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征特性生育期85~90天。株高50cm,有效分枝4~6个,叶椭圆形,叶色深绿、白花,荚长5.5cm,宽1.8cm,大荚大粒,百荚鲜重281g,百粒鲜重86g,百粒干重38g,荚皮薄,剥鲜豆率78.6%,种皮黑色扁圆形,脐黑色,三粒荚占95.4%,荚色浓绿,鲜荚采  相似文献   

2.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739份绿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独立性检验、变异系数测定及相关分析。缫表明:(1)粒色与粒大小及种皮有无光泽呈极显著相关。(2)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主茎分枝数的变异度大,株高及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荚长、生育期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变异度较小。(3)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临蚕2号是固原市农科所1996年从甘肃省临夏州农科所引入,经多年试验、鉴定,2002年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特征特性幼苗颜色深绿,茎秆绿色,中空四棱状,叶缘齐整,株型直立,生长整齐,株高80~125.2cm,株分枝1~3个,白花结荚果。主茎荚层数3~6层。每层结荚2~4个,荚长7~12.5cm,荚宽2cm左右。每荚4粒左右,株粒数15~63粒,株粒重14.5~81.7g,百粒重100.2~175.5g,白粒,子粒饱满,粒型扁平椭圆,种脐黑色。临蚕2号为半干旱或阴湿区旱地及水…  相似文献   

4.
研究绿豆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为绿豆高产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绿豆新品种(系)联合鉴定试验(2016-2017年)的25份绿豆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荚粒数变异系数最小,仅7.30%(2017年),产量变异最广泛,变异系数为35.86%(2016年);产量除与荚长(r=0.609)、荚粒数(r=0.679)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荚长>株高>荚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并且株高、单株荚数、荚粒数、荚长和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值,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综合分析表明,在绿豆高产育种中,荚粒数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且直接与间接效应均表现优良,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荚长和百粒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值,也应作为主要筛选对象,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性状的相互影响与均衡发展,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5.
1992和1993年间,在春蚕豆主产区青海西宁及河北张家口联合鉴定了108份蚕豆优异资源,综合评价出31份大粒、11份多荚、14份多粒、11份长荚、22份矮生、5份多分枝及9份高蛋白的单项优异资源及一批复合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种植,在小扁豆成熟期对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结荚节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荚粒数、单株产量、荚长、百粒重等10个性状,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收集的国内外205份小扁豆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这些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荚数、单株产量、结荚节位、单株粒数、分枝数、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单荚粒数、荚长。10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60.41%。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与单株荚数、单株产量相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株高、分支数、主茎节数、百粒重、荚长、单荚粒数、结荚节位相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单株粒数相关。聚类分析将205份种质在遗传距离为30时分为六大类。筛选出42份单株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单荚粒数多、单株产量高、百粒重高的种质。  相似文献   

7.
绿丰4号绿豆及其栽培措施李清泉(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齐齐哈尔161041)绿丰4号是我所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绿豆新品种。该品种苗、株均为绿色,正常条件下株高60~65cm,植株基本直立,成熟后荚黑褐色,荚长10~12cm,大粒,百粒重为...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2份豌豆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荚宽>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荚长;关联顺序为:荚宽>百粒重>荚长>单荚粒数>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两种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影响豌豆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通径分析表明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影响百粒重的直接性状为主茎节数,影响单株荚数的直接性状为单荚粒数和主茎分枝数,因此在筛选培育新品种时应注意考察主茎节数与主茎分枝数,以减少这些性状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100个秋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秋大豆属中、晚熟类型多,株高与分枝中等,籽粒较大,品种间各性状变异大。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株粒数、全株重、单株荚数和百粒重4个性状,而与植株高度无明显相关,主茎节数与分枝数对单株产量有一定的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杨琪  王金陵 《作物学报》1994,20(4):481-488
利用具有明显差异的3种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采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类型内及类型间共15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明显不同。秣食豆在株高、节间长、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性状上具有增效作用;在粒茎比和收获指数等性状上具有减效作用。亚有限类型大豆则有降低株高和节间长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湘油10号(原名怀油819)是湖南省怀化地区农科所于1973年从71—39油菜中选择长荚型变异株,通过连续多代自交纯化系统选育而成。1985年11月经湖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全省推广品种。1986年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200Gy ^60Coγ射线处理大豆风干种子,对M1、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表现和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1植株生长缓慢,植株变矮,发育畸形,叶片缺绿、卷缩,出现不孕株、半不孕株、荚熟秆青株、成熟期推迟等现象。2)M1代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3)M2代的变异系数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茎粗、株高、荚长、荚宽依次减小。4)M2代株高与百粒重、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始节、单株荚数、茎粗、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结荚高度与有效分枝始节、主茎分枝数成负相关。5)M2代株系间有显著性差异。6)M2遗传力顺序为主茎节数、株高、结荚高度、单株粒数、荚宽、茎粗、单株荚数、单株产量、荚长。  相似文献   

15.
蚕豆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皎 《作物杂志》2006,22(4):23-25
以性状差异明显的4个青海蚕豆为母本,与具有互补性状的4个外来种质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6个组合。分析了株高、始荚高、有效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8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1)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蚕豆杂交后代性状都有重要作用,且这些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均对杂种后代的性状起主导作用,尤其是有效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完全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2)应根据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大小和育种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亲本和较优的杂交组合;(3)8个主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百粒重>株高>荚粒数>有效枝>单株荚数>始荚高>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百粒重>株高>有效枝>荚粒数>单株荚数>始荚高>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在改良品种粒重时,可进行早代选择,而其他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偏低,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应连续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以粳稻87-4为供体,香糯稻35-90为受体,采用花粉管通道进行外源DNA导入。当代结籽26粒D1代实收单株3株,从D2代中选取8个单株,其抽穗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粒色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出现比较明显变异,有一变异性还出现紫色颖尖,紫色叶耳及叶舌,上述变异说明外源DNA已导入受体,并在子代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7.
用大豆黑农33做供体,水稻恢复系R73做受体,化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DNA导入。共处理颖花151朵,当代结实粒52粒,D1代成苗21株,获4株变异株,变异转化率7.7%。变异后代在抽期其株高,穗长、穗型、千粒重、每产粒娄航籽粒白质含量等性状均产生明显变异,经过儿代选择,D4代有2个株系的米质优于受体恢73,其闰透明度高,垩白率低,具有很大的选择前途。  相似文献   

18.
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引进的9份大豆优良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中的茎粗、单株粒重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总荚数、秕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等性状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平;(2)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秕荚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底荚高度、每荚粒数、百粒重、株高、茎粗、产量、主茎节数、出苗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生育期;(3)产量与生育期、秕荚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底荚高度、主茎分枝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百粒重、开花至成熟的天数呈正相关,与茎粗、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出苗至开花的天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产量,首先应考虑百粒重大、单株生产力潜力大的品种,其次考虑底荚高度较低,每荚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1981—2000年审定并在生产上有代表性的35个中熟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进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有效节数增多,分枝数先增后减。底荚高度略有增加;产量在前10年增加明显。后10年增加的幅度逐渐变小: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和单株荚数增多。每荚粒数提高,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百粒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绿豆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选择某些性状代表产量性状,从而提高单株选择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普通绿豆晋绿豆1号做母本和裂叶绿豆FLD08-4做父本构建F2,对F2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2中质量性状叶形为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变异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分离和超亲现象,其中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达到50%以上,荚长的变异系数最低,并且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其中单株荚数表现最高为99. 51,百粒质量表现最低为62. 6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和百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的正偏相关均为极显著,而这3个变量对于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中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荚粒数。因此,在高产育种过程中对F2进行单株选择时首先关注单株荚数,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百粒质量高、单荚粒数多的单株,可提高绿豆育种的选择效率,以期为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