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鸽乳(pigeon milk, PM)是鸽子的嗉囊中产生的一种凝乳状的营养物质,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组成,这种高能量高蛋白的营养物质是雏鸽唯一的营养来源。鸽乳的哺喂是由雌雄亲鸽共同完成的,在繁育期间,雌雄双亲的嗉囊受催乳素的调控,使得嗉囊的黏膜层发生细胞增生、变性,并从细胞壁上脱落,最终汇集形成浓稠状的鸽乳。文章综述了鸽乳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在催乳素的调控作用下鸽乳中相关营养物质的合成与调节变化,以期为提高种鸽的泌乳能力及进行人工鸽乳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止鸽子早配和做好种鸽配对,在鸽子发情前应进行雌雄鉴别,雌雄鸽分开饲养。同样,识别鸽子的龄期,对适时配对繁殖和选育良种均具有重大意义。1鸽的雌雄鉴别1.1鸽蛋的胚胎鉴别法对孵化第5天的受精蛋进行照蛋,可以看清胚胎周围的血管分布情况。胚胎两侧的血管呈对称蜘蛛网状时,多为雄鸽胚胎;反之,胚胎两侧的血管呈不对称的网状,一边长且多,一边短且稀少的多为雌鸽胚胎。该方法鉴别准确率达80%。1.2乳鸽的雌雄鉴别法1.2.1肛门鉴别法在乳鸽孵出的第4天,将其肛门稍为扳开,可见如图1所示的形状。由侧面看去,雄鸽肛门上缘覆盖下缘,稍微突出;雌…  相似文献   

3.
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日龄乳鸽嗉囊中鸽乳外观品质、能量蛋白质浓度、消化酶活性、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生长因子浓度,分析这些指标在乳鸽不同日龄的动态变化,旨在为系统了解乳鸽营养与生理需求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择0、7、14、21、28日龄健康白羽王鸽乳鸽各12只,待亲鸽哺喂后屠宰,取出其嗉囊全部内容物。一部分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取上清,用于消化酶活、免疫球蛋白及生长因子的测定;另一部分制成风干样用于常规营养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0日龄鸽乳外观呈乳白色油性奶酪样,7日龄鸽乳为奶酪样鸽乳和饲料的混合物,14日龄之后逐渐过渡为软化的饲料。日龄对鸽乳的能值和蛋白质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0日龄鸽乳的能值和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后期鸽乳(P<0.05),7日龄后,鸽乳能值和蛋白质浓度趋于平缓。不同时期鸽乳的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且均随日龄增加呈一次线性上升(P<0.05)。不同时期鸽乳的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和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均先下降后上升,与日龄呈二次曲线关系(P<0.05)。不同时期鸽乳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差异显著(P<0.05),且均先下降后上升,与日龄呈二次曲线关系(P<0.05)。0~7日龄鸽乳以亲鸽嗉囊黏膜上皮细胞的脱落物与细胞碎片为主,能量、蛋白质、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均处于最高水平;8~14日龄鸽乳能量和蛋白质浓度趋于平缓,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降至最低;15~28日龄鸽乳营养水平与亲鸽饲粮相似,且乳鸽消化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肉鸽的雌雄鉴别在生产中很有实用价值.笔者根据实践和观察.总结出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1.维鸽雌雄鉴别。雏鸽出壳后4-,5天时可观察其肛门形态来鉴别雌雄.维鸽的肛门上端稍凸出.肛门口问下.雌鸽的肛门口下端凸出.肛门口问上。在体型特征上.雄鸽头颈粗壮.鼻瘤大.胸骨较长.末端较尖.4R主翼较长.尾脂腺不开叉;雌鸽头颈细长.鼻瘤小.胸骨较短.末端较圆.4M主翼末端也较圆。另外.在同一窝中.争先受到哺喂的.身驱较大、生长稍快的多为雄鸽.反之为雌鸽。雏鸽出壳后1()天左右用手捉时.反应敏捷、羽毛竖起、姿态较凶.同…  相似文献   

5.
对乳鸽雌雄的识别,可掌握四条:一是在同窝乳鸽中,生长快、身体粗大的多为雄鸽;二是在亲鸽哺喂时,争先受喂的是雄鸽;三是在出壳4~5日龄时,从侧面看肛门,肛门下缘短,上缘覆盖下缘的为雄鸽,肛门上缘短,下缘覆盖上缘的是雌鸽;从正面看,雄鸽肛门两端向下弯,雌鸽肛门两端向上弯。但到5日龄以后,就无法用肛门识别;四是在10日龄时,把手指伸到乳鸽的面前,反应敏感、羽毛竖起,并以嘴啄手指者为雄鸽。对成鸽雌雄的识别,可从鼻瘤、抱蛋、形态、发情四方面进行区别:一是鼻瘤,同龄一对成鸽,雄鸽鼻瘤大而阔,雌鸽鼻瘤小而窄;二是抱蛋,下午17时至次日上午9时…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公母配对和双母配对模式下雌鸽繁殖期生殖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分别选择6对繁殖周期规律的美国白羽王鸽肉种鸽和蛋种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双母配对中的雌鸽产蛋当天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处于高峰期,并于产蛋后的第15天重新升高并到达峰值;雌二醇(E2)水平于产蛋后第15天升至峰值,随后降低,并于第35天显著升高;孕酮(P)水平于产蛋后第15天达到峰值,随后显著降低,并于第30~35天持续升高;血清中催乳素(PRL)水平较为平稳,试验全期无显著性变化。公母配对中的雌鸽血清中FSH和LH水平分别于第35和30天显著上升,E2和P水平分别于产蛋后第30和25天显著升高,PRL水平则于产蛋后第20天达到最大值。综上结果,雌鸽血清中FSH、LH、E2和P在繁殖期的变化规律均符合公母配对和双母配对方式下雌鸽的生产周期,研究结果为今后肉鸽和蛋鸽繁殖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生物学特性 鸽必须雌雄成对,才能交配繁殖后代。6个月龄左右的鸽子处在发情时期,这时应选择1雌1雄安置于笼内,一旦配对后,2~3天就会融洽相处,且“爱情”专一。只有一方飞失或死亡,或人为拆散重新配对时,另一方才另找配偶。在鸽选定巢区后,雌鸽便留在巢内,雄鸽在雌鸽产蛋的前几天,就到处寻找草茎、细树枝和脱落的羽毛等筑巢所需的材料,供雌鸽编织巢窝。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白羽王鸽双雌配对的最佳效应时间及双雌配对下母鸽状态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白羽王鸽216只(种公鸽72只,种母鸽14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配对2、3、4、5个月后,双雌配对鸽与对应的公母配对鸽的母鸽进行置换),每组9对双雌配对种鸽、18对公母配对种鸽。试验记录不同配对周期下双雌配对鸽的产蛋间隔,达到配对周期后双雌拆对再公母配对的产蛋间隔,公母配对下种鸽产蛋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乳鸽0、7、14、21日龄体重。结果表明:配对周期对双雌配对种鸽的产蛋间隔无显著影响(P0.05),双雌配对4个月后产蛋间隔开始变长;双雌配对2个月后的种鸽进行拆对再公母配对后的产蛋间隔较之前有所缩短;随着配对周期的延长,母鸽进行再配对后其受精率、孵化率在4个月后明显降低;不同配对周期对乳鸽体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双雌配对最佳配对周期为4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试验旨在研究1~28日龄乳鸽嗉囊中鸽乳粗蛋白质和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36对种鸽,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于乳鸽1、3、5、7、14、28日龄采集鸽乳,每个时间点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乳鸽,在种鸽哺喂后通过挤压嗉囊的方式采集乳鸽嗉囊内鸽乳。分别在乳鸽1、7、14、21、28日龄时称重,并记录种鸽每周的采食量。【结果】 乳鸽体重随日龄增加呈显著的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在1~21日龄乳鸽体重随日龄增加而增加(P<0.05),之后维持稳定。种鸽颗粒料和原粮以及总采食量随日龄增加呈显著的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原粮和颗粒料采食量以及总采食量均于7日龄后显著增加(P<0.05),并在15~28日龄维持稳定。不同日龄鸽乳的粗蛋白质和矿物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质含量随日龄增加呈显著的线性和二次减少(P<0.05),1~5日龄粗蛋白质含量维持稳定,在7日龄显著降低(P<0.05),在14~28日龄维持稳定。钙含量随日龄增加呈显著的线性增加(P<0.05),磷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减少(P<0.05),钙磷比呈显著的线性升高(P<0.05)。铜、锰、锌含量均随日龄增加呈显著的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铁含量随日龄增加呈显著的二次增加(P<0.05),铜、铁、锰、锌含量均在1~3日龄维持稳定,铜含量在5日龄显著增加(P<0.05),之后维持稳定,于14日龄显著增加(P<0.05),随后于28日龄显著降低(P<0.05)。铁、锌和锰含量均于5日龄显著增加(P<0.05),在5~28日龄维持稳定;硒含量随日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乳鸽在21日龄前生长速度快,21~28日龄乳鸽体重维持稳定,种鸽颗粒料和原粮采食量以及总采食量均随乳鸽日龄增加而增加。鸽乳中粗蛋白质和磷含量均随日龄增加而减少,而钙、铜、铁、锰、锌含量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选择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37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分别施以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础日粮、自然哺乳处理,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剂量均为17.86μg/d。试验自断奶之日起,试验期14d。试验结果表明,第1周EGF组和IGF-Ⅰ组日增重均低于其他两组第2周EGF组日增重高于其他3组,IGF-Ⅰ组低于其他3组;整个试验期EGF组日增重高于基础日粮组,低于自然哺乳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1周自然哺乳组的料重比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第2周EGF组的料重比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整个试验期EGF组和自然哺乳组的料重比接近,优于其他两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1 乳鸽的饲养管理从鸽蛋中孵出到离巢出售或育种前的雏鸽称为乳鸽。这段时间的雏鸽是完全依靠亲鸽所吐出的鸽乳和半消化饲料喂养长大的 ,是种鸽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也是商品肉鸽的生产阶段。 3日龄内雏鸽由亲鸽喂给较稀的鸽乳 ,4~ 7日龄雏鸽由亲鸽喂给较稠的鸽乳。第 1周要喂亲鸽一些粟、糙米类饲料。第 2周由亲鸽吐喂鸽乳和饲料的混合物 ;第 3周由亲鸽吐喂嗉囊内浸润发软的全料粒。第 2周开始 ,要给亲鸽喂一些豆类饲料并加少量玉米 ,逐渐转为全价料。 5日龄以后的乳鸽应每天填喂 1次保健砂 ,喂量为 0 4g ,10日龄后喂量为 0 5g。如果…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1日~7月18日,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1对笼养灰鹤繁殖期行为进行观察,研究表明:笼养条件下,灰鹤静立(雄31.08%,雌35.81%)、理羽(雄19.81%,雌12.45%)、采食(雄13.23%,雌15.09%)行为比例较高,而繁殖行为占总行为时间比例雄鹤为2.49%、雌鹤为10.30%。灰鹤各行为日节律不明显;静立、理羽、休息和繁殖行为的发生受天气状况影响显著,尤其是静立和理羽差异极显著。灰鹤雌雄行为差异性在中期较显著,就整个繁殖期看,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行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剂量的IGF-1和EGF对辽宁绒山羊毛囊体外生长及毛囊形态的影响,采用显微分离法分离绒山羊初级毛囊,分别测定不同浓度IGF-1(0.1、1、10和100 ng/mL)、不同浓度EGF(0.2、2、20和100 ng/mL)、联合添加IGF-1和EGF(分别添加10 ng/mL和20 ng/mL)对毛囊生长和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GF-1和EGF对毛囊体外生长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作用大小与剂量有关,最适宜浓度IGF-1为10 ng/mL;EGF为20 ng/mL.IGF-1(10ng/mL)和EGF(20 ng/mL)联合添加对毛囊生长促进作用优于单独添加.IGF-1刺激毛乳头和毛母质细胞分裂增殖;EGF促进毛囊外根鞘细胞分化;联合添加刺激毛球部增大.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其受体(IGF-2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种单链多肽,其结构与前胰岛素相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牦牛不同繁殖期乳腺组织内的含量及变化规律关系,试验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繁殖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GF和EGFR的含量,并使用SPSS 2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牦牛泌乳早期乳腺组织内EGF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繁殖期(P0.05);泌乳中期EGF的含量高于退化期,差异显著(P0.05);青春期与退化期、泌乳中期与妊娠期比较,EGF的含量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EGFR在泌乳早期乳腺组织内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繁殖期,差异显著(P0.05);泌乳中期EGFR的含量高于退化期,差异显著(P0.05);青春期与退化期、泌乳中期与妊娠期比较,EGFR的含量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不同繁殖期牦牛乳腺组织内EGF与EGFR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不同繁殖期牦牛乳腺组织中EGF和EGFR的含量存在差异,且整体均表现出低-高-低的含量变化趋势,说明EGF和EGFR在介导乳腺发育、调控泌乳机制等方面可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凋亡过程,进而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本试验研究了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各种浓度的EGF(10,20,30,50,100 ng/mL)均可以提高水牛卵母细胞的成熟率,降低卵母细胞的凋亡率,其中50 ng/mL EGF有显著影响(P<0.05);(2)添加各种浓度的IGF-1(10,30,50,100 ng/mL)均能提高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降低卵母细胞的凋亡率,以30 ng/mL效果明显(P<0.05);(3)添加20 ng/mL EGF+30ng/mL IGF-1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和凋亡率分别高于和低于单独添加IGF-1和EGF组。  相似文献   

17.
1生物学特征 鸽必需雌雄成对,才能交配滋生后代。6月龄左右的鸽子处在发情时期,雄鸽在雌鸽产蛋的前几天,就到处寻找草茎、细树枝和脱落的羽毛等筑巢所需的材料,供雌鸽编织巢窝。雏鸽在育雏期食量大,靠亲鸽哺喂,体重稳固上升,羽毛每天增大,10日龄以后能够慢步行走,约25日龄开始学啄食,30日龄能够离亲独立生活,离亲后体重逐渐降落,约在50日龄以后减轻的体重才逐渐回升。鸽有嗜盐的习惯,所以养鸽应常在保健砂中加入3%~5%的食盐。鸽子有合群的特征,记忆力和警戒性很强,有防卫本能。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温岭市鸽业有限公司养鸽场是一个初具规模的肉鸽繁育场 ,现存栏种肉鸽 115 0对。为增加种鸽年繁殖乳鸽的数量 ,研制了仿真鸽蛋代替种鸽蛋使亲鸽保持自然孵化和“出雏” (人工孵化的出雏鸽替换出仿真蛋 )后产生嗉囊乳的生理习性 ,取其真蛋进行人工孵化取得成功 ,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一定规模的配对种鸽群 ;制作、备好仿真鸽蛋 ;人工孵化器 (电孵箱 )。1 2 试验鸽 :选同等饲养条件下处于同 1~ 2d内产蛋的种鸽 12 0对 ,取60对在每对产完 2只蛋后 1h内及时替换入仿真蛋取出真蛋 ;…  相似文献   

19.
雏鸡嗉囊阻塞病(实嗉病)是雏鸡的一种疾病,发病率有时可达10%左右。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喂方法不当,过饱,或突然更换饲料,嗉囊胀满,导致蠕动障碍,使大量饲料阻塞于嗉囊内。临诊可见嗉囊外观胀满,触诊硬固。病雏精神萎顿,缩颈垂翅,不吃不饮。病程持久,膨大的嗉囊压迫气管及附近血管,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如不及时救治,可于短期内死亡。对于本病的治疗,以往常用冲洗法或手术法,由于操作繁琐,疗效有限,不便于推广。河南省密县农牧局屈永喜、张远治、梁国钦、袁合章、赵进才和黄金陵等人于1981年至1984年用中成药“消积散”[该药原系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生长轴基因与羔羊十二指肠生长发育的关系。分别于0、7、14、30、60和90日龄随机选取健康的中国美利奴绵羊(新疆军垦型)肉用品系雌、雄各3只,测定体质量后屠宰,迅速采集其脑垂体、肝脏和十二指肠等组织样品,并测量十二指肠长度。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测定脑垂体中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肝脏和十二指肠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了性别间比较。结果表明,羔羊肝脏中GHR基因和十二指肠中GHR、IGF-1基因表达mRNA丰度的变化模式与垂体中GH和GHRHR基因表达mRNA丰度的变化发育模式相似,呈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有一定的时差性;十二指肠的日增长发育性变化模式与肝脏中IGF-1基因表达的变化模式相似。结果提示,十二指肠的发育性变化主要受到肝脏中产生的IGF-1内分泌作用的调控,同时也可能受到脑垂体中GH内分泌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