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明确2,2,2-三氟乙基苯并[1,2,3]噻二唑-7-甲酸酯(简称TBTC)对蔬菜病害的诱导抗病效果,以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该化合物在盆栽及田间小区条件下的诱导抗病试验。结果表明:TBTC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诱抗活性,其中,盆栽试验中250 mg/L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7.50%±1.79%,对照诱导抗病剂苯并噻二唑(BTH)的平均防效是71.72%±2.58%, 对照杀菌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在有效成分500 mg/L处理下的平均防效为71.46%±3.01%;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TBTC 250 mg/L的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的最高防效达83.94%±2.09%,而BTH的最高防效为72.39%±2.91%,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 mg/L的最高防效是89.08%±1.95%,表明TBTC对田间黄瓜的霜霉病可产生诱导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及这两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了2011~2016年采自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及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茎叶喷雾法对这两种药剂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瓜霜霉病菌1 821个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抗性频率分别为88.5%和34.3%,供试菌株中对烯酰吗啉的低抗菌株及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菌株占优势,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8.92和2.44,抗性指数分别为0.42和0.27。黄瓜霜霉病菌对这两种药剂的抗性频率、抗性倍数及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在河北定兴和山东寿光日光温室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中,按照药剂田间推荐剂量喷施4次,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效(85%以上),与两地黄瓜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产生低抗、对双炔酰菌胺敏感的监测结果一致。由此推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可在对甲霜灵(或精甲霜灵)、噁霜灵及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的地区,作为58%甲霜灵·代森锰锌WP、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64%噁霜灵·代森锰锌WP 和250 g·L-1嘧菌酯SC的替代药剂单独使用或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用,防治黄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合物氟唑活化酯诱导大白菜对根肿病的抗病效果及诱导技术。荧光染色观察发现该化合物对根肿菌休眠孢子没有明显的杀死作用,但具有明显的诱导抗病效果。不同的诱导浓度、诱导间隔期和诱导次数对根肿病的诱抗效果均不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25 mg/L的氟唑活化酯间隔7 d诱导大白菜3次,对根肿病的防病效果最好,达到71.33%,与诱抗剂苯并噻二唑效果相当,显著高于杀菌药剂50%氟啶胺悬浮剂拌土的防效(63.32%)。田间从苗期开始用氟唑活化酯25 mg/L诱导大白菜3次,诱导间隔期为7 d,对根肿病的诱抗效果最好达69.99%±2.01%,略低于对照杀菌剂氟啶胺拌土施药。本文明确了新型诱抗剂氟唑活化酯诱导大白菜对根肿病的抗病效果,并系统研究了施药技术,为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动态及相应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监测了2011—2015年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含甲霜灵或精甲霜灵的混剂及嘧菌酯单剂等7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38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抗性频率为100.00%,抗性倍数为482.99和354.97,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随着监测地区和监测年限而波动,唐山、沧州、石家庄、衡水、廊坊和保定市的菌株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高于其它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在不同年度间高位波动。按照田间推荐剂量喷施,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2.15%~74.13%;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和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分别为65.30%~70.19%和63.26%~68.35%,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 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和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的防效达82.00%以上,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在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可作为替代或混配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5.
35%福.烯酰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35%福·烯酰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好,用量200~240g/667m2为宜,在发病初期连续施药2~3次,间隔7~10d,对人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草酸和BTH(苯并噻二唑)溶液对黄瓜幼苗霜霉病的抗性诱导及病程相关蛋白的积累。结果表明:10mmol/L草酸或0.5mmol/LBTH均能诱导黄瓜对霜霉病产生局部和系统抗性,且抗性的持久期均在15d以上。BTH处理或接种霜霉菌都可系统诱导黄瓜叶片胞间隙液产生分子量分别为33、27和22kD的蛋白,而草酸没有诱导这3种蛋白的表达。BTH或草酸处理均可引起POD活性的升高,但和对照相比并没有新的POD同工酶表达,POD活性升高与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8种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8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烯酰吗啉.甲霜灵30%水分散粒剂600倍液、烯酰吗啉40%悬浮剂600倍液、甲霜.锰锌72%水分散粒剂400倍液、嘧菌酯25%悬浮剂1 500倍液以及氯化十二烷基苄基铵10%水剂1 0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良好,显著优于传统药剂三乙膦酸铝80%水分散粒剂500倍液、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丙森锌70%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其中,烯酰吗啉.甲霜灵30%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霜霉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通过试验,进行啶氧菌酯、氰霜唑等杀菌剂对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防控效果对比.[方法]利用喷雾法测定6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供试药剂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噻唑吡乙酮10%OD、氟菌·霜霉威687.5 g/L SC、吡唑醚菌酯25%EC、氰霜唑100 g/L SC、烯酰吗啉50%WP、啶氧菌酯22.5%SC.[结论]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7 d平均防效达84.13%,末次药后14 d平均防效仍为79.21%,且对黄瓜安全无药害,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首选药剂.除22.5%啶氧菌酯水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外的其他几种药剂亦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推荐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
PopW蛋白对黄瓜霜霉病的防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期研究发现来源于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ZJ3721)的Harpin蛋白PopW对多种作物有较好的诱导抗病作用。本文研究PopW蛋白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对黄瓜霜霉病的生防和促生效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霜霉病病原菌后15 d, 250 mg/L PopW蛋白水溶液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最好(42.85%),PopW蛋白(250 mg/L)处理的黄瓜苗与对照相比生物量增加26.92%,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2010年,PopW蛋白(250 mg/L)间隔15 d喷雾1次,共使用3次。初次喷雾后8、25、35和48 d,对黄瓜霜霉病的生防效果分别为41.87%、48.36%、53.21%和50.85%; 2011年,等量的PopW蛋白间隔10 d使用1次,共使用3次。初次喷雾后的第8、15、22和27 d,生防效果分别为47.07%、48.17%、50.59%和54.48%。试验结果表明,250 mg/L PopW蛋白水溶液可作为黄瓜霜霉病的潜在生防因子,且其抗病作用有一定的持效期,可保持10~15 d,甚至更长时间。分析PopW蛋白处理对黄瓜的促生作用及其对黄瓜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PopW蛋白处理组黄瓜单株增产达33.01%。PopW蛋白处理的黄瓜果实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8.07 mg/g、6.80 mg/g、60.20 mg/100 g、68.27 μg/g,均显著高于对照(10.21 mg/g、5.30 mg/g、59.06 mg/100 g、49.55 μg/g),结果表明PopW蛋白处理可显著提高黄瓜产量、改善黄瓜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等8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得知: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其他依次为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甲霜灵.霜脲氰可湿性粉剂、25%丁吡吗啉悬浮剂。  相似文献   

11.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烟草疫霉菌的毒力作用。试验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较好,两者的EC50分别为0.0055㎎/L和0.2831㎎/L。  相似文献   

12.
苯并-1,2,3-噻二唑羧酸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更多具有高诱导抗病活性的新化合物,基于对植物抗病激活剂S-甲基苯并 噻二唑-7-羧酸酯(BTH)的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5个新的含有柔性链及卤原子的苯并噻二唑-7-羧酸酯衍生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或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确证。生物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 5e及5c对供试的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5e 对瓜类白粉病、瓜类炭疽病和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0%。  相似文献   

13.
烯酰吗啉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2004-2005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市郊进行了烯酰吗啉50%可湿性粉剂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剂量为300a.i.g/hm2、施药5次的情况下,药后3d烯酰吗啉在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2~0.21mg/kg,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23mg/kg.研究表明烯酰吗啉在黄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在黄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0d(2004)和0.78d(2005),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4.6d(2005).  相似文献   

14.
唑菌酯对8种蔬菜病原菌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唑菌酯对8种蔬菜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其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具有较高活性,EC50值分别为 9.457、12.69、11.09、6.453和4.106 mg/L。 其中,在 250 mg/L 浓度下唑菌酯处理的防病效果与对照药剂嘧菌酯相当,防效大于7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 唑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 80 mg/L 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达 82.78%。  相似文献   

15.
以4-甲基-2-(1H-吡唑-1-基)-噻唑-5-甲酰氯为原料,与取代胺作用制得10个结构新颖的4-甲基-2-吡唑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利用1H 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盆栽法试验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相对防效达100%,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效达8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新型化合物苯并噻二唑甲酸三氟乙酯对土传病害的诱导抗病作用,本文研究了该化合物诱导仙客来对枯萎病的抗病效果。通过叶面喷施苯并噻二唑甲酸三氟乙酯可诱导仙客来对枯萎病的抗病效果,在仙客来移栽缓苗后7d叶面喷施该化合物,不同浓度对枯萎病的抗病效果不同,其中100mg.L-1的处理,在诱导后25、30和35d的抗病效果分别为82.90%、58.59%和64.17%;在仙客来成株枯萎病发病初期用该化合物诱导,抗病效果仍可达63.91%,显著高于噁霉灵处理(47.63%)。该研究将为寻求通过叶面喷雾施药防治园艺作物土传病害的新途径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5%氟唑活化酯(2,2,2-三氟乙基苯并[1,2,3]噻二唑-7-甲酸酯,FBT)乳油对黄瓜猝倒病的诱导抗病作用,同时测定了其分别以喷雾和灌根处理对黄瓜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唑活化酯以有效成分25 mg/L,间隔期7 d喷雾施药3次,对黄瓜猝倒病的防效可达77.28%。氟唑活化酯以有效成分15、25和50 mg/L的剂量喷雾或灌根处理,对黄瓜苗期的株高、节间距、鲜重和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有效成分15、25 mg/L的剂量喷雾或灌根处理,对黄瓜苗期茎粗和根冠比有促进作用,但50 mg/L的剂量处理则对茎粗和根冠比表现出抑制作用。试验表明,氟唑活化酯对黄瓜猝倒病有较好的诱导抗病作用,并对黄瓜苗期的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BTH诱导花椰菜对菌核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苯并噻二唑BTH处理菌核病抗性不同的花椰菜品种幼苗, 采用营养生长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鉴定法评价菌核病抗性诱导效果,结果表明经BTH处理的植株菌核病病情指数明显下降, 对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的诱抗效果分别达到81.5%和63.8%。对于花椰菜重要的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BTH诱导处理的花椰菜植株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酶( SOD )、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 PPO)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同时病程相关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也增加。 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防御反应基因表达,结果表明BTH诱导首先激发了植株 PR-1等基因参与的水杨酸信号传导防御反应途径的发生,同时PDF1.2 基因的上调表达说明BTH诱导也影响了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9.
草酸青霉菌果胶酶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固态发酵提取产物--果胶酶粗酶液诱导黄瓜对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的抗性进行了研究。以果胶酶粗酶液喷雾处理4个感黑星病黄瓜品种的黄化苗,48 h后挑战接种黑星病菌孢子悬液,其中"中农5号"黄瓜品种表现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诱抗效果达62.51%。不同浓度果胶酶诱导处理黄瓜,发现果胶酶浓度在20 U/mL时,可导致黄瓜发病略高于对照;在40~200 U/mL浓度范围内,诱导效果较为明显。通过研究果胶酶诱导抗病的时效性,表明诱导处理前接种病菌或诱导处理后0、6 h接种的各处理病情指数与对照间没有差别,而诱导处理12~72 h后接种病菌的,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均很明显,诱抗效果达29.64%~60.02%。实验还表明,随着挑战接种压力的增大,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降低。果胶酶不能抑制黑星病菌孢子萌发,相反可以促进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  相似文献   

20.
硅对黄瓜霜霉病抑制效果和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营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硅且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后,通过调查其病情指数和检测黄瓜叶片内硅元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guaiacol-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sae,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5种抗霜霉病相关酶活性,探讨硅抑制黄瓜霜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营养液中硅浓度为100mg/L的处理,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为21.3,防治效果达到62.8%;营养液中硅浓度与黄瓜叶片内硅元素含量呈正相关,200mg/L处理叶片内硅元素含量最高,且7天后达到2.98mg/g;加硅处理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后,黄瓜叶片抗病相关酶活性变化明显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硅浓度为100~200mg/L时上述5种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