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榉树苗木质量分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京、镇江、常州和无锡等江苏榉树主要分布地,选取榉树1年生播种苗苗圃12个,对1080株榉树苗木的地径和苗高调查,进行了小样方随机抽样;通过对70株苗木的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数以及全株干重进行相关分析后,确定地径和苗高作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分别用标准差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榉树苗木质量的分级标准进行丁探讨比较。结合苗木生产实际,得出1年生榉树播种苗的3级分级标准是Ⅰ级苗:地径≥1.0cm,苗高≥110.0cm;Ⅱ级苗:1.0cm〉地径Ⅰ〉0.60cm,110.0cm〉苗高≥85.0cm;Ⅲ级苗:地径〈0.60cm,苗高〈85.0cm。  相似文献   

2.
以南宁市3个不同育苗管理水平所培育的1年生人面子容器苗为对象,以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作为其苗木质量的分级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年生人面子容器苗的苗木质量分级进行了研究,结合其苗木的生产实际,制定了1年生人面子容器苗苗木的3级分级标准:Ⅰ级苗,D≥1.35 cm,H≥52.0 cm;Ⅱ级苗,D≥1.18cm,H≥44.0 cm;Ⅲ级苗,D(1.18 cm,H(44.0 cm。此标准可供苗木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择苗高和地径作为苗木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4个月苗龄的皂荚穴盘苗进行分级标准研究。得出分级标准:皂荚穴盘苗Ⅰ级苗,苗高H≥26.5 cm,地径D≥0.48 cm;Ⅱ级苗,26.5 cm苗高H≥22.8 cm,0.48 cm地径D≥0.42 cm;Ⅲ级苗,苗高H22.8 cm,地径D0.42 cm.  相似文献   

4.
1年生闽楠容器苗苗木质量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西3个闽楠苗木生产地,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1年生闽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长度5cmⅠ级侧根数等生长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闽楠1年生容器苗苗木质量主要取决于苗高、地径、单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干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比、高径比和长度5cm的Ⅰ级侧根数可为辅助指标。结合生产实践,建立以苗高和地径为质量指标的闽楠苗木分级体系,得到闽楠合格苗木分级标准,即Ⅰ级苗木:苗高31 cm,地径3.0 mm;Ⅱ级苗木:31 cm≥苗高≥20 cm,3.0 mm≥地径≥2.5 mm。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用于岩溶地区杉木容器苗分级的最佳方法,以岩溶地区1年生杉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逐步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苗木质量评价和分级标准的划分。结果表明:(1)生物量是影响杉木容器苗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而苗高、地径是其次要指标。(2)苗木质量分级(3级)结果显示,以逐步聚类方法分级,Ⅰ级苗苗高H≥25.80cm,地径D≥4.17mm;Ⅱ级苗苗高25.80cmH≥21.6cm,地径4.17mmD≥3.30mm;而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级,1年生杉木容器苗分级标准为Ⅰ级苗苗高H≥27.44cm,地径D≥4.1mm;Ⅱ级苗苗高27.44cmH≥22.67cm,地径4.1mmD≥3.3mm。(3)平均值±标准差和逐步聚类两种分级方法所得结果相差不大,在生产中可选用计算方法相对简单的标准差法进行杉木的苗木分级。  相似文献   

6.
舟山新木姜子苗木分级及不同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对舟山新木姜子一、二年生苗木进行逐步聚类分级,得出一年生苗木分级标准为:Ⅰ级苗苗高≥19.7 cm,地径≥0.38 cm;19.7 cm>Ⅱ级苗苗高≥13.8 cm,0.38 cm>地径≥0.30cm;Ⅲ级苗苗高<13.8 cm,地径<0.30 cm.二年生苗木:Ⅰ级苗苗高≥49.1 cm,地径≥0.59 cm;49.1 cm>Ⅱ级苗苗高Ⅰ≥29.5 cm,0.59 cm>地径≥0.38 cm;Ⅲ级苗茁高<29.5 cm,地径<0.38 cm.应用分级标准对3种育苗密度的苗木进行分级.并通过不同密度与苗高、地径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培育一年生舟山新木姜子苗木最适密度为300株/m2,二年生苗木的最适密度为200株/m2.  相似文献   

7.
对木荷轻基质穴盘容器育苗苗高、地径等几个苗木性状关系矩阵及主成分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1a苗龄容器苗苗高指标的特征向量值达98.09%,是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地径次之。采用标准差法对苗木进行分级:I级苗,苗高>40 cm,地径>0.50 cm,主根长>10.5 cm,根长>5 cm的I级侧根数9条;II级苗,苗高30~39 cm,地径0.40~0.49 cm,主根长9.5~10.4 cm,根长>5 cm I级侧根数6~8条。  相似文献   

8.
米老排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米老排苗木分级质量指标,采用标准差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苗木进行分级,其1年生米老排Ⅰ级苗:苗高115 cm、地径1.10 cm、主根长32 cm,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18条;Ⅱ级苗:苗高80~115 cm、地径0.75~1.10 cm、主根长22~32 cm,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为12~18条。分析研究结果可为米老排育苗生产和制定地方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南降香黄檀种苗分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100株苗龄180天的海南降香黄檀种苗,测定其苗高、地径、冠幅、主根长以及株重,进行相关分析后确定苗高和地径作为种苗分级的质量指标;利用逐步聚类分析对种苗质量的分级标准进行研究,制定出海南降香黄檀种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苗:苗高≥60.2 cm,地径≥0.41 cm;Ⅱ级苗:60.2 cm苗高≥41.72 cm,0.41 cm地径≥0.19 cm;Ⅲ级苗:苗高41.72 cm,地径0.19 cm。研究成果将对海南降香黄檀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泰南五味子百日容器苗生长指标间相关性分析,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苗木可分为三级,I级苗苗高H≥13.7cm,地径D≥0.42cm;Ⅱ级苗10cm≤H13.7cm,0.37cm≤D0.42cm;Ⅲ级苗苗高H10cm,地径D0.37cm。各级苗木之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说明苗木按此划分为3级是科学合理的,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印度紫檀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印度紫檀容器苗苗木的分级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印度紫檀苗木的3类(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29 6cm,地径≥0 33cm;Ⅱ级苗:29 6cm〉树高≥19 6cm,0 33cm〉地径≥0 27cm;Ⅲ级苗:树高〈19 6cm,地径〈0 27cm。  相似文献   

12.
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闽楠造林质量,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正态分布等方法研究了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可作为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与正态分布分级法,得到2种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的分级标准。通过调查统计不同育苗圃地闽楠轻型基质苗木的生长情况,确定1年生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35cm、D≥0.35cm;Ⅱ级苗,35H≥20cm、0.35D≥0.25cm。  相似文献   

13.
对四川犍为地区引种栽培的互叶白千层扦插苗进行抽样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x¯±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苗木质量进行评价和苗木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评定互叶白千层苗木质量可以苗高(H)、地径(D)和全株生物量作为表型指标,结合主根数量,并辅以根系长度作为辅助参考综合评价指标。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互叶白千层扦插苗的3级分级标准,Ⅰ级苗木:苗高>17.66 cm,地径>1.98 mm;Ⅱ级苗木:苗高为11.48~17.66 cm,地径为1.36~1.98 mm;Ⅲ级苗木:苗高<11.48 cm,地径<1.36 mm。可为互叶白千层苗木分级和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苗圃内生长1年的米槁实生苗进行出圃前的质量调查,在调查精度为95%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米槁苗木质量的相关因子。以苗高、地径为分级指标,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米槁实生苗苗木分级标准,Ⅰ级苗为D≥0.83cm、H≥87.6cm,Ⅱ级苗为0.83cm≥D≥0.57cm、87.6cm≥H≥76.4cm,Ⅲ级苗为D0.57cm、H76.4cm。为米槁苗木生产中的质量判别和分级拣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秀丽香港四照花1年生容器苗为样本,以地径、苗高作为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采用逐步聚类分级法将样本苗木分为4个等级。Ⅰ级苗(特级苗)地径≥0.52 cm、苗高≥54.3 cm,Ⅱ级苗(优质合格苗)地径≥0.44 cm、苗高≥44.0 cm,Ⅲ级苗(普通合格苗)地径≥0.36 cm、苗高≥38.0 cm,Ⅳ级苗(劣质苗)地径<0.36 cm、苗高<38.0 cm。  相似文献   

16.
以1年生和2年生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容器袋苗为研究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法探讨福建柏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可作为福建柏容器苗质量分级的指标;福建柏1年生Ⅰ级苗H≥27 cm、D≥0.30 cm,Ⅱ级苗27>H≥21 cm、0.30>D≥0.25 cm;福建柏2年生Ⅰ级苗H≥47 cm、D≥0.45 cm,Ⅱ级苗47>H≥37 cm、0.45>D≥0.35 cm。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法,对6月生百日青(Podocarpusne neriifolius)容器苗的苗木分级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累积贡献率为84.473%,是评价苗木质量分级的主导因子,利用苗高和地径2个质量指标,获得苗木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24.7 cm,地径≥0.31 cm;Ⅱ级苗:24.7 cm>苗高≥17.9 cm,0.31 cm>地径≥0.27 cm;Ⅲ级苗:苗高<17.9 cm,地径<0.27 cm.  相似文献   

18.
杉木容器苗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杉木容器苗的出圃标准及提供理论支撑,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年生杉木容器苗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分级标准研究。结果表明:(1)形态因子苗高和地径是影响杉木容器苗质量的决定性指标,生物量因子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整株干质量和根冠比则是影响苗木质量的次要指标,营养因子氮磷含量是影响苗木质量的辅助参考指标;(2)以苗高和地径为苗木质量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杉木容器苗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32.99 cm,地径≥4.83 mm;Ⅱ级苗,31.99 cm≥苗高≥29.94 cm,4.83 mm≥地径≥4.01 mm;Ⅲ级苗,苗高29.94 cm,地径4.01 mm。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法,对6月生百日青(Podocarpus neriifolius)容器苗的苗木分级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累积贡献率为84.473%,是评价苗木质量分级的主导因子,利用苗高和地径2个质量指标,获得苗木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24.7 cm,地径≥0.31 cm;Ⅱ级苗:24.7 cm苗高≥17.9 cm,0.31 cm地径≥0.27 cm;Ⅲ级苗:苗高17.9 cm,地径0.27 cm。  相似文献   

20.
随机抽取60株苗龄为240d的坡垒种苗,测定其地径、苗高、冠幅、叶片数、主根长、根数、全株鲜重、地上部分重量及地下部分重量,通过相关分析确定地径和苗高作为种苗分级2个重要质量指标,利用逐步聚类分析法建立分级标准,制定出坡垒种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苗:地径≥0.45cm,苗高≥40.31cm;Ⅱ级苗:0.45cm地径≥0.36 cm,40.31cm苗高≥27.29cm,Ⅲ级苗:地径0.36cm,苗高27.29cm。该研究结果可为坡垒种苗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