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猪是养猪业的基础。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是促进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几年来,我们依靠科技措施,为提高母猪生产力,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母猪生产水平的综合技术配套措施。推广公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提早开食;提早断奶,补铁;补硒等实用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九十年代国内外母猪生产水平是:欧洲每头母猪年产仔猪是20头,全国每头母猪年产仔猪12头;浙江省每头母猪年产仔猪猪17  相似文献   

2.
正1前言在传统的母猪饲养管理中,采用的是定位栏单体限位人工饲养,母猪没有得到运动,增加了疾病的风险;生产中对母猪的应激大,容易导致妊娠前期的胚胎死亡;个体饲喂量不容易控制,导致群体内各母猪之间肥瘦不均,群体的一致性差;同时母猪单体限位饲养也限制了母猪活动的自由,严重影响了母猪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规模化养猪场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有利于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发生,提高母猪繁殖力,增加窝产活仔数和增强母猪的抵抗能力,对养猪行业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分娩母猪、哺乳母猪等方面简述了不同生理阶段母猪饲养管理要点;从提高繁殖力、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母猪生产繁殖性能的饲养管理要点;同时,又简述了猪舍环境卫生控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正>养猪的关键在于养好母猪,尤其是哺乳母猪,哺乳母猪管理得好,仔猪断奶重大,母猪自身的体失重小,母猪断奶后易于发情,减少了非生产天数,从而缩短了繁殖周期,提高了母猪的年产胎数。反之,母猪过肥或过瘦则影响其下一次发情,仔猪生长不良,育成率低,从而影响整个生产。  相似文献   

5.
费学俊 《中国畜牧杂志》1991,27(1):43-43,55
<正> 初产母猪增补每年约占母猪群的20—25%,然而母猪的生理乏情,受胎低,产仔少已成为生猪繁殖技术中长期存在的普通问题。为摸索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途径,自1978年至1985年对595头母猪,1424个情期进行3个项目观察;摸清母猪最初4次发情性行为及最佳输精情期;掌握母猪性成熟期的安静发情特征并作输精观察;用公猪诱导性成熟延迟母猪(>9月龄)发情的有效性。母猪的情期受胎率由1979年的51.8%提高到1984年的79.4%,改变了母猪繁殖性能低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母猪存栏量急剧下降,三元母猪留种成为许多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首选,为了解山西本地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及其后代的生产性能,本研究对大同同铁生活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大南养殖基地所养殖的自繁自养二元母猪和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同时对三元母猪所产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统计,并对其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元母猪第一胎发情的日龄明显比二元母猪晚(P<0.05),平均大约推迟了12 d;三元母猪发情持续的时间极显著短于二元母猪(P<0.01),三元母猪所产仔猪28日龄断奶均重显著低于二元母猪所产28日龄断奶均重(P<0.05),三元母猪所产仔猪28日龄断奶窝重极显著低于二元母猪所产仔猪28日龄断奶窝重(P<0.01)。三元母猪的断奶发情间隔、PSY显著低于二元母猪(P<0.05),三元能繁母猪的淘汰率极显著高于二元母猪(P<0.01)。三元母猪后代生产性能无论是平均日增重还是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二元母猪的后代(P<0.01)。由此表明,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均不及二元母猪。因此,三元母猪仅可用于应急,在养殖场尽量避免使用三元母猪。  相似文献   

7.
<正>母猪化胎是指猪胚胎早期死亡,被母猪吸收的现象,母猪到了该产的时期,不产仔,又看不到任何东西排出,这是因为猪胚胎早期死亡后,被母猪吸收了,也就是"化胎",这种情况是造成母猪产仔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母猪化胎的原因,是因为胚胎发育中止,精子或卵子质量不好,母猪性激素分秘不稳定,用了一些对母猪有影响的药物,或受到惊吓。一头母猪好用的时期只有几年,要善待母猪,提供  相似文献   

8.
文章评估了哺乳期间母猪的饲喂频率(2或3次/d)对母猪体况、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68头母猪,随机分为8组(每组8~10头母猪),哺乳期间其中4组母猪每天饲喂2次,另外4组每天饲喂3次,母猪分为青年母猪(<2胎次)和老龄母猪(≥3胎次),试验结束后记录母猪体况评分、肩部组织病变、发情率、母猪生产及仔猪生长性能。结果显示:每天饲喂3次的母猪比饲喂2次的母猪采食量高(P<0.05),肩部组织病变低(P<0.05)。在每天饲喂3次的母猪中,青年母猪返情率为0%,老龄母猪返情率为29%,而在每天饲喂2次的母猪中,青年母猪发情率为20%,老龄母猪为5%。综上所述,在哺乳期,母猪每天饲喂3次较每天饲喂2次提高了采食量,对母猪体况评分和肩部组织病变有改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年轻母猪的返情率。  相似文献   

9.
<正>母猪子宫炎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母猪产后额哺乳,同时还会影响母猪之后的发情,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了母猪的淘汰率,给养殖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注重研究了母猪子宫炎的病因、症状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今后养殖场的养殖提供了借鉴。1母猪子宫炎的产生原因1.1细菌性子宫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母猪在分娩的过程中,出现难产的现象。为了帮助母猪顺利生产,在助产的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或者是其他的问题,导致母猪的子宫  相似文献   

10.
规模猪场母猪的年生产力水平即是母猪的群体生产力水平,是指猪场整个母猪群的总体繁殖生产水平,通常也以平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来表示,是体现一个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实际生产出发,总结出从选择高产仔母猪品种入手;开展经济或配套系杂交生产;及时清理淘汰低劣母猪个体,按计划培育补充好后备母猪,保持生产母猪良好的年龄胎次结构;科学合理饲养好生产各阶段母猪;强化孕期母猪科学管理和繁殖障碍性疾病控制;精心搞好仔猪初生接产与护理;推行仔猪早期断奶,促进断奶母猪早配种,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应用先进技术搞好母猪适时配种;到给母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等九个方面综合技术,来提高规模猪场母猪桷年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正>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风瘫,是母猪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主要以母猪知觉丧失、四肢运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为特征。不同年龄、品质、胎次和膘情的母猪均可发生该病,但冬春季节更易发生;同时,白色母猪较黑色母猪发病率高,引进的高产品种母猪较本土母猪发病率高。在养猪业快速发展的当下阶段,该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繁殖母猪的生产性能,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1病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1母猪哺乳期的饲养特点母猪在哺乳期具备一些特点,因此在养殖户进行饲养时也具备一些特点,掌握母猪在哺乳期各个方面的特点,有助于养殖户更好地把握饲养哺乳期的母猪所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饲养哺乳期的母猪。母猪在哺乳期具备以下几类特点:1母猪在哺乳期身体虚弱。分娩期的母猪生育仔猪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身体极度虚弱,容易患染各种常见的疾病;2母猪分娩后,在哺乳期需要泌乳养育  相似文献   

13.
<正>养好母猪的目的是给我们产出更多更好更优良健壮的仔猪。采取有效的措施,缩短母猪哺乳期和母猪断奶到再配种的间隔时间,提高母猪的产活仔数和成活率,就能提高母猪年生产能力的目的,也加大了母猪的利用率,进而达到饲养母猪经济效益乃至整体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母猪利用效率的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母猪是规模化猪场的基础,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体现了猪场的综合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优化母猪质量、强化配种管理、做好综合饲养防疫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实现母猪高产仔、高成活率、高效益的关键措施。1后备母猪的选育及时选留高质量的后备母猪能保持母猪群较高的生产能力,后备母猪必须来自产仔数、哺育率、断奶窝重较高的经产母猪,以选留第2~5  相似文献   

15.
<正>养殖母猪产业者的经济效益受母猪繁殖性能的直接影响,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扩大养殖规模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养猪场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方面,母猪的选育、饲养管理、营养水平和疾病等方面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解决对策,以期帮助养殖户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实现养殖母猪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正>母猪是猪场的"取款机",猪场母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猪场的养殖效益。近30年来,猪的遗传育种突飞猛进,母猪更多的追求高产,然而母猪的采食能力和背膘厚却在下降。并且由于母猪生理状况的特殊性,因此要在不同阶段选用专用的母猪料,才能提高母猪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互助猪不同组合杂一代母猪的繁殖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杜洛克、长白、苏白与互助猪的杂一代母猪繁殖性能。结果表明 :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各组合母猪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初生重和初生窝重杜×互母猪显著大于苏×互母猪 (P <0 .0 5 ) ;35日龄断乳重和断乳窝重杜×互母猪极显著大于苏×互母猪 (P <0 .0 1)及长×互母猪 (P <0 .0 5 ) ,且长×互母猪显著大于苏×互母猪 (P<0 .0 5 )。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猪生产的不断发展 ,良种猪的引进和饲养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从而对母猪饲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猪饲养好坏直接关系到仔猪出栏量 ,影响养猪效益。本文拟从 6个阶段介绍高产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1 后备母猪的培育1 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目标①使后备母猪充分性成熟 ,以达到高繁殖率 ,提高母猪的使用率 ;②充分体成熟 ,使后备母猪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充分的发育 ,为繁殖做好充分的准备 ;③防止蹄腿的损伤 ,降低母猪的淘汰率 ;④增加产仔数 ,提高经济效益 ;⑤增强母性 ,为提高产后母猪泌乳量奠定基础。1 2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在母猪繁殖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母猪的生产成绩。母猪不发情或者是返情的情况,严重的猪场要占到50%,甚至更多。至于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饲料原料的霉菌毒素问题。今天不发情的问题暂且不论,重点谈谈母猪的返情问题。母猪的返情主要在于母猪子宫总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在不断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同时,母猪的动物福利问题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使用单体限位猪栏(即“妊娠栏”)饲养母猪,给母猪带来了许多动物伤病问题,在欧美等一些国家已经受到限制。如何保证动物的福利,科学饲养母猪,取得动物福利与动物生产的双赢,成为全球养猪业研究的一个热点。荷兰是一个养猪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在母猪饲养管理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既充分照顾到了母猪的动物福利,又提高了母猪的生产性能。荷兰在母猪饲养管理上的理念先进科学。主要是完全根据母猪的生物学行为特点设计栏舍,充分照顾到母猪的动物福利要求;全面实现母猪单独、精确、安全、无应激饲喂;注重保持母猪体况,根据个体的体型、胎次、背膘厚度来确定饲喂量,实现了大群条件下的个体精确饲养;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母猪的动物福利要求,值得我国在发展现代健康养殖业进程中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