表现为随盐溶液前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分析表明中亚沙棘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强于俄罗斯沙棘,种子萌发期的耐盐能力与生境土壤盐分含量的高低表现出一致性,这可能与两种沙棘所处的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4.
沙棘是一种造林灌木,可以较好的适应青海的气候特点,在高原上广泛成林。青海地区土壤侵蚀严重,种植沙棘可以逐步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沙棘育苗技术包括种子采集、种子处理、播种时间与播种量等。并从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角度对沙棘种植前整地翻地、科学定植与施肥、合理密植以及后期抚育管理等造林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沙棘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及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温度对沙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30℃恒温和30℃/20℃变温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15℃恒温条件不利于种子萌发;中国沙棘种子在较低温度条件下比大果沙棘种子萌发能力更强;沙棘种子较容易萌发,3%~9%浓度的过氧化氢、40℃~60℃热水浸种处理对提高沙棘种子萌发能力无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林业、农业等领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沙棘种植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疗等价值,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价值,提高种子育苗技术成为增加产量、提升成活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将对沙棘自然特性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沙棘种子育苗技术策略,为沙棘种植事业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6,(7):111-114
对新疆天然分布的两种沙棘属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点进行了研究。以野生中亚沙棘、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在20/30℃、15/25℃、5/25℃、10/20℃、20℃、5/15℃、2/5℃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沙棘种子萌发情况差异均较大,2/5℃低温可以完全抑制两种沙棘种子的发芽,温度升高对沙棘种子发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野生中亚沙棘在各变温条件下萌发率均高于俄罗斯大果沙棘。两种沙棘的最适温度均为20/30℃,在此温度下野生沙棘种子萌发率为92%,大果沙棘为74%。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沙棘采种林种子产量和质量,将沙棘树体修剪成圆球形、倒圆锥形、正方体形,研究不同树形的修剪对沙棘新枝生长量、种子产量、种子质量、田间管理方便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形修剪均提高了沙棘新枝数、种子干质量、千粒质量、发芽率、幼苗生长量。其中,圆球形的沙棘新枝数、种子干质量、发芽率、幼苗高度、地径均最高,分别为45.47个·株-1、1.53 kg·株-1、92.45%、58.42 cm、12.47 mm,较原生形(CK)分别提高了208.48%、188.68%、8.12%、29.53%、35.40%。笔者建议在沙棘采种林修剪树形时应优先修剪成圆球形,以提高沙棘种子产量和质量,便于沙棘采种林进行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9.
沙棘繁殖方法和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术了国内外沙棘繁殖技术及其研究成果,比较了沙棘种子繁殖,扦插,组织培养等手段的优缺点,并建议组培微扦插技术做为今后科研及生产上快速繁育沙棘优良苗木的手段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聚乙二醇预处理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2.5%的聚乙二醇-6000对沙棘(Hippophae spp)种子进行预处理。结果显示:聚乙二醇(PEG)预处理能提高沙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缩短发芽时间,并且能增加萌发种子的呼吸强度、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溶性糖的含量,促进沙棘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外源钙对盐胁迫下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a Cl盐溶液对沙棘种子萌发无影响,盐浓度达60 mmol·L-1后出现胁迫效应,沙棘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加入外源Ca Cl2可不同程度缓解盐胁迫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以0.3%Ca Cl2浓度缓解效果最好。说明外源钙离子对沙棘的盐胁迫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方法对7个沙棘品种的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沙棘品种间的千粒质量、种子形态、生活力、发芽速率、发芽指数、发芽率都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千粒质量最大的品种是契切克,最小的是中国沙棘;中国沙棘的种子形态指标显著小于引进的大果沙棘品种;7个沙棘品种中,中国沙棘能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高的发芽率,萌发特点属于爆发型;依尼亚,契切克、阿尔泰、丘伊斯克、壮圆黄属于过渡型;深秋红则属于缓萌型;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大小对萌发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大果沙棘是指具有果实大、产量高、果柄长、无刺或少剌,经济价值高等性状的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的总称。现就沙棘的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播种育苗1.采集种子:沙棘播种苗3年生、无性繁苗2年生开始结果。果实成熟后不易脱落,秋、冬季均可采种。2.种子处理:沙棘种子皮厚而硬,播种前需进行催芽处理,先用60℃温水浸种,在室温下浸泡1昼夜,捞出后拌入2~3倍湿沙,每天翻动2~3次,在室内温度为20~25℃条件下催芽,大约有50%的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3.播种方法:选择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进行育苗,播种前精心整地,施足底肥,灌足底水。4.苗期管理:播种后7~…  相似文献   

14.
沙棘果树既可以防风固沙,又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是促进内蒙古农牧民发家致富的优质树种。乌兰察布市积极发展沙棘种植产业,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内蒙古地区沙棘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为了提高当地沙棘经济产值,要做好栽前准备、科学建园、合理采集并处理种子、加强苗床管理、定植与抚育管理等工作,希望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沙棘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PEG渗透胁迫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对中国沙棘、西藏沙棘和棱果沙棘进行了萌芽期抗旱性研究.通过各品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发芽势、发芽率、种子萌发指数、种子活力指数的分析表明,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抗旱性明显高于棱果沙棘,其中中国沙棘的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6.
几种沙棘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沙棘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研究沙棘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及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其影响。[结果]不同沙棘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不同。在3种沙棘中,阿尔泰新闻的酶活性最高,且一直上升,向阳的酶活性最低,优胜的酶活性随种子的萌发先增加后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在pH值为6.8时最高。酶活性随着底物(1%淀粉)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值(6%)时,酶活性趋于平稳。沙棘种子萌发期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5℃,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且温度过高会使酶失活。[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按随机区组设计,利用不同浓度GGR6号,浸泡不同品种沙棘种子,结果表明,GGR浓度为30mg.kg-1时,供试的三个品种出苗率最高,对沙棘的株高、根幅、根径粗、新枝生长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GGR6号浸泡沙棘种子后,对中华沙棘品种促进作用最好,向阳、楚伊次之。  相似文献   

18.
沙棘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种子育苗周期长,很难控制雌雄植株的比例。本文从插穗的采集、储藏、扦插三个方面介绍了沙棘扦插育苗技术,提出了选择优良品种,雌雄比例适中的插穗处理方法,扦插苗田间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干旱半干旱区沙棘进行田间育苗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覆膜点播种子,可以提高种子出苗率,延长苗木生长期,防止苗期土壤风干板结。一年生沙棘苗平均高35cm,最高为60cm;8月中旬至9月中旬高生长加快,沙棘覆膜点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育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谢佳琦  李贺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19-3322
以3个沙棘品种(亚历山大12号、实优1号和丘伊斯克×中国无刺雄)的果实为材料,通过气-质联用法建立了沙棘种子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微量分析技术.脂肪酸用标准品结合质谱进行定性确证分析,脂肪酸组成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结果表明,沙棘种子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71.2%~76.0%),其中亚油酸(C18:2n-6)含量最高(35.6%~39.0%),α-亚麻酸(C18:3n-3)含量次之(27.8%~3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