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作者以青研砧木一号南瓜为试验材料,对影响制种产量的栽培密度、留瓜方式、施肥方式、种瓜后熟等因素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立体栽培南瓜进行杂交制种不仅节约空间、植株病害少,而且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子产量,使用种植密度为60 cm×100 cm、两条侧蔓留瓜的栽培方式,南瓜种子产量最高;叶面喷施硼肥,可延迟南瓜植株叶片老化,提高坐瓜数、单瓜种子粒数及种子千粒重,从而能增加种子产量;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既可节约基肥用量,又可促进肥料吸收、提高种子产量;南瓜经20 d后熟采种可增加种子的千粒重、提高种子商品性。  相似文献   

2.
在鲁黄瓜三号大面积制种中,农户多采取25cm×60cm(株行距)的栽培密度进行生产,产量没有大的提高,随生产成本的增加,制种热情越来越低。能否通过合理的密植,有效地提高单产是我们近几年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试验通过对鲁黄瓜三号杂交制种过程中3种不同栽培密度的种子产量进行比较,以期确定该品种制种的最适宜的栽培密度,达到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稻冬闲田对白菜薹进行免耕和翻耕栽培比较试验,设计了免耕留蔸15 cm、免耕留蔸35 cm和机械翻耕(CK)3个处理,比较了白菜薹的生产成本、移栽成活率、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方式下白菜薹总产量无显著差异;免耕栽培的生产成本高于机械翻耕栽培;综合来看,在面积较小或地形限制等不方便采用机械翻耕的条件下,可利用水稻冬闲田进行白菜薹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4.
在鲁黄瓜三号大面积制种中,农户多采取25 cm×60 cm(株行距)的栽培密度进行生产,产量没有大的提高,随生产成本的增加,制种热情越来越低.能否通过合理的密植,有效地提高单产是我们近几年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试验通过对鲁黄瓜三号杂交制种过程中3种不同栽培密度的种子产量进行比较,以期确定该品种制种的最适宜的栽培密度,达到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丘北辣椒密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文辣1号辣椒不同密度双株栽培方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0cm×50cm(株距×行距,留双株)产量最高(r=0.8031);60cm×40cm(株距×行距,留双株)产量次之(r=0.7714);60cm×60cm(株距×行距,留双株)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青刀豆物候期、主要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密植可显著增加青刀豆产量,本试验中,以株距30 cm、每穴留3株为青刀豆春季栽培最佳种植密度,青刀豆产量为800.1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姬松茸栽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研究姬松茸栽培过程中制种料、栽培料、料厚度、指种量、播种方式、栽培料的处理方式及不同C/N等工艺参数与菇产量的相关性,确立了较好的栽培工艺。以稻草料为制种料,以改进的草菇科为栽培料,料厚13.5kg/m~2,播种量6%,面播,田栽处理的产量较高。但大面积推广宜采用床栽,栽培料加入864茵液堆制,菇产量扶对照提高54.38%。栽培料适宜的C/N为29∶1。  相似文献   

8.
龙眼采用"量化"修剪、留梢、疏果并结合施肥、控梢促花技术,实现龙眼"量化"栽培。结果表明,经4年生长,"量化"栽培植株树冠高度仅增加了24cm,绿叶层厚度达86cm,每667m2产量达1695kg,实现龙眼丰产、稳产和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快速生产竹荪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方法,制种时间分别为20、43、60天。室内栽培,60天可出菇,干品产量平均达145g/m~2。并讨论了制种、栽培的季节安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大绿哈密1号"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不同株距(40、50、60cm)双层留果的方法,测定了厚皮甜瓜的生育期、果实性状、单果质量及产量指标,研究了双层留果栽培条件下不同株距对厚皮甜瓜果实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单果质量和产量呈现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性状没有显著性差异。厚皮甜瓜在双层留果栽培条件下,为了保证单果质量的增大,建议栽培株距为60cm;为了达到最高产量,建议栽培株距为40cm。  相似文献   

1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白瓜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白瓜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的产量较高,即667 m2施肥量18 kg,其中尿素4.5 kg,磷酸二铵4 kg,硫酸钾9.5 kg,密度为1 300株,白瓜籽产量可达67.03 kg。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双砧木嫁接对黄瓜长势、产量及蜡粉性状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产上常用的3种南瓜砧木(黑籽南瓜、褐籽南瓜、白籽南瓜)互相组合进行双砧木嫁接,研究不同双砧木嫁接对黄瓜植株长势、产量及瓜条蜡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砧木嫁接后,植株长势、产量较自根苗对照明显增强,但与单砧木嫁接相比,产量差异表现不同,黑籽南瓜与白籽南瓜双砧木组合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黑籽南瓜或白籽南瓜单砧木嫁接的产量;黑籽南瓜与褐籽南瓜双砧木组合的产量显著高于褐籽南瓜单砧木嫁接的产量,但与黑籽南瓜单砧木嫁接产量差异不显著;而褐籽南瓜与白籽南瓜双砧木组合的产量与褐籽南瓜或白籽南瓜单砧木嫁接的产量差异不显著。3种南瓜砧木对黄瓜果面蜡粉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黑籽南瓜不具脱蜡粉能力,而褐籽南瓜脱蜡粉能力较强,其所生产的瓜条亮绿、无蜡粉、商品性好;双砧木嫁接对瓜条蜡粉的影响介于两个单砧木嫁接之间,并趋向于蜡粉较重的砧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砧木品种对嫁接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南瓜、瓠瓜和野生西瓜作砧木,早佳(84-24)西瓜为接穗,对大棚生产条件下不同砧木嫁接的西瓜嫁接苗成活率、植株生长、产量、果实品质等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砧木中,瓠瓜砧木的嫁接西瓜成活率和果实品质表现较好,但南瓜砧木和野生西瓜砧木的嫁接西瓜在大棚生产条件下不易发生急性凋萎和早衰,总产量高于自根苗和瓠瓜嫁接西瓜.  相似文献   

14.
宫涛  孙洁 《北方园艺》2010,(22):179-180
为筛选出适于吉林省露地用栽培的菜用南瓜,对引进的5个南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谢花面"南瓜具有早熟、高产、优质、较抗白粉病等特性,适合在吉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潍坊地区保护地种植的迷你型南瓜品种,引进14个迷你型南瓜新品种,开展设施栽培品种评价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桔瓜类南瓜品种中,口感好、产量高的品种为迷你白(667 m2产量1 537.2 kg)、迷你皇冠(667 m2产量1 535.2 kg)、桔瓜(667 m2产量1 484.2 kg)和黄桔1号(667 m2产量1 189.52 kg),适合在休闲观光农业中适当种植;参试的贝贝类南瓜品种中,中型贝贝和贝贝生育期适中、长势好、易坐瓜,单瓜质量适宜,产量较高(中型贝贝667 m2产量2 502.0 kg,贝贝667 m2产量2 227.4 kg),而且瓜肉厚、橙黄色,肉质粉糯,口感佳,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潍坊地区冬季大棚栽培。筛选出的迷你型南瓜品种均可在潍坊地区设施栽培,农户可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保护地嫁接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砧一号"为砧木,"丽玉"甜瓜为接穗,采用双蔓整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保护地嫁接薄皮甜瓜植株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加大株距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和品质,但过分加大株距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49个南瓜组合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南瓜的植株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对比,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选育出适合露地连片规模化种植的鲜食南瓜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hm^2产量的标准差最大,为909.7kg,说明产量性状在参试组合中的变异幅度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平均坐果数与小区平均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小区平均产量和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蔓长与平均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及产量排序,表明平均单产均呈极显著性,组合292、290、289、288和285的单产排在前5位,产量分别为142 021.8、118 167.3、95 321.2、92 727.3、90 758.8kg·hm-2。综上,南瓜组合292、288可作为规模化种植的首推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木薯淀粉废液的环保资源化利用新路子,以蜜本南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对南瓜生长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能显著促进南瓜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果实的品质。施用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能显著促进植株主蔓和叶片的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单株结瓜数、单瓜质量和产量均比常规施肥对照提高50%以上,其果实大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和VC含量也比对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可作为追肥在南瓜生产中应用,达到变废为宝、提高南瓜产量和品质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贝贝南瓜的种植水平和种植效益,筛选适宜的整枝方式,以不整枝栽培为对照,研究了单蔓、双蔓、三蔓整枝方式对贝贝南瓜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蔓整枝、三蔓整枝方式比对照分别提早采收4、3 d,叶片浓绿,长势较好,病虫害发生较少,第1雌花节位低,分别在7.3、7.4节,坐果率分别为97.00%、95.83%,果型大小均匀,平均单果质量分别为0.40、0.38 kg。双蔓整枝方式667 m2产量可达2 502.06 kg,三蔓整枝方式次之,为2 467.5 kg,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58.2%、44.1%。生产中建议贝贝南瓜选择双蔓整枝方式为最佳,可促进南瓜早熟,提高坐果率,降低畸形果率,提高产量;三蔓枝可备选。  相似文献   

20.
南瓜叶大、透气性差,设施栽培湿度大,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适宜采用节点式渗灌方式来浇水,但渗灌管的合理埋设深度和渗灌管管间距离尚无相关参考数据。本文以引进的3个南瓜新品种贝栗二号(绿皮黄瓤)、新红桔(红皮黄瓤)、黑帝(黑绿皮黄瓤)为试材,以甜栗南瓜为对照,管道埋没的深度设置为10、20、30 cm和传统的滴管方式(CK),分析了不同渗灌深度对南瓜栽培的影响;采用单垄单株栽培,地膜覆盖,留单蔓,进行立架栽培,吊蔓;其余管理按常规生产进行。结果发现,南瓜的根系一般在10~30 cm,因此深度设置为30 cm对于南瓜新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是比较适宜的。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性状分析,筛选出适合本地区设施种植的南瓜品种为黑帝,其节间距大,口感甜,品质好,产量较高,病虫害少,适合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