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究抗寒促根剂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对秧苗根系发育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运用小区试验的方法,对使用不同抗寒促根剂的水稻与未使用的水稻进行对比,最终对水稻产量性状进行调查,通过多组对照分析,发现应用水稻抗寒促根剂B能够较对照增产26.9 kg·亩^-1,增产率为4.8%,抗寒促根剂A较对照减产6.9 kg·亩^-1,减产率为1.1%,综合比较,抗寒促根剂B较对照有促进水稻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稻苗期应用除锈防枯剂对于常规防治水稻立枯病药剂优势不明显,水稻秧苗素质和对照没有差别,在分蘖末期植株素质好于对照,产量性状方面,收获穗数每平方米较对照多26.7穗,结实率较对照高0.6%,实收产量较对照增产25.2 kg·亩-1,增产率为4.0%。  相似文献   

3.
多功能拌种剂对改善水稻秧苗素质及节水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针对我国南方地区频频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灾害气候,在江西省双季稻种植区,以双季晚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农业抗旱节水用多功能拌种剂与同类产品(蓝精灵、生根壮秧剂)对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影响的对比,及其节水增产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蓝精灵和生根壮秧剂相比,农业抗旱节水用多功能拌种剂能够更加有效的矮化株高、增加茎粗、提高叶龄、增加根条数和根长、提高根干物质重;使用农业抗旱节水用多功能拌种剂较未拌种处理增产8.47%,节水18.1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03%.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壮秧剂及用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壮秧苗是水稻高产的前提和基础,在大面积生产应用中,由于前作不能及时腾茬等非人为因素,超秧龄移栽现象较为普遍,为避免和解决这一问题,增加秧苗弹性、延长秧龄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不同类型壮秧剂及其用量和使用条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大田生产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一)试验地点及土壤情况:试验地点选在温光条件较好、适合水稻生长的江宁铜山农机服务站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VT"有机物料腐熟剂能加速秸秆分解,缩短秸秆腐熟期。水稻生长前期促进稻苗扎根发根促分蘖,增加茎蘖数,中后期加速田间秸秆腐烂释放养分,提高水稻结实率,增加实粒数和千粒重,实收增产达5.5%。同时,对土壤理化性状有一定的改变,特别是土壤容重变小,有助于土壤的熟化;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民用采暖炉防垢剂的性能测试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防后剂具有较高的防垢率,采用该垢剂可以节能源,延长采暖炉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扬中市大棚无公害蔬菜烟剂农药应用技术,包括烟剂农药特点、烟剂品种、防治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为烟剂农药的正确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固体秸秆腐熟剂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资料,目前正大量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对固体秸秆腐熟剂、尿素颗粒及混合物诸如容重、休止角、滑动摩擦角、外滑动摩擦系数的试验测定,为腐熟剂的机械施用装配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秸秆腐熟剂为供试肥料,验证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秸秆堆腐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秸秆腐熟剂能够加速水稻秸秆腐烂;相较于不使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秸秆腐熟剂处理升温快速,拉力值降低8.1%~25.9%,失重率增加16.3%~59.3%;腐熟形成的堆肥无恶臭且对绿豆种子发芽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牡丹江水稻壮秧剂得到推广由黑龙江省牡丹江农科所水稻壮秧剂厂研制生产的水稻壮秧剂,已在省内外30多个市、县推广。带来的社会效益仅去年就达26亿元,已成为稻农必不可少的制剂。该产品是一种具有调酸、施肥、消毒等多功能的材料,可解决常规育苗作业环节多,使用农...  相似文献   

11.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盐碱地的绿色改良与合理有效利用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机肥改良盐碱地的研究也备受关注。然而有机肥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受盐碱类型、原料种类、施用方式(单施、配施)、施用量、作物种类以及施用年限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差异且缺乏系统总结,限制了有机肥在盐碱地中的发展与应用。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有机肥对我国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作物产量及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成果,从环境友好角度分析有机肥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有机肥在盐碱地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我国盐碱地绿色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陕北定边县部分盐碱地培育和筛选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对于盐碱地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在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开展大田试验,设置4个处理T1,T2,T3和T4,分别为隆优619、宁靖28、东稻4号、水稻FL478,均采用井水作为灌溉水源,以研究不同品种水稻种植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土壤离子变化、水稻生长状况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种植水稻前相比,各处理土壤pH值和全盐质量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种植水稻后,各处理促进了土壤黏粒含量的降低、粉粒含量的提高,而砂粒含量均有所降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质量比和全氮质量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1),但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处理T1,T2,T3和T4的土壤耕作层有机质质量比较种植水稻前分别提高219.87%,398.34%,218.91%和277.53%;全氮质量比分别提高150.00%,300.00%,160.71%和29.23%.各处理Ca2+,Mg2+,Cl-,SO2-4,HCO-3质量比分别较本底值降低46.76%,63.78%,33.91%,63.78%以及43.18%,种植水稻对土壤脱盐效果显著.各处理与水稻株高生长和每m2穗数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碱地种植水稻百粒质量和产量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T1分别较T2,T3和T4提高了4.96%,42.78%和161.64%.种植隆优619、宁靖28水稻产量较高,是较为适宜在陕北盐碱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可在陕北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对苏打盐碱稻田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明生物炭对苏打盐碱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8年在吉林省白城市舍力镇设置连续2 a的定位试验。以长白9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0 t/hm^2(C0)、33.75 t/hm^2(C1)、67.5 t/hm^2(C2)、101.25 t/hm^2(C3)4个生物炭处理,分析了施用生物炭后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养分、稻谷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化。【结果】苏打盐碱稻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量均随着生物炭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但显著降低了土壤碱解氮、铵态氮的量(P<0.05)。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水稻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生物炭处理(C1、C2、C3处理)水稻生物产量2个试验年度的均值平均增加48.35%、52.09%、57.47%,收获指数表现为C2处理>C1处理>C3处理>C0处理。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稻谷产量,其中穗数、千粒质量、结实率的增加是主要原因。【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高苏打盐碱稻田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选用砂土和盐碱土并添加斥水剂,采用0、1、3和6g/L的CaCl2溶液进行室内土柱入渗试验,对比灌水水质对土壤水盐及斥水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后,砂土1和亲水盐碱土的累积入渗量、湿润锋和入渗率曲线均较光滑;而砂土2和斥水盐碱土的入渗特征曲线不如砂土1的光滑,入渗过程比前者慢得多。灌水矿化度增加对盐碱土的入渗过程影响更明显。Philip模型与Kostiakov公式拟合亲水土壤入渗率过程都较好。砂土1和砂土2在咸水灌溉后剖面的滴水穿透时间都比初始值有所增加,但最大增加值仅3.6 s。盐碱土灌后剖面的滴水穿透时间增加明显,最大增加值为19 s。灌水矿化度增加对电导率、Ca2+质量浓度和Cl-质量浓度分布均有影响。研究表明咸水灌溉不仅影响水盐分布,而且对斥水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覆膜滴灌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方法】采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无机肥作为盐碱土壤改良剂,分析了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值变化率、脱盐率、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改良剂均能降低盐碱土壤pH值和盐分,增加玉米产量,其中施用有机肥料300 kg/hm~2+微生物菌剂250 kg/hm~2的处理效果显著,在拔节期和成熟期,该处理的pH值变化率相比CK增加4.58%和2.65%,生育期内土壤脱盐率接近60%,玉米产量较CK增加39.04%;②施用不同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在生育期内呈递增趋势,水解性氮、有效磷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结论】在覆膜滴灌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中,以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菌剂为主要原料的微生物改良剂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主要退化土壤类型和分布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退化土壤的不同改良技术;结合国内外土壤改良剂研究概况和土壤改良剂的原料来源及其分类,总结强调了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和农作物的主要功能影响.阐述了酸化地、盐碱地和重金属污染地土壤的土壤改良剂研究效果,提出不同类型退化土壤的土壤改良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进一步探讨土壤改良剂研发与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导向,指出加强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基础研究、新型环保低成本研发、应用评价、应用规范建立和认证管理以及退化土壤的综合治理是土壤改良剂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东北黑土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生长及改良土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立地(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栽植沙棘,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1998~2000年),结果表明:沙棘在pH值8.77~9.18之间的盐碱地栽植可以成活,同时沙棘林下土壤各单项肥力指标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沙棘栽植2年后土壤pH降低0.1~0.23左右,全盐量绝对值降低0.01%~0.02%,有机质绝对值增加0.01%~0.15%左右。草场围栏成效快,围护效果显著。废弃地栽植沙棘生长正常,株高达76.4cm、冠幅达79.2cm×76.2cm。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时了解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地下水位、地下水含盐量和气候等信息,为盐碱地改良效果提供数据支持,对研究区进行有效管理,设计了盐碱地综合治理管理系统。该系统将研究区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网络摄像头、土壤监测传感器、管道水监测传感器和气象站等多方位监测,用ZigBee无线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对研究区信息进行可靠传送,在监控服务器端利用Web技术和Browser/Server网络结构,动态显示研究区的视频图像和各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盐碱地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微观层面研究不同治理措施整治前后盐碱土结构变化,土壤结构与土壤性质相互作用,微结构变化对土壤性质的改善作用。【方法】对渭南市富平县褚原村"对流弥散"和"覆沙改良"试验小区的原状土进行采集,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采取"改排为蓄"和"覆沙改良"法整治前后的盐碱土进行微观形貌观测和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整治前盐碱土板结较严重,孔隙结构差,经淡水洗盐并经合理蓄水处理后的盐碱土颗粒变小,结构上呈片层状,利于水盐向下运移并有利于阻止返盐,"覆沙改良"法随着覆沙厚度的增加(5~15 cm),非毛管孔隙增多,土壤孔隙结构逐渐改善。【结论】对比"改排为蓄"和"覆沙改良"法整治后盐碱土微结构,"覆沙改良"法使土壤结构发生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条件水肥耦合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秸秆还田条件水肥耦合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对土壤水分、施氮量、秸秆还田量采用正交处理,同时设置重复3组,其中对照1组.试验结果表明:水分与肥料的投入量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在适宜的用量范围内,水稻产量与灌水量、氮肥施用量、秸秆还田量呈正相关关系;当超出适宜用量范围后,随着氮肥施用量及秸秆还田量的持续增加,水稻产量并没有提高,而是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水稻产量在氮肥施用量270 kg/hm2、正常灌溉处理、秸秆还田量4 200 kg/hm2情况下达到最高.水稻籽粒蛋白质受氮肥施用量及灌溉水量影响也相对较大,在氮肥施用量324 kg/hm2、分蘖后期水分胁迫、秸秆还田量为4 200 kg/hm2情况下,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