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构建人粮关系状态指数,分别按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分析2000-2013年曲靖市人粮关系状态的时间序列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未来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进行预测,从而对未来人粮关系状态与粮食产能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无论按温饱型、小康型或是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计算,2000年以来曲靖市土地资源承载能力总体趋于增强,土地资源承载力与人口相比处于较高水平的人粮盈余状态,人粮关系状态良好。根据预测结果,无论按温饱型、小康型或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计算,未来曲靖人粮关系状态指数LCCI都呈下降趋势,人粮关系发展态势良好。表明未来曲靖市土地资源提供的粮食能满足全市居民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粮食消费,粮食安全态势乐观。  相似文献   

2.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云南粮食产能安全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在分析1 949-2008年云南省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别按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粮食消费水平对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对未来云南粮食产能安全态势进行评估。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波动变化,但总体有下降趋势;耕地压力指数K也呈波动变化,变幅在1.03-1.1 1之间。根据预测结果,在未来25年内,无论按何类粮食消费水平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都呈下降趋势,耕地所提供的粮食能满足全省居民温饱型和小康型的粮食消费水平,但要达到富裕型粮食消费的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粮食需求分析对有效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十分必要,粮食需求结构的变化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分析了河北省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需求量变化情况及其占需求总量的比例变化,以及河北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河北省口粮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但略有下降态势,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逐渐成为粮食消费主体,种子用粮占比较小且基本保持不变;作为粮食主产区,河北省在满足自身粮食需求的基础上,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保障河北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必须控制其粮食过度消费和不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4.
乐山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春燕  匡鸿海  高勇  蒋大林  冉清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048-4051,4055
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乐山市土地人口承载力现状,利用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并结合以温饱型、小康型及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为标准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对乐山市2003-2020年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乐山市2003-2012年土地人口均超载,但超载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2020年的未来8年乐山市均可满足温饱型粮食消费需求,但未达到小康型与富裕型人口粮食消费需求,预计人口比以上两种类型消费水平分别超载23.58万和56.84万人.2020年乐山市土地人口承载力预测最佳规模为360万~370万人.为此,提出控制人口增长、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劳动者素质及提高耕地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世界人口最多的我国,人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耕地面积正以每年500万亩的速度减少,人口且以1500万速度增长,粮食消费每年增加100多亿公斤,要从温饱过渡到小康,粮食是个严峻的问题。当前,与人争粮除一些必不可少的工业用粮外,还有耗费巨大的畜禽饲料用粮。我省人口自然增长率1989年为13.8%,人口已达2793万,比上年增长38万人。我省每年耕地平均减少约40万亩,人均粮食以1984和1989两个丰收年对比,1984年为377公  相似文献   

6.
刘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901-6904
为了能够清楚的揭示耕地对人类的贡献性,了解区域耕地-粮食-人口的关系状况,提出了耕地贡献指数模型,并进一步将耕地贡献指数按从低到高分为低温饱、温饱、小康、富裕4种水平。利用耕地贡献指数对全国以及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1个粮食平衡区、7个粮食主销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49~2010年,我国耕地贡献指数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1996~1999年一度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再次达到小康,但离富裕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各粮食主产区耕地贡献指数相对较高,2010年全部达到小康水平,部分省甚至达到富裕水平;粮食主销区耕地贡献指数整体较低且下降趋势明显,尤其广东、浙江、福建下降趋势较快;粮食平衡区耕地贡献指数普遍不高,大部分省仍处于温饱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贡献指数能够简便、快捷地反映区域耕地-粮食-人口之间的关系状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消费需求的总量增长平稳,口粮消费稳中有减,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增长;对稻谷和小麦的需求稳中略降,对玉米、大豆和杂粮的需求呈现规模和比重双增的态势。未来城乡居民人均口粮需求不断减少,饲料粮将会继续成为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体,工业用粮的需求仍将迅速扩张。预测表明,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53092万t和56500万t。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我国人均直接消费的粮食从1986年的207kg降到2010年的148kg,降幅为28.5%,但间接消费的粮食却大幅增长,如饲料用粮.这说明,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据科学估算,中长期内我国城乡居民的口粮需求约为2亿t“食物当量”,而家畜饲料需求则为5亿吨“食物当量”.为保障13亿人口大国的食物安全,中国工程院任继周、李文华、张子仪等九位院士近日联名倡议我国 “耕地农业”应向“粮草兼顾”转型.  相似文献   

9.
入世后的农业经济组织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正进入受资源、市场需求和国外农业竞争约束的新阶段,同时我国跨越温饱进入小康的发展,使城乡农产品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户面对市场,为解决生产取向、产品销售、优质高效的难题,对传统农业经济组织方式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饲料博览》2004,(10):50-50
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消费需求的增长,将会成为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主体。在今后5-10年内,我国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消费需求将会继续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据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姜长云分析,饲料用粮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将会继续增长。特别是城市消费的示范效应、当前城乡居民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量的悬殊差别、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60%等事实,都决定了农村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二是我国扩大畜产品的出口仍有较大潜力。当前,从价格上看,我国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可持续生产条件和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粮食生产条件的变化趋势的有利因素都十分突出,而粮食结构的变化趋势则出现了崭新的组成结构和地域结构,这将形成粮食生产的代价上升、区域冲突加剧、收益秘产量的“两难”选择和食物结构的改善受到制约2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对中国可持续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唐华俊  李哲敏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1):2315-2327
【目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均资源极其稀缺,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人均粮食需求量是计算国家粮食需求量、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时的基础性指标。论文首次从居民营养健康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的组成部分,测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为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数据支持,也为相应消费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膳食平衡分析法计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口粮和饲料用粮、加工用粮的需求量;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种子用粮、工业用粮、损耗等人均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情景分析法讨论其不同影响程度。【结果】基于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不超过400 kg•a-1;其中,低方案为252.64  kg•a-1,中方案为322.07 kg•a-1,高方案为386.60 kg•a-1。近年来,中国实际人均粮食消费量在406.09-378.88 kg•a-1波动,实际值大于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结论】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 322.07 kg•a-1,基本满足中国人均粮食安全的需求量。如果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386.60 kg•a-1,就能够基本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居民由于不合理的食物消费结构模式,造成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与人均粮食消费量存在差异。为此,国家应该以营养健康为目标调整食物生产结构、加强居民对平衡膳食结构等食物消费认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以及引导居民建立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3.
The impact of rapid urbanization on food security of China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It is not clear whether China can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food security,especially grain security.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studie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grain production or consumption,but few studies have yet analyzed grain balances.Based on the Chinese World Agricultural Regional Market Equilibrium Model(CWARMEM),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national and regional grain balances through different scenarios.The CWARMEM is a global partial equilibrium multimarket model which captu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urbanization has a small negative effect on maintaining grain self-sufficiency.Despite of that,China is able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grain security set by its policymakers.Moreover,urbanization changes regional grain balances across China:The position of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 China,as two dominant grain suppliers of China,will be weaken;Central China and East China will increase dependence on other grain suppliers;the grain surplus of Northwest China will increase slightly.Besides,in terms of grain category,urbanization helps China achieve self-sufficiency in food grain(rice and wheat),while expands deficit of feed grain(maize).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我国食物消费趋势发现,需求增长较快的饲料用粮将占去70%的食物当量,我国现有的农业结构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作为构建粮食安全的思路创新,草地农业蕴含着巨大的生产潜力。我国草业工作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南方农区水稻/玉米-黑麦草轮作、南方山区和牧区多年生混播草地栽培、黄土高原粮草轮作、西北绿洲农区“公司+养殖区+农户”肉牛养畜以及农牧交错带多年生牧草栽培-“粮+草+牲畜养殖”系统等草地农业创新模式,对于食物的增产增收、节粮替粮作用明显。因此,可以通过草地农业建立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来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了解不同方案设定下收入分布变化对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及其前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运用两阶段需求分析法(Engel-QUAIDS),动态模拟城镇家庭收入分布变化对其食物消费的影响,并与静态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不同收入组的城镇家庭中,不同种类食物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2)保持收入分布格局不变、缩小或是拉大收入差距的情景方案都会明显增加城镇家庭各类食物消费量;不同方案中增长幅度有显著差异,缩小收入差距的方案模拟最具明显优势,会促进各类食物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但乳品消费的增幅总为最低。3)相较于动态收入分布的模拟结果,传统的静态收入模拟倾向于低估蛋类、乳品和蔬果类消费总量;而在对粮食、油脂类和肉类消费量的估计中,缩小收入差距的静态模拟有着较为明显的高估倾向。因此,在对未来食物消费进行预测时,需要充分考虑收入分布的动态变化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与中国的食物消费结构同属于“动植物兼用型”,两国都具有以谷物为主的主粮消费概念。日本居民的生活水平早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非常富裕阶段,其食物消费结构已趋于稳定合理,因此,分析日本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历程,对引导中国食物消费结构改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供需平衡表,分析了 1961-2013年间日本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及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变化情况,比较了中国和日本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和营养素摄入量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需要尽快稳定食物消费结构,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并且加快营养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17.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 national grain supply on condition of tight balance in the total grain amount in China.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grai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ir evolution processes i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gravity centers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moved toward the northern and eastern regions, almost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coordination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creased slightly from 1995 to 2007 but decreased from 2000 to 2007. There is a spa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jor districts of output increase and the strong growth potential in grain consumption, which indicates an increasing difficulty in improving the regional coordination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movement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grain production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grain production policy,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s, and spatial disparity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 use. For grain consumption,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include rapid urbanization, the upgrade of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food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8.
刘景章  唐清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53-14756
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迁——植物性食物消费逐渐下降与动物性食物消费逐渐增加,引发了畜牧业对饲料粮需求的增加。饲料粮也成为仅次于口粮消费的第二大粮食消费途径,而且未来可能超过口粮成为第一大粮食消费途径。基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变迁的视角,利用时间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我国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费量,结合料肉比和粮肉比推算我国饲料粮的未来需求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居民口粮消费逐渐下降,饲料粮占粮食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同时居民对肉类消费稳定增长,特别是牛羊肉、禽肉和奶制品消费增长较快。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要求传统的粮食种植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紫花苜蓿作为优良的豆科牧草,不仅是畜牧业的发展保障,还可以起到肥土丰田的作用,在种植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从我国目前粮食安全现状与问题、食物安全面临的困境,阐述了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将紫花苜蓿纳入到现行的轮作系统的优势和存在问题,预见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给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产力衰减法”(逆向限制因子修正法),估算了安乡县的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同时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乡县土地的开发空间和潜力较大,水稻、油菜、棉花三种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潜力指数分别为66.82%、88.06%和89.06%,尚有2/3~4/5的土地生产潜力可开发。在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粮食消费水平下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别为88.54万人、77.48万人、68.87万人和61.98万人;土地资源能够保障全县人口小康水平的粮食消费量,但若要实现富裕型社会发展目标,则必须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并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