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籽粒因所处穗位和粒位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异步灌浆过程,并分为强、弱势籽粒。源库理论是小麦生长与发育的关键理论基础,且对小麦产量和淀粉品质影响较大。为充分了解小麦强、弱势籽粒的发育机制,本文从发育、生理、遗传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归纳了小麦强、弱势籽粒的概念及形成假说,并总结了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分析了源库协调对小麦强、弱势籽粒的影响,指出了某些方面(如源库协调性、内源激素变化、营养物质等在强、弱势籽粒中的差异)研究的不足,也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中淀粉的合成过程理清思路,为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提供相关知识,同时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海涛 《中国稻米》2012,18(4):10-14
叶片是水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重要场所,也是抗逆作用与蒸腾作用的主要调节器官。叶面宽度直接影响植株的形态建成,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关系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综述了水稻叶宽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并预测了今后叶片遗传的研究和利用趋势,以期为水稻理想株型的叶型改良提供遗传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覆盖方式对旱作水稻后期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杂交稻组合P88S/1128为材料,设置地膜覆盖、稻草覆盖和液体膜覆盖3个处理,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水稻群体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覆盖方式对旱作水稻群体微气象因子和水稻的个体生长都有明显影响,表现为覆盖显著降低了高温季节特别是高温时段水稻冠层的温度,提高了相对湿度,营造了群体内部良好的微气象环境。覆盖处理的叶片蒸腾作用增强,叶片的温度降低,叶片的抗高温胁迫能力提高,从而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覆盖栽培下产量构成各因子均有明显优化,其中地膜覆盖栽培下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最高,产量较对照增加16.81%;稻草覆盖处理的有效穗增多,较对照增产9.59%。但液体膜覆盖的增产效果不明显,产量构成因子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由张卫建研究员领衔的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在水稻植株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效应及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阐明了水稻新品种在典型稻田的甲烷(CH4)减排效应,揭示了水稻植株与稻田CH4排放的地上地下互作机制。此研究说明我国现代水稻育种是一个既增产又减排的历程,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改良和稻作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于2017年5月2日  相似文献   

5.
应用Richards方程对弯穗型和半直立穗型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研究两种穗型水稻品种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弯穗型品种和半直立穗型品种强、弱势粒在籽粒充实程度上有较大差异。半直立穗型品种整体灌浆速率、弱势粒灌浆效率均明显高于弯穗型品种。对两种穗型品种抽穗后籽粒、地上部单茎干重和源库增量比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半直立穗型水稻品种有很好的光合能力,生长期长、不早衰,其光合作用更加切合籽粒灌浆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水稻和陆稻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应用Richards方程对水作和旱作水稻与陆稻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两种稻灌浆特性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水作相比,水稻旱作穗数和粒重明显降低,产量下降;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速率降低,活跃灌浆期缩短,强势粒和中势粒的起始生长势减弱,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强、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的间距缩短,从而影响弱势粒的灌浆,强、弱势粒灌浆速率的差异增大,最终导致粒重和结实率降低。陆稻旱作与水作相比,除活跃灌浆期略有缩短以及强、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的间隔略有延长外,整体上灌浆过程变化不大。与水稻相比,陆稻在两种水分条件下灌浆过程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差异较小,表现为籽粒灌浆的起始生长势特别是强、中粒位势的起始生长势低,灌浆前、中期灌浆较强,强、中势籽粒对同化物的激烈竞争使弱势粒灌浆变差,籽粒灌浆期短,特别是灌浆后期持续时间短,导致结实率和粒重低,最终影响产量。旱作条件下,水稻与陆稻相比,籽粒灌浆速率较小,活跃灌浆期较长,强、弱势粒灌浆呈现明显的异步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强、弱势粒灌浆差异的激素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弱势粒充实差不仅影响产量和品质,而且还限制了对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本文概述了脱落酸、乙烯、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赤霉素、多胺和油菜素类固醇等植物激素对籽粒灌浆的调控作用,比较分析了强、弱势粒内源激素的差异;从激素时空分布对籽粒灌浆的调控作用、激素对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调控、激素对环境的响应及其栽培调控途径等方面提出了水稻籽粒灌浆激素调控机理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干旱胁迫下植物生理代谢各项指标的分析,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与抗逆生理的影响,讨论了植物应对干旱环境刺激或逆境的适应及抵御机制,以期为作物逆境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Richards方程对散穗型和紧穗型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研究两种穗型水稻品种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散穗型品种和紧穗型品种强、弱势粒在籽粒充实程度上有较大差异。散穗型品种整体灌浆速率、弱势粒灌浆效率均明显高于紧穗型品种。对两种穗型品种叶绿素含量和根系伤流强度两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散穗型品种虽然低于紧穗型品种,但其下降幅度亦低于紧穗型品种。总之,水稻籽粒灌浆特性与叶绿素含量和根系伤流强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花后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氮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机制,以黄淮地区高产小麦品种郑麦366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花后高温的方式,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浆前期短暂高温对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高温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了籽粒蛋白质积累量和氮代谢关键酶GPT、GOT活性,其中强势粒GPT活性受高温胁迫的影响较大.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GPT和GOT活性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在不同时期间、强势粒与弱势粒间有差异,强势粒GPT活性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