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刺芫荽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芫荽,又名大芫荽、香菜、香荽,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60厘米;基生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硬骨质和刺状齿,叶长4~20厘米、宽2~5厘米,无叶柄;花葶直立、粗壮,二歧分枝,其上有茎长叶;多数头状花序组成聚伞花序,  相似文献   

2.
刺芫荽又称洋芫荽、野芫荽、假芫荽、大叶芫荽,为伞形科刺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驱风解表的功效。据分析,每100克鲜品含胡萝卜素1.44毫克,维生素B22.33毫克,维生素C33毫克。食用部位主要是嫩茎叶,有特殊香味。主要作调料,也可做菜食或煲汤。药用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阴干均可。  相似文献   

3.
刺芫荽又称洋芫荽、野芫荽、假芫荽、大叶芫荽等。为伞形科刺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驱风解表等功能。用于治疗感冒寒咳,哮喘,胃气痛,产后出血,跌打损伤,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胸痛、麻疹内陷.气管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及蛇咬伤等症。主要用嫩茎叶部位做调料,也可做菜食或煲汤。药用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阴干均可。  相似文献   

4.
刺芫荽又称洋芫荽、野芫荽、假芫荽、大叶芫荽,为伞形科刺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驱风解表的功效.据分析,每100克鲜品含胡萝卜素1.44毫克,维生素B22.33毫克,维生素C33毫克.食用部位主要是嫩茎叶,有特殊香味.主要作调料,也可做菜食或煲汤.药用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阴干均可.  相似文献   

5.
芫荽性喜冷凉,不耐热,当气温超过30℃时便停止生长。夏秋季节利用遮阳网覆盖栽培,可获得成功。1品种选择宜选用抽薹晚、生长速度快、耐热、产量高的品种,如山东大叶、莱阳芫荽、四季香芫荽等品种。2整地与施肥2.1选择田块应选择比较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旱能浇,涝能排,通透性良  相似文献   

6.
芫荽(俗名香菜)一般秋季播种,初冬或翌年春季收获,采用这种方法,生长周期长,经济价值不高。而采用夏季栽培可缩短芫荽的生长周期,大大提高其经济价值。一、栽培地选择芫荽是喜肥性蔬菜,要选择土壤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尤以老菜园种植效果最好。考虑到芫荽畏炎热、积涝和阳光曝晒可诱发芫荽猝倒病,造成大面  相似文献   

7.
反季节芫荽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芫荽(Coriandrum sativum)又叫香菜.性喜冷凉.为全国性蔬菜。一年四季都可种植,露地栽培春秋两季较多.夏季供不应求,市场效益好。为筛选出适合贵阳地区反季节栽培、不易抽薹、不老化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芫荽品种.根据芫荽的生长特性,我们于2003年4~6月在贵阳市小河区进行反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8.
芜荽又名香菜,是人们喜食的一种调味蔬菜,食用部分为嫩叶,可生食或调汤.芫荽性喜冷凉,不耐热.夏秋季节,气温高、雨水多,芫荽栽培技术难度大,各地因栽培极少,价格极高.近几年,我县蔬菜队利用遮阳网覆盖,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可使夏秋芫荽供应提早到8月底9月初.亩产600~750千克.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民族药刺芫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芫荽又名刺芹,是一种药、蔬两用植物,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驱风解表等功效.在傣族、景颇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在食品和药品行业极具开发应用潜力.综述刺芫荽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繁殖方式、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为刺芫荽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芫荽又名香菜,性喜冷凉,但不耐寒,适生温度为13~18℃;超过25℃时生长缓慢,种子极少发芽甚至不发芽,露地生产一般都安排在春秋两季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芫荽又叫香菜、香荽、胡荽,伞形科二年生蔬菜。芫荽为古老蔬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在我国南北方栽培均较普遍。芫荽具有特殊的香味,以嫩叶片和嫩茎供食用,既可凉拌生食、又可炒食或作调料。芫荽喜冷凉气候而不耐高温,春、夏、秋皆可种植。  相似文献   

12.
刺芫荽属伞形科刺芹属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别名缅芫荽、香菜、大芫荽、假芫荽、洋芫荽等。原产于东南亚、中美洲和非洲等地。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其嫩叶中含十二碳烯醛、十四烯醛、十二醛、月桂酸等多种芳香物质,并且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驱风解表的功能,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保健型功能野生蔬菜。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引进芫荽种质资源遗传情况,选用23条引物对96份芫荽资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与性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供试群体的Simpson指数为0.098~0.505,Shannon指数为0.085~0.301,种质特异指数为69.964~208.694。53个RAPD标记中有17个标记与15个性状相关联。与抽薹天数(DSE)、始花期(DSF)、终花期(DEF)、收获天数(DH)、最长基生叶长(LLBL)、花期(FR)、茎中花青素(ANST)、株高(PH)、基生叶数(NBL)、植株有叶状态(LP)、基生叶生长习性(HBL)、分枝数(NB)、果实形状(SF)、千粒重(W1000F)和果实裂果趋势(TSF)关联的多态性位点分别有1、2、2、2、2、3、2、2、2、2、4、2、6、2和2个。其中,4个位点同时与两个或2个以上性状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对刺芫荽中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刺芫荽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对超声波提取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适宜水平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总黄酮超声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刺芫荽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5(g/mL)、水浴温度80℃、超声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1.385%。并通过测定总黄酮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大豆油和玉米油的抗油脂过氧化活性,评价了其体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刺芫荽总黄酮对·OH和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油脂过氧化活性。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的刺芫荽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到的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普通芫荽品种喜冷凉气候,耐寒而不耐热,适于春秋两季栽培,而科丰油叶王芫荽具有独特的耐热性。本品种由澳州引进,经长春科丰蔬菜研究所几年提纯改良杂交一代油叶芫荽,适应性广,叶大厚,油绿光亮、香味浓、纤维少、脆嫩,比一般芫荽叶大一倍左右,叶柄粗壮,商品性极佳,深受农民朋友及消费者欢迎,比一般品种生长快,同期种植提前10天上市,株型大,产量高,露地出苗后45天左右上市,  相似文献   

16.
刺芫荽又称洋芫荽、野芫荽、假芫荽、大叶芫荽等.为伞形科刺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刺芫荽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驱风解表的功能.用于感冒寒咳,哮喘,胃气痛,产后出血,跌打损伤,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胸痛、麻诊内陷,气管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及蛇咬伤等症.据分析,每100克鲜品中含胡萝卜素1.44毫克,维生素B20.33毫克,维生素C33毫克.食用部位主要是嫩茎叶,有特殊香味,主要作调料,也可做菜食或煲汤.药用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阴干均可.  相似文献   

17.
刺芫荽又称洋芫荽、野芫荽、假芫荽、大叶芫荽等.为伞形科刺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刺芫荽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驱风解表的功能.用于感冒寒咳,哮喘,胃气痛,产后出血,跌打损伤,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胸痛、麻诊内陷,气管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及蛇咬伤等症.据分析,每100克鲜品中含胡萝卜素1.44毫克,维生素B20.33毫克,维生素C33毫克.食用部位主要是嫩茎叶,有特殊香味,主要作调料,也可做菜食或煲汤.药用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阴干均可.  相似文献   

18.
牛粪蚯蚓堆肥对芫荽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牛粪蚯蚓堆肥对芫荽生长、营养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蚯蚓堆肥可以显著促进芫荽的生长。随着蚯蚓堆肥比例的增加,芫荽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抗氧化物质类黄酮、总酚和维生素C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同时表征抗氧化能力的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相比,75%蚯蚓堆肥处理的芫荽各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完全用蚯蚓堆肥栽培的芫荽各项指标比75%蚯蚓堆肥有所下降,但仍然比对照高。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蚯蚓粪的比例对提高芫荽的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新泉 《农村科技》2006,(10):34-34
芫荽是喜冷凉的蔬菜,春、夏、秋均可种植,制种生产多为春、秋种植,且以秋种品种质量好,产量高。一、选地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适中或中上等、土层适中、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较丰富、无重茬或迎茬种植、杂草少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芫荽是虫媒异花授粉植物,品种间容易天然杂交,因此周边2000米以上应无其它采种芫荽种植,以确保品种纯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波法提取刺芫荽中的挥发油,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讨了微波法提取刺芫荽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微波功率252 W、微波时间60 s、浸泡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达到了0.614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