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宽苞棘豆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工业酒精提取、以硅胶为固定相、真空液相层析法,从宽苞棘豆(Oxytropis latibracte-ata)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Ⅰ),4'-β-D-葡萄糖-5,7-二羟基异黄酮(Ⅱ),山奈酚-3-葡萄糖苷(Ⅲ),上述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Ⅱ在豆科棘豆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豆科棘豆属(Oxytropis)植物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上分布较广,约有14种之多。该属植物以耐寒、耐瘠、耐干旱、抗沙和抗盐碱而著称。宁夏自治区海源县南华山、西华山,西吉县月亮山及与甘肃毗邻的崛(山吴)山地带是黄花棘豆严重危害的地区,面积约20万亩左右。青海省北巴滩三角绊地带,棘豆草约占植被的50%。在半干旱地区,小花棘豆生长繁茂地段,枝条数可达90条以上,枝条长1~1.5米,甚至2米多,一株复盖面积可达1.5~2M~2。每亩可产干草500~600市斤,占草群总产量的92.3%。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一带野生的阴山扁蓿豆(Melissitus ruthenicus(L.)C.W.Chang var.inschanicusH.C.Fu et Y.C.Tsiang)的形态学、细胞学特征、产量和营养成分、开花习性、种子生活力以及与苜蓿等进行杂交的可能性诸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阐述了阴山扁蓿豆一些重要性状的基本特征。同时,根据本试验结果,从育种的角度对提高阴山扁蓿豆的生产力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湖南茶树资源类型亲缘关系及其分类学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形态学特征,结合细胞学,酶学特点对湖南四个茶树种群进行了亲缘关系研究。参照《茶叶植物资源订正》、《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以及《山茶属修订》,提出了湖南四个茶树种群的分类学位置。四个种群的亲缘性依次为:安化、江华,城步、汝城。四个种群都属于C.sinesis(L).O.Kuntze.安化种群(云台山大茶叶):C.sinensis(L)O.Kuntze CV.Yuntai shanesis江华种群(江华茶):C.assamica Chang CV.Jianghua=C.sinensis(L)O.Kuntze CV.Jinghua;城步种群(峒茶):C.assamica Chang CV.Duntsa=C.Sinensis(L)O.Kuntze CV.Dimtsa:汝城种群(毛叶茶):C.ptilophylla chang CV.Lasiocalyx(C.ptilophylla Chang F.Lasiocalyx).上述结果为茶树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中国大陆兰科一新纪录种——短梗石豆兰(Bulbophyllum brevipedunculatum T. C. Hsu&S. W. Chung),对其形态进行描述并提供照片.该种原记录是中国台湾特有种,首次于中国大陆湖北省恩施市发现.该种在形态上与城口卷瓣兰(B.chrondriophorum)、白毛卷瓣兰(B.albociliatum)相似,三者主要区别在于短梗石豆兰的花序梗极短.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标本室(FAFU).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3种,分别为细花虾脊兰Calanthe mannii Hook. f.、褐花羊耳蒜Liparis brunnea Ormerod、乐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ledungense T. Tang et F. T. Wang.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FJFC).  相似文献   

7.
[目的]小花棘豆(O.glabra)属于棘豆属(Oxytropis DC.)的一种,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有毒植物.家畜的小花棘豆中毒给当地的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构建大白鼠小花棘豆慢性中毒模型的基础上,验证“棘毒净”对大白鼠小花棘豆中毒的解毒效果.[方法]大白鼠腹腔注射该药后,对大白鼠的脏器系数、饲料利用率、血液学、血液酶学、内脏器的组织学进行考察.[结果]保护组血液MCH、WBC、MCV、MCHC普遍高于中毒组,AST、ALP活性及血清肌酐值较中毒组下降.[结论]“棘毒净”对大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大鼠的肝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为该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分子系统学方面的资料。【方法】以青藏高原16种棘豆属植物27个地理种群标本为试材,提取其总DNA后,分别对ITS序列和trnL-F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及测序,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用Kimura 2-parameter距离模型计算各序列间的进化距离,以乌拉特黄耆(Astragalus hoantchy)和多枝黄耆(A.polycladus)为外类群,利用MEGA软件构建基于ITS序列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ITS序列对位后长度为710bp,有58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54.3%,该序列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16,但进化距离总体较小。trnL-F序列对位后长度为867bp,有94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33.7%,该序列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18,总体进化距离较ITS序列大。ITS序列较叶绿体trnL-F序列含有较多的系统发育信息。在基于2个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大花棘豆亚属除少数居群外均形成单系分支,说明以心皮有无隔膜来划分棘豆属属下分类系统可以较好地获得分子系统学的支持;但在其他亚属及组水平上,并不构成单系。【结论】棘豆属各类群间系统发育信息含量明显较低,说明棘豆属物种分化发生较晚,尤其是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始于第三纪造山运动的年轻区域,其棘豆属物种的新近起源和形态的快速分化还难以在遗传水平上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9.
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的综述,为从棘豆属植物中开发利用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广东省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分布新记录2种.它们是多芒莠竹Microstegium somae(Hayata)Ohwi和云南菅Themeda yunnanensis S.L.Chen et T.D.Zhuang.所引标本存放于深圳仙湖植物园标本馆(SZG)和华南农业大学标本馆(CANT).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茶属植物染色体数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9种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日,其中6种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这些种都为二倍体,2n=30,未观察到多倍体。本文讨论了部分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野生种中以二倍体居多,栽培种和杂交种中则以三倍体和四倍体居多。推测在这种进化趋势的形成过程中,人工选择可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壳斗科植物8种1变种为江西新记录。  相似文献   

13.
根椐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2006,Vienna)规定,凡是在1958年1月1日以后发表的新分类群,如同时指出2个模式标本者,不算构成合格和合法发表.现在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双子叶植物志>科中有7个种群是以2个或3个模式标本发表的,属于不合法种名.为了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本文特将这些不合法种群名称重新确认其后选模式标本(lectotype),并给于合格发表.  相似文献   

14.
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个小花棘豆中毒组、4个解毒组(小花棘豆添加量分别为日粮的5%,10%,15%,20%)和一个间期对照组,进行为期30d的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束,取其脏器、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毒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下降幅度随小花棘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肝肾系数增大,睾九、脾脏系数缩小,且损伤程度均随小花棘豆剂量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病理学检查表明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淋巴细胞浸润;肾脏基底膜脱落;而解毒组的睾丸系数、脾脏系数、肾脏系数与中毒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说明棘毒净对小花棘豆引起的大鼠中毒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花棘豆黄酮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小花棘豆黄酮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还原力、螯合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价小花棘豆黄酮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较强的抗脂质氧化能力,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性的强弱依次为维生素C>样品>维生素E>BHT>空白;对棉籽油的抗氧化性的强弱依次为样品>维生素C>BHT>维生素E>空白;对葵花籽油抗氧化性强弱依次为样品>维生素C>维生素E>BHT>空白;对猪油抗氧化性的强弱依次为BHT>维生素C>样品>维生素E>空白;样品DPP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均强于对照;样品还原力强于维生素E而弱于维生素C;螯合力弱于EDTA。可见,小花棘豆黄酮提取液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最佳的棘豆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新疆巴里坤棘豆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以芦丁为对照品,比较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冷浸提取法四种方法,再对超声提取法并采用L9(33)正交设计,对影响巴里坤棘豆提取工艺中的溶剂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三个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超声波提取法的得率最高,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料液比1:25,超声时间80 min(功率60W恒定).[结论]通过优选得到的工艺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2000美国圣路易斯法规)规定,凡是1858年1月1日以后发表的新分类群如同时指出2个模式者,不算构成合格和合法发表,现查1998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49卷,第3分册)山茶科中有3个分类群是以2个模式标本发表的,属不合法种名,为了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本文新确认了这些不符合法规的植物种的主模式(holotype),并给予合格和合法发表。  相似文献   

18.
油茶花粉数量及4 ℃贮藏萌发率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尾红山茶、溆浦大红花、扁果红山茶、石果红山茶、多齿红山茶、长毛红山茶、广宁红山茶、攸县油茶、厚叶红山茶的新鲜花粉为试材,研究花药内花粉数量、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及4 ℃贮藏下的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1)9种油茶单粒花药的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 168.89、1 711.11、2 648.89、1 191.11、1 555.56、5 128.89、2 560.00、2 595.55、1 751.11粒.(2)在最佳培养基中,9种油茶的萌发率分别为84.9%、99.0%、73.8%、75.3%、81.4%、94.4%、73.8%、72.0%、95.3%.(3)花粉生活力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的趋势.攸县油茶、广宁红山茶、长尾红山茶、多齿红山茶可以有效保存7 d;石果红山茶、厚叶红山茶、扁果红山茶可以有效保存14 d;长毛红山茶和溆浦大红花可以有效保存21 d.  相似文献   

19.
中国谷精草属植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对东亚谷精草属 (Eriocaulon)分类进行了详细地研究 .发现中国谷精草 1新种 (峨眉谷精草 )、新分布 2种(南亚谷精草、朝日谷精草 )和 2个变种新组合 (龙塘山谷精草、长菲谷精草 ) .对谷精草属植物存在的一些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1 6个已发表的种 (变种 )处理为同物异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