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课前预习、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及期末考核等方面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概述,探索一种有机结合上述主要模块的综合考核模式,以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探讨农林院校"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大学物理实验"成绩,为相关教学研究人员选择物理实验考核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针对高等农林院校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目标学科化、教学内容理论化、教学方法简单化、教学评价形式化等问题,提出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包括改革教学目标,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改革教学内容,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改革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式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团体辅导,促进网络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改革教学评价,实行理论知识考核与实际应用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积累了经验,对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急需具有良好数理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大学物理"课程对奠定学生的数理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目前农林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时少、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后续专业课程脱节等问题,在明确农林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增""减",优化教学内容;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第四,将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学物理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特色,针对物理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首先,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改革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开展科学探索与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索与创新的思路。其次,要改革课程平时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小组科研汇报的考核方式,促进科研小组的群体协作;通过实施科研论文撰写及文献组织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最后,要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创建新的课程期末考核方式,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近年来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紧随课程体系改革的又一改革重点。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引入研讨课,并开展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将促使农林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同时也有利于改变单一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实现大学物理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与农科专业的学习存在严重脱节,导致农科大学物理教学无法突破质量"瓶颈"。为此,对农科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索,初步构建了农科大学物理"4443"教学新模式。其具体内容包括:调整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内容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有机结合、教学案例新颖性与专业针对性有机结合、教学方法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课程考核理论知识与综合能力考核有机结合的"四个结合";采取教学任务目标约定、教学团队集体授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学研究协同攻关等"四项措施",保障教学团队的建设;推进课堂教学形式由灌输式转变为研究式、由学生单纯接受知识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考核方式由单纯的期末笔试转变为以课堂讨论、论文写作等平时考核为主,课程实验由验证性的简单操作转变为设计性自主实验等"四项改革",改进教学方法。"4443"教学新模式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农科大学物理教学中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不一致、计划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学生学习兴趣与课程教学内容不符的"三大矛盾";并取得了"四大收获",即教学理念得到升华,课程教学目标得到科学定位,课程建设取得较大成效,系列教材的建设日臻完善,教学团队建设得到加强,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都面临很多问题和存在一些争议。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专业词汇积累量少;二是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高等农林院校双语教学改革首先应重视教学设计,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其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保障水平。基于此,福建农林大学海外学院在"生态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针对生态学学科的特点,以完善教学设计和加强教学保障为出发点,合理选择教材,重视案例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防护林工程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面广、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国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能力,针对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无统一教材、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整合、更新、优化,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其次,采取研讨式、引导式及案例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最后,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和比例,增加对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的考核,将考核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推动了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专业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基础专业,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从而折射出许多急待改革的问题。为此,基于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问卷调查以及与该专业本科生的座谈交流和对部分高等农林院校的实地调研,并结合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相关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高等农林院校应通过明确有别于其他科类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分类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精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尝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实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农林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考虑如何结合学生的专业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兴趣,这是农林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实践着重于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将素质培养的目标具体化,是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并就“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列举了8种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新林科建设背景下,“动物学”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分析动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对动物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物学实践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节;动物学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不够紧密;动物学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等。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在动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包括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动物学思维;改变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改革动物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动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农林气象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拓展性,单凭传统的课堂讲授完成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农林气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气象学实验、教学实习与教材内容各自独立,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教学-科研平台的课程改革措施,阐述了该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过程及应用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科研平台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编的“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物理课程学生问卷”,以华中农业大学所有修习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生为总样本,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实施问卷调查。简单统计分析表明:学生对教师比较认可,认为教师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评价科学合理;但是,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不是很认可,认为教学资源有待丰富、学习效果有待提高。差异性分析表明:在教师教学、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学习心得4个维度上,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和省份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备课、教学经验以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本科专业的相关性。基于调查提出了建议,包括学校应加强大学物理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教师应认真备课与教学,重视积累教学经验。调查研究结果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与管理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平台+模块”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平台+模块”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由公共实验平台,力、热学实验模块,电学实验模块,光学实验模块,近代选做实验模块组成。该实验课程新体系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分层次课程体系出现的新问题,也体现了农林院校非物理专业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农业与食品科学、机械与材料等5大专业类新生的教学实践证明,“平台+模块”实验课程新体系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满足了各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构建“双主教学模式” 推进农林院校双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教学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该文探讨了农林院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试图通过构建“双主教学模式”,以期对双语教学实践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林院校大学物理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将国内现行的物理教材的编写特点和《费恩曼物理学讲义》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等国外教材讲解生动、通俗易懂,注重从物理学本质上对基本概念进行阐述的特点,并以“光的偏振性”一节为例,利用国内教材和《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试验.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提出了大学物理教学应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基础实施教学活动,同时要注重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农林高职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其覆盖面宽,应用面广,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农林高职院校一般都应重视该课程的教学。但由于在化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性和系统性,理论内容占有很大篇幅,实验技能方面安排较少,联系农林专业的实际也不够,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其教学效果与农林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有一定差距。该文针对农林高职院校化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开放课程建设是农林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将引导和推动农林教育的重塑,有利于促进农林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高等农林院校以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开放课程建设存在通识教育缺位且对农林教育的适应性不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交融和渗透不够、开放课程没有很好地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等问题。为此,高等农林院校在建设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开放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等重要的开放课程、国际化教育与本土化教育紧密结合的开放课程、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融通的开放课程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不仅明确了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而且丰富了高等农林院校的课程资源,加强了开放课程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地方农林院校“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生态学是介于生态学和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学科。"景观生态学"课程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林学、风景园林、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城乡规划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地理学、旅游管理、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相关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目前"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定位不明晰、实践教学缺乏、考核方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改革措施:首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学科的特点与发展历程;其次要实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第三,实行多样化的教学;第四,改革考核方式。通过改革,提高了"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科技写作”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技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然而,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材和课程内容与林学专业不契合、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结合高等农林院校的林学专业特点,从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进,考核方式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林学专业本科生“科技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研实践运用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都有了很大提升,有效提高了“科技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