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枯梢病是樟子松人工林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从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及为害症状、发病及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樟子松枯梢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樟子松枯梢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2.
杉木幼苗梢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幼苗梢枯病是杉木产区发生的一种危害苗木的新病害,为了摸清引起病害发生的病原菌和抑制病原菌的有效药剂,通过多次对病苗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纯化,获得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真菌的纯培养;通过杉木苗期的室内有伤、无伤接种和再分离试验,证明该病菌对杉木苗有很强的致病力,并能引起与自然发病一致的症状,是杉木幼苗梢枯的主要病原菌;通过百菌清、白色甲托、多菌灵、萎立、代森猛锌、三环唑6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白色甲托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萎立可湿性粉剂对该病菌的菌丝和孢子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力,这3种药剂可用于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其对杉木幼苗梢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代森锰锌和多菌灵两种杀菌剂对引起苗木立枯病的一类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J.G.Kühn)的抑菌机理,采用菌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研究代森锰锌和多菌灵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两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作用,分析抑菌率进而计算出对于该菌的抑菌中浓度(EC_(50)),并从菌株生长和生理代谢两个侧面探讨立枯丝核菌对杀菌剂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要好于多菌灵,其平均抑菌率最大可以达到90%,根据抑菌回归方程求得代森锰锌EC_(50)浓度为10.23mg·L~(-1),多菌灵EC_(50)浓度为2213.77mg·L~(-1)。在菌株生长方面,两种杀菌剂均能抑制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在生理代谢方面,菌株生长必需的碳和磷元素的利用被抑制,PCA分析表明,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菌株营养利用(碳和磷)达到杀菌目的。除此之外,采用药剂抑菌中浓度浸泡方法,利用抑菌中浓度药剂对菌株进行浸泡,研究菌株在药剂胁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杀菌剂处理组,菌株细胞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抗氧化酶活力(CAT、POD和SOD)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表明菌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代森锰锌对菌体的胁迫程度要高于多菌灵。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分析,这可能是代森锰锌和多菌灵对立枯丝核菌(R.solani)的杀菌机理,该结果可为科学防治苗木立枯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樟子松枯梢病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病菌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侵染规律、流行规律和防治技术等7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樟子松枯梢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无菌PD培养液(ck)、单接种绿木霉(T43)、单接种褐环乳牛肝菌(N94)、复合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绿木霉(N94+T43)4种处理樟子松,在立枯丝核菌胁迫下苗木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及对立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复合接种可有效促进樟子松苗木生长及抗立枯病,复合接种樟子松苗木立枯病发病率仅为28%。立枯丝核菌胁迫下复合接种显著降低了樟子松苗木细胞电导率。立枯丝核菌胁迫下复合接种樟子松苗木SOD、CAT、POD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SOD在第4天出现最大值,高于对照42.72%;POD和CAT在第5天出现最大值,分别高于对照49.41%,63.64%。立枯丝核菌胁迫下复合接种樟子松苗木可溶性蛋白和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在第5天出现最大值,高于对照44.85%;可溶性糖在第4天出现最大值,高于对照31.91%。这说明复合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绿木霉具有促进樟子松苗木生长和防治立枯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9年,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进行了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试验。2003年根据防治试验林标准地的调查结果,经计算得知:防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着,同时也说明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7.
闽楠苗木枯梢病是闽楠人工林的危险性病害之一,尤其是在人工纯林中,特别容易受到感染和侵害,比较轻的情况是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苗木枯梢,严重的会使树冠呈现扫帚状,导致整株苗木死亡。本文分析了闽楠苗木枯梢病的症状特点,并根据发生规律,总结出几点防治和治理的技术,希望为相关的林业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于2017年5月中旬分别调查了山桃留床苗和容器苗砧木的一年生紫叶矮樱嫁接苗接口高度、地径、分枝数、接穗存活部分冠高,枯梢比例最高的新梢长度、最大枯梢长度等标志值,t检验结果表明,2种苗木接口高度、冠高、分枝数等平均值差异不显著,留床苗新梢长度、枯梢长度和枯梢比例均极显著高于容器苗。  相似文献   

9.
红松苗木枯梢现象在延边州时常发生,对红松苗木造成较大危害。本文详细介绍了延边州红松苗木枯梢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共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0.
9种杀菌剂对樟子松枯梢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修春 《吉林农业》2012,(12):38-39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松球壳孢菌的毒力,筛选出有效控制松枯梢病的高效杀菌剂。主要结果:抑制菌丝生长试验,25%苯醚甲环唑效果最好,对病原菌抑制的EC50值为0.0797mg L-1,32.5%苯甲+醚菌酯次之;在抑制孢子萌发方面,32.5%苯甲+醚菌酯效果最好,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为0.0481mg L-1,25%苯醚甲环唑次之。综合分析,32.5%苯甲+醚菌酯和25%苯醚甲环唑不但可以抑菌菌丝生长,还可以有效抑制孢子萌发,同传统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比较,苯醚甲环唑和醚菌酯等新型杀菌剂更具优势,可以作为防治樟子松枯稍病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扩大灭黑一号在水稻上的杀菌谱和应用效应。[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和井冈霉素为对照药剂,在水稻孕穗期和破口期前5 d各施药一次,研究不同用量的灭黑一号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一次用药后,灭黑一号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低于对照药剂,且与用量呈反向效应;二次用药后,各处理的防效明显提高,灭黑一号600 g/hm2的防效最高,病株率、病指的防效分别为96.14%、97.50%。灭黑一号防治稻曲病的效果与用量呈正向效应,450 g/hm2以上用量处理的防效在60%以上,大于对照药剂。[结论]灭黑一号在水稻孕穗期和破口期前连续用药两次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常用杀菌剂产生抗药性,降低了化学防治晚疫病的效果,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化学防治药剂及晚疫病菌抗药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建议生产上应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应与其它无交互抗性的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几种药剂防治玄参斑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霞  李隆云  宋春泉  曾凡明  吴叶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40-13341,13403
[目的]研究几种药剂防治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斑枯病的药效。[方法]玄参在栽种前以4种杀菌剂进行子芽浸种处理,田间发病后调查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在玄参斑枯病发病初期,以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用4种杀菌剂浸种后均能有效的防治玄参斑枯病,且能显著提高保苗率;5种杀菌剂的田间药剂防效以80%多菌灵800倍液(67.1%)和70%甲托1 000倍液(65.6%)的防效最好,在斑枯病发病初期,能达到较理想的控制效果。[结论]采用药剂处理玄参子芽,结合田间施药防治可有效的防治玄参斑枯病,使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试验表明,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90g/hm^2对马铃薯旱疫病的防效最好,为86.71%,增产率达55.2%,显著高于其余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杀菌剂对火龙果茎枯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用于生产,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火龙果茎桔病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在试验浓度下对火龙果茎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药剂间抑制率也有明显差异,按照EC50值比较不同杀菌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50%福美双WP、50%多菌灵·硫WP、70%代森锰锌WP、70%川东甲托WP、42%克菌净WP争75%百菌清WP.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是50%福美双WP,其次是50%多菌灵·硫WP,75%百菌清WP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室内抑菌、毒力测定表明,不同药剂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玉米大斑病菌对化学药剂表现敏感,但敏感程度不同,药剂的EC50值越小、斜率越大,表明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越高,抑菌效果越好。筛选出代森锰锌、敌克松、扑海因等对玉米大斑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药剂,可作为防治该病害的首选药剂,并为生产上玉米大斑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复配对桃枝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10种生物药剂对桃枝枯病菌的毒力,将毒力强的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咪鲜胺、多菌灵和烯唑醇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桃枝枯病菌的联合毒力效果。[结果]毒力作用最强的生物农药是中生菌素,其次是申嗪霉素和梧宁霉素,其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41 9、0.231 4和0.655 4μg/m L,与3种化学药剂复配,发现申嗪霉素与3种化学农药复配均达到增效作用,而中生菌素和梧宁霉素与化学农药复配大多配比具有增效作用或相加作用。[结论]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复配能增加对桃枝枯病菌的毒力。  相似文献   

18.
4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均有不同程度的保叶增产效果,其中687.5g/L银法利悬浮剂800倍液、25%瑞儿悬浮剂1700倍液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最显著,马铃薯产量均比喷清水增产130%以上,53%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500倍液、52.5%抑快净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液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9.
几种杀菌剂防治辣椒疫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几种国外生产的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AF-12946SC、53%金雷多米尔-锰锌WG和68%金雷多米尔-锰锌WG这3种杀菌剂对辣椒疫病有很好防效,明显优于国内目前使用的几种同类药剂。  相似文献   

20.
6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抑菌作用,并得到了6个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不同药剂之间有差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EEC<,50>由低到高依次为25%金力士乳油、25%巨佳乳油、10%世高水分散粒剂、70%纳米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