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Kalman提出的“状态空间”和“状态变量”的概念,对森林资源动态系统进行描述,该系统的蓄积状态是随机变量,是系统的待估对象,通过建立状态方程(即生长方程)和量测方程(即抽样方程)作为系统滤波的基础模型,为解决量测系统为有色噪声,解决的思路是改变量测方程,使等效的量测方程的附加噪声为白色噪声。然后利用Kalman滤波方程组,对森林蓄积进行预估和滤波用蓄积的滤波值,经过反馈求得系统蓄积总估计量。通过误差的对比分析来衡量;取样数据的可靠性,基本模型的适应性,计算方法的可取性,滤波效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2.
用Kalman提出的“状态空间”和“状态变量”的概念,对森林资源动态系统进行描述,该系统的蓄积状态是随机变量,是待估对象。通过建立生长(状态)方程和抽样(量测)方程作为系统滤波的基础模型。利用Kalman滤皮方程组,对森林蓄积进行预测和滤波,经反馈取得系统蓄积总估计量。通过误差对比分析,来衡量取样的参数可靠性,基础模型的适应性,计算方法的可取性,滤波效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3.
过去发表的森林资源(蓄积量)动态系统kalman滤波的文章,在应用kalman滤波的基本方程时,都假设系统的状态噪声W(@)和量测噪声V(@)是互不相关的.本文根据吉林省森林抽样的历史资料,运用离散系统的状态噪声w(@)和量测噪声V(@)是相关的kalman滤波方程,对森林资源(蓄积量)实行滤波,同时算出相应的滤波值误差的协方差.用蓄积量的滤波值,经过反馈计算总蓄积量,证明滤波方程的适用性;通过动态与静态误差对比,验证滤波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最优控制,需要知道森林蓄积状态向量X_t,但因X_t受很多随机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预估X_t,要求预估值X_t愈接近于实际值愈好。为了实现最优预估,于1940年维纳提出最优线性滤波;接着于1960年Kalman又提出最优线性递推预估和递推滤波。本文根据Kalman的最优线性预估原理,采用离散系统Kalman预估方程,做为森林蓄积的递推预估方程,对森林蓄积向量X_k进行递推预估。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系统是一个典型随机性动系统,该系统的蓄积状态变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以随机变量描述,森林蓄积随机变量是系统的待估状态。森林蓄积状态估计,经历着从静态估计到动态估计“估计”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根据随机序列的最优递推线性滤波原理,将离散时刻的状态估计和状态空间的描述,结合起来,采用Kalman滤波递推方程,作为森林蓄积量的动态估计模型,按递推法计算蓄积量状态估计值和状态滤波值,同时给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卡尔曼(Kalman)滤波方法,对森林蓄积量进行最优估计是从初始状态出发,按递推法计算系统在每个时刻的蓄积状态估计值和蓄积状态滤波值,并同时给出误差估计值。由于它是以无偏、最小方差原理统计的,因而所作出的估计是最优估计。  相似文献   

7.
相干斑噪声是SAR系统的固有原理缺陷,其阻碍了SAR图像的后续分类应用。针对传统滤波方法在噪声去除及边缘保持方面的不足,提出适用于同质区域和边缘区域的自适应滤波方法对SAR图像进行滤波处理。首先描述SAR图像斑点噪声的产生机理及统计特性,其次根据图像后续分类的应用目的,对常用滤波器进行分析并将福建将乐林场RADARSAT-2图像数据分别进行LEE与增强LEE滤波、FROST与增强FROST滤波、GAMMA滤波、KUAN滤波、LOCAL SIGMA滤波处理,以有效视数、图像边缘保持指数等作为评价指标。最后将实验结果依据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增强型LEE自适应滤波综合效果最好,能在较好去除斑点噪声的同时又保持图像的边缘信息。通过系统比较分析不同的滤波方法,从理论上为SAR图像后续森林类型分类应用前滤波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森林资源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原理和方法,建立森林资源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从系统思想出发,用信息反馈理论和仿真技术,把森林资源流体化,从而获得描述森林资源动态行为的一般方法。用GWBASIC语言,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贮存、记忆、运算,实现森林资源模拟仿真实验。根据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作为仿真的初始条件,用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相结合,决策者与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建立描述系统的构造。利用“构造型”模型,来描述系统的未来行为。针对战略目标,采用一定的对策,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以获得“期望的战略成果,达到系统动态仿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3S”为基础的森林蓄积动态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系统研究的目的以“3S”为基础的森林蓄积动态监测系统 ,即利用遥感 ( RS)、地理信息系统 ( GIS)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GPS)信息 ,结合少量地面样地资料 ,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森林蓄积估测方程 ,进行蓄积预报。其主要目的是 :尽量减少地面调查的工作量 ,快速、准确进行森林总蓄积预报 ;通过少量的地面调查资料或地面临时样地资料 ,对林班或小班的蓄积进行估测 ,以提高局部地段蓄积可信度。2 系统组成及功能如图 1所示 ,整个系统包括 :RS及 GIS信息提取、变量优选、蓄积估测 3大部分。图 1 系统组成2 .1  RS及 GIS信息提取如图 …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经营区森林分层抽样最优递推线性滤波赵书田,刘振寰(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长春市130022)为了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最优控制,需要知道蓄积状态向量X(t),在森林蓄积增长过程中,往往受随机因素的干扰,其状态方程为:X(+1)。A(+1,t)X(t+B...  相似文献   

11.
在杉木直径生长方程D=Dmt/(K+t)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杉木蓄积生长方程:Y=Ymt3/(K+t)3.蓄积方程和直径方程有一个共同的参数——林木生长特征系数K,这一特征系数K为杉木蓄积生长曲线的拐点.检验表明,蓄积Y的1/3次方与直径D基本保持线性相关,方程参数Ym(蓄积生长极值)和K与立地和密度因子的相关性符合和遵循林木生长基本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优良木(Ⅰ、Ⅱ、Ⅲ级木)的成长和分化,被压木(Ⅳ、Ⅴ级木)的衰退和死亡,是思茅松林分演变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林分平均直径的变化与“内部时间(T=D)”有关系。由“内部时间(T=D)”刻划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与由“内部时间(T=D)”刻划的“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序列的相互关联关系,反映出林分结构状态的演变。在8、16、32这几个临界时刻,“立木度/蓄积度”的数值都趋近10,这是思茅松林分演变的3个周期,对应着周期性的转移概率序列。用在判断林分生长、预测林分演变过程、确定林分间伐强度等方面都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99年4月26日上午,广西“九五”林业科研课题“七坡林场湿地松经营数表的研制”在南宁通过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该项目填补了广西的空白。湿地松是广西发展较快的引进树种,但过去尚缺乏适用的森林村测表,“七坡林场湿地松经营数表的研制”项目研究编制的经营数表,正填补了这一空白,不仅是湿地松林分蓄积和立木材积计量的必备用表,也是森林调查、木材生产、林木资产评估、森林资源更新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基础用表。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二元分子材积方程样本系统偏差在l.88%以下,检验样本系统偏差除20径助外,其余径价都在2.8…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1988-1992年《森林资源统计表》资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其森林资源中的森林覆盖率、人工林蓄积、森林生长量与消耗量、林分各龄组蓄积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GM(1,1)模型精度比较理想,可以对近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林资源进行预测,通过预测,为今后合理经营、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绥宁县用材林林龄结构现状,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用材林林龄结构优化进行建模,通过计算预测在不同采伐模式下用材林蓄积保有量和出材量的变化,从而找出最优的采伐模式。结果表明:用材林最优采伐模式即轮伐期为40年,择伐周期为15年,择伐强度为30%,抚育间伐周期为15年,抚育强度为15%。在这种优化模式下,到2025年绥宁县用材林蓄积保有量将达到10 186 848 m3,出材量将达到249 006 m3,使用材林发展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6.
断面平均木法计算蓄积的误差来源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角规—断面平均木计算小班蓄积是目前森林资源清查中普遍应用的方法,但多方面的误差导致“角规测树蓄积往往偏低”的问题。本文从几方面对误差的来源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略述避免、减少误差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仅就建立简单的森林资源动态模型,并利用一个模拟的数值例题给出它的Kalman滤波,同时进行精度的对比分析。一、森林资源动态模型与基本假设在动态系统中,简单的森林资源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8.
“蓄积生长量点抽样”是利用点抽样这一先进技术,解决森林生长量调查的一种快速估计每公顷蓄积生长量的新方法,现将其原理、方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原理林分蓄积净增量Z可以理解为林分平均  相似文献   

19.
集材50拖拉机驾驶室噪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以琨  许其春 《林业科学》1991,27(4):479-483
近年来由于人机工程的发展,对作业条件的改善日益重视。本文运用“消去法”、“频谱分析法”及“相干分析法”识别出集材50拖拉机驾驶室主要噪声源,并对选用合理的降噪方法进行了分析。一、测试试验测试系统参照国家标准(GB871-83)《农业拖拉机噪声试验方法》以及国际标准ISO《农林拖拉机耳旁噪声测试方法》。测试场地的实测本底噪声低于50dB(A) (一)发动机噪声测试  相似文献   

20.
在平原林资源调查中,经常涉及到计算带林蓄积问题。蓄积由单株材积和带林株数决定,所以,一定面积内株数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它的蓄积正确与否。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人计算带林株数是以面积推算,其公式: (面积/株距×行距)即带长×带宽(m)/株距×行距(m)在此称株数算法“Ⅰ”。其实既简便又正确的带林株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