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棉花栽培中的“非必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一个植棉大国,在棉花栽培技术方面各地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栽培技术体系.就黄河流域棉区来说,目前推广应用的仍是以"精耕细作"为主的技术体系,但随着生产的发展,"简化栽培"技术体系逐步成熟,并开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疆兵团一四七团属次宜棉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大陆性干旱气候,为荒漠绿洲生态农业.与全国其它产棉区相比,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水源稳定,为棉花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然资源;但是土壤盐碱重,无霜期较短,春季低温风大多雨,秋季气温迅速下降,对棉花生产十分不利. 1"十一五"棉花生产回顾 1.1棉花生产对比分析."十一五"期间,一四七团棉花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植棉面积、棉花单产、总产明显提高,总体形势良好(表1).其中2010年春季降水量仅为99.8 mm,播种期比历年推迟15d左右,但子棉总产量达51300 t,创造了一四七团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3.
罗凯 《广西糖业》2011,(1):42-45
"吨糖田"资源文化指的是"吨糖田"生产区域中的土壤、气候、水和甘蔗等自然资源所形成和表现的"吨糖田"文化,具有自然性、区域性、潜存性和可创性,分为土壤、气候、水和甘蔗等四大类型,可通过实物化、标本化、文字化、表格化、图象化和雕像化等符号化处理,使其成为文化符号.而建设"吨糖田"资源文化,关键是主题的确定、场地的选择、形...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千斤棉"创建实施办法,经首席科学家批准,2010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辽河综合试验站组织实施了"千斤棉"创建示范点1个,集中连片种植辽棉21号5.33 hm2.实测结果: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6357 kg,比当地主栽品种3750 kg增加2607 kg,增产69.5%,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再创辽河流域子棉单产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5.
茶艺表演环境,是表演成功的关键.因为协调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环境不仅能突出茶艺主题,还能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情趣,从中获得美的感受,也有利于品茶怡情,品茶修身.本文通过对茶艺环境构成的主要要素:茶具、插花、挂画、服饰、音乐、解说等因素进行解析,探讨"千两茶"茶艺的表演环境设计,抛砖引玉,以期共鸣.  相似文献   

6.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棉花优异创新种质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棉花基因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子课题,通过多个单位20多名科技人员的联合攻关,在加强原始创新的基础上,利用基因转导技术、原子能诱变、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复合杂交与南北加代有机结合,创造了具有优质、大铃、抗病虫、抗逆、棕色纤维等性状中至少2个优异性状聚合的多份棉花优异新种质.  相似文献   

7.
"千惠"复合微生物液肥是台湾千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茶树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作基础原料,由光合菌群、天然矿物元素及营养液混配而成的复合微生物液肥.为验证其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2010年由安溪县土肥站引进在安溪县参内乡洋乌内村茶园中进行夏茶生产试验.试验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江西省棉花生产的情况,指出了在棉花生产中存在的机械化程度低、病虫害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劳动力不足、生产规模小、农技服务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路和目标,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有步骤地推进植棉机械化、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间套作、提...  相似文献   

9.
茶叶原产地名称的"公地悲剧"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知名度的提升,市场需求日趋红火,价格也水涨船高.外地茶农、茶商见有利可图,纷纷以原产地名义进行假冒仿制,使得茶叶市场上"李鬼"充斥,严重损害茶叶原产地的声誉,这是茶叶原产地名称的"公地悲剧".本文对这一现象的概念、后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博弈论的角度解释了该现象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三十团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种植业按照十大主体技术和六项精准农业的要求,大力推广加压滴灌、双膜覆盖、杂交棉、大棚育苗等农业技术.2007年,全团棉花平均每公顷产皮棉3150 kg,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5亿元,增长12%;全团职工均收入14418元,增长8%.2008年,三十团在往年的基础上,又利用国家土地整改项目和团场投资结合的办法,新增加压滴灌733 hm2,推广应用双大膜覆盖棉花种植技术,面积达667 hm2.这些技术在晚春播生产中成为亮点.特别是双大膜覆盖棉花种植技术,成为承包户争抢采用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11.
EGCG3" Me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HPLC、聚酰胺树脂、HPTLC等技术手段,进行EGCG3"Me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表明,EGCG3"Me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回流时间3 0 min、回流温度80℃、料液比1:10,质量分数为0.89%.采用40%酒精、60%酒精进行冼脱时,有大量EGCG3"Me富集.以甲醇:氯仿...  相似文献   

12.
通过2a示范、摸索出屏南县超级稻"一选一配抓两管"高产栽培技术,即"选用良种、培育壮秧,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效,一抓株行距,二抓科学管水."2010年在代溪镇、熙岭乡、甘棠乡推广示范面积240h㎡,平均增稻谷42.6kg/667㎡,共增稻谷15.3万kg,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王春丽 《中国棉花》2012,39(7):42-42
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2012年6月25日,国土资源部发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TD/T1033-2012),从7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4.
辛丰 《中国棉花》2008,35(4):21-21
叶面施肥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土壤施肥不足、防止植株早衰、促进作物营养平衡等.正确使用叶面肥,不但可以增强作物抗逆性,而且还改善作物品质和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冀棉16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高产冀棉20号选系402系为母本,自育抗虫、抗黄萎病棉花品系33为父本,南繁北育,定向选择选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河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河北省棉花生产试验.于2008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08001号.  相似文献   

16.
以品种改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进步推动了湖南棉花生产的突飞猛进,通过实施杂交棉工程,开创了湖南省乃至长江流域棉区杂交育种的先河,在1997-1998年湖南省率先完成了杂交棉替代常规棉的第二次种子革命.1997-2009年在湖南及长江中下游7省棉区累计推广种植600万hm2,新增产值近200亿元,产业化水平得到了社会公认.湘杂棉之所以如此迅猛发展,除了湘杂棉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之外,还因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研制了湘杂棉的几个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7.
陕西关中东部位于关中平原,辖区11个县(市、区),4个国营农场,是陕西省最佳植棉区.常年种植棉花面积5.0万~7.0万hm2,占全省植棉面积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满铁抚顺煤矿也开始了它的扩张活动。通过对周边土地的扩张,以及采用收买、租矿等形式掠夺其他煤矿,使得抚顺煤矿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9.
曹月婷 《中国棉花》2019,46(1):44-46
正邱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国土面积455平方公里,辖5镇2乡,21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人口26万。邱县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0.2 hm2,主要农作物为棉花、小麦、玉米。该县是河北省棉花之乡,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省整县制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2017年被选定为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的5  相似文献   

20.
陈彬  宋杰  王倩  梁俊峰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9):2542-2548
本研究报道一个中国红菇属新记录种——印度碗状红菇(Russula indocatillus)。文中提供了该物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线条图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并且与近缘种进行了比较。印度碗状红菇的主要形态学特征为:棕黄色到赭黄色的菌盖中央,奶油黄色到淡黄色的菌盖边缘,孢子印白色到奶油色,担孢子近球形到宽椭圆形到椭圆形,表面具圆锥状或近圆柱状孤立的疣,单细胞的盖表囊状体,短而纤细,有分叉和分隔的菌盖表皮末端细胞。综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印度碗状红菇属于红菇属异褶亚属劣味组(Russula subg. Heterphyllidia sect. Ingrat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