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本绿色封皮的书摆上了我的案头,书名与封皮色彩相协调:《绿镜头》。这是我的记者朋友汪永晨的新著,是我看到的她已经出版的作品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部。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图书领域在拥有《红镜头》、《黑镜头》和《白镜头》之后,终于形成了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的“镜头系列”。  相似文献   

2.
<正>祁连山国家公园签约摄影师焦生福在诸多国际国内摄影大赛中摘金夺银。他镜头下的动物,或惊愕或憨萌,或愤怒或纯真,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和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的首席签约摄影师焦生福,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被国际摄影艺术联盟(FLAP)授予摄影艺术家名衔。他的拍摄手法生动、细腻,上百幅作品在国际国内摄影大赛中夺金摘银。  相似文献   

3.
《森林与人类》2010,(10):10-19
<正>每一个摄影人都期望用手中的相机创造出美好的影像。我一直非常崇尚自然生态,喜欢拍摄动物,渴望展现动物最真实、最自由的状态。自然是美好的,野生动物的自由状态是最自然的。  相似文献   

4.
该文全面介绍了应用鱼眼镜头和拍摄全天空照片,然后利用hemiview冠层分析系统对照片进行分析,从而估测出林分郁闭度。  相似文献   

5.
一、摄影设备和野外技术我们拍摄鱼眼象片是采用 kodalith 高反差 ortho 6556号3型胶片和 kodak Plus—X 负片(这两种标准的胶片在拍摄鱼眼象片中被广泛使用)和装有7.5mm Canon 等距鱼眼镜头的 Canon AE—I 计划照相机。  相似文献   

6.
刘睿  淑华 《内蒙古林业》2008,(12):50-50
一八九五年,法国留米哀兄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既能拍摄活动动作的过程,又能放映的机器。同年三月,他们又在法国工业协会上做了有关电影发明的报告,并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工人下班时走出工厂大门的电影镜头一一“放工”。这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影片。初期的电影,还只是些无声的片断镜头而已,像打架、逗趣、电车急驶、拳击、跳舞等等。从一八九六年以后,各国才有了新闻短片和风景短片。  相似文献   

7.
飞羽瞬间     
正摄影师语:我会继续用镜头多角度记录野生鸟类的精彩瞬间,记录它们美好的生命时刻。蜂鸟悬停拍摄时间:2017年3月3日拍摄地点:哥斯达黎加在火炬姜的花冠上方有一群蜂鸟在飞行采蜜。这两只蜂鸟正悬停于紫红色花冠上方。选择摄影,是临近退休时的事了。不过短短几年,却像是和镜头胶着缠绵了一生。和摄影的缘分因看见一幅"白鹭叼鱼"的照片而起。照片中白鹭捕到猎物的喜悦,鱼儿绝望挣扎的无奈,那种博弈与较量,升腾与沉沦,跃然一纸方寸空间,带给我极大的视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机关利用网络向相关鉴定机构送检涉案动物的照片,鉴定机构根据照片中动物的形态特征对涉案的动物进行种属鉴定,已成为鉴定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提高送检形态鉴定照片的质量,使涉案爬行纲动物的鉴定更加准确、高效,本文从形态鉴定照片拍摄的意义、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拍摄时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类爬行动物的拍摄要点进行了解析,希望有助于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机关办理案件。  相似文献   

9.
手握镜头,心存灵性,一脚踏进大自然。用爱描摹蓝天精灵的风姿——这就是他们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是一群痴迷于摄影的艺术创作者,他们是一群迷恋鸟类的自然拥护者。他们用心播撒对鸟类的爱,他们——  相似文献   

10.
冬日的青海湖,银装素裹,天地陷入了一片纯净,蔚蓝色的苍穹下是覆盖着白雪的远山,高原圣湖封上了晶莹剔透的冰霜。高原上生活着世间稀有的精灵--中华对角羚,野生动物摄影师葛玉修用镜头记录了它,并用影像告诉公众--让人与野生动物相安无事,让更多的人明白大自然才是野生动物本来应该呆的地方。自1995年以来,他第一次踏上青海湖鸟岛,就被那碧水蓝天、万鸟欢歌的场面所震撼,他开始用镜头对准青海湖鸟类等动物及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泽英 《中国林业》2013,(11):13-13
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拍摄者追求的是与众不同,是不可复制。于是,一些特定的、常人不易踏足的鸟类栖息地成了鸟类摄影爱好者竞相追求的目的地,一些他人不易捕捉到的镜头成了大家争相追求的目标.这就有可能导致个别人忽视对拍摄鸟类照片时的原则和底限.每个鸟类摄影爱好者在踏上拍鸟之路前,都应该将如何保障鸟类不受影响及鸟类栖息地安全作为必修课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钙丝菌是一类微小、精细又有趣的黏菌,喜欢吃木耳。人们的肉眼难以察觉到它们,但在微距镜头下,这些小生命显得流光溢彩。我喜爱大自然,喜欢微距摄影,尤其喜欢拍摄未被人们发现的类群,比如自然界中那些人们难以注意到的微小生物。在野外拍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微小、精细又有趣  相似文献   

13.
郑忠杰 《森林与人类》2013,(12):126-133
白颈长尾雉是中国特有的世界受威胁物种,在IUCN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均被列为易危物种,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着个濒危而神秘的物种,自1872年被发现以来,野外影像资料一直严重缺乏。在赣西北九岭山脉的大森林中,我们经过7年的苦苦寻觅和艰辛的拍摄,终于较为完整地记录下野外自然状态下白颈长尾雉声息繁衍的生命历程,用镜头揭开了该物种神秘面纱的一角。  相似文献   

14.
孙阁 《广西林业》2016,(3):46-48
正一个小小的渔村,名字难记却很有诗意,它的名字叫"烟墩角"。"烟墩角"在地图上面积很小很小,位于古烟墩遗址崮山岛和黄海海湾,实际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但它很出名,其原因是数以万记的中外摄影人为拍摄大天鹅,吃住在小渔村。在技法娴熟的摄影人镜头中,雪白的大天鹅追逐戏水,引吭高歌,凌空翱翔,翩翩起舞等或呆萌、或灵动的神态非常拟人、非常妖娆。由于图文传播,以及摄影人的口传,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在一年的寒冬时节集中来到小渔村。有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摄影师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通过照片讲述大自然的故事。数码相机让拍摄自然更容易摄影技术让人们有条件把不断变化的自然以照片形式如实记录下来,并鲜活地呈现在我们和后人眼前。在数码时代之前,摄影是一个特别的行当,购置器材和冲洗照片都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支持。自然摄影除去风光和记录以外,更是小众里的小众。数码摄影开启了摄影尤其是自然摄影的大众时代。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逐步赶超传统相机,可以实时回放刚拍到的照片,没有  相似文献   

16.
李涛 《森林与人类》2016,(4):137-143,136
正2015年冬季,又是观赏和拍摄德阳旌湖水鸟的季节。我以德阳野鸟为题材的专题摄影创作活动已有10年了。从有意识地开展摄影创作算起,我的摄影经历也不过20多年的时间,而拍鸟竟占了一半,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不过我知道,拍鸟将贯穿我未来的全部摄影创作生涯,这是确定的。我选择野鸟作为拍摄对象,是偶然也是必然。最初喜欢上摄影时,像很多摄友  相似文献   

17.
我62岁时爱上摄影,摄影活动使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64岁那年又喜欢上观赏野鸟,并将野鸟作为自己的主要拍摄题材。我被镜头中鸟儿美丽的羽毛、矫健的身姿、特有的灵巧深深地吸引着,一发不可收。4年来,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我一有空就到野外去观鸟、拍鸟,一边观赏一边拍摄。并将拍到的鸟的图像或存进电脑或冲洗出来,再通过翻阅资料、请教内行,尽可能弄清它们的名称、习性、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游走三清山     
孙阁 《广西林业》2012,(3):45-46
慕名江西的三清山有“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之说,于是就有了探访“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的强烈愿望。肩扛着三角架、长镜头游走于三清山中,处处皆景。在我的镜头中,看到的往往是小小的景别;镜头外看到的是山脉的大气和雄浑。无论大小,气韵之美、之神秀、之灵动,让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的摄影作品《瞧这一家子》获2016年"高林杯"八桂森林摄影比赛一等奖。作品采用纪实拍摄手法,以6张组照生动再现了崇左白头叶猴种群惟妙惟肖的生活神态。笔者非常愿意与读者一起分享白头叶猴拍摄的一些要领。白头叶猴又叫花猴,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己有300多万年的生存历史。它是世界公认的珍稀猴类、中国特有物种,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在莲花池公园,野鸭妈妈带领刚破壳不久的小鸭找食吃,鸭妈鸭爸在一旁警戒,孩子们毫无顾忌开心的玩耍。"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6岁开始独立拍摄洗印了第一张黑白照片,从此摄影伴随了我几十年,从胶片到数码换过无数台机器和镜头,我坚信好的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而好的摄影师一定是用快门养出来的,设备只是在创作当中必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