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海鲜世界》1994,(3):15-15
淡水白鲳由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在此期间.由于水温低,拉网操作造成鱼体受伤,鱼体极易患水霉病.严重时引起鱼类死亡.给越冬保种及来年养殖造成困难。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淡水自鲳在秋末冬初应谨防水霉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
开春后,淡水白鲳进入越冬后期,在越冬后期,鱼体质差,水污染重,而气温变化大,易造成水温突变。这些不利条件,往往造成淡水白鲳在越冬后期的大批死亡。1991年5月份,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室越冬的淡水白鲳就因管理不当,死鱼达千斤,造成近万元损失。可见,越冬后期是越冬保种的关键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谨防淡水白鲳死亡。一、调节好水质:针对越冬后期水质污染重的特点,加强水质的调节工作。首先是加强换水,温室越冬2~3天换水一次,每  相似文献   

3.
在广东省等南方地区的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淡水白鲳越冬技术要点淡水白鲳由于不耐低温,所以其越冬管理是整个养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只要掌握下述几点技术要点,淡水白鲳会安全越冬。一、放鱼前做好越冬池的清整和消毒。首先,将塘底淤泥清除。然后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时排干池内大部分水,并挖几个小水坑。将...  相似文献   

5.
用电厂余热水、温室深井水和温泉水等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淡水白鲳的越冬保种试验。三种越冬成活率分别为30%、75.8%和81.75%。后备亲鱼在温室深井水和温泉水中越冬成活率分别为24.6%和100%.亲鱼在温泉水中的越冬成活率为100%.淡水白鲳在温泉水中越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等南方地 区的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出现大量黏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防治: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每立方米水体用2克亚甲基蓝加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二、白皮病初发病时病鱼体表、背鳍、尾鳍、颌部轻微发白,发白处鳞片一碰即脱。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游动缓慢,或头朝上、尾朝下挂于水面。发病到死亡时间短,3天内…  相似文献   

7.
<正>水霉病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病原最常见的为水霉和绵霉。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于13~18℃时最适合生长。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鱼卵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在阴雨天、水温低时,极易发生水霉病并迅速蔓延,导致大批鱼或鱼卵死亡。水霉病在所有淡水水域、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生,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但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现在,食用鱼水霉病的防治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8.
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白鲳生长适宜水温为21~32℃,在我国很多地区适宜生长时间较短。因此,放养大规格越冬苗种是淡水白鲳养殖推广并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淡水白鲳苗种越冬过程中,其成活率往往得不到保障,导致越冬苗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越冬生产实践,就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进行探讨,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3月份进入春季,水温开始慢陧上升,但淡水白鲳还处于越冬期,仍然要注意越冬期间的管理。由于开春后水温上升,淡水白鲳的摄食量也增加,水质也易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淡水白鲳累枝虫病的初步观察与治疗试验张元住,艾春香,纪庆丰(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甫昌330039)1994年12月,我们在进贤县水产研究所鱼类越冬池中发现淡水白鲳因病陆续死亡,经取样检查,观察到鱼体鳞片和鳍条上附生了大量累枝虫,因而诊断为累枝虫病。...  相似文献   

11.
孔雀石绿和福尔马林长期以来就用于淡水养殖鱼类鱼卵水霉病治疗。然而,孔雀石绿由于有诱发畸形、鱼体残留影响不明等弊病,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自1991年就已禁止用于水产养殖,而福尔马林由于有损害作业人员健康、引起鱼体甲醛残留、影响水域环境等弊病,在日本等许多国家也已禁止使用。作为孔雀石绿和福尔马林等代用药物,近10年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对过氧化氢对淡水养殖鱼类,尤其是淡化养殖鲑鳟鱼类鱼卵水霉病防治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杂食性,易养快长,在南方一年可养两造,但第一造必须放养隔年鱼种,因此各地都千方百计进行较大规模的越冬鱼种生产。对如何防治白鲳鱼种在越冬期间的疾病,提高越冬成活率,已成为生产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在恩平县水产养殖良种场温泉越冬分场的生产实践,尤其是于1991年冬至1992年春对越冬白鲳鱼种患小瓜虫病和水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厂余热水越冬淡水白鲳苗种,在135m^2的三个水泥池中共放养苗种7.4万尾,经过250天的越冬试验,共收获0.1-0.25公斤/尾的淡水白鲳苗种3874公斤,收入116630元,纯利润69330元。  相似文献   

14.
淡水白鲳越冬鱼种比较娇嫩,一些养鱼户由于缺乏技术经验和先进的方法,成活率较低,特别是长途运输,有的甚至整车整批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提高白鲳鱼种运输成活率的几点意见。1.凡温热水越冬保种池水温常年都保持在25~30℃范围内。而我国长  相似文献   

15.
淡水白鲳鱼种在十月份下旬开始进入越冬,越冬入池时间宜早不宜迟,早人池有利于鱼种迅速恢复身体而安全越冬。在越冬前的一段时间里,鱼类摄食量大,必须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可使淡水白鲳在越冬前体内多积累些营养物质,达到体壮膘肥,以供越冬时消耗。越冬的鱼种必须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凡鱼体消瘦、游动迟缓、撮食能力差的,都应尽量剔除。  相似文献   

16.
现又到了罗非鱼越冬的时候,今年气候比较特殊,罗非鱼越冬病害较多,现将有关罗非鱼在越冬期间可能发生的病害及防治措施通报一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水霉病病症:水霉病又称肤霉病,主要是由于操作不慎,鱼体受伤,鳞片脱落,霉菌从伤口侵入并大量繁殖而引起。最明显的症状是病灶呈白色棉絮状,鱼体瘦弱,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死亡。防治方法:①越冬温室彻底消毒。鱼种入池前用3%~4%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后放养。②发病后将水温提高至20℃以上。③用500~700克/米3食盐水+500~700克/米3小苏打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7.
一、2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2月份病害的发病范围、发病率与死亡率由于受寒潮影响,温水性养殖品种大量冻伤、冻死,使罗非鱼、淡水白鲳、草鱼和鲮鱼水霉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8.
淡水白鲳保种越冬,经常发生腐皮病,其发病症状为:部分病鱼呆浮水面不动,反应迟钝,不怕惊吓,多数鱼在水面下拥挤成团,失去食欲。病鱼背鳍基部、腹部两例或尾柄处表皮发炎,鳞片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炎处肌内腐烂,严重的病灶呈锅底形小潭,露出骨骼。同时地水发出难闻的腥臭味。从个别病鱼呆浮于水面开始,1-2天后即出现大批死亡。一、病因分析淡水白鲳鳞细小,极易脱落,拉网、称量、运输等过程中操作不慎容易造成体表受伤。受伤后的鱼体,长期处于低水温下即20℃左右,体质不易恢复,伤口难以愈合,这就为水中致病菌的感染打开…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与渔业》2008,(3):40-40
一、2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2月份病害的发病范围、发病率与死亡率由于受寒潮影响,温水性养殖品种大量冻伤、冻死,使罗非鱼、淡水白鲳、草鱼和鲮鱼水霉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20.
淡水白鲳自然繁殖季节在八、九月份,我国北方地区养殖只能第一年制种,然后越冬保种翌年养成,这样需要较大投资,来进行越冬保种。为改变这一现状,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有关人员利用钢铁厂余热水进行越冬保种,并在1991年4月底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