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蔬菜缺钙症状表现在果实上,目前较为普通的主要是番茄果实的脐腐病。青果最易发病,病斑发生在果实顶端脐部,病部初期呈水浸状暗绿色,直径为1~2厘米,后扩展到半个果实以上,很快变为暗绿色或黑色,发病部位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显著扁平状,在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时则发生腐烂,影响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彩色甜椒越夏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彩色甜椒喜温不耐热、夏季产量低的特点进行了越夏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岩棉作育苗基质利于甜椒苗主根发育,并能有效降低甜椒根茎基腐病的发生;农用岩棉和腐殖土作栽培基质的效果显著优于刨花,其中农用岩棉栽培能延长甜椒的生育期,提高产量,效果最好;而在夏季来临前,采用短截换头的整枝方式则有利于提高甜椒的座果率与果实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温室水分调控是指对温室内的环境水分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衡量与评价环境水分情况的指标是空气相对湿度。1.温室内空气湿度的调控温室空气相对湿度通常比较高,特别是在寒冷冬季不通风的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90%以上,黄昏至早上可达到100%,而达到饱和情况。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与泥土湿度、温室设施和蔼象有关。泥土湿度大,则温室空气湿度大;密闭性好的温室空气相对湿度大,密闭性差的温室空气湿度小;低矮空间小的温  相似文献   

4.
正一、脐腐病又称顶腐病,在果实顶部发生黑褐色的病斑,在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时则发生腐烂。主要是由于果实缺钙而引起的生理病害。为防止脐腐病,可多施有机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溶液浓度,土壤呈酸性时应施消石灰调整。适当控制氮肥的用量,尽量避免土温过高及土温的激烈变化。供水要均匀,防止忽干忽湿,特别是第一穗果坐住后要及时浇水。一旦发生脐腐病,可喷施0.5%  相似文献   

5.
番茄脐腐病一般在番茄开花后15天左右,果实达核桃大小时发生,病斑发生在果实顶端脐部,即花器残余部位及其附近,故称脐腐病.病部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直径为1~2厘米,随果实的发育,病斑也在扩大到半个果实以上,很快变为暗绿色或黑色,发病部位的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显著扁平状,表皮有些革质化,受害果实的健全部位提前变红.病斑部在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棚温室栽培番茄 ,常出现烂果现象。烂果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缺钙而引起的脐腐病 ,群众称为烂脐病、黑膏药 ;另一种是由真菌而引起的晚疫病 ,使青果产生暗褐色病斑而不能食用 ,对产量影响很大。烂果多发生在果实膨大期和保水差的新园及重茬地块 ,但碱性过重的田块也会诱发脐腐病害。此外 ,晚疫病多发生在未成熟的青果上 ,后期天气潮湿时 ,病斑处出现白色霉状物。当空气湿度在70%以上 ,气温在15~25℃时 ,最易发生流行。1缺钙性烂果防治措施实行地膜覆盖 ,既可以提高地温 ,促进根系发育 ,增强根系的吸肥吸水力 ,又可以保持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7.
针对草莓冬季架式栽培中夜间基质温度较低,易造成草莓生长发育受限、早期产量较低、果实品质较差等问题,基于空气源热泵及热水管道加热技术集成开发了一种草莓架式栽培的基质加温系统。结果表明:应用该基质加温系统后,基质日均温较对照提高3. 4℃以上,且基质温度维持在14℃以上,可为草莓提供较为稳定的根际温度;草莓植株花芽数、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显著提高,平均单株果实产量比对照提高17. 8%,优质果率提高28. 6%。该系统能够有效满足草莓生长发育中根际温度的需要,促进草莓的生长与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江汉平原为湖北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孕穗至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是限制该地区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重要气候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在空气温度逐年升高的同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也在相应增加。论文旨在研究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的产量效应,以期为提高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系统分析江汉平原近30年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气候室等设施于小麦孕穗期进行高空气湿度处理(处理时间为10 d),并以外界空气湿度处理为对照,于处理第5天、处理第10天、恢复后第5天、恢复后第15 天等时期取样,分析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叶片衰老进程、根系活力、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1)1983-2013年江汉平原空气相对湿度呈不规则波动,2-5年为一个周期,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达78%以上年份有12个;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偏高,平均分别为77.4%和79.1%;表明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高空气湿度天气频繁出现。(2)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与对照相比,旗叶及倒三叶SPAD值均降低,其中高空气湿度处理第5天差异不显著,第10天差异达显著水平;恢复正常空气湿度后,高空气湿度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幅度缩小,但仍低于对照水平。(3)空气湿度升高对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与SPAD一致,即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旗叶光合速率下降,撤除高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后,旗叶光合速率与对照间差异减小。(4)人为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条件下,分析旗叶及倒三叶丙二醛含量及根系活力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叶片膜质过氧化加速、根系活力降低,撤除高空气湿度处理后,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及根系活力与对照间差异幅度均减小,但仍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表明高空气湿度对叶片衰老及根系活力的副效应是不可逆转的。(5)空气相对湿度升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降低5.5%,籽粒产量降低10.0%,其中籽粒产量降低归因于穗粒数和穗粒重的降低,分析表明穗粒数较对照降低6.0%,穗粒重较对照降低4.2%。【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导致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下降、膜质过氧化加速、根系活力降低,最终生物产量(含株高)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其中籽粒产量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穗粒数的降低,其次为穗粒重。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利用食用菌废弃菌渣,降低草莓高架栽培基质成本,本研究通过设置3种不同配比秀珍菇菌渣、羊粪、普通基质的混料作为栽培基质,综合分析了不同基质的主要理化特性及其对草莓生长发育、产量、抗病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专用基质相比,复配基质可有效提升有机质含量,最高可增加13.5%;电导率(EC)和pH值的上升幅度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最高达普通基质的1.5倍左右;而基质容重、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等参数并无显著差异。复配基质可促进草莓植株生长,提升草莓疫霉果腐病抗性,提高草莓产量,其中菌渣∶羊粪∶基质比为5∶3∶2的667m2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0.26%,但对草莓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无显著影响。综合评价以菌渣∶羊粪∶基质比为5∶3∶2的配比最佳,成本可降低约56%,667m2净利润提升约53%。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起垄内嵌式栽培基质配比对甜椒生长和根区温度的影响,在日光温室中以土壤栽培为对照,共设置4种不同基质配比(体积比):草炭∶蛭石∶珍珠岩=1∶1∶1、2∶1∶1、3∶1∶1和3∶2∶1。结果表明:根区基质温度受两侧土壤温度的影响,与两侧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相关;不同基质配比根区温度日变化规律不一致,但日平均温度无显著差异;4种基质配比的根区昼夜平均温差均比土壤低1.0~2.0℃。基质配比对不同生育阶段甜椒的株高、茎粗和SPAD值没有显著性影响,但2∶1∶1配比处理能显著提高甜椒的干物质量。4种基质栽培的甜椒产量均高于土壤,其中2∶1∶1配比处理产量最高为6.46kg/m2,比土壤高103.1%。总结而言,起垄内嵌基质栽培能够提高根区温度的缓冲能力和稳定性;不同基质配比对根区温度影响不显著,但草炭∶蛭石∶珍珠岩=2∶1∶1基质配比能够显著促进甜椒干物质量积累和产量的提高,更适合应用于日光温室甜椒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分处理对甜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室无土基质盆栽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甜椒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以确定甜椒生长的最佳基质含水量,为今后的甜椒生产合理灌溉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适宜基质含水量(60;~70;)下,甜椒生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多、单果重,产量高.较低(50;~60;)或较高含水量(70;~80;)均不能达到甜椒增产的目的.较高水分含量虽有利于植株生长,但结果盛期座果率低,产量低.  相似文献   

12.
日本甜柿炭疽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浙江衢县林场日本甜柿苗木和大树上发生了严重的炭疽病。该病使苗木和柿树枝条大量枯死,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苗木和柿果和产量和质量,该病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生,一直到果实采收期,病害的发生与气温,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降水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病害发生。在病害发生期使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及50%代森锰锌6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6种低分子有机酸和1种有机酸钾对辣椒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酸增大辣椒株高和茎粗,减少根系干质量,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但是有机酸喷施对土壤N、P、K元素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并且减少N、P在果实中的分配率。甲酸、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钾处理显著提高辣椒产量,而且乙酰丙酸钾处理获得最高产量(99.5 g/株),乙酰丙酸次之(98.2 g/株)。有机酸喷施对总果数、红果数、单果质量、单果干质量和果型指数的影响不显著。乙酸、丙酸和柠檬酸处理显著增大辣椒可食部分比例。草酸处理显著提高辣椒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粗纤维含量。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钾处理显著提高果实中维生素C和淀粉的含量以及辣椒的色价。综合分析表明,乙酰丙酸钾喷施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4.
经处理小城镇污水灌溉保护地番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经处理的小城镇污水在保护地无土栽培番茄种植上对番茄产量及果实品质和安全性影响,以北京昌平污水处理中心出水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后的小城镇污水作为番茄灌溉水进行利用,结果表明,用处理后污水进行灌溉,番茄产量略低于清水对照,但不影响番茄单果重。浇灌小城镇生活污水对番茄果实中砷、汞、铅、镉、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无不良影响,但果实锌含量超标的风险较大。浇灌污水对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无明显的负面影响。因而,将经处理的小城镇生活污水用于浇灌保护地无土栽培番茄的做法是可行的。该研究结果为小城镇生活污水在农业上高效回收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通风保湿和分子筛气调贮藏的办法能使秋季采收的甜椒果实贮藏期达二个月以上,好果率达80%,纸箱包装果实失水严重,塑料帐密闭法贮藏果实的腐烂率高。气调贮藏有益于果实外观品质的保持,但并不能减少果实的发病率,所以,甜椒果实长期贮藏的关键因子是控制病害。防腐处理结合贮藏方法,是解决甜椒果实长期贮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Cd 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和化学分析,研究了重金属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辣椒生物量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金属处理显著降低辣椒果实产量,复合污染处理大于Cd/Pb单独处理对辣椒果实重的影响。(2)单一重金属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辣椒根、茎、叶的生长,增加根冠比;重金属复合作用时,毒害作用逐渐增强。(3)辣椒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对Ph的富集能力,各部位对Cd、Pb的平均富集能力以根最高,果实最低;Pb一般集中在根部,难于向果实转移且根是受重金属影响最严重的器官。(4)Cd处理增加果实中Cd、Ph、Zn、K、Ca、Mg含量,显著降低Cu、Mn、Mo含量;Pb处理增加果实中Ph、Zn、Mg含量,降低K、Cu、Fe、Mn、Mo含量;复合污染处理对各元素的吸收作用有增有减.作用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7.
昼夜温度对温室甜椒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明不同昼夜温差(DIF)对甜椒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甜椒种植于两个独立的玻璃温室内,采用岩棉培技术.玻璃温室分别设两种DIF处理:昼温20 ℃、夜温16 ℃ (DIF +4 ℃) 和昼温16 ℃、夜温20 ℃ (DIF -4 ℃).结果表明:负DIF显著降低了甜椒(品种:Spirit)的节间长度与叶片大小,但对叶片展开速率、早熟性、产量和质量无显著影响.正DIF温室内甜椒植株比负DIF内的多消耗31%的营养液.与此相对应,随着甜椒植株的生长,从正DIF温室内排出的多余营养液的EC值随之提高.负DIF温室内的甜椒(品种:Spirit)果实加长生长更快.而昼夜温度波动并不影响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不同品种对DIF有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采后生理调节与抑菌防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多因素优化组合,研究配制青椒保鲜剂。研究表明,青椒的成熟衰老与乙烯作用关系密切,乙烯合成抑制剂或促衰老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青椒的果柄和萼片进入果实内部,可延长青椒的贮藏期和保鲜期。研制的青椒保鲜剂与对照青椒保鲜剂相比,在8~15 ℃贮藏条件下,贮藏25 d、50 d,0级果率分别提高33.1 %、17.9 %,商品果率分别提高4.3 %、6.5 %,腐烂指数分别降低66.7 %、34.0 %;与空白对照相比在8 ℃贮藏2个月,0级果率、商品果率分别提高47.6 %、26.9 %,腐烂指数降低78.7 %。  相似文献   

19.
在控水条件下,以中椒7号为试验材料,对结果初期、结果盛期和结果末期植株的根系活力、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相同控水条件下,结果初期和结果末期MDA含量升高显著,结果盛期则增幅较小,且结果盛期较其他2个时期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较多,根冠比变化较大。这说明结果初期和结果末期对水分处理较敏感,不适宜进行控水,而结果盛期内,中椒7号的生理调节能力较其他2个时期强,适当水分胁迫处理不会使植物受到伤害。因此,建议在结果盛期进行适度控水来提高甜椒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丛枝菌根真菌对辣椒植株积累转运镉(Cd)的影响,为阻控Cd向辣椒植株地上部转移和植物修复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辣研201为试材,对其接种根内根生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比较接种与未接种的土壤、辣椒根系与地上部Cd含量变化,从而探究接种根内根生囊霉和摩西管柄囊霉对辣椒植株积累转运Cd的影响。【结果】与来接种处理相比,接种根内根生囊霉和摩西管柄囊霉后土壤中Cd总量显著提高10.80%和9.98%(P< 0.05,下同),土壤中Cd各形态含量占比发生变化,残渣态Cd含量提高79.82%和95.44%,而酸溶态Cd含量占比的迁移风险降低32.19%和29.45%。接种Ri和Fm后辣椒根系Cd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9.57%和53.13%,根系富集系数显著分别提高33.15%和40.68%;而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15.02%和9.30%,地上部富集系数分别显著降低24.35%和18.91%;辣椒体内Cd转运系数分别显著下降30.15%和33.72%。基于典型相关分析可知,典型权重较大的残渣态Cd含量对土壤Cd含量变化起正向作用,辣椒根系Cd富集系数与体内Cd转运系数对辣椒Cd含量变化起反向作用;基于典型载荷与交叉载荷分析可知,土壤中酸溶态Cd低则移除程度弱、残渣态Cd高则滞留程度强,因而辣椒积累转运Cd能力差。【结论】接种从枝菌根真菌可调控辣椒地上部与根系间Cd的分配,一定程度上可控制土壤中的Cd由根部向地上部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