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英国林业、林地利用、木材生产的过去和将来,林木育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讨论中英两国在林木育种上差异。英国林木改良仍然以常规育种为主,同时综合林业生物技术育种,极力提倡由群体选择到个体选择的多层利用,最后就我国林木遗传改良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种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属性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又为林木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对优质、高产、抗性和稳定林木新品种需求的紧迫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生物技术、常规育种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工作,是新世纪中国林木育种技术需求的重点内容.现代生物技术正日益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林业育种技术的改造、更新和林业新技术革命提供了可能.对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刚标 《经济林研究》2003,21(4):120-122
从林木遗传资源发掘与引进、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遗传资源收集与保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应用等7个方面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4.
韩国林木育种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前身是中央林业试验场的水原育种场,1963年成为独立机构。1998年林木育种研究所与国立山林科学院合并,成立林木育种部。考虑到社会形势和未来目标,2001年又改名为森林遗传资源部。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国内林木育种工作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育种的特点,并对福建省林木育种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60多年如一日,钟情林木遗传改良,构建林木无性系育种体系;最早开展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把我国林木地理种源研究、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研究推向世界水平。尽管如今他已86岁高龄,但仍然经常出入图书馆,不厌其烦给年轻人“递纸条”、打电话、提建议,勇敢地与年轻人深入实验基地指导考察研究?看着落叶松、云杉、楸树等至爱,心头幸福满满。这就是马常耕,我国最早开展杉木地理种源试验的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遗传育种资深专家,我国林木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最早的组织者、倡导者,我国林木遗传改良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湖南林木育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育种又是种苗中一项最关键的基础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林业的要求,作者提出了湖南林木育种的基本原则及发展趋势。林木育种的主要目标及加速林木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林木高新科技——林木生物工程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林木遗传育种乃至整个林业具有深远意义。本文综述了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分子遗传标记)在国内外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进展及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近期内我国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可以开展的有关生物技术的几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欧美国家《林木遗传育种》教学北京林业大学沈熙环根据1986年在前南斯拉夫Liubljana召开的世界林协大会的建议,为交流和改进高等林业学校“林木遗传育种”教学,提议由斯拉伐克兹沃伦林业和森工学院于1990年组织一次有关该课程的国际讨论会。这次讨论会...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织培养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林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林木遗传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现已在林木遗传育种中发挥作用,为林木遗传育种提供一套先进的育种方法,它的进一步应用可更好地发挥林木遗传育种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1植物组培加速了优良林木树种的推广应用一个新的林木优良品种,从选育培育到生产上大面积应用,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如应用植物组培进行快繁,就能大大加快这一进程,可直接从优良母树上采取分生组织,进行体细胞繁殖,减少了建立种子园的时间与费用。植物组培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林木育种事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日本的林木育种事业开始于1957年,在过去的40多年里,日本的林木育种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介绍了日本的林木育种简要历程、林木育种机构、林木育种事业的三大内容(新品种培育、森林遗传资源保存和海外技术合作)、育种成果及对未来育种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林木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木育种的根本任务是选育和繁育林木优良繁殖材料,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该文简要介绍了林木育种的发展历程,选育良种的主要途径及国内外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对生产的贡献,并评价了我国与林业发达国家当前的发展水平。生物技术的兴起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概括了林木遗传标记和基因工程取得的主要进展,并论述了生物技术在林木中应用的特点和展望。笔者认为,正确处理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关系,是持续、健康、高效发展我国林木育种,发展林业生产的基础,新技术与常规育种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但当前应实施以常规育种为主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林木是多年生植物,其遗传品质的改良不可能在一个世代之内就能达到育种目标,必须通过不断地选择改良,以不断提高林木的遗传品质。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经过十几年的选优、建园、子代测定,获得了大量关于林木数量遗传方面的信息。然而,为了更进一步推动林木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比较全面地了解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也就不得不碰到交配设计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我国林木育种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综述了近年来林木遗传标记技术、林木基因组研究、林木抗虫、抗病、抗逆境、品质改良、遗传转化等基因工程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并探讨了生物技术与林木常规育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生产技术研究的历史不长,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令世人瞩目。目前已在林木育种、病虫防治、苗木繁殖等林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概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同功酶在林木育种上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林业生物技术研究,促进生物技术同传统林业技术相结合,从整体上提高林业科研与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热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由于世代周期长、个体高大、遗传负荷高等自身固有的一些特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难以操作的遗传学材料,导致林木遗传育种在基础研究方面远远滞后于模式动、植物和其他重要作物,成为限制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子育种是突破林木育种周期长的关键技术,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分析和阐明林木基因的功能是进行林木分子育种设计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也出现一些新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林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连锁与关联分析、木材形成机制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虽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作为技术储备是急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的林木育种贾斌(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沈阳110036)1994年10月至1996年3月,我受国家教委派遣,以中国政府赴日访问学者身份,对日本国的林木育种事业进行了考察与研究。现将考察情况介绍如下。1育种的技术和方法1.1选择育种日本的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遗传评价困难和无短期效益的特点,特别是在半干旱的自然条件下,由于气侯干旱寒冷、降水少、劣质立地多,物种基因资源匮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规育种面临更大的困难。另外,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在动物、植物育种上的发展,林业生物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常规育种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忽视,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为此,试图对传统林木育种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在新的形势下,常规林木育种研究重点,并探讨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国际林木抗病育种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概述了近40年来国际林木抗病育种研究的经验。突出地介绍了作为抗病性育种主体的寄主和病原菌两个对立系的遗传和变异。认为从现有林分中选择高抗性个体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抗病育种途径,而制定快速、有效和大批量人工接种鉴定入选个体抗性的方法又是抗病育种的中心。建议强化我国林木抗病育种的研究,以为发展集约人工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