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杉木团状造林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团状造林试验表明:团林造林比单株造林的10年生杉木林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可增加11.58%~46.30%,每公顷经济收入可增加1562~7987元,且可方便间伐抚育,其中一穴2株式造林效益最为突出。在分析团状造林效益的机理后提出了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黔中地区枫香用材林不同造林密度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枫香用材林4个不同造林密度试验中造林3年生及6年生枫香林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枫香造林密度不同,对胸径、树高等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3年生时各指标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生长量减小,6年生时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胸径和单株材积增大,但密度过小会造成单位面积蓄积量减小。若培育目标是小径材,则营造枫香人工林的初植密度以4444株/hm2为宜;若培育目标是中径材,成林阶段枫香用材林的密度控制在2500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窄冠黑杨Ⅰ号,Ⅱ号是以美洲黑杨与窄冠黑青杨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的杨树新品种,雄株;速生,材积生长量与对照中林46相近;树冠窄,冠幅比一般宽冠杨树小1/2~1/3;易生根;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在土壤含盐量0.3%,pH8~8.5的中轻度盐碱农田中,生长良好;是优良的农林复合经营新品种,适合在我国华北、西北东部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窄冠黑杨、窄冠黑白杨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杂交育种 ,选出了 6个窄冠黑杨、1个窄冠黑白杨无性系 ,材积生长量分别接近对照I—6 9/ 5 5、中林4 6和窄冠白杨 3号。窄冠黑杨单株立木干物质产量超过中林 4 6 ,冠幅比对照小 1/ 2~ 1/ 3,适用于农田林网及农林间种。窄冠黑杨耐盐碱能力较强 ,容易扦插繁殖 ,造林成活率高。木材基本密度 36 0~ 394kg/m3 ,木材纤维长 1mm左右 ,随年龄增长而加长 ,5a生时趋于稳定。因此从制浆造纸来看 ,以 5a生以上利用为好。经制浆及检测、胶合板制作证明 ,木材适用于制浆造纸及作胶合板原料。  相似文献   

5.
团状造林法     
团状造林,是一种新的造林配置法。据日本研究,团状造林可大大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杨树团状造林,十年内,每亩年平均生长量可达四立方米(是我省森林每亩年平均生长量的二十几倍),是传统的杨树造林法(株行距五乘五米)每亩年均生长量一点六立方米的两倍半。花旗松团状造林,十八年内,每亩年平均生长量一点九立方米,是传统造林法(株行距一点五乘一点五米或三乘三米)的两倍左右。我省的情况也表明,桉树萌芽更新,每桩保留  相似文献   

6.
杨农复合经营团状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状造林模式是在带状造林模式中演变而来。它克服了带状造林冠下固定遮荫造成间作物减产,可使减产带、平产带变为增产带,间作物基本不减产,单株生材积长量比带状林提高50%。比无林农田亩增产值385~430元,比带状林亩增产值192.5~237.5元。  相似文献   

7.
窄冠刺槐幼林树体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河南省民权林场进行窄冠刺槐带干苗和截干苗造林试验和截干苗造林后幼林不同树体管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1)北方地区培育窄冠刺槐速生丰产林,宜采用截干苗造林,截干苗造林成活率比带干苗的高9.26%,造林当年、第2年和第3年的树高分别增加13.6%、11.1%和11.4%,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胸径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2)带干苗造林会发生死干现象,死干率高达52.30%,极大影响干形;(3)截干苗造林当年采取任何树体管理措施包括定株、抹芽及短截竞争枝都会降低窄冠刺槐造林当年的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生长量表现为不定株、不抹芽定株、不抹芽定株、抹芽,这种对生长的负面影响在造林后第3年会减弱或消除;(4)截干造林当年不采取任何树体管理措施,于当年冬季或第2年初春树液流动前进行去萌留主干并去除顶端竞争枝,可获得最大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并可以保持良好干形。  相似文献   

8.
《林业实用技术》2021,(5):49-56
通过比较分析国内有关不同立地条件、造林密度下,杨树林分平均胸径、蓄积连年生长量和蓄积年均生长量的生长变化,探讨找出在不同栽培目标和条件下,杨树林的最适轮伐期,为我国杨树林的经营和采伐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综合分析国内现有研究表明:不考虑经济效益,若以培育大径材林为目标,建议最适栽植密度可为500株/hm~2(4.0 m×5.0 m),合理轮伐期可定为10 a;若以培育中径材林为目的,建议最适栽植密度可为2 500株/hm~2(2.0 m×2.0 m),合理轮伐期可定为7 a;若以培育小径材林为目的,建议最适栽植密度可为4 444株/hm~2(1.5 m×1.5 m),合理轮伐期可定为7 a。若考虑经济效益,建议大、中、小径材的合理轮伐期可分别确定为9~11 a、6~7 a和5~7 a。同时,本文重点讨论了国内研究存在的“研究不够系统全面,指导生产实践的适用性不广”“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未统一,评价指标不一致,最适轮伐期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缺少对生态效益评价方面的系统研究”等3个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密度黄菠萝生长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栽植密度为789株/hm2和1 955株/hm~2的林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3种生长量指标均明显高于栽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对照林分。同时,栽植密度为789株/hm~2的林分,林木胸径、材积生长也明显优于1 955株/hm~2的林分。栽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对照林分林木生长最差。在人工造林中宜采用789株/hm~2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0.
农林间作条件下的杨树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时空互补”的方法 ,研究间作条件下全轮伐期的毛白杨生长情况。结果说明 ,在平原农区实行杨粮间作是提高林木生长量、培养大径材的有效途径 ,如间作 11年的毛白杨 ,比相同林龄相似立地条件的纯林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提高 30 .3%~ 137.7%。研究还说明 ,间作应结合农区特点 ,给农作物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 ,以保持农业的持续投入 ,维持间作系统的水肥供应 ,提高林木的生长量 ;同时 ,由于间作林株行距的原因 ,使毛白杨的偏冠现象普遍存在 ,并且偏冠程度与间作年限呈正比  相似文献   

11.
通过杂交育种,苗期选择,无性系测定,选出了6个窄冠黑杨,1个窄冠黑白杨无性系。前者生长量接近对照I-69/55和中林46,冠幅比对照小1/2—1/3,耐盐碱能力较强,容易扦插繁殖,造林成活率高。后者生长量与窄冠白杨3号相当,冠幅比窄冠白杨3号更窄,繁殖方式同一般毛白杨。两类品种均为适合于农田林网及农林间作的杨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长白落叶松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白落叶松大径材定向培育的试验表明:25 a生长白落叶松间伐后8 a的生长变化以525株.hm-26、00株.hm-2的保留密度生长量最大,胸径年生长量在0.5-0.6 cm以上,年材积平均生长量在7.6 m3.hm-2以上;培育大径材的初植密度以2 500株.hm-2或3 3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运用青钱柳育苗繁殖栽培技术,采种育苗繁殖,培育青钱柳一年生苗木在杉木采伐迹地造林,杉木萌芽后,形成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经过8a的经营管理,青钱柳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量,比青钱柳纯林林分生长量增加很多。经调查分析显示:混交林造林后的林木生长保留株树、树高、胸径、树冠、单株材积、郁闭度,分别大于青钱柳纯林造林后的林木生长保留株树多0.40%、树高大8.12%、胸径粗11.97%、树冠10.26%、郁闭度12.5%,单株材积大25%、蓄积量多23%。这表明了青钱柳杉木混交林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利用窄冠毛白杨冠窄根深、基本无缓苗期、成活率高、生长快、材质好的特点营建农田林网 ,是改变本地林网树种单一、栽植成活率低、树木成材慢、材质劣、效益不高的有效途径。 1996年在枣庄市薛城区营建窄冠毛白杨林网 40 0 0hm2 ,并在 3种不同土壤类型范围内 ,对不同的整地挖穴方式及树种、品系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证明 :窄冠毛白杨适宜薛城区不同土壤农田林网栽植 ,成活率达 96 %以上 ,比其它品系毛白杨高出 2 5 .8个百分点 ,4年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高出中林杨 11% ,高出鲁毛 5 0毛白杨 5 4.5 %。  相似文献   

15.
对小黑杨不同密度试验林进行了分析,就短周期纸浆林的造林密度、采伐年龄进行了材积测算和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确定小黑杨短周期纸浆林的最佳密度和采伐年龄:2222株·hm-2为12a;1111株·hm-2为10a。  相似文献   

16.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3种不同造林密度(A密度:1 666株/hm~2,B密度:1 250株/hm~2,C密度:833株/hm~2)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5~5.5年生时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动态、差异及林木分化特征,目的是为尾巨桉纸浆材、胶合板材或大径级锯材人工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3种密度林分树高连年生长量排序是CBA,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与树高相同;而不同密度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则相反。3种密度间尾巨桉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A、B、C的林木胸径变动系数分别是12%、15%、15%,最大与最小变动系数间仅相差3个百分点;林分树高与胸径之比值中,林龄5.5年时最大比值(B密度,比值为140.7)比最小比值(C密度,比值为134.8)仅大4.2%。分析表明,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则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密度小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密度大的林分,但密度小林分蓄积量则显著低于密度大的林分;林木分化及林木圆满度在不同造林密度间差异较小,且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型美洲黑杨‘XL-90杨’Populus deltoides ‘Xianglin 90’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XL-90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造林密度减小至417株·hm-2且株行距为4 m×6 m时,各项生长指标达均到最大值,分别为23.27 cm,17.13 m和0.291 m3,与其他造林密度间的差异达均到了显著水平(P0.05);(2)不同造林密度林分蓄积量呈不规律变化,在造林密度为833株·hm-2且株行距为3 m×4 m时,林分的蓄积量达到最大值,为140.25 m3·hm-2;(3)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确定5年生‘XL-90杨’以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为培育目的最佳造林密度分别为417株·hm-2和833株·hm-2。  相似文献   

18.
造林密度对四川桤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四川桤木为试验材料,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3年生四川桤木单株平均胸径、树高、材积以及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影响,对单位面积蓄积量无显著影响;单株平均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量随造林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枝下高则相反;造林密度适宜(1667彬hm^2)时,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约有增加,单株材积生长量明显加大,利于大径材培育。  相似文献   

19.
在凤城宝山林场45年生日本落叶松冠下,研究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以冠下4m×5m和带状5m×5m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量影响最大。适宜的造林密度有利于幼树的生长,防止由于过密而产生的偏冠现象,3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较对照1.5m×1.5m提高21.8%~58.4.8%。  相似文献   

20.
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人工林定向培育过程中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省云浮市造林后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7、2 500株·hm~(-2))林分平均树高、优势木高、胸径、保留率和枝下高等生长指标进行连续4年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米老排林分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保留率、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显著减小,而枝下高、林分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显著增加。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造林密度对林分高生长的影响比较小。造林后第6年,密度1 667株·hm~(-2)林分的平均树高最大(11.4 m),优势木高以密度1 111株·hm~(-2)林分的最大(13.3m),树高连年生长量以密度625株·hm~(-2)林分的最大(1.5 m·a~(-1));密度625株·hm~(-2)林分的平均胸径、胸径连年生长量、单株材积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14.3 cm、2.5 cm·a~(-1)、0.097 3 m~3和0.038 2 m~3·a~(-1),比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分别增加27.7%、81.0%、49.0%和82.4%;密度2 500株·hm~(-2)林分的枝下高、蓄积量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均最大,分别为6.0 m、149.4 m~3·hm~(-2)和44.8 m~3·hm~(-2)·a~(-1),分别是密度625株·hm~(-2)林分的2.61、2.52、1.95倍。[结论]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米老排初期生长的影响,对米老排人工林的培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