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在纱笼隔离下的盆栽试验表明,受密度效应的影响,棉蚜种群的增长为S形的逻辑斯谛曲线,使用氰戊菊酯,促进了棉蚜的繁殖,和群高速增殖的惯性使棉蚜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突破了密度效应对种群增长的抑制而呈指数形增长,氰戊菊酯还促进棉花生长,使棉蚜比对照有更多的空间和食物满足种群增长的需要,小区试验表明,对照棉蚜受包括天敌在内的广义密度效应的影响,种群仍按S形增长,氰戊菊酯大量杀死天敌,氰戊菊酯小区的棉蚜失去了天敌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蕾前后棉蚜危害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人工接蚜形成不同蚜量梯度的方法,研究棉花现蕾前后棉蚜对生长发育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前后棉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累积蚜量与产量损失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2.2291+6.5247×10^-4X根据收益与费用的原则,其经济阈值为2614日.头.株^-1。 相似文献
3.
4.
在田间和盆栽情况下,进行了施氮量对棉花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影响的研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叶中可溶氮和蛋白质含量增加;棉花的产量相应提高;初生蚜到成蚜开始胎生的历期缩短,成蚜的个体增大,寿命延长,繁殖力增加;棉蚜的种群数量增加。通过对氮肥费用,化防费用及棉花产量3因素的综合分析,初步得出每亩施氮10kg,种植棉花的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棉苗受蚜害后,卷叶株率在38%以下时,棉花产量反而有所增加,可不防治;卷叶株率超过38%时,必须治蚜。此结果可作为棉蚜防治的用药指标。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花现蕾前后棉蚜危害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人工接蚜形成不同蚜量梯度的方法,研究棉花现蕾前后棉蚜对生长发育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前后棉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累积蚜量与产量损失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2.2291+6.5247×10-4X;根据收益与费用的原则,其经济阈值为2614日·头·株-1。 相似文献
7.
利用敦煌市1983—2012年棉花生育期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不同播种期棉花的生育天数的变化以及棉花在不同阶段生育天数、气温、光照条件的差异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构建了产量与生育天数、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播种日期的迟早主要影响播种出苗期和苗期的生育天数,播种越迟,这两个阶段的天数越短。各发育阶段天数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棉花的品质与产量,其中蕾期天数与吐絮期天数相关较好,蕾期天数短,吐絮期天数长,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近30 a来,日平均和总日照时数均有所增加,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2 h·10a-1和96.14 h·10a-1;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0.29 ℃·10a-1,近代气候光热条件的变化对喜热植物棉花是十分有利的。在不同生育阶段,棉花对光热条件的需求各异,如吐絮期的日照时数越多、气温越高,则越容易获得高产。根据早熟及抗病为主的品种对发育天数和光热条件的需求,结合当地气候,合理确定播种期,科学地利用气候因子对棉花各生育期的影响,是实现棉花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棉蚜取食对不同品种棉花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棉蚜取食三个不同品种棉花叶片内的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棉蚜取食与棉花防御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棉蚜防治以及选育抗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室内中棉49号、中棉35号、新陆中37号为研究对象,测定棉蚜取食诱导后棉花叶片内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的活性.[结果]棉蚜取食诱导后,三种棉花叶片内CAT、POD、PPO、LOX 4种防御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三个不同品种棉花叶片中CAT、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别在为害后72 h、96 h达到峰值,且叶片中PPO、LOX酶活力变化有明显差异.三种棉花品种的抗蚜性存在差异,中棉所49号和新陆中37号的抗棉蚜性较强,中棉所35号较弱.[结论]4种防御酶与棉花对棉蚜的抗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好、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系),为新疆棉花生产提供品种支撑。【方法】 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20份棉花材料的19个性状连续2年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受气象因子影响,不同年份间参试品种(系)生育期变化差异较大;从20个材料的19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到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在两年间分别达到了78.154%、82.839%。2017年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J170634(0.517),2018年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J170647(0.609)。【结论】 20份材料中,J170640、J170647、J170650三份综合性状2年表现均较好,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J170644、J170645、J170646等2年适应性表现差异较大,稳定性较差; J170633、J170632在该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较差。稳定性是棉花适应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棉花生育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1991─1993年大田试验资料为基础,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影响棉花生育进程诸要素的分析,建立了以日平均气温和日长为驱动变量,露地和地膜覆盖栽培肥水满足条件下的棉花生育期模型。并于1994年对模型在播种期的确定、化控的最佳时期选择及棉花肥水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指导棉花生产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棉长管蚜和棉蚜对其胁迫棉花的选择行为。【方法】 以无翅棉长管蚜和棉蚜成蚜为研究对象,测定棉长管蚜和棉蚜对种群密度和不同时间蚜虫胁迫的棉花行为反应。【结果】 不同种群密度棉长管蚜取食胁迫下,棉长管蚜对低密度取食胁迫的棉花与健康植株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而高密度则存在显著差异;棉蚜对高密度棉长管蚜取食胁迫选择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群密度棉蚜取食胁迫下,棉长管蚜对被取食胁迫棉花与健康植株的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棉长管蚜能够适应棉蚜为害的棉花;而棉蚜对高密度棉长管蚜和棉蚜取食的棉花与健康植株选择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取食胁迫密度越高则选择差异性越大。随着棉长管蚜取食胁迫棉花时间的延长,棉长管蚜对短时间取食胁迫的棉花选择性上不存在差异性,而在取食胁迫3、5 d的棉花上存在显著差异;取食棉蚜仅在取食胁迫5 d的棉花上存在显著差异。棉蚜取食胁迫棉花不同时间后,不同受害程度棉花对后期棉长管蚜的寄主选择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棉花蚜虫取食偏向选择健康植株,易造成田间扩散,导致棉花受害。棉长管蚜能够适应棉蚜为害的棉花,且与棉蚜长期在田间共存。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棉上非靶标害虫棉蚜取食行为的EPG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EPG技术记录了棉蚜在单价转基因棉保铃棉32B、双价转基因棉国抗22以及常规棉泗棉3号上连续生活10代前后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棉蚜在3个棉花品种上刺吸的各种特征波型基本相同,但各波型所占比例、重复出现的频次及平均周期表现不尽一致。棉蚜在单价转Bt棉上取食时,反映被动取食行为也即主要取食行为的E波所占比例和平均周期均显著高于在常规棉上,表示未取食状态的np波所占比例和平均周期均显著低于在常规棉上;双价转基因棉上与常规棉上无差异;而反映蚜虫刺探食物行为的C波在转基因棉和常规棉间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南疆地区棉田蚜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2002~2004年研究了南疆地区棉花蚜虫的发生和种群动态及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为害棉花的蚜虫有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Mordvilko)、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拐枣蚜(Xerophilaphis plothikovi Nevsky)和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其中棉蚜和棉长管蚜是主要为害种类.2002、2003和2004年,棉蚜和棉长管蚜的最高密度分别为15 138和2 787头/百株,25 333和1 213头/百株,343 925和13 643头/百株.对转基因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CpTI杀虫蛋白)和普通棉花泗棉3号、石远321的研究表明几种蚜虫在不同品种上的季节性数量动态没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4.
棉株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低与棉花蚜景或蚜害指数成显著负相关。游离脯氨酸是棉花重要的抗蚜性物质之一,对棉蚜的寄主选择性、生长、发育及繁殖均有较强的制约作用。棉株受蚜虫刺吸胁迫后产生生理应激反应,可使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度升高,从而诱导提高棉花的总体抗蚜性强度。 相似文献
15.
15R涕灭威颗粒剂在棉花现蕾期土壤穴施防治棉蚜“伏蚜”,安全、经济、效果显著。经小区试验,每公顷施用3.75,5.25,7.5kg,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大田试验表明:每公顷施用3.75,5.25kg,药后第13,18,25天防效均在91%以上,持效期在2个月以上.经测产,防治区产量比对照区增产69~74%。经检测,间隔63~97d 棉籽内农药残留量为0~0.035 ppm,平均为0.01 ppm,远低于我国及美国等国家推荐的最高允许残留量(0.1 ppm)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春直播棉棉蚜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春直播棉1~3叶期、4~7叶期和伏蚜期不同卷叶株率与棉花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组建了它们的相关式。分析了不同棉花产量水平下的各期棉蚜的经济动态防治指标。提出亩产75~85kg 上述各期棉蚜的防治指标分别为卷叶株率8%、20%和10%。 相似文献
17.
棉蚜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室内筛选的抗性和敏感性棉蚜品系,以及野外抗性群体,研究了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机理。抗性程度不同的棉蚜,其抗性机理不同。中等水平抗性棉蚜,主要是由于体内解毒能力的加强,其抗性可以通过增效剂抑制解毒酶而完全克服。高水平抗性棉蚜,主要是由于体内靶标敏感性的降低,增效剂不能克服其抗性,高抗蚜体内解毒酶和体壁穿透作用与敏感性蚜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对于不同抗性水平的害虫,要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供试棉田的系统调查资料显示,6192,中棉12和冀棉11等3个棉花品种上的棉蚜和卵形异绒螨幼螨的种群消长符合Logistic模型,棉蚜被幼螨寄生的寄生率变化符合Weibul-Ⅰ模型。通过模型参数和实测资料对比得知,该幼螨具有随不同棉花品种上的棉蚜种群变化而变化的调节能力,同时得知6192棉花品种较抗蚜,冀棉11较感蚜。 相似文献
19.
在室內饲养不同品种棉苗上的棉蚜,其生长、敏育和排蜜情况有显著差异。我们对新疆主栽的6个棉花品种上棉蚜的平均相对生长量、个体生殖力、种群数量增殖率和棉蚜排泄的蜜滴直径、蜜滴重量、棉蚜排蜜频率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棉花品种的內部含糖量进行了测定。在供试的棉花品种中,“军棉一号”和“大铃棉”叶片內部含糖量高,其相应地棉蚜生长发育快,排蜜量也多;长绒棉“新海三号”和“新海七号”次之;而“新陆早一号”和“新陆中一号”上的棉蚜相对生长发育慢,排蜜量也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