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与法规,是所有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也是蜂业发展的导向与动力。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养蜂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与扶持措施。特别是近几年,重视程度创历史之最。全国人大制定颁发《畜牧法》;农业部颁发的《养蜂管理办法》《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法规与文件,为全国养蜂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规范了行为。为了更好地执行涉蜂法规、遵守相关政策,我们邀请宋心仿老师撰写了一组涉蜂法规解读文章,目的是辅导大家在养蜂实践中深入贯彻执行法规政策、规范行为,促进养蜂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蜜蜂杂志》2012,32(6):2-2
宋心仿等代表:你们提出的关于急需对养蜂业实行财政补贴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养蜂业管理的问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养蜂业发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养蜂业发展和推动蜜蜂授粉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农业部相继开展了"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基地建设,启动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2019年4月24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冀农办发[2019]169号文件《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进蜂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发到全省各市农业农村局、雄安新区管委会公共服务局、厅直属有关单位。提出全省推动蜂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18年河北省衡水市蜂业协会副会长田左权撰写了一封反映养蜂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建议在本省及边远贫困地区如张家口、承德等地扶持推广,建议本省研究制定出提高蜂农收益的政策,完善发展养蜂业的制度法规,保护发展蜜粉源植物的建议信。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养蜂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认为种植蜜源植物发展养蜂业 ,有利于蜂农脱贫致富 ,改善养蜂生产条件 ,是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并提出了种植蜜源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种植蜜源植物发展养蜂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养蜂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认为种植蜜源植物发展养蜂业 ,有利于蜂农脱贫致富 ,改善养蜂生产条件 ,是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并提出了种植蜜源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胡元强  胡福良 《蜜蜂杂志》2007,27(10):37-40
据调查,2005年转地蜂场每群蜂纯收入24元,人均盈利990元,蜂场均盈利2 537元,经济效益差,半数蜂场亏本,养蜂业萎缩.2006年,转地蜂场每群蜂纯收入316元,人均盈利13 325元,蜂场均盈利35 312元,蜂场普遍盈余,养蜂业重现生机.养蜂业经济效益不稳,市场风险大,是弱势产业,需要企业扶持,政府呵护.当前,政府应依法行政,尽快将蜜蜂运输列入绿色通道,减轻蜂农负担;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政府应倡导扩种蜜源作物,为养蜂业发展奠定基础.蜂农应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素质,不断增加养蜂经济效益.当前,蜂农应依法组织起来,成立协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实行产业化经营,蜂场才有稳定效益.  相似文献   

7.
王宝龙 《中国蜂业》2015,66(1):60-61
<正>随着养蜂业的发展,我国的蜂产品生产数量有了很大提高,但蜂机具的发展水平一直没有根本性提升,不仅直接影响养蜂的生产效率,也影响着养蜂规模、生产经营模式,因此提高蜂机具的发展水平对养蜂生产有重要的意义。一、世界蜂机具的现状世界一些养蜂业发达国家,包括欧洲多数国家、美国等对蜂机具实现了标准化,蜂箱、巢框、巢础等统一规格,目的是便于机械化操作。新型材料蜂箱的出现,将养蜂业带到新的发展时期。另外,对养蜂所使用的蜂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蜂业的发展,我国的蜂机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既有小的革新,也有配套的机械设备,为我国养蜂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蜂机具的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养蜂的生产效率,也影响着养蜂规模、生产经营模式,因此蜂机具的发展水平对养蜂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总结性的文章,值得一读。大连市商业部门的同志们二十多年来,为维护养蜂者的利益,促进我国养蜂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蜂农之所想,急蜂农之所急,帮蜂农之所需,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养蜂者的赞誉。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总结了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支持养蜂事业,首要的一条是维护养蜂者的利益,改革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切实保护养蜂者的合法利益”。他们正是这样做的。如果各地商业和养蜂主管部门都能象大连那样,把扶持养蜂业的发展列入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地为蜂农、为养蜂业做几件实事,该多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升 《中国蜂业》2001,52(4):33-34
固原县地处六盘山下 ,蜜粉源植物十分丰富 ,具备了发展养蜂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70年代初期 ,国务院将发展养蜂生产列为我地区脱贫致富项目大力兴办。从农业部、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抽调专家组成固原养蜂科技服务队 ,来我地区帮助发展养蜂业。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资金、技术扶持下 ,我县的养蜂业发展极为迅速 ,到 80年代 ,西方蜜蜂饲养量达到 7千余群 ,从业人员达到 4 0 0多人 ,产值达到 1 2 0万元 ,占当时乡镇企业总产值的 1 3 ,乡乡有蜂场 ,村村有蜂组 ,这时期成为我县养蜂史上的黄金阶段。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 ,思想工作跟不上 ,有…  相似文献   

11.
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南岭山脉的延续地带,辖区内植物种类繁多,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养蜂历史悠久,养蜂业发展潜力较大。通过对安远县养蜂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了安远县养蜂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4点针对性的建议:(1)加强组织管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加快产业布局,形成安远特色蜂蜜品牌;(3)加强蜂农培训,实现养蜂标准化生产;(4)注重蜂旅融合,促进养蜂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安远县养蜂业进一步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建文 《蜜蜂杂志》2016,(11):19-19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养蜂业的发展,中蜂养殖农户不断增多,中蜂与意蜂养殖发生冲突的事件越来越多,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中蜂养殖户投毒意蜂的过激行为.解决好中蜂与意蜂养殖冲突问题关系到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妥善解决中蜂与意蜂养殖冲突纠纷,切实维护养蜂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从昨日《山东新闻联播》节目获悉:山东省政府出台新政策,对蜂农购买养蜂机具(包括运蜂车在内),政府给予3%的补贴,以扶持山东养蜂业的发展。请山东各地蜂农到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咨询具体补贴办法。2016年11月22日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2月27日,农业部颁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我国国情及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5年养蜂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发展布局、发展重点,明确了全国养蜂业的发展方向,给全国蜂业送来了一个振奋人心、轰动全国的新年礼物!这是首次将"养蜂业"列入"五年规划",是首次国家单独为"蜂"颁布的"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津市市蜜蜂养殖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推动津市市养蜂业产业健康发展,作者就津市市养蜂现状开展调研,分析本市养蜂业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津市市蜂产业走上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多元化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养蜂业能够向社会提供丰富的蜜蜂产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当前,发展蜂产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大埔县养蜂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养蜂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养蜂业是一项投资小、风险小、收益快的绿色环保产业,对保护植物生态多样性和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新时代,为促进常德养蜂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撬动养殖业经济新增长点,文章对常德市蜂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存在困难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蜂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畜牧业》2014,(24):18-21
<正>新世纪以来,国家非常重视蜂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引领全国蜂业向国际化发展。目前,养蜂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农业部启动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积极推进养蜂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广蜜蜂优质高效养殖技术,有力促进了养蜂业稳定发展。但我国养蜂业依然大而不强,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弱、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等问题,养蜂业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11月4~6日,21世纪首届全国蜂业科技与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系统回顾了新世纪以来我国蜂业科技成果、总结了全国蜂业发展状况、展望了中国蜂业未来发展前景。大会论坛中,  相似文献   

19.
蜂种的好坏是决定高产与否的重要因素。随着养蜂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蜂农认识到了这一点,但由于对不同蜂种的生物学习性缺乏了解,有的养蜂者对所购蜂王不太满意,原因不是蜂王不好,而是所引蜂种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7,(11):53-55
<正>山东是全国的畜牧业大省,但养蜂业一直相对较弱。随着生态畜牧业概念的提出,我国畜牧业逐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过渡,以"生态、安全、绿色、健康"为基调的大畜牧时代正在来临,再加上人们保健意识的逐步加强,给蜂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过几年的发展,山东省养蜂业有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蜂业发展,多方面加大了养蜂业扶持力度,尤其在技术研发、保护区及蜂场建设、农机具与种蜂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