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1227年),名铁木真,是蒙古帝国的创建者,成吉思汗英勇神武,骁勇善战,统一了蒙古族各部落,为元朝建立统一中华的局面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从古至今,成吉思汗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一直是一代英勇的霸主形象。但是,不同的著作里对成吉思汗的记载略有不同,此文以《蒙古秘史》和《元史·太祖本纪》为例,从成吉思汗的世袭、先祖传说、形象的塑造三个方面谈论一下成吉思汗在不同著作里记载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电影《特洛伊》是对经典文本《荷马史诗》的重述,它的改写体现了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典型模式,在多个电影版本的比较视域下,其叙述策略更加清晰,这种策略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强调自由主义英雄,神彻底隐退;二是戏说爱情,以其浪漫唯美面目取悦大众;三是进行存在主义的现代阐释,减弱了史诗故事的历史感。好莱坞模式已悄然移置和潜入经典之中,它不是历史电影,而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制造出的虚假幻象。  相似文献   

3.
唐修《晋书》虽作为官修正史却多采小说人史,尤其是大量采用了《世说新语》的材料。这使得唐修《晋书》在叙述过程中时时呈现出小说化倾向,它也因此具备了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的双重性质。而先秦至六朝、唐初以来历史观念的转变和六朝文风影响下小说文体观念的不断发展.使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走向融合,这也正是唐修《晋书》呈现叙事二重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西行漫记》作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一个窗口一直受到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者关注。本文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试图通过对《西行漫记》叙述方法和作者态度的探讨,来发掘其于普通读者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其对学习者的重要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庄子》中有大量"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虚幻事件的描写,在这些虚幻事件背后蕴藏的是其存在的时空性表现,即一种虚幻时空视界,同时这一表现又可概括为极大、极小、极美、极怪和极静五个视界。通过对这五者的分析,以期找到其中某些深层的叙述逻辑性。  相似文献   

6.
郭培筠 《草原》2007,(10):78-81
超克图纳仁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创作最优秀的代表之一,也是当代蒙语戏剧创作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他的剧作《陶克涛呼》、《渤海风云》、《聚宝姑娘》、《巴音敖拉之歌》等多次荣获自治区、全国的奖项,改编成电影的《金鹰》和《成吉思汗》更是获得广泛好评。超克图纳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剧本创作,其作品有着浓郁的民族特征和时代气  相似文献   

7.
《蚕桑通报》2013,(1):38
中国蚕业信息网组织编写,浙江大学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167万字,定价:380元(含邮费)。《中国蚕业史》是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资助课题结项成果,2012年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类二等奖。本书从养蚕起源至公元2006年间,对我国蚕桑产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进行了全面详实的叙述。按历史年代,将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史作为上篇,纵向叙述各朝代的蚕桑产业情况。鸦片战争以后直至现在的近代、现代、当代史作为中篇,横向叙述各省、市、自治区的蚕桑产业发  相似文献   

8.
巴特尔 《草原》2007,(7):78-82
成吉思汗,欧洲人称其为'世界之鞭',美洲人则说是'人类之王',而毛泽东则把他誉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995年12月31日被美国《华盛顿邮报》依据'由谁缩小地球、拉近世界'为原则评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世纪(1000—1999)的'千年风云第一人'。而据我所知,巴拉吉尼玛有关'天骄'成吉思汗的藏书,也可谓是鲜为人知的'第一人'——全区第一人,全国第一人,乃至世界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包丽英  任建 《草原》2009,(6):93-96
我至今记得,发现那本书是在北大图书馆的第一借阅室中。当时,书被摆在第三排书架的一个不很显眼的地方,黄色的封面已经有些发旧。以前,我只读过日本小林高四郎的《成吉思汗》、法国格鲁塞的《马背皇帝》、清朝文学家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改编自《再见了,可鲁》一书。2001年,整个日本被一只名叫可鲁的导盲犬所感动,它作为一只社会服务犬的一生被摄影师秋元良平拍摄了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蚕业信息网组织编写,浙江大学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167万字,定价:380元(含邮费)。《中国蚕业史》是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资助课题结项成果,2012年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类二等奖。本书从养蚕起源至公元2006年间,对我国蚕桑产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进行了全面详实的叙述。按历史年代,将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史作为上篇,纵向叙述各朝代的蚕桑产业情况。鸦片战  相似文献   

12.
《北方蚕业》2012,(2):6
<正>经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立项,由浙江大学与农业部全国蚕业信息网共同组织国内蚕桑专家,历时5年编纂的《中国蚕业史》已于2010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记载了从养蚕起源至公元2006年间,中国蚕桑产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内容全面详实。按历史年代,将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史作为上篇,纵向叙述各朝代的蚕桑生产情况。鸦片战争以后直至现在的近代、现代、当代史作为中篇,横向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牧民,不仅在经营畜牧业上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而在畜产品加工方面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十三世纪成吉思汗时代,士兵们就携带着干燥牛奶以  相似文献   

14.
孙鹏飞 《草原》2021,(4):141-148
本期新发现栏目的作品文本质地各异。孙鹏飞的小说《花木槿》从八个人的不同角度与口吻来讲述一个人一件事,形成一种叙述过程中故事情节变奏式的“罗生门”,这种对小说写作的再探索与再尝试让小说创作有了丰富性与多向度的可能性。生活中我们都会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我”和陌生的“舅姥”的关系就是。焦雨溪的这篇非虚构短文《舅姥》写得很温暖很真实,现实虽有些微残酷但逼近现场状态,“事实的文学性”的在场感呈发现内心的柔软。宝音塔米尔的这组诗《风中诗》“任性”中分寸感把握得很好,现在中规中距的书写中节奏与结构拿捏有度。  相似文献   

15.
《北方蚕业》2013,(1):16
<正>经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立项,由浙江大学与农业部全国蚕业信息网共同组织国内蚕桑专家,历时5年编纂的《中国蚕业史》已于2010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记载了从养蚕起源至公元2006年间,中国蚕桑产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内容全面详实。按历史年代,将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史作为上篇,纵向叙述各朝代的蚕桑生产情况。鸦片战争以后直至现在的近代、现代、当代史作为中篇,横向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虽然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却是一位开了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他以简洁流畅、清新、含蓄而富有张力的叙述风格,传达了战后一代人的心声,开创了美国叙事新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简约有力的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在许多欧美作家身上留下了痕迹。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在内蒙古文学界,这确实是件稀罕的喜庆事儿。由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草原》发表的本区青年作家之中篇小说,竟不但被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小说选刊》选中,且以头条的地位给予转载。在我的印象中,这在近二十多年的内蒙古文学界来说并不多见,难怪"一石激起千层浪",文友们纷纷奔走相告——这就是拖雷的中篇小说《叛徒》!拖雷,原名赵耀东,典型的呼和浩特人。关于他用拖雷这个蒙古族名字为笔名,似乎和他景仰成吉思汗有关。拖雷乃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公报》"三驾马车"之一的胡政之,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新闻记者,更是一位卓越的报人。人称"胡老板",作为一个报业家,既善经营,又善采访,有着丰富的采访经验,可以说是报界不可多得的全才人物。然而,当人们将目光投向《大公报》,谈论吴鼎昌、张季鸾时却鲜少有人提及胡政之,他即将被人们所淡忘。对于胡政之的了解近年来除了《大公报》以及其他报人的研究史料中知道一些只言片语外,《胡政之全集》、《回忆胡政之》的出版无疑填补了对他的研究空白。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到胡政之在进行《大公报》的经营管理时倾尽了一生的心血,为这份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相似文献   

19.
<正>吴伯箫(1906—1982)从二十年代开始散文创作的艺术实践,直至82年逝世,一生作品不算太多,共200多篇,先后创作了《街头夜》、《羽书》、《黑红点》、《潞安风物》、《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守望崇高     
高明霞 《草原》2007,(10):81-83
超克图纳仁六十年文艺创作生涯,与戏剧有着不解之缘,从话剧《金鹰》到电影《成吉思汗》,再到电视剧《瀚海风云路》和《风雨伊克昭》等,一路行进探索,在戏剧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以他特有的淳朴雄浑的叙事风格,塑造出一系列为民族利益而抗争的英雄人物,在'如霆、如电、走风连云'的戏剧情境中,展示了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下之间的矛盾冲突。讴歌英雄,张扬民族精神,追求理想,这种为中外美学家所称道的'崇高'之美,在超克图纳仁的创作中凝聚为沉甸甸的艺术情结,成为他作品的风格标识,同样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