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业快递     
《北京农业》2012,(29):51-54
正全国玉米育种研讨会举行日前,以"推动玉米科技创新,促进现代种业发展"为主题的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河南作物学会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荣廷昭和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代表近千人参会。  相似文献   

2.
《河南农业科学》2005,(8):F0002-F0002
吴建宇(Wulian-yu),1964年生,河南省平舆县人,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和遗传学学科抗病育种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抗病育种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河南农业大学“251工程”培养对象第一层次,郑州市科技拔尖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获得者,河南省“三五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并推荐到国家“百千万工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作物协会理事,河南省无公害…  相似文献   

3.
许自成 (XUZi-cheng) ,1 964年生 ,河南省汝南县人。 1 985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 ;1 988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获硕士学位 ;1 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获博士学位 ,并被授予浙江省优秀博士毕业生荣誉称号。 1 995年被选拔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 0 0 1年荣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 0 0 2年荣获刘后利作物遗传育种科学基金奖。自 2 0 0 0年以来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之同行评议人。现任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烟…  相似文献   

4.
正人物名片1969年出生,汉族,河南淮阳人,中共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担任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遗传学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委员会副主任。荣获全国师德标兵、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07,(26):39-40
<正>韩庚辰博士简历1982.1-1984.8,在河南农业大学,攻读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1984.9-1987.7,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攻读遗传育种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6.
苏祯禄(SuZhenlu),1929年7月生,河南省镇平县人。1954年河南农学院农学系首届本科毕业,1957年北京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研究班结业。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玉米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种子协会、作物学会、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有一位刚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的热血学子.被分配到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他扎根广袤的华北平原腹地.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至今.一干就是27年.他先后育成一大批高产优质抗病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新单”系列玉米近乎占据河南玉米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8.
<正>导读:全国玉米遗传育种研讨会倡议:加速科研体制改革提升育种竞争力8月21~23日,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10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市农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3):F0003-F0003
史桂荣(1961-),女,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89年曾到南斯拉夫国际玉米培训中心进修玉米遗传育种一年.现任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高产遗传育种室主任,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封面人物     
《农家参谋》2013,(6):3
李玉玲,女,1962年9月生,汉族,博士,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遗传育种岗位专家。近30年来一直在教学和玉米科研第一线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爆裂玉米种质研创及豫爆2号杂交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应用"获2009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主持选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料用玉米、工业用玉米和优质专用型玉米的市场需求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加之全球玉米总产量不足,受需求拉动,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农户发展玉米生产前景广阔。转眼又到玉米播种季,近日,记者一行来到河南农业大学,针对目前玉米产业发展情况、如何科学种植玉米、提高单产等一系列问题,采访了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遗传育种岗位专家、河南农  相似文献   

12.
正1研究团队概况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成员7人。其中,赵仁贵,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特用玉米遗传育种;蔚荣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鲜食玉米遗传育种;包和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爆裂玉米遗传育种;贾恩吉,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玉米遗传育种;李继竹,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1 研究团队玉米分子育种创新团队主要成员:马义勇,农艺师,研究方向为玉米遗传育种;关淑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玉米遗传育种与植物基因工程;王丕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玉米常规和分子育种;刘思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玉米分子育种;曲静,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玉米分子育种;姚丹,教授,硕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作物分子育种。团队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国家农业农村部、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3):166
<正>张海洋(ZHANG Hai-yang),1963年12月生,河南省项城市人。198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1993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1999-2000年应邀到美国农业部南方作物中心开展棉花和芝麻合作研究。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2):F0003-F0003
史桂荣(1961-),女,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干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89年曾到南斯拉夫国际玉米培训中心进修玉米遗传育种一年。现任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高产遗传育种室主任,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加速中国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的合作与学术交流 ,加快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步伐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 ,由中国农学会、国家 863计划生物领域专家委员会、河南省科技厅、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 ,河南金象麦业集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协办 ,河南省科技厅、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金象麦业集团承办的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1年 5月 9- 1 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 .这次会议是 2 1世纪初国内外小麦遗传育种界的一次盛会 ,对新世纪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农学会会…  相似文献   

17.
简要概述了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情况,目前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使用较为广泛.基因工程发展迅速,逐渐被应用于玉米抗性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并且成效显著;此外利用转基因技术也成功培育出一批抗除草剂、抗病、抗虫、耐盐、耐旱等多种优良性状的玉米种质;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应用于种子纯度鉴定、遗传连锁图构建、基因定位、辅助选择、杂种优势预测、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等方面,并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最后展望了生物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认为它必将成为生命科学的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专家简介     
<正>王延波,男,1966年9月出生,博士,二级研究员,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国家玉米产业体系沈阳试验站站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当前种植面积较大,总产量较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玉米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发表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从玉米基因组学、雄性不育遗传调控、玉米株型遗传调控、玉米籽粒发育遗传调控、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玉米抗生物胁迫遗传调控、玉米抗非生物胁迫遗传调控、玉米种质资源相关基础、玉米分子遗传研究技术和平台共9个方面对近3年来我国玉米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玉米分子育种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抗旱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玉米抗旱性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情况,并针对玉米抗旱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利用,第2类性状的选择及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抗旱性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