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 貉下颌骨骨折,较少见,本人所见5例,都是由于仔貉管理不善,跑到其它母貉或公貉笼前,被其咬伤所致。以一侧下颌骨骨折者多见,占4/5,双侧骨折仅占1/5。采用铜丝固定治疗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养貉业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通过养貉走致富之路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貉在科学饲养管理条件下繁殖率是很高的,胎平均产仔8±2.13只。然而由于一些饲养户,缺少科学养貉技术与经验,造成仔貉的死亡率很高,这就大大降低了养貉的经济效益,直接挫伤了部分群众从事养殖业的积极性。要想提高养貉的经济效益,需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养貉有两种方法,圈养和笼养;饲养管理不善,均可造成骨折,笼养骨折多于圈养。1985~1986年,笔者收治17例,均痊愈。 17例中有乌苏里貉15例、太泰貉2例。骨折原因:咬伤5例、打伤1例、掰伤6例,另5例原因不明。1例双肢骨折,5例粉碎型,3例开放型,9例闭合型。骨折易发生部位是前肢第3、4掌骨和后肢第3、4蹠骨,其次是前肢桡骨和后肢胫骨,其它部位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 1 发病情况河北省遵化市汤泉乡元果庄村耿某饲养乌苏里种貉134只。耿某对全群种貉进行附红细胞体病预防注射,每只种貉肌肉注射2毫升血虫灭(主要成分: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同时由饲喂冬毛生长期料改喂准备配种期料。注射后当晚喂料时,全群即发现剩食。次日开始有14只种貉先后发病。病貉呕吐鲜血或咖啡色血液,排干硬黑色粪便。发病种貉中,两年以上种貉发病5只,死亡1只;当年新选留种貉发病9只,死亡3只。从发病及死亡情况分析来看,当年新选留种貉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两年以上种貉。2 临床症状全群种貉突然厌食,病貉表现腹痛、磨牙、不安。病貉呕吐鲜血或咖啡色血液,体表皮肤及可视粘膜苍白,排黑色干燥或弹  相似文献   

5.
<正> 笼养貉因注射,检查,配种,驯化等需经常捕捉。如驯化不当,极易咬伤人。用工具捕捉即方便、又快,可避免咬伤人。目前养貉者多使用捕貉网、捕貉套等。但在实际应用时都有弊病,网使用很不方便,捕捉时被貉咬住或爪蹬住,长时捉不住,易造成掠恐或流产等。捕貉套虽然使用较为方便,但捕成貉,尤其是肥胖貉时,套住颈部硬拉,经常致貉鼻出  相似文献   

6.
刘峰  李改惠 《北方牧业》2007,(17):24-24
<正>1病因本病为母貉乳腺的炎症。主要由于仔貉咬伤或其他外伤引起感染,或母貉乳汁过多滞留而引起另外,某些传染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也可引发乳房炎。  相似文献   

7.
梅河口市畜牧兽医总站季忠礼同志1989年共调查了16个养貉户和2个养貉场,母貉204只,经产母貉空怀46只,初产母貉空怀81只,空怀率62.25%,且初产母貉空怀率显著高于经产母貉。究其原因有:(1)选种、饲养不当:种公貉由于选种者缺乏经验和知识,选择了单侧乃至双侧隐睾貉,其所产精子活力不强,甚至是死精;种公貉伤残、体型过小或过肥过大致使配种困难。母貉由于饲养过肥,或饲料单一,使母貉不能正常发育,发情期紊  相似文献   

8.
<正> 一、貉的饲养形式及笼圈(一)饲养形式我国现行的饲养形式,大体上可分为笼箱饲养、圈舍饲养和笼圈混合饲养三种。笼箱饲养比较方便,但造价较高,适于大型饲养场和饲养种貉用。圈舍饲养造价较低,皮貉饲养密度大,种貉的饲养密度不如笼箱,观察和管理不太方便,适于养貉户和饲养皮貉用,半地下圈舍由于类似野生环境,饲养初引进的野貉更为适合。笼圈混合饲养,就是用笼箱和取皮后闲置的圈舍饲养种貉(每个圈舍仅养一对种貉或一只母貉),产仔分窝后再用圈舍以较高的密度(每只0.5—1平方米)饲养幼貉或皮貉,这样可以综合前两种饲养方法的优点,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家庭养貉热潮正在兴起,由于目前种貉数量较少,有的貉场或养貉专业户在发展养貉业时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出现“见母就留”的现象,甚至把一些不够种用标准的母貉当种貉出售,致使劣种流传,毛皮质量下降,国家和个人都蒙受损失。因此,在选购种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正> 母貉叼仔是产仔哺乳期造成仔貉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在母貉的分娩产仔期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会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约有40%的母貉在产仔哺乳期出现叼仔的现象。笔者结合自身养殖经验,汇集如下几点,供养殖户参考:1 发病原因母貉叼仔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1.1 饲料中缺少某种营养成分特别是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常导致母貉叼仔、食仔的恶癖,这种情况多发于初产母貉。1.2 母貉带仔过多或过少由于母貉带仔过多,而母乳又严重不足,当仔貉吃奶时,母貉有痛感而导致母貉咬伤或食掉仔貉,相反当母貉带仔过少,母乳过剩,造成胀奶,也会使母貉疼痛难忍而引起叼仔。  相似文献   

11.
僵貉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僵貉,是指仔貉从分窝断乳后至育成期不能育成商品貉。其特点是生长缓慢、个体小、瘦骨嶙峋、被毛蓬乱,到育成期体重只能达2.5 ̄3.5千克,到出栏时只能取残次皮,商品价值极低。1形成原因饲料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全价,是形成僵貉的主要原因。饲养者图节省,只喂玉米面或搭配极少其他饲料,由于饲料严重缺乏营养,不能满足貉生长的需要,造成貉发育停滞,形成僵貉。母貉奶水不足是造成僵貉另一主要原因。究其原因,一是遗传因素,先天奶水不足;二是饲喂母貉的饲料质量差,使母貉不能产生足够的奶水;三是母貉在哺乳期生病,奶水不足。由于母貉奶水不足,仔貉…  相似文献   

12.
<正>母貉不发情怎么办?对于发情晚或不发情的母貉可以进行人工催情,办法如下:1.公母貉相邻饲养。由于公貉对母貉是一种性刺激,可以导致母貉卵巢上卵泡生长发育成熟,表现发情,接受配种。2.用促性腺激素催情,即对未发情母貉连续2日,每日2次(上午、下午)肌注FSH(促卵泡素)30克~50克;发情配种时,一次注射LH(促黄体素)25毫升~30毫升或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毫升~150毫升。或者用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00毫升肌肉注射,连用2次。每只母貉肌注三合激素2毫升也可。  相似文献   

13.
<正> 貉妊娠的早期确定,对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正常产仔起着关键作用。有的貉发情表现不明显,虽然已受孕但没见到,尤其是初驯养的野生貉。有的养貉者将已妊娠的母貉,任意捕捉,多次放对试配,注射催情激素,致母貉流产或吸收。所以应综合判定,及早确诊是否妊娠,  相似文献   

14.
<正> 养貉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大量的优质毛皮,为支援出口换取外汇提供更多的货源.目前,一些养貉场、户不注重培育优良品种和提高貉皮质量,盲目地扩大种貉群;追求繁殖数量.同时又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正确的取皮技术,致使生产貉皮品质低劣或呈现不同的伤残缺陷,大大降低了貉皮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各地一些新畜产品检验人员缺乏经验,尚不能熟练地掌握貉皮品质检验的方法和  相似文献   

15.
1发生原因及流行特点幼貉缺硒多发生在5 9月份,2~4月龄的断乳幼貉在夏季多雨、高温或营养不良时发病率较高。发生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粗放、饲料单一和长期不补硒,而使幼貉患缺硒症;另外,母貉的饲料单一,长期缺乏青绿饲料或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母乳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也会引起仔貉发生该病。2临床症状急性病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发病。病貉食欲废绝,精神不振,卧地不起,全身痉挛,呼吸迫促,心跳加快,体温多无明显变化。病貉后期从口、鼻流出泡沫样黏液,经10~20分钟死亡。慢性病例:幼貉在发病初期体温正常或略低,精神沉郁,食欲…  相似文献   

16.
<正> 畜禽毛虱病屡见不鲜,但毛皮貉的毛虱至今尚未见详细报道.1986年11月份,本校貉场发生该病,现将诊疗经过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1986年7月,我校由黑龙江省饶河县购入20对乌苏里貉(其中有两只是从山上新捕捉的野生母貉),与貉场原有的25只种貉合群饲养.到11月份时,发现有的貉痒感强烈,常在笼网上擦痒,或呈犬坐姿势用后爪抓挠颈部和肩胛部位,有时损伤皮肉或造成毛绒脱落.病情发展较快.11月8日仅发现2只种貉有掉毛现象,由于未买到理想药物,延误了治疗,到15日就发现有10只种貉掉毛,掉毛部位的面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城乡养貉发展迅速,每年春季是貉配种与产仔的黄金季节,但人工养貉因患怪癖症或突然被惊吓而受刺激,造成产后叼食仔貉,或因母貉产后患乳腺炎或缺奶拒绝为仔貉哺乳,导致整窝仔貉死亡,给养貉场与养貉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母貉产后叼食仔貉或拒哺,使貉多产仔保成活,经对养貉户进行调查,并结合试验与实践,现提出几项提高仔貉成活率的措施:1.叼入法:把代养的仔貉放在产期相近的另一产仔母貉的小室门日,仔貉因受寒冷刺激而发出叫声,母貉听到仔貉叫声,就会出来,把仔貉叼进小室,放在自己的仔貉堆里为其哺乳.  相似文献   

18.
<正> 貉是珍贵的毛皮动物。由于经济价值高,易于人工繁殖,所以养貉已成为现代毛皮业中的新兴和有前途的养殖业。近年来我国城乡养貉生产迅速发展,每年春季是貉子配种与产仔的黄金季节,但人工养貉患怪癖症或突然被惊吓等因素刺激,造成产后叼食仔貂,也有因母貂产后患乳房炎或缺奶拒绝仔貉哺乳,导致整窝的仔貉死亡,给养貂场与养貉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影响着养貉业的发展。为了避免貉产后叼食仔貉,使貉多产仔保成活,多年来,对我市城乡一大  相似文献   

19.
<正>1合理选留种貉貉的性成熟时间一般为8~10个月,选留种貉最好是5月底前出生的。母貉应选产仔多,哺乳力强,性情温顺,个体较大,身体各部分协调,毛色纯正。经过育成期、冬毛生长期等不同阶段的选育,到9月底基本可以确定所留的种貉。一般公母比为1∶3或1∶4。在种貉群年龄结构上2~4岁的母貉应约占60%,5岁以上特别优秀的约占10%,当年出生的约占30%。  相似文献   

20.
1发病情况河北省遵化市汤泉乡元果庄村耿某饲养乌苏里种貉134只。2004年12月17日,耿某对全群种貉进行附红细胞体病预防注射,每只种貉肌肉注射2mL血虫灭(主要成分: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同时由饲喂冬毛生长期料改喂准备配种期料。当晚喂料时,全群即发现剩食。次日开始有14只种貉先后发病。病貉呕吐鲜血或咖啡色血液,排干硬黑色粪便。发病种貉中,两年以上种貉发病5只,死亡1只;当年新选留种貉发病9只,死亡3只。从发病及死亡情况分析来看,当年新选留种貉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两年以上种貉。2临床症状全群种貉突然厌食,病貉表现腹痛、磨牙、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