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荔枝蒂蛀虫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广州荔枝园中的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ladley)在挂果时段的发生高峰期再进行多次预测观察。同时,还模拟地下喷药对蒂蛀虫的控制试验,观测了幼虫的爬行距离,以及不同喷药处理与相邻果园的蒂蛀虫危害程度比较。研究发现:蒂蛀虫在果期都会危害果实,目前测定蒂蛀虫高峰期的方法还不够完善,或者说蒂蛀虫在某些年份或某些果园中没有明显的高峰期。文章讨论了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和蒂蛀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荔枝蒂蛀虫羽化及交配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荔枝蒂蛀虫羽化规律及其交配行为。[方法]在室内观察荔枝蒂蛀虫的羽化规律、成虫交配行为。[结果]荔枝蒂蛀虫雌、雄茧蛹集中在进入暗期6h后的时间段内羽化,进入暗期2h为羽化高峰;荔枝蒂蛀虫茧蛹第6~9天为羽化高峰期,雌雄性比接近1:1。暗期8h后为荔枝蒂蛀虫的交配高峰期。荔枝蒂蛀虫雌蛾羽化当天不进行交配,2~8日龄雌蛾均可交配.2、3日龄雌蛾进入交配高峰期;1~15日龄雄蛾均可交配,2-5日龄雄蛾进入交配高峰期。[结论]该研究摸清了荔枝蒂蛀虫羽化规律及其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3.
不同环境龙眼园中荔枝蒂蛀虫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初步调查了荔枝蒂蛀虫在不同环境龙眼园的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受果园湿度和夜晚光照的强烈影响,地面环境湿度高的、夜晚路灯光照的果园,蒂蛀虫危害时间推迟且危害率低。指出荔枝蒂蛀虫具有"惰光性"和"厌湿性",并提出了在龙眼开花坐果期利用地面保(加)湿或夜晚人工光照等物理防治措施来辅助控制荔枝蒂蛀虫危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夜晚光照影响荔枝蒂蛀虫生活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广州市天河区罗通山脚龙眼果园荔枝蒂蛀虫危害特别轻的原因,采用荔枝落地果在室内开放式饲养荔枝蒂蛀虫,研究荔枝蒂蛀虫对夜晚光照的反应变化,观察到蒂蛀虫在不同虫期都对夜晚光照有异常的反应:幼虫推迟了脱果爬行成茧的时间:蛹延后羽化;成虫的活动减少或时间规律紊乱;部分成虫长睡不醒;成虫蛰伏高度总体降低;生存率低于对照等.试验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没有"趋光性".讨论了利用夜晚人工光照等物理防治方法来建立果园新的生态平衡.辅助控制或减轻荔枝蒂蛀虫危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初步调查了2007年和2008年蒂蛀虫对荔枝果实的危害率,发现蒂蛀虫在多雨潮湿的2008年上半年,总体危害较轻.平均危害率为21.9%,而在相对少雨干燥的2007年上半年,危害相对较重,平均危害率为42.5%.说明潮湿多雨的环境不利于荔枝蒂蛀虫生存繁殖,即蒂蛀虫具有"厌湿性"文章讨论了利用昆虫的"厌湿性",通过淋水、薄膜覆盖或生草覆盖等的加湿保湿的措施,减少荔枝蒂蛀虫危害.  相似文献   

6.
湿度对荔枝蒂蛀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控制养虫环境的湿度,初步探讨了荔枝蒂蛀虫幼虫、蛹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的生存情况,观察到荔枝蒂蛀虫在幼虫脱果爬行成茧期、蛹期都受到湿度的强烈影响,发现荔枝蒂蛀虫具有"厌湿性",即养虫环境的湿度越高,蒂蛀虫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就越高,提出了在挂果期持续保持地面潮湿、辅助控制荔枝蒂蛀虫危害的可能性.讨论了其他可能具有"厌湿性"的昆虫,如桔小实蝇等是否可以通过持久保湿土壤,从而减轻害虫危害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为荔枝蒂蛀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依据广西南宁市日出日落时间及荔枝蒂蛀虫常住地光照强度,在室内条件下研究6个光照时长及8个光照强度处理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夜晚亮灯,调查荔枝落地果及树上果的蛀果率变化.[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全亮(24 h光照)条件下荔枝蒂蛀虫产卵前期为10.67 d,显著长于其他处理(2.00~4.67 d)(P<0.05,下同),卵期为1.33 d,显著短于其他处理(9.67~12.33 d),每雌产卵量为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在6:00—19:00光照强度500 lx、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10~900 lx时,荔枝蒂蛀虫产卵量为每雌0~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夜晚光照强度为70~130 lx和2~70 lx时的荔枝蒂蛀虫平均蛀果率分别为2.91%和3.65%,均显著低于常规处理(25.87%).[结论]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挂灯,每日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2~70 lx的光环境可有效抑制荔枝蒂蛀虫产卵,进而极大降低荔枝蒂蛀虫蛀果率,可作为荔枝蒂蛀虫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荔枝蒂蛀虫对荔枝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影响很大,但光靠农药防治,效果不是很好。本文介绍了海南荔枝蒂蛀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y)属鳞翅目细蛾科,在我国荔枝种植区均有分布.荔枝蛀果害虫呈逐年加重危害趋势,其中荔枝蒂蛀虫是蛀虫的主要害虫.其幼虫危害新梢、嫩叶或花梢,也蛀食幼果及其种核而导致落果;在果实发育后期果壳着色后,则蛀食果蒂内种柄,并遗留虫粪于蒂内,造成果蒂处有虫或充满虫粪,严重影响果实品质.该虫已成为发展荔枝、龙眼种植业的一个障碍.当前生产上常用的药剂有40%乐果EC、90%敌百虫晶体、18%杀虫双水剂、20%杀灭菊酯EW、40%氧化乐果EC等常规农药.由于多年的连续使用,蒂蛀虫抗药性增强,防效明显下降.为了明确防治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我们选用了几种药剂进行防治荔枝蒂蛀虫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荔枝蒂蛀虫是为害荔枝果期最主要害虫,其为害不仅造成减产,同时也严重影响荔枝品质。本文根据近年对荔枝蒂蛀虫调查监测,提出经济、安全、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物抗虫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的抗虫能力是其本身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一套防卫体系,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我国几十年的抗虫育种实践可以分为形态学抗虫育种、生化抗虫育种和基因工程抗虫育种3个阶段.作物的抗虫性同其它性状一样,是能够遗传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抗虫育种工作的深入提供了技术支持,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为筛选优异的抗虫材料奠定了基础.通过基因工程途径创造抗虫的基因工程植株,并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必将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抗虫新品种,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大麦虫粉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日粮中添加大麦虫粉替代鱼粉,研究其对黑豚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大麦虫粉可促进黑豚的生长。在日粮中添加20%的大麦虫粉替代鱼粉对黑豚的生长最佳。[结论]大麦虫粉适量替代鱼粉饲喂黑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刚竹毒蛾生活习性及其大发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刚竹毒蛾在庆元la发生3代,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气候条件对刚竹毒蛾周期性大发生起主要制约作用。倒春寒可使越冬代死亡率达80.0%以上;大暴雨对刚竹毒蛾有大量的机械杀伤作用;9月份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低,而10月份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高,且气温变化平稳,刚竹毒蛾就有可能大暴发。  相似文献   

14.
茶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各种优质茶叶(有机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生产中对农药及化肥使用的要求,设计了面向茶园环境的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旨在通过视频监视茶园的病虫害发生,通过传感器监测影响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子,以实现茶园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治,避免农药过量使用,保护茶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特征综合的昆虫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380-1381
对昆虫的自动识别进行了研究,利用昆虫的数字图像进行计算机自动识别,讨论了昆虫图像的特征提取技术,针对不同昆虫具有不同色彩、形状、纹理的特点,利用异步组合检索方式,将色彩、形状、纹理特征综合利用,弥补了使用单一特征无法对昆虫图像进行充分  相似文献   

16.
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设计并建立了基于B/S模式的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系统具备病虫害信息的查询、浏览等功能,并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全面的信息服务。结果显示,该系统不但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更新有害生物的防治信息,而且有利于植保工作者工作手段的改善,共享植保信息资源,协同攻关,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无毒高脂膜防治桃小食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渭北旱原苹果园用无毒高脂膜喷洒地面,进行防治桃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喷洒高脂膜能改变害虫所处环境的小气候,破坏了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使之不能出土。防治效果与地面盖膜基本相近,虫果率比对照低32.0%,成本降低54.9%,且无污染,对于生产绿色果品,提高果农经济效益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结合昆虫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将昆虫实践应用于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对生物技术专业实验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的发展思路,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昆虫实践已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反馈效果。通过对昆虫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优化了实验指导方法,通过电化教学与昆虫学实践研究相融合,调动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昆虫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取食、化蛹、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了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室内毒力的基础上,观察了氟虫腈对试虫取食、化蛹、羽化的影响。在所研究浓度下,氟虫腈对试虫存活个体、死亡个体的平均取食量都无明显影响,但0.20 mg/L氟虫腈处理过的试虫总取食量增加了22%,其余处理的总取食量都有所下降,12.50 mg/L氟虫腈处理过的试虫总取食量下降了70%。氟虫腈处理还会导致蛹重略有下降,推迟试虫平均化蛹时间,CK的平均化蛹时间为110 h,12.50 mg/L氟虫腈处理过的试虫平均化蛹时间为177.6 h,显著延长(P〈0.05)。  相似文献   

20.
苦皮藤乳油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秋甘蓝上进行了20%苦皮藤乳油防治菜青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苦皮藤乳油防治秋甘蓝二代菜青虫适宜的使用浓度为1000mg/L,施药时期以二至三龄防效最高。苦皮藤乳油混配不同比例的Bt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苦皮藤乳油400mg/L混Bt100mg/L防治效果达8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