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羊规模化胚胎移植试验效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 个绵羊品种(德克赛尔和道赛特)作为供体羊,采用当地的小尾寒羊作为受体羊,进行规模化胚胎移植试验研究,以探索规模化胚胎移植的效果。通过供体羊的超数排卵、人工授精、采胚以及受体羊的同期发情和胚胎移植等,研究结果表明:供体母羊的平均可用胚胎数和可用胚胎率受供体公羊的影响;移植1 枚鲜胚可获得68.1%的妊娠率、移植2 枚鲜胚可获得71.9%的妊娠率的效果;移植2 枚冻胚可获得43.2%的妊娠率的效果。同时移植2枚胚胎的受体羊能获得51%以上的双羔率。  相似文献   

2.
小麦培养细胞与燕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电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保  吴琴生 《作物学报》1994,20(3):370-372
燕麦(Avena sativa L.)具有许多农业上重要的性状.但小麦和燕麦分类上属不同族,亲缘关系较远,有性杂交十分困难.近年来,在双子叶模式植物上建立的只转移供体亲本部分遗传物质的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技木为将燕麦有益性状导入小麦提供了可能.实现体细胞杂种定向不对称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利用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的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供体亲本与作为受体亲本的培养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由于二者分裂速度的差异,使前者染色体大量片段化  相似文献   

3.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以DNA片断杂交假说为理论基础,直接将目的基因或带有目的性状供体遗传物质(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水稻植株,创造大量的变异材料,通过筛选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和新品种。由于简单、易行、不受受体植物种类的限制,已被越多的育种者所接受,在水稻的抗病、米质、丰产性上等各方面广为应用。介绍了外源DNA导入方法、外源基因导入类型、后代遗传变异特点及影响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的因素,优点、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种子世界》2006,(2):30-30
黑龙江省农科院采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法,育成我国第1个大豆分子育种成果一优质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黑生101。此品种是研究人员应用我国创立的国际最先进的“花粉管通道直接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技术,把抗逆性强的高蛋白半野生大豆作为供体,提取其总DNA导入受体栽培大豆,获得导入后代,经常规育种程序选择、培育、鉴定而决定,并对导入后代和受体同时进行长达7年化学跟踪分析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5.
导入外源总DNA获得大豆早熟新品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雷勃钧  赵铠 《作物学报》1996,22(2):173-177
本文报道了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利用其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提取的含有早熟血缘供体大豆绥农8号的总DNA,直接导入受体大豆黑农26号中。在后代D2代中获得3个早熟株系,熟期比受体提早15天,并迅速稳定。经异地鉴定,D90-1072品系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19.1%,于1993年进入省区试。经过对该组合的受体,供体及转化后代进行RAPD分析,证明供体DNA片段进入受体引起后代基因组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用差速离心法自继代培养5个月的愈伤组织中分离叶绿体和线粒体。用饱和酚、氯仿和氯化铯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二种细胞器的DNA。同时,用同样的方法自供体植物叶中分离和纯化叶绿体和线粒体DNA。采用了6种限制性内切酶、凝胶电泳和Sou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比较了供体植物和愈伤组织中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酶切谱带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7.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小麦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土著植物一枝黄花为供体材料,并以小麦为受体植物,分析两种供体的浸提培养液对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对照一枝黄花的浸提培养液中麦苗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改变,光系统Ⅱ活性受抑制,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其中具化感作用潜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浸提培养液对小麦叶片光合生理抑制的程度较一枝黄花大。  相似文献   

8.
水稻花粉管通道法导入高粱DNA的SSR分子验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对供体高粱、受体水稻及其外源。DNA导入后代稳定材料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供体高粱与受体水稻间存在多态性、受体水稻与后代稳定材料间出现多态性,供体高粱与部分后代稳定材料间出现相同的扩增带,部分供体与受体共有的特征带在后代中消失、而有些后代出现了供体和受体均没有的扩增带。这表明供体高粱的DNA不同片段已整合到水稻品种中,获得了不同的变异材料,这些。DNA片段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9.
刘云霞 《种子科技》2012,30(4):20-20
组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验证和检测试材的DNA导入情况,通过观察导入后代与供体DNA的共同和差异谱带,来筛选含供体特异DNA谱带的导入后代。这项技术的研究是外源遗传物质导入育种技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刺槐、木荷水浸液对马尾松幼苗生理活性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佩云  丁贵杰 《种子》2007,26(10):4-6,10
用枯落物浸提液生物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刺槐、木荷对马尾松幼苗生理活性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两供体植物对受体光合色素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对受体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效应。供体木荷对氮、磷吸收的影响表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趋势,对钾元素的吸收,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效应;而供体刺槐对氮、钾吸收的影响,则表现出高促低抑的作用趋势,对磷吸收的影响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土著植物一枝黄花为供体材料,并以小麦为受体植物,分析两种供体的浸提培养液对小麦生理生化及其根尖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对照一枝黄花的浸提培养液中麦苗的生长受到抑制,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增强,根尖结构受破坏,导致麦苗根系活力减弱,对N、P、K的吸收能力下降,并最终使得麦苗鲜干重减少。其中具化感作用潜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浸提培养液对小麦生理生化和根尖显微结构的影响程度较一枝黄花大。  相似文献   

12.
胚胎移植技术在扩繁德系西门塔尔牛核心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3头德系西门塔尔供体牛连续4次重复超排,生产胚胎654枚(头均50.31枚),可用胚胎335枚(头均25.77枚);4次冲胚的平均回收胚数,可用胚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移植受体牛278头次(鲜胚移植115头,冻胚移植118头,双半胚移植45头),妊娠率55.04%(153/278),共获得犊牛137头。其中鲜双半胚和鲜胚移植妊娠率显著高于冻胚(64.44%,60.87% vs 45.76%)(P<0.05)。45枚鲜胚二分后移植到45头受体牛,29头妊娠,其中11头产双胎,双犊率为37.93%(11/29),存活犊牛29头。  相似文献   

13.
波尔山羊胚胎克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波尔山羊早期胚胎卵裂球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比较受体卵母细胞来源以及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的卵裂球对核移植重构胚的融合率的影响,研究Vero细胞对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检测重构胚发育成为个体的能力。结果表明:以体内成熟和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做核移植受体,重组卵的融合率分别为85.7%和88.7%,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来源于8,16,32细胞阶段的卵裂球做核供体,重组卵的融合率分别为91.6%,86%,89.2%,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融合后的重构胚与Vero细胞单层共培养,卵裂率65.5%和桑椹胚率32.7%均高于单纯TCM199培养的53.1%和10.6%(P<0.05);移植18枚融合后的重构胚于2只受体山羊输卵管,结果未获得妊娠;移植经体内培养得到的3枚桑椹胚于受体山羊子宫内,获得妊娠1只,总体的妊娠率为33%(1/3),怀孕的受体羊维持妊娠到期,产下1只母羔,初生重3.45 kg,一周岁时体重达到42.5 kg。通过自然交配产下一对波尔山羊羔。  相似文献   

14.
新疆甘草DNA导入大豆性状变异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以大豆为受体,新疆甘草为供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新疆甘 草DNA导入受体大豆中,当代种子全部收获(D0代) 。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处理方法对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波尔山羊繁殖力,应用两种处理方法对波尔山羊进行了同期发情及超数排卵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法(PG-FSH法与CIDR-FSH法)对波尔山羊的同期发情率无显著差异(P>0.05),波尔山羊同期发情率达到92.5%;CIDR-FSH法处理的供体卵巢上的平均黄体数及平均采卵数均显著高于(P<0.05)PG-FSH法,而两者的平均获胚数与平均可用胚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CIDR-FSH法对波尔山羊的超排处理效果要优于PG-FSH法。试验还表明,移胚数量对受体妊娠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受体产羔率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移植双胚可以提高受体的产羔率。  相似文献   

16.
观赏植物原生质体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植物育种多以有性杂交的方法进行,但由于植物的生殖隔离,许多植物存在杂交不亲和性,限制了有性杂交的组合和范围。另外,多数植物雌雄配子(即性细胞)间遗传物质的交换,只限于核基因,雄配子细胞质基因不能遗传。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求更好的遗传物质的传递途径。自1960年英国植物生理学家Cocking首次用纤维素酶分离原生质体取得成功以来,人们成功地将原生质体应用于植物育种研究,运用该技术对观赏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7.
植物游离小孢子及其培养所获得的组织是植物基因工程中优良的受体,它们具有单倍性和较高胚胎发生能力的特性。因此,以它们为受体构建遗传转化体系可以快速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植株。通过综述植物游离小孢子及其培养所获得的胚状体、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轰击法、激光微孔穿刺法、显微注射法、电激法、PEG介导法等转化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对目前游离小孢子作为转化受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技前沿     
《新疆农垦科技》2012,(3):I0002-I0002
新型产氧生物材料可提升移植细胞活性 美国糖尿病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出可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提供存活所需的氧元素.这种在微环境内持续输氧的新方式,对于提升移植细胞的活性至关重要。其在脆弱的移植后期阶段尤其有效,以便在新血管生长时为移植的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科学家表示,  相似文献   

19.
以野罂粟开放花蕾为受体,以载有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的质粒为供体,在11%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花粉和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DNA.得到药粉处理液。然后辅以人工授粉的方法将花粉处理液滴注野罂粟柱头上获得种子,将种子经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有目的基因特异带出现。实践证明:在野罂粟上,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化方法可行,为特殊中药材转基因技术提供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高粱和向日葵为例介绍转导含目的性状种质总DNA创造农作物新资源的方法。1988年以高粱ICS-12B为受体,以高粱具矮秆及早熟性状的IS7518C和具抗蚜性的BTAM428总DNA为供体进行转导处理,F5得到含有不同目的性状的稳定系23个。1992年以大豆辽豆10号为外源DNA供体,转导处理高粱115等3个恢复系,从F2始选择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未转导的受体)的个体组成下一代,2个恢复系F4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平均含量都比对照增加,115分别增长7.82%和3.61%,0-30分别增长20.27%和8.34%。1992年以菊芋为供体,将其总DNA导入向日葵保持系7718B中,F2和F3的接种鉴定结果显示Dj253和Dj273两个系对霜霉病(PL2)表现出完全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