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乐至县盛池乡油菜常年种植9800亩以上,是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以及双低油菜的推广,菌核病对油菜的为害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加,常年株发病率10~30,  相似文献   

2.
豫南区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大部分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较差,属高感病品种。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烂秆病,河南省上蔡县油菜花期雨水偏多,菌核病常年发生并流行,造成油菜产量大幅度的减产,轻者5%~10%,重者达70%,有的甚至绝收。因此,防治好油菜菌核病是夺取油菜丰产的关键。本文进行了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我县是全国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县之一,常年油菜种植面积5.3hm2左右,其中优质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4.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湟中县油菜的种植面积达14067公顷,667m2产量175千克。由于施肥水平的提高,油菜菌核病有加重趋势。预测常年发病率高10%~15%,严重的达5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本文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途径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述,供商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大部分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较差,属高感病品种.因此,防治好油菜菌核病是夺取油菜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是油莱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  相似文献   

7.
双低杂交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固始县双低油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由于其油质好 ,市场前景广阔 ,近两年来推广面积达 60万亩 ,成为本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重 ,特别是当前大面积推广的华杂 4号尤为严重 ,轻则减产 1 0 %~ 2 0 % ,重则减产 40 %~ 5 0 % ,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成为当前制约双低杂交油菜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 ,为此 ,我们对其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研究 ,并探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1 发生危害规律油菜菌核病病菌主要以菌核散落在田间或混杂在种子中 ,以及在用病秆残渣沤肥又未经腐熟的土杂肥…  相似文献   

8.
双低油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南地区于2001年被农业部列为“长江双低油菜开发带”后,双低油菜发展迅速,每年种植面积在26.7万公顷以上,双低油菜生产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研究双低油菜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有效防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大部分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较差,属高感病品种。因此。防治好油菜菌核病是夺取油菜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油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油菜面积大、分布广、产量高,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左右,总产居全国之首。为害油菜的主要病害有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猿叶甲和跳甲等。其中菌核病和蚜虫的为害最重,如果防治不力,对油菜产量损失可达20%一30%。-一、油菜菌核病1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菌核病抗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菌核病抗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前茬作物对双低油菜菌核病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直播密度对双低油菜菌核病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适当晚播、水旱轮作、合理密植可有效控制或减少双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合理增施氮肥能提高双低油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修水县的传统优势冬种作物,由于近年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扶持加大,.市场价格逐年上涨,农民种植积极性高,面积逐年扩大,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该县为山区县,冬季气温偏低,油菜受灾严重,生长受阻,伤口增多,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生长加快、,。油菜菌核病为害较重。油菜菌核病俗称烂杆瘟、麻杆、白杆病,是油菜的一种致病性病害,在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发生尤重,防治不好的一般亩减产15~20虹,严重的减收35—40蚝。因此,要夺取油菜高产,做好菌核病的防控工作是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以来,油菜菌核病在我县逐年加重,特别是推广双低油菜"沪油15"后,油菜菌核病田间病株率达85%以上,自然病指达60以上,2002年测定未经防治田块产量损失率为34.16%,对优质高产油菜品种的推广带来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14.
罗平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线 ,结合罗平油菜生产实际 ,千方百计寻找农民增收的突破点 ,加速优势作物油菜推广的力度。2004年度 ,全县种植优质高产双低油菜1.87万公顷 ,普及推广双低油菜达95 %以上 ,其中 :推广花油3号0.7万公顷 ,占推广面积的37.43 % ,推广花油5号0.4万公顷  相似文献   

15.
陈志军 《农技服务》2014,(10):86-86
<正>常德市油菜种植面积450多万亩,油菜菌核病是我市油菜生产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澧县、安乡、汉寿等地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且含油量降低。一、为害症状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麻秆"、"霉蔸"等,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  相似文献   

16.
油菜菌核病又名茎腐病,是长江中下游油菜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子.我县常年病叶株率在50%左右,高的年份达90%以上,一般感病株较健株平均减产30%~40%,种子含油量降低1%~5%,损失严重.因此,搞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是确保油菜丰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市油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33Km2左右,而目前市场销售的油菜品种多达五十多个,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为我市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发展双低油菜生产,提升油菜产业,提高油农的经济效益,因此农业部门对新引进的双低油菜新品种,组织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8.
瑞安市林溪乡地处瑞安市西北山区,大多数行政村在海拔500m以上,系单季水稻耕作区,冬季以种植油菜为主,当地群众习惯采用“油菜—单季稻”耕作模式。常年全乡油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油菜是当地冬季主要作物。2006年前推广“沪油15”、“浙双6号”等常规双低油菜品种。2006年10月,从瑞安市农业局引进杂交双低品种“沪油杂1号”试种。2007年10月扩大种植198亩,表现优质高产,受到山区农民好评。现将试种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近年来随着罗平县加强对双低油菜品种的推广普及 ,该病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特别是 2 0 0 4年入春以来 ,油菜生长正处开花期 ,遇到低温阴雨 ,田间湿度增大 ,光照不足 ,降雨过多的情况 ,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蔓延 ,部分田地油菜菌核病发病率达80 %以上 ,发病的趋势是 ,坝区重于山区 ,低凹田地重于坡田坡地 ,种植密度过大重于种植密度小 ,易倒伏品种重于抗倒伏品种 ,偏施氮肥的田地发病重 ,严重影响罗平油菜生产和油菜产业化的发展。因此 ,加强油菜菌核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根据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勃利县主栽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5万hm2左右,占总耕地面积50%以上。由于重迎茬种植,加之向日葵、油菜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加,菌核病逐渐成为大豆生产田主要病害,大发生年份病株率高达20%以上,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适期开展科学有效防治成为控制此病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