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安庆稻飞虱特大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安庆稻飞虱特大发生1995年由于异地虫源基数大,本地夏季多雨、秋季气温持续偏高,稻飞虱在安庆市连续3代特大发生。据统计,全市各代累计发生33.4万hm2(次),是常年的1.5~2倍。因全力防治,未成灾减产。1995年稻飞虱发生有以下特点。1...  相似文献   

2.
高空捕虫网在稻白背飞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应用高空捕虫网、灯光诱测和田间系统调查3种测报方法对北京地区稻白背飞虱监测比较表明,高空捕虫网可及时反映白背飞虱迁入动态,1995年高空网与灯光诱测在同日发现白背飞虱迁入,较田间系统调查早2d;1996年高空网较田间系统调查早3d;对迁入高峰期3种方法监测结果基本吻合。试验表明应用高空网监测北京地区稻白背飞虱迁入动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1995年四川省小麦蚜虫特大发生原因分析李媛张金瑜(四川省植保站成都610041)1995年我省麦蚜特大发生,发生面积180万hm2,比历史上最高的1991年高37%,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0%,实际损失15.70万t,造成损失相当于1991~1994年...  相似文献   

4.
1995年荆沙市棉铃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湖北省荆沙市植保站齐立,周柏龄1995年荆沙市植棉面积13.5万hm2。棉铃虫仍是一个大发生年份,全年各代累计发生面积35.13万hm2。各代在棉田的发生面积2代为35.11%,3代为57.85%,4代为76....  相似文献   

5.
1995年枣阳市棉铃虫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枣阳市植保站张广照1995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全市种植棉花面积2.44万hm2,2、3、4、5代累计发生面积6.33万hm2次,防治面积11万hm2次,667m2平防治4.25次,挽回皮棉损失0.698万t,...  相似文献   

6.
余庆县2007年白背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贵州省余庆县水稻种植面积1.1万hm<'2>,全县白背飞虱发生面积1.933万hm<'2>次,综合发生程度4.8级;其中,第三代、第四代大发生,第五代为中等发生.全县累计防治白背飞虱面积1.8万hm<'2>次,占发生面积的93.10%,累计挽回损失1 251万kg,仍损失323万kg.发生特点为:始见期比2006年晚、与历年接近,第二代、第三代迁入峰次多,第三代迁入主峰期田间成虫量大,第四代补充迁入大.第三代、第四代大发生.田问虫量三代重于四代,后期第五代发生程度中等,重于2006年和历年.6月5日田间成虫量是预报第三代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重要依据:6月下旬第三代白背飞虱残存虫量和第四代补充迁入虫量是预报第四代发生程度的重要依据;7月下旬白背飞虱田间成虫量多少决定第五代白背飞虱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贵州省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全年世代尤其主害代发生危害规律,采用灯光诱测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近4年来贵州省4个不同稻区的白背飞虱灯下种群发生动态并进行了区域性对比,结果如下:三都稻区和惠水稻区的白背飞虱灯下始见日多在4月中下旬,锦屏稻区和道真稻区的灯下始见日稍晚,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各稻区灯下主峰日与始见日和始盛日均呈显著正相关;4稻区年度诱虫量差异较大,三都稻区的灯下虫量最多,而锦屏稻区最少,各稻区灯下种群中,白背飞虱的雌雄性比均大于1;在第3代灯下虫量上,三都与道真存在显著差异,在第6代虫量上三都与惠水、锦屏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各代虫量间不同稻区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白背飞虱生活史观察丁建云王文瑶(北京市植保站100029)张文荣(北京双桥农场)近几年,白背飞虱已成为北京地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其各虫态历期因地区和世代而异。为弄清白背飞虱在北京地区发生规律,更好地指导防治,1995~1996年,我们在北...  相似文献   

9.
钦北区早稻白背飞虱的发生与前期迁入情况有关,2012年前期迁入早、迁入量大,且气象因子有利于其发生为害,因此预测2012年钦北区第一代白背飞虱发生程度为2级,第2代白背飞虱发生程度为4级。  相似文献   

10.
中粳稻区白背飞虱灾变特点及其测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978年以来通州市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系统监测资料,白背飞虱在苏北中粳稻区具有成虫迁入量大,增殖倍数高,迁入成虫繁殖的子代即为主害代,与褐飞虱在发生时期和空间分布上此起彼伏等暴发成灾特点。白背飞虱暴发期二代若虫高峰期虫量,与一代7月10日、15日前虫量极显著正相关。据此建立预测式,提出发生程度预测指标,预测准确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南漳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南漳县水稻共发生稻飞虱2.93万hm^2次,防治3.6万hm^2次,挽回损失1.44万t,实际损失400t,仅次于2006年,重于2007年和2008年。其中3代白背飞虱发生2.27万hm^2,占全县水稻面积2.28万hm^2的99.4%,达到特大发生水平;第4代褐飞虱发生1万hm^2,达到中等偏重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12.
白背飞虱在中粳稻区具有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增殖倍数高,迁入下代即猖獗危害等特点。白背飞虱暴发时,二代若虫高峰期虫量,与一代7月10-15日田间虫量极显著正相关。据此建立了预测试,提出了发生程度预测指标,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研究表明,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白背飞虱百穴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防治指标为189-190头。因此,当二代白背习虱发生早或超过180头以上时,应采取“治二压三”的防治策略,须用药防治。同时还形成了与之配套的,而且行之有效的水稻中后期多种害虫总体防治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粳稻区白背飞虱灾变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通州市白背飞虱大发生频次达到57.89 % ,爆发期百穴虫量达5000头左右 ,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成为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 ,于1996至2000年开展了“白背飞虱灾变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通过对白背飞虱的监测预报和系统研究 ,明确了其灾变规律 ,确立了2代白背飞虱防治指标及防治策略。探明了与之相配套的水稻中后期病虫控制技术 ,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提高了稻飞虱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 ,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现把几年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白背飞虱在中粳稻区爆发成灾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莫仕锐 《植物医生》2006,19(6):11-13
余庆县2006年白背飞虱发生特点为:始见期比2005年和历年早,为大发生年,田间3,4代并重发生超过往年。其原因是灯下虫峰多、主迁峰提前、峰期长、虫量大,食物条件、栽培管理、天气因素适宜白背飞虱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5.
抓紧防治三代稻飞虱、紧防四代大暴发受到热带高压影响,我省连续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双季稻区收早插晚,中稻也已进入孕穗抽穗期,二代发生量大的白背飞虱因生存环境和食料条件的改变而大量北迁,仍有一部分将留在鄂北一季中稻区,我省三代稻飞虱的发生区域将北移,白背飞...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余庆县2008--2011年应用建立的白背飞虱第三代、第四代和褐飞虱第五代发生程度、低龄若虫盛发期预测模型进行预报,其结果为:白背飞虱第三代发生程度和低龄若虫盛发期3年的预报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相吻合;白背飞虱第四代和褐飞虱第五代发生程度、低龄若虫盛发期2年的预报结果与发生实况相吻合:说明应用建立的稻飞虱预测模型开展稻飞虱预测预报结果较为准确,其方法简便,可在同类地区或相似生态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安徽沿江西部稻区发生逐渐加重,2010年呈爆发性发生。该病害传毒媒介为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因无抗病性品种和有效治疗药剂,该病目前的防治策略是治虫防病、治前期保后期。太湖县是一个以单季稻为主的混栽稻区,四(2)代白背飞虱低龄若虫发生期一般在7月上旬,此时正值单季稻返青至分蘖期,是治虫防病的关键期。为筛选出防治白背飞虱效果更好的药剂品种,为大面积示范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设计本试验。  相似文献   

18.
对抗虫棉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抗虫效果调查及其应用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90年代以来,棉铃虫连续在江苏大发生,影响了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为了减轻棉铃虫的为害,克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控制棉铃虫发生的局面,自1995年起,我们引进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RH-1(中国棉花研究所)两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泗棉3号、中杂028和苏棉9号常规棉为对照,设常规棉和抗虫棉用药区和不用药区,用药区每年根据各代棉铃虫的发生量决定用药次数,一般二代用药1~2次、三代2~3次、四代3~4次,每个品种系统查卵,每代发生结束后调查残虫。室内以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和泗棉3…  相似文献   

19.
白背飞虱已上二升为水稻重要稻虫之一。1978~1990年13年定点观察结果,在江西萍乡一年发生六代,少数年份七代。入迁期与本田发生关系是:凡田间始见期早,灯下入迁最多及早,当年本田白背飞虱发生量则  相似文献   

20.
小麦棉花套种有利于控制棉铃虫发生根据山东省植保总站在纹上县的调查,麦套棉区二代、三代棉铃虫发生程度均有减轻,1992、1993年全省二代棉铃虫特大暴发,平均百株累计卵量7000~8000粒,多的达2万多粒,纹上县两年平均2593粒,只占全省平均卵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